卷38 列傳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慶遠爲别駕,謂曰:“昔羊公語劉弘,卿後當居吾處。
今相觀亦複如是。
”曾未十年,而慶遠督府,談者以爲逾于魏詠之。
累遷侍中、領軍将軍,給扶。
出爲雍州刺史。
慶遠重爲本州,頗厲清節,士庶懷之。
卒官,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忠惠侯。
喪還都,武帝親出臨之。
初,慶遠從父兄世隆嘗謂慶遠曰:“吾昔夢太尉以褥席見賜,吾遂亞台司。
适又夢以吾褥席與汝,汝必光我門族。
”至是慶遠亦繼世隆焉。
子津字元舉,雖乏風華,一性一甚強直。
人或勸之聚書,津曰:“吾常請道士上章驅鬼,安用此鬼名邪。
”曆散騎常侍,太子詹事,襲封雲杜侯。
侯景圍城既急,帝召津問策。
對曰:“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禮,不忠不孝,賊何由可平。
”太清三年,城陷,卒。
子仲禮,勇力兼人,少有膽氣,身長八尺,眉目疏朗。
初,簡文帝爲雍州刺史,津爲長史。
及簡文入居儲宮,津亦得侍從。
仲禮留在襄一陽一,馬仗軍人悉付之。
撫循故舊,甚得衆和。
起家着作佐郎,稍遷電威将軍,一陽一泉縣侯。
中大通中,西魏将賀拔勝來一逼一樊、鄧,仲禮出擊破之。
除黃門郎,稍遷司州刺史。
武帝思見其面,使畫工圖之。
初,侯景潛圖反噬,仲禮先知之,屢啓求以一精一兵三萬讨景,朝廷不許。
及景濟江,朝野便望其至。
兼蓄雍、司一精一卒,與諸蕃赴援,見推總督。
景素聞其名,甚憚之。
仲禮亦自謂當世英雄,諸将莫己若也。
韋粲見攻,仲禮方食,投箸被練馳之,騎能屬者七十。
比至,粲已敗,仲禮因與景戰于青塘,大敗之。
景與仲禮交戰,各不相知。
仲禮矟将及景,而賊将支伯仁自後斫仲禮,再斫仲禮中肩。
馬陷于淖,賊聚矟刺之,騎将郭山石救之以免。
自此壯氣外衰,不複言戰。
神情傲佷,淩蔑将帥。
邵陵王綸亦鞭策軍門,每日必至,累刻移時,仲禮亦弗見也。
綸既忿歎,怨隙遂成。
而仲禮常置酒高會,日作優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
父津登城謂曰:“汝君父在難,不能盡心竭力,百代之後,謂汝爲何。
”仲禮聞之,言笑自若。
晚又與臨城公大連不協。
景嘗登朱雀樓與之語,遺以金環。
是後閉營不戰,衆軍日固請,皆悉拒焉。
南安侯駿謂曰:“城急如此,都督不複處分,如脫不守,何面以見天下義士。
”仲禮無以應之。
及台城陷,侯景矯诏使石城公大款以白虎幡解諸軍。
仲禮召諸将軍會議,邵陵王以下畢集。
王曰:“今日之命,委之将軍。
”仲禮熟視不對。
裴之高、王僧辯曰:“将軍擁衆百萬,緻宮阙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
”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随方各散。
時湘東王繹遣王琳送米二十萬石以饋軍,至姑孰聞台城陷,乃沈米于江而退。
仲禮及弟敬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并開營降賊。
時城雖淪陷,援軍甚衆,軍士鹹欲盡力,及聞降,莫不歎憤。
論者以爲梁禍始于朱異,成于仲禮。
仲禮等入城,并先拜景而後見帝,帝不與言。
既而景留柳敬禮、羊鴉仁,而遣仲禮、僧辯西上,各複本位。
餞于後渚,景執仲禮手曰:“天下之事在将軍耳。
郢州、巴西并以相付。
” 及至江陵,會嶽一陽一王察南寇,湘東王以仲禮爲雍州刺史,襲襄一陽一。
仲禮方觀成敗,未發。
及南一陽一圍急,杜岸請救,仲禮乃以别将夏侯強爲司州刺史,守義一陽一,自帥衆如安陸,使司馬康昭如竟陵讨孫暠。
暠執魏戍人以降。
仲禮命其将王叔孫爲竟陵太守,副軍馬岫爲安陸太守。
置孥于安陸,而以輕兵師于漴頭,将侵襄一陽一。
嶽一陽一王察告急于魏,魏遣大将楊忠援之。
仲禮與戰于漴頭,大敗,并弟子禮沒于魏。
魏相安定公待仲禮以客禮。
西魏于是盡得漢東。
仲禮弟敬禮,少以勇烈聞。
粗一暴無行檢,恒略賣人,爲百姓所苦,故襄一陽一有柳四郎歌。
起家着作佐郎,稍遷扶風太守。
侯景度江,敬禮率馬步三千赴援。
至都,與景頻戰,甚着威名。
台城陷,與兄仲禮俱見景,景遣仲禮經略上流,留敬禮質,以爲護軍将軍。
景餞仲禮于後渚。
敬禮謂仲禮曰:“景今來會,敬禮抱之,兄便可殺,雖死無恨。
”仲禮壯其言,許之。
及酒數行,敬禮目仲禮,仲禮見備衛嚴,不敢動,遂不果。
會景征晉熙,敬禮與南康王會理謀襲其城,克期将發,建安侯蕭贲告之,遂遇害。
臨死曰:“我兄老婢也,國敗家亡,實馀之責,今日就死,豈非天乎。
” 論曰:柳元景行己所資,豈徒武毅;當朝任職,實兼雅道。
卒至覆族,遭逢亦有命乎。
世隆文武器業,殆人望也,諸子門素所傳,俱雲克構。
仲禮始終之際,其不副也何哉?豈應天方喪梁,不然,何斯人而有斯迹也。
今相觀亦複如是。
”曾未十年,而慶遠督府,談者以爲逾于魏詠之。
累遷侍中、領軍将軍,給扶。
出爲雍州刺史。
慶遠重爲本州,頗厲清節,士庶懷之。
卒官,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忠惠侯。
喪還都,武帝親出臨之。
初,慶遠從父兄世隆嘗謂慶遠曰:“吾昔夢太尉以褥席見賜,吾遂亞台司。
适又夢以吾褥席與汝,汝必光我門族。
”至是慶遠亦繼世隆焉。
子津字元舉,雖乏風華,一性一甚強直。
人或勸之聚書,津曰:“吾常請道士上章驅鬼,安用此鬼名邪。
”曆散騎常侍,太子詹事,襲封雲杜侯。
侯景圍城既急,帝召津問策。
對曰:“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禮,不忠不孝,賊何由可平。
”太清三年,城陷,卒。
子仲禮,勇力兼人,少有膽氣,身長八尺,眉目疏朗。
初,簡文帝爲雍州刺史,津爲長史。
及簡文入居儲宮,津亦得侍從。
仲禮留在襄一陽一,馬仗軍人悉付之。
撫循故舊,甚得衆和。
起家着作佐郎,稍遷電威将軍,一陽一泉縣侯。
中大通中,西魏将賀拔勝來一逼一樊、鄧,仲禮出擊破之。
除黃門郎,稍遷司州刺史。
武帝思見其面,使畫工圖之。
初,侯景潛圖反噬,仲禮先知之,屢啓求以一精一兵三萬讨景,朝廷不許。
及景濟江,朝野便望其至。
兼蓄雍、司一精一卒,與諸蕃赴援,見推總督。
景素聞其名,甚憚之。
仲禮亦自謂當世英雄,諸将莫己若也。
韋粲見攻,仲禮方食,投箸被練馳之,騎能屬者七十。
比至,粲已敗,仲禮因與景戰于青塘,大敗之。
景與仲禮交戰,各不相知。
仲禮矟将及景,而賊将支伯仁自後斫仲禮,再斫仲禮中肩。
馬陷于淖,賊聚矟刺之,騎将郭山石救之以免。
自此壯氣外衰,不複言戰。
神情傲佷,淩蔑将帥。
邵陵王綸亦鞭策軍門,每日必至,累刻移時,仲禮亦弗見也。
綸既忿歎,怨隙遂成。
而仲禮常置酒高會,日作優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
父津登城謂曰:“汝君父在難,不能盡心竭力,百代之後,謂汝爲何。
”仲禮聞之,言笑自若。
晚又與臨城公大連不協。
景嘗登朱雀樓與之語,遺以金環。
是後閉營不戰,衆軍日固請,皆悉拒焉。
南安侯駿謂曰:“城急如此,都督不複處分,如脫不守,何面以見天下義士。
”仲禮無以應之。
及台城陷,侯景矯诏使石城公大款以白虎幡解諸軍。
仲禮召諸将軍會議,邵陵王以下畢集。
王曰:“今日之命,委之将軍。
”仲禮熟視不對。
裴之高、王僧辯曰:“将軍擁衆百萬,緻宮阙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
”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随方各散。
時湘東王繹遣王琳送米二十萬石以饋軍,至姑孰聞台城陷,乃沈米于江而退。
仲禮及弟敬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并開營降賊。
時城雖淪陷,援軍甚衆,軍士鹹欲盡力,及聞降,莫不歎憤。
論者以爲梁禍始于朱異,成于仲禮。
仲禮等入城,并先拜景而後見帝,帝不與言。
既而景留柳敬禮、羊鴉仁,而遣仲禮、僧辯西上,各複本位。
餞于後渚,景執仲禮手曰:“天下之事在将軍耳。
郢州、巴西并以相付。
” 及至江陵,會嶽一陽一王察南寇,湘東王以仲禮爲雍州刺史,襲襄一陽一。
仲禮方觀成敗,未發。
及南一陽一圍急,杜岸請救,仲禮乃以别将夏侯強爲司州刺史,守義一陽一,自帥衆如安陸,使司馬康昭如竟陵讨孫暠。
暠執魏戍人以降。
仲禮命其将王叔孫爲竟陵太守,副軍馬岫爲安陸太守。
置孥于安陸,而以輕兵師于漴頭,将侵襄一陽一。
嶽一陽一王察告急于魏,魏遣大将楊忠援之。
仲禮與戰于漴頭,大敗,并弟子禮沒于魏。
魏相安定公待仲禮以客禮。
西魏于是盡得漢東。
仲禮弟敬禮,少以勇烈聞。
粗一暴無行檢,恒略賣人,爲百姓所苦,故襄一陽一有柳四郎歌。
起家着作佐郎,稍遷扶風太守。
侯景度江,敬禮率馬步三千赴援。
至都,與景頻戰,甚着威名。
台城陷,與兄仲禮俱見景,景遣仲禮經略上流,留敬禮質,以爲護軍将軍。
景餞仲禮于後渚。
敬禮謂仲禮曰:“景今來會,敬禮抱之,兄便可殺,雖死無恨。
”仲禮壯其言,許之。
及酒數行,敬禮目仲禮,仲禮見備衛嚴,不敢動,遂不果。
會景征晉熙,敬禮與南康王會理謀襲其城,克期将發,建安侯蕭贲告之,遂遇害。
臨死曰:“我兄老婢也,國敗家亡,實馀之責,今日就死,豈非天乎。
” 論曰:柳元景行己所資,豈徒武毅;當朝任職,實兼雅道。
卒至覆族,遭逢亦有命乎。
世隆文武器業,殆人望也,諸子門素所傳,俱雲克構。
仲禮始終之際,其不副也何哉?豈應天方喪梁,不然,何斯人而有斯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