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7 列傳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書監出爲吳興太守。
文季飲酒至五鬥,妻王氏飲亦至三鬥,嘗對飲竟日,而視事不廢。
升明元年,沈攸之反,齊高帝加文季冠軍将軍、督吳興錢唐軍事。
初,慶之之死也,攸之求行,至是文季收攸之弟新安太守登之,誅其宗族,以複舊怨,親一黨一無吹火焉。
君子以文季能報先恥。
齊國建,爲侍中,領秘書監。
建元元年,轉太子右衛率,侍中如故。
改封西豐縣侯。
文季風采棱岸,善于進止,司徒褚彥回當時貴望,頗以門戶裁之。
文季不爲之屈。
武帝在東宮,于玄圃宴朝臣,文季數舉酒勸彥回。
彥回甚不平,啓武帝曰:“沈文季謂彥回經爲其郡,依然猶有故情。
”文季曰:“惟桑與梓,必恭敬止。
豈如明府亡國失土,不識枌榆。
”遂言及魏軍動事。
彥回曰:“陳顯達、沈文季當今将略,足委以邊事。
”文季諱稱将門,因是發怒,啓武帝曰:“褚彥回遂品藻人流,臣未知其身死之日,何面目見宋明帝。
”武帝笑曰:“沈率醉也。
”中丞劉休舉其事,見原。
後豫章王北宅後堂集會,文季與彥回并善琵琶,酒闌,彥回取樂器爲明君曲。
文季便下席大唱曰:“沈文季不能作伎兒。
”豫章王嶷又解之曰:“此故當不損仲容之德。
”彥回顔色無異,終曲而止。
永明中,累遷領軍将軍。
文季雖不學,發言必有辭采。
武帝謂文季曰:“南士無仆射,多曆年所。
”文季對曰:“南風不競,非複一日。
”當世善其對。
明帝輔政,欲以文季爲江州,遣左右單景隽宣旨。
文季陳讓,稱老不願外出,因問右執法有人未,景隽還具言之。
延興元年,以爲尚書右仆射。
明帝即位,加領太子詹事,尚書令王晏嘗戲文季爲吳興仆射。
文季答曰:“琅邪執法,似不出卿門。
” 建武二年,魏軍南伐,明帝以爲憂,制文季鎮壽春。
文季入,城門嚴加備守。
魏軍尋退,百姓無所損。
永元元年,轉侍中、左仆射。
始安王遙光反,其夜遣于宅掩取文季,欲以爲都督,而文季已還台。
明日,與尚書令徐孝嗣共坐南掖門上。
時東昏已行殺戮,孝嗣深懷憂慮,欲與文季論時事,文季辄引以他辭,終不得及。
事甯,加鎮軍将軍,置府史。
文季以時方昏亂,托老疾不豫朝機。
兄子昭略謂文季曰:“阿父年六十爲員外仆射,欲求免乎?”文季笑而不答,未幾見害。
先被召,便知敗,舉動如常。
登車顧曰:“此行恐往而不反。
”于華林省死,年五十八,朝野冤之。
中興元年,贈司空,諡曰忠憲公。
文秀字仲遠,慶之弟子也。
父邵之,南中郎行參軍。
文秀宋前廢帝時,累遷青州刺史,将之鎮,部曲出次白下。
文秀說慶之以帝狂悖,禍在難測,欲因此衆力圖之。
慶之不從。
及行,慶之果見殺。
又遣直閣江方興領兵誅文秀,未至,而明帝已定亂。
時晉安王子勳據尋一陽一,文秀與徐州刺史薛安都并同子勳反。
尋一陽一平定,明帝遣其弟召之,便歸命請罪。
即安本任。
四年,封新城縣侯。
先是冀州刺史崔道固亦據曆城同反,文秀遣信引魏,魏遣慕容白曜援之。
及至,而文秀已受朝命。
文秀善于撫禦,被魏圍三載無叛者。
五年,爲魏所克,終于北。
攸之字仲達,慶之從父兄子也。
父叔仁爲宋衡一陽一王義季征西長史,兼行參軍領隊。
攸之少孤貧,元嘉二十七年,魏軍南攻,朝廷發三吳之衆,攸之亦行。
及至建邺,詣領軍将軍劉遵考求補白丁隊主。
遵考以爲形陋不堪,攸之歎曰:“昔孟嘗君身長六尺爲齊相,今求士取肥一大者哉。
”因随慶之征讨。
二十九年,征西一陽一蠻,始補隊主。
巴口建義,授南中郎府闆長兼行參軍。
新亭之戰,身被重創,事甯,爲太尉行參軍,封平洛縣五等侯。
随府轉大司馬行參軍。
晉時都下二岸揚州舊置都部從事,分掌二縣非違,永初以後罷省。
孝建三年,複置其職,攸之掌北岸,會稽孔璪掌南岸,後又罷。
攸之遷員外散騎侍郎,又随慶之征廣陵屢有功,被箭破骨。
孝武以其善戰,配以仇池步矟。
事平當加厚賞,爲慶之所抑。
遷太子旅贲中郎,攸之甚恨之。
前廢帝景和元年,除豫章王子尚車騎中兵參軍、直合,與宗越、譚金等并爲廢帝所一寵一。
誅戮群公,攸之等皆爲之用命,封東興縣侯。
明帝即位,以例削封。
尋告宗越、譚金等謀反,複召直合。
會四方反叛,南賊已次近道,以攸之爲甯朔将軍、尋一陽一太守,率軍據虎檻。
時王玄谟爲大統未發,前鋒有五軍在虎檻,五軍後又駱驿繼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
攸之謂軍吏曰:“今衆軍同舉,而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漁父夜相呵叱,便緻駭亂,此敗道也。
請就一軍取号。
”衆鹹從之。
殷孝祖爲前鋒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撫将士,外諧群帥,衆并安之。
時殷孝祖中流矢死,軍主範潛率五百人投賊,人情震駭,并謂攸之宜代孝祖爲統。
時建安王休仁屯虎檻,總統衆軍,聞孝祖死,遣甯朔将軍江方興、龍骧将軍劉靈遺各率三千人赴赭圻。
攸之以爲孝祖既死,賊有乘勝之心,明日若不更攻,則示之以弱。
方興名位相亞,必不爲己下,軍政不一,緻敗之由,乃率諸軍主詣方興推重,并慰勉之,方興甚悅。
攸之既出,諸軍主并尤之。
攸之曰:“卿忘廉蔺、寇賈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此之升降。
”明旦進戰,自寅訖午,大破賊于赭圻。
尋進号輔國将軍,代孝祖督前鋒諸軍事。
薛常保等在赭圻食盡,南賊大帥劉胡屯濃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一陽一覆船,順風一流下,以饷赭圻。
攸之疑其有異,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尋克赭圻。
遷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袁顗複率大衆來入鵲尾,相持既久,軍
文季飲酒至五鬥,妻王氏飲亦至三鬥,嘗對飲竟日,而視事不廢。
升明元年,沈攸之反,齊高帝加文季冠軍将軍、督吳興錢唐軍事。
初,慶之之死也,攸之求行,至是文季收攸之弟新安太守登之,誅其宗族,以複舊怨,親一黨一無吹火焉。
君子以文季能報先恥。
齊國建,爲侍中,領秘書監。
建元元年,轉太子右衛率,侍中如故。
改封西豐縣侯。
文季風采棱岸,善于進止,司徒褚彥回當時貴望,頗以門戶裁之。
文季不爲之屈。
武帝在東宮,于玄圃宴朝臣,文季數舉酒勸彥回。
彥回甚不平,啓武帝曰:“沈文季謂彥回經爲其郡,依然猶有故情。
”文季曰:“惟桑與梓,必恭敬止。
豈如明府亡國失土,不識枌榆。
”遂言及魏軍動事。
彥回曰:“陳顯達、沈文季當今将略,足委以邊事。
”文季諱稱将門,因是發怒,啓武帝曰:“褚彥回遂品藻人流,臣未知其身死之日,何面目見宋明帝。
”武帝笑曰:“沈率醉也。
”中丞劉休舉其事,見原。
後豫章王北宅後堂集會,文季與彥回并善琵琶,酒闌,彥回取樂器爲明君曲。
文季便下席大唱曰:“沈文季不能作伎兒。
”豫章王嶷又解之曰:“此故當不損仲容之德。
”彥回顔色無異,終曲而止。
永明中,累遷領軍将軍。
文季雖不學,發言必有辭采。
武帝謂文季曰:“南士無仆射,多曆年所。
”文季對曰:“南風不競,非複一日。
”當世善其對。
明帝輔政,欲以文季爲江州,遣左右單景隽宣旨。
文季陳讓,稱老不願外出,因問右執法有人未,景隽還具言之。
延興元年,以爲尚書右仆射。
明帝即位,加領太子詹事,尚書令王晏嘗戲文季爲吳興仆射。
文季答曰:“琅邪執法,似不出卿門。
” 建武二年,魏軍南伐,明帝以爲憂,制文季鎮壽春。
文季入,城門嚴加備守。
魏軍尋退,百姓無所損。
永元元年,轉侍中、左仆射。
始安王遙光反,其夜遣于宅掩取文季,欲以爲都督,而文季已還台。
明日,與尚書令徐孝嗣共坐南掖門上。
時東昏已行殺戮,孝嗣深懷憂慮,欲與文季論時事,文季辄引以他辭,終不得及。
事甯,加鎮軍将軍,置府史。
文季以時方昏亂,托老疾不豫朝機。
兄子昭略謂文季曰:“阿父年六十爲員外仆射,欲求免乎?”文季笑而不答,未幾見害。
先被召,便知敗,舉動如常。
登車顧曰:“此行恐往而不反。
”于華林省死,年五十八,朝野冤之。
中興元年,贈司空,諡曰忠憲公。
文秀字仲遠,慶之弟子也。
父邵之,南中郎行參軍。
文秀宋前廢帝時,累遷青州刺史,将之鎮,部曲出次白下。
文秀說慶之以帝狂悖,禍在難測,欲因此衆力圖之。
慶之不從。
及行,慶之果見殺。
又遣直閣江方興領兵誅文秀,未至,而明帝已定亂。
時晉安王子勳據尋一陽一,文秀與徐州刺史薛安都并同子勳反。
尋一陽一平定,明帝遣其弟召之,便歸命請罪。
即安本任。
四年,封新城縣侯。
先是冀州刺史崔道固亦據曆城同反,文秀遣信引魏,魏遣慕容白曜援之。
及至,而文秀已受朝命。
文秀善于撫禦,被魏圍三載無叛者。
五年,爲魏所克,終于北。
攸之字仲達,慶之從父兄子也。
父叔仁爲宋衡一陽一王義季征西長史,兼行參軍領隊。
攸之少孤貧,元嘉二十七年,魏軍南攻,朝廷發三吳之衆,攸之亦行。
及至建邺,詣領軍将軍劉遵考求補白丁隊主。
遵考以爲形陋不堪,攸之歎曰:“昔孟嘗君身長六尺爲齊相,今求士取肥一大者哉。
”因随慶之征讨。
二十九年,征西一陽一蠻,始補隊主。
巴口建義,授南中郎府闆長兼行參軍。
新亭之戰,身被重創,事甯,爲太尉行參軍,封平洛縣五等侯。
随府轉大司馬行參軍。
晉時都下二岸揚州舊置都部從事,分掌二縣非違,永初以後罷省。
孝建三年,複置其職,攸之掌北岸,會稽孔璪掌南岸,後又罷。
攸之遷員外散騎侍郎,又随慶之征廣陵屢有功,被箭破骨。
孝武以其善戰,配以仇池步矟。
事平當加厚賞,爲慶之所抑。
遷太子旅贲中郎,攸之甚恨之。
前廢帝景和元年,除豫章王子尚車騎中兵參軍、直合,與宗越、譚金等并爲廢帝所一寵一。
誅戮群公,攸之等皆爲之用命,封東興縣侯。
明帝即位,以例削封。
尋告宗越、譚金等謀反,複召直合。
會四方反叛,南賊已次近道,以攸之爲甯朔将軍、尋一陽一太守,率軍據虎檻。
時王玄谟爲大統未發,前鋒有五軍在虎檻,五軍後又駱驿繼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
攸之謂軍吏曰:“今衆軍同舉,而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漁父夜相呵叱,便緻駭亂,此敗道也。
請就一軍取号。
”衆鹹從之。
殷孝祖爲前鋒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撫将士,外諧群帥,衆并安之。
時殷孝祖中流矢死,軍主範潛率五百人投賊,人情震駭,并謂攸之宜代孝祖爲統。
時建安王休仁屯虎檻,總統衆軍,聞孝祖死,遣甯朔将軍江方興、龍骧将軍劉靈遺各率三千人赴赭圻。
攸之以爲孝祖既死,賊有乘勝之心,明日若不更攻,則示之以弱。
方興名位相亞,必不爲己下,軍政不一,緻敗之由,乃率諸軍主詣方興推重,并慰勉之,方興甚悅。
攸之既出,諸軍主并尤之。
攸之曰:“卿忘廉蔺、寇賈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此之升降。
”明旦進戰,自寅訖午,大破賊于赭圻。
尋進号輔國将軍,代孝祖督前鋒諸軍事。
薛常保等在赭圻食盡,南賊大帥劉胡屯濃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一陽一覆船,順風一流下,以饷赭圻。
攸之疑其有異,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尋克赭圻。
遷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袁顗複率大衆來入鵲尾,相持既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