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7 列傳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沈慶之宗悫
永初二年,慶之除殿中員外将軍,又随伯符隸到彥之北侵。
伯符病遍,仍隸檀道濟。
道濟白文帝稱慶之忠謹曉兵,上使領隊防東掖門,稍得引接,出入禁省。
領軍劉湛知之,欲相引接,謂曰:“卿在省年月久遠,比當相論。
”慶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應得轉,不複以此仰累。
”尋轉正員将軍。
及湛被收之夕,上開門召慶之,慶之戎服履襪縛褲入,上見而驚曰:“卿何意乃爾急裝?”慶之曰:“夜半喚隊主,不容緩服。
”遣收吳郡太守劉斌殺之。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劉道産卒,群蠻大動,征西司馬朱修之讨蠻失利,以慶之爲建威将軍,率衆助修之。
修之失律下獄,慶之專軍進讨,大破緣沔諸蠻。
後爲孝武撫軍中兵參軍。
孝武以本号爲雍州,随府西上,征蠻寇屢有功。
還都,複爲廣陵王誕北中郎中兵參軍,加建威将軍、南濟一陰一太守。
雍州蠻又爲寇,慶之以将軍、太守複與随王誕入沔。
及至襄一陽一,率後軍中兵參軍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等伐沔北諸山蠻,大破之。
威震諸山,群蠻皆稽颡。
慶之患頭風,好着狐皮帽,群蠻惡之,号曰蒼頭公。
每見慶之軍,辄畏懼曰:“蒼頭公已複來矣。
” 慶之引軍出,前後破降甚衆,又讨犬羊諸山蠻,緣險築重城,施門橹甚峻。
慶之連營山下,營中開門相通。
又令諸軍各穿池于營内,朝夕不外汲。
兼以防蠻之火。
頃之風甚,蠻夜下山,人提一炬燒營。
火至,辄以池水灌滅之。
蠻被圍守日久,并饑乏,自後稍出歸降。
慶之前後所獲蠻,并移都下,以爲營戶。
二十七年,遷太子步兵校尉。
其年,文帝将北侵,慶之谏曰:“道濟再行無功,彥之失利而反,今料王玄谟等未踰兩将,恐重辱王師。
”上曰:“王師再屈,别有所由。
道濟養寇自資,彥之中塗疾動。
虜所恃唯馬,夏水浩大,泛舟濟河,碻磝必走,滑台小戍,易可覆拔。
克此二戍,館谷吊人,虎牢洛一陽一,自然不固。
”慶之固陳不可,時丹一陽一尹徐湛之、吏部尚書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難慶之。
慶之曰:“爲國譬如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上大笑。
及軍行,慶之副玄谟。
玄谟進圍滑台,慶之與蕭斌留守碻磝,仍領斌輔國司馬。
玄谟攻滑台,積旬不拔,魏太武大軍南向,斌遣慶之将五千人救玄谟。
慶之曰:“少軍輕往,必無益也。
”會玄谟退還,斌将斬之,慶之谏乃止。
蕭斌以前驅敗績,欲死固碻磝,慶之以爲不可。
會制使至,不許退,諸将并宜留。
斌複問計于慶之,慶之曰:“阃外之事,将所得專,制從遠來,事勢已異。
節下有一範增而不能用,空議何施?”斌及坐者并笑曰:“沈公乃更學問。
”慶之厲聲曰:“衆人雖見古今,不如下官耳學也。
”玄谟自以退敗,求戍碻磝。
斌乃還曆城。
申坦、垣護之共據清口,慶之奔驿馳歸。
二十九年,師複行,慶之固谏不從。
以立議不同,不使北出。
是時亡命司馬黑石、廬江叛吏夏侯方進在西一陽一五水讙動群蠻,自淮汝間至江沔,鹹離其患,乃遣慶之督諸将讨之,制江、豫、荊、雍并遣軍受慶之節度。
三十年,孝武出次五洲,總統群帥。
慶之從巴水出至五洲谘受軍略。
會孝武典簽董元嗣自建邺還,陳元兇弑逆,孝武遣慶之引諸軍。
慶之謂腹心曰:“蕭斌婦人不足數,其馀将帥并易與耳。
今輔順讨逆,不憂不濟也。
”時元兇密與慶之書,令殺孝武。
慶之入求見,孝武稱疾不敢見。
慶之突前,以元兇手書呈簡,孝武泣求入内與母辭。
慶之曰:“下官受先帝厚恩,常願報德,今日之事,唯力是視,殿下是何疑之深。
”帝起再拜曰:“家國安危,在于将軍。
”慶之即勒内外處分。
府主簿顔竣聞慶之至,馳入見帝曰:“今四方尚未知義師之舉,而劭據有天府,首尾不相應赴,此危道也。
宜待諸鎮唇齒,然後舉事。
”慶之厲聲曰:“今方興大事,而黃頭小兒皆參預,此禍至矣,宜斬以徇衆。
”帝曰:“竣何不拜謝。
”竣起再拜。
慶之曰:“君但當知筆劄之事。
”于是處分,旬日内外整辦,時皆謂神兵。
百姓欣悅。
衆軍既集,假慶之爲武昌内史,領府司馬。
孝武至尋一陽一,慶之及柳元景等并勸即大位,不許。
賊劭遣慶之門生錢無忌齎書說慶之解甲,慶之執無忌白之。
孝武踐阼,以慶之爲領軍将軍,尋出爲南兖州刺史,加都督,鎮盱眙,封南昌縣公。
孝建元年,魯爽反,遣慶之與薛安都等往讨之。
安都臨陣斬爽,進慶之号鎮北大将軍。
尋與柳元景俱開府儀同三司,固辭,改封始興郡公。
慶之以年滿七十,固請辭事,以爲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固讓,乃至稽颡自陳,言辄泣涕。
上不能奪,聽以郡公罷就第,月給錢十萬,米百斛,二衛史五十人。
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誕據廣陵反,複以慶之爲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固讓南兖州刺史,加都督,率衆讨之。
誕遣客沈道湣齎書說慶之,饷以玉環刀。
慶之遣道湣反,數以罪惡。
慶之至城下,誕登樓謂曰:“沈公,君白首之年,何爲來此?”慶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勞少壯,故使仆來耳。
”慶之塞塹,造攻道,立行樓土山并諸攻具。
時夏雨不得攻城,上使禦史中丞庾徽之奏免慶之官以激之,制無所問。
誕饷慶之食,提挈者百餘人,慶之不開,悉焚之。
誕于城上投函表,令慶之爲送。
慶之曰:“我奉制讨賊,不得爲汝送表。
”每攻城,慶之辄身先士卒。
上戒之曰:“卿爲統任,當令處分有方,何須身受矢石邪?”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斬誕。
進
伯符病遍,仍隸檀道濟。
道濟白文帝稱慶之忠謹曉兵,上使領隊防東掖門,稍得引接,出入禁省。
領軍劉湛知之,欲相引接,謂曰:“卿在省年月久遠,比當相論。
”慶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應得轉,不複以此仰累。
”尋轉正員将軍。
及湛被收之夕,上開門召慶之,慶之戎服履襪縛褲入,上見而驚曰:“卿何意乃爾急裝?”慶之曰:“夜半喚隊主,不容緩服。
”遣收吳郡太守劉斌殺之。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劉道産卒,群蠻大動,征西司馬朱修之讨蠻失利,以慶之爲建威将軍,率衆助修之。
修之失律下獄,慶之專軍進讨,大破緣沔諸蠻。
後爲孝武撫軍中兵參軍。
孝武以本号爲雍州,随府西上,征蠻寇屢有功。
還都,複爲廣陵王誕北中郎中兵參軍,加建威将軍、南濟一陰一太守。
雍州蠻又爲寇,慶之以将軍、太守複與随王誕入沔。
及至襄一陽一,率後軍中兵參軍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等伐沔北諸山蠻,大破之。
威震諸山,群蠻皆稽颡。
慶之患頭風,好着狐皮帽,群蠻惡之,号曰蒼頭公。
每見慶之軍,辄畏懼曰:“蒼頭公已複來矣。
” 慶之引軍出,前後破降甚衆,又讨犬羊諸山蠻,緣險築重城,施門橹甚峻。
慶之連營山下,營中開門相通。
又令諸軍各穿池于營内,朝夕不外汲。
兼以防蠻之火。
頃之風甚,蠻夜下山,人提一炬燒營。
火至,辄以池水灌滅之。
蠻被圍守日久,并饑乏,自後稍出歸降。
慶之前後所獲蠻,并移都下,以爲營戶。
二十七年,遷太子步兵校尉。
其年,文帝将北侵,慶之谏曰:“道濟再行無功,彥之失利而反,今料王玄谟等未踰兩将,恐重辱王師。
”上曰:“王師再屈,别有所由。
道濟養寇自資,彥之中塗疾動。
虜所恃唯馬,夏水浩大,泛舟濟河,碻磝必走,滑台小戍,易可覆拔。
克此二戍,館谷吊人,虎牢洛一陽一,自然不固。
”慶之固陳不可,時丹一陽一尹徐湛之、吏部
慶之曰:“爲國譬如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上大笑。
及軍行,慶之副玄谟。
玄谟進圍滑台,慶之與蕭斌留守碻磝,仍領斌輔國司馬。
玄谟攻滑台,積旬不拔,魏太武大軍南向,斌遣慶之将五千人救玄谟。
慶之曰:“少軍輕往,必無益也。
”會玄谟退還,斌将斬之,慶之谏乃止。
蕭斌以前驅敗績,欲死固碻磝,慶之以爲不可。
會制使至,不許退,諸将并宜留。
斌複問計于慶之,慶之曰:“阃外之事,将所得專,制從遠來,事勢已異。
節下有一範增而不能用,空議何施?”斌及坐者并笑曰:“沈公乃更學問。
”慶之厲聲曰:“衆人雖見古今,不如下官耳學也。
”玄谟自以退敗,求戍碻磝。
斌乃還曆城。
申坦、垣護之共據清口,慶之奔驿馳歸。
二十九年,師複行,慶之固谏不從。
以立議不同,不使北出。
是時亡命司馬黑石、廬江叛吏夏侯方進在西一陽一五水讙動群蠻,自淮汝間至江沔,鹹離其患,乃遣慶之督諸将讨之,制江、豫、荊、雍并遣軍受慶之節度。
三十年,孝武出次五洲,總統群帥。
慶之從巴水出至五洲谘受軍略。
會孝武典簽董元嗣自建邺還,陳元兇弑逆,孝武遣慶之引諸軍。
慶之謂腹心曰:“蕭斌婦人不足數,其馀将帥并易與耳。
今輔順讨逆,不憂不濟也。
”時元兇密與慶之書,令殺孝武。
慶之入求見,孝武稱疾不敢見。
慶之突前,以元兇手書呈簡,孝武泣求入内與母辭。
慶之曰:“下官受先帝厚恩,常願報德,今日之事,唯力是視,殿下是何疑之深。
”帝起再拜曰:“家國安危,在于将軍。
”慶之即勒内外處分。
府主簿顔竣聞慶之至,馳入見帝曰:“今四方尚未知義師之舉,而劭據有天府,首尾不相應赴,此危道也。
宜待諸鎮唇齒,然後舉事。
”慶之厲聲曰:“今方興大事,而黃頭小兒皆參預,此禍至矣,宜斬以徇衆。
”帝曰:“竣何不拜謝。
”竣起再拜。
慶之曰:“君但當知筆劄之事。
”于是處分,旬日内外整辦,時皆謂神兵。
百姓欣悅。
衆軍既集,假慶之爲武昌内史,領府司馬。
孝武至尋一陽一,慶之及柳元景等并勸即大位,不許。
賊劭遣慶之門生錢無忌齎書說慶之解甲,慶之執無忌白之。
孝武踐阼,以慶之爲領軍将軍,尋出爲南兖州刺史,加都督,鎮盱眙,封南昌縣公。
孝建元年,魯爽反,遣慶之與薛安都等往讨之。
安都臨陣斬爽,進慶之号鎮北大将軍。
尋與柳元景俱開府儀同三司,固辭,改封始興郡公。
慶之以年滿七十,固請辭事,以爲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固讓,乃至稽颡自陳,言辄泣涕。
上不能奪,聽以郡公罷就第,月給錢十萬,米百斛,二衛史五十人。
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誕據廣陵反,複以慶之爲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固讓南兖州刺史,加都督,率衆讨之。
誕遣客沈道湣齎書說慶之,饷以玉環刀。
慶之遣道湣反,數以罪惡。
慶之至城下,誕登樓謂曰:“沈公,君白首之年,何爲來此?”慶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勞少壯,故使仆來耳。
”慶之塞塹,造攻道,立行樓土山并諸攻具。
時夏雨不得攻城,上使禦史中丞庾徽之奏免慶之官以激之,制無所問。
誕饷慶之食,提挈者百餘人,慶之不開,悉焚之。
誕于城上投函表,令慶之爲送。
慶之曰:“我奉制讨賊,不得爲汝送表。
”每攻城,慶之辄身先士卒。
上戒之曰:“卿爲統任,當令處分有方,何須身受矢石邪?”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斬誕。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