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5 列傳第二十五

關燈
新發于州。

    國吏運載櫵蘇,無辍于道。

    諸見人有物,鮮或不求,聞劉遵考有材便乞材,見好燭盤便複乞之。

    選用不平,不可一二。

    太尉又言仲文都無共事之體,凡所選舉悉是其意,政令太尉知耳。

    論虞秀之作黃門,太尉不正答和,故得停。

    太尉近與仲文疏,欲用德願兒作州西曹,仲文乃啓用爲主簿,即語德願以謝太尉。

    前後漏洩賣恩,亦複何極。

    縱不罪,故宜出之。

    自從裴、劉刑罰已來,諸将陳力百倍,今日事實好惡可問,若赫然發憤,顯明法憲,陛下便可閑卧紫闼無複一事也。

    帝欲出仲文爲丹一陽一,又以問尚之,答言: 仲文蹈罪負恩,陛下遲遲舊恩,未忍窮法,方複有尹京赫赫之授。

    恐悉心奉國之人于此而息,貪狼恣意,歲月滋甚。

    如臣所聞天下議論,仲文恒塵累日月,未見一毫增輝,乃更成形勢,是老王雅也。

    古人言,無賞罰,雖堯舜不能爲政。

    陛下豈可坐損皇家之重,迷一凡人。

    令賈誼、劉向重生,豈不慷慨流涕于聖世邪。

    臣昔啓範晔,當時亦懼犯觸之尤,苟是愚懷所挹,政自不能不舒達,所謂“雖九死而不悔”也。

    臣謂仲文且外出,若能修改,在職着稱,還亦不難,而得少明國典,粗酬四海之诮。

    今愆釁如山,榮任不損,仲文若複有彰大之罪,誰敢以聞。

    亦知陛下不能采臣之言,故是臣不能以己之意耳。

    又曰: 臣見劉伯龍大慷慨仲文所行,言有人送張幼緒,語人“吾雖得一縣,負錢三十萬。

    庾仲遠仍當送至新林,見縛束猶未得解手”。

    荀萬秋嘗詣仲文,逢一客姓夏侯,主人問:“有好牛不?”言無。

    問:“有好馬不?”又言無,政有佳驢耳。

    仲文便答:“甚是所欲。

    ”客出門。

    遂相聞索之。

    劉道錫言是仲文所舉,就道錫索嫁女具及祠器,乃當百萬數,猶謂不然。

    選令史章龍向臣說,亦歎其受納之過。

    言實得嫁女銅爐,四人舉乃勝,細葛鬥帳等物不可稱數。

    在尚書中令奴酤酃酒,利其百十,亦是立台閣所無,不審少簡聖聽不?帝乃可有司之奏,免仲文官,卒于家。

    帝錄其宿誠,追贈本官。

    子弘遠。

     弘遠字士一操一,清實有士譽。

    仕齊爲江州長史。

    刺史陳顯達舉兵敗,斬于朱雀航。

    将刑,索帽着之,曰:“子路結纓,吾不可以不冠而死。

    ”謂看者曰:“吾非賊,乃是義兵,爲諸君請命耳。

    陳公太輕事,若用吾言,天下将免塗炭。

    ”弘遠子子曜年十四,抱持父乞代命,遂并殺之。

     仲文從弟徽之位禦史中丞。

    徽之子漪,齊邵陵王記室。

    漪子仲容。

     仲容字子仲,幼孤,爲叔父泳所養。

    及長,杜絕人事,專一精一笃學,晝夜手不辍卷。

     初爲安西法曹行參軍,泳時貴顯,吏部尚書徐勉拟泳子晏嬰爲宮僚。

    泳泣曰:“兄子幼孤,人才粗可,願以晏嬰所忝回用之。

    ”勉許焉。

    轉仲容爲太子舍人,遷安成王主簿。

    時平原劉峻亦爲府佐,并以強學爲王所禮接。

    後爲永康、錢唐、武康令,并無績,多被推劾。

    久之,除安成王中記室。

    當出随府,皇太子以舊恩降餞,賜詩曰:“孫生陟一陽一道,吳子朝歌縣,未若樊林舉,置酒臨華殿。

    ”時輩榮之。

     後爲尚書左丞,坐推糾不直免官。

    仲容博學,少有盛名,頗任氣使酒,好危言高論,士友以此少之。

    唯與王籍、謝幾卿情好相得,二人時亦不調,遂相追随,誕縱酣飲,不持檢一操一。

    遇太清亂,遊會稽卒。

     仲容抄子書三十卷,諸集三十卷,衆家地理書二十卷,列女傳三卷,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代。

     顧琛字弘玮,吳郡吳人,晉司空和之曾孫也。

    祖履之,父惔,并爲司徒左西曹掾。

     琛謹确不尚浮華,起家州從事、驸馬都尉,累遷尚書庫部郎。

    元嘉七年,文帝遣到彥之經略河南,大敗,悉委棄兵甲,武庫爲之空虛。

    文帝宴會,有歸化人在座,上問琛庫中仗猶有幾許?琛鼈辭答有十萬人仗。

    舊庫仗秘不言多少,上既發問,追悔失言。

    及琛鼈對,上甚善之。

    尚書寺門有制,八坐以下門生随入者各有差,不得雜以人士。

    琛以宗人顧碩寄尚書張茂度門名,而與顧碩同席坐。

    明年坐譴出,免中正。

    凡尚書官大罪則免,小罪譴出,譴出者百日無代人,聽還本職。

    琛仍爲彭城王義康所請,再補司徒錄事參軍。

     十五年,出爲義興太守。

    初,義康請琛入府,欲委以腹心,琛不能承事劉湛,故尋見斥外。

    十九年,徙東一陽一太守,欲使琛防守彭城王義康,固辭忤旨,廢黜還家積年。

     及元兇弑立,分會稽五郡置州,以随王誕爲刺史,即以琛爲會稽太守。

    誕起義,加冠軍将軍。

    事平,遷吳興太守。

     孝建元年,爲吳郡太守,以起義功,封永新縣五等侯。

    大明元年,吳縣令張闓坐居母喪無禮,下廷尉,錢唐令沈文秀判劾違謬,應坐被彈。

    琛宣言于衆,“闓被劾之始,屢相申明”。

    又雲“當啓文秀留縣”。

    孝武聞之大怒,謂琛賣惡歸上,免官。

    琛母老仍停家。

     琛及前西一陽一太守張牧并事司空竟陵王誕,誕反,遣客陸延稔齎書闆琛及子弟官。

    時孝武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