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5 列傳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劉湛庾悅顧琛顧觊之
除宋武帝太尉行參軍,賞遇甚厚。
父柳亡于江州,府州送故甚豐,一無所受,時論稱之。
服阕,爲相國參軍。
謝晦、王弘并稱其器幹。
武帝入受晉命,以第四子義康爲冠軍将軍、豫州刺史,留鎮壽一陽一。
以湛爲長史、梁郡太守。
義康弱年未親政,府州事悉委湛。
進号右将軍,仍随府轉。
義康以本号徙南豫州,湛改領曆一陽一太守。
爲人剛嚴用法,一奸一吏犯贓百錢以上皆殺之,自下莫不震肅。
廬陵王義真出爲車騎将軍、南豫州刺史,湛又爲長史,太守如故。
義真時居武帝憂,使帳下備膳,湛禁之,義真乃使左右人買魚肉珍羞,于齋内别立廚帳。
會湛入,因命臑酒炙車螯。
湛正色曰:“公當今不宜有此設。
”義真曰:“旦甚寒,杯酒亦何傷,長史事同一家,望不爲異。
”酒至,湛起曰:“既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
” 後爲廣州刺史,嫡母憂去職。
服阕,爲侍中。
時王華、王昙首、殷景仁亦爲侍中,文帝于合殿與四人宴飲甚悅。
華等出,帝目送良久,歎曰:“此四賢一時之秀,同管喉唇,恐後世難繼。
”及撫軍将軍江夏王義恭鎮江陵,以湛爲使持節、南蠻校尉,領撫軍長史,行府州事。
王弘輔政,而王華、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謂才能不後之,不願外出。
是行也,謂爲弘等所斥,意甚不平。
常曰:“二王若非代邸之舊,無以至此。
可謂遭遇風雲。
”湛負其才氣,常慕汲黯、崔琰爲人,故名長子曰黯字長孺,第二子曰琰字季珪。
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喪還都,義恭亦爲之陳情。
文帝答義恭曰:“吾亦得湛啓事,爲之酸懷,乃不欲苟違所請;但汝弱年,新涉軍務,八州殷曠,專斷事重,疇谘委仗,不可不得其人。
量算二三,未獲便相順許。
今答湛啓,權停彼葬。
頃朝臣零落相系,寄懷轉寡,湛實國器,吾乃欲引其令還,直以西夏任重,要且停此事耳。
汝慶賞黜罰預關得失者,必宜悉相委寄。
” 義恭一性一甚狷隘,年又漸大,欲專一政事,每爲湛所裁。
主佐之間,嫌隙遂構。
文帝聞之,密遣诘讓義恭。
義恭陳湛無居下之禮,又自以年長,未得行意,雖奉诏旨,每出怨言。
上友于素笃,欲加酬順,乃诏之曰:“當今之才,委受已爾,宜盡相彌縫,取其可取,棄其可棄。
” 先是王華既亡,昙首又卒,領軍将軍殷景仁以時賢零落,白文帝征湛。
八年,召爲太子詹事,加給事中,與景仁并被任遇。
湛雲:“今代宰相何難,此正可當我南一陽一郡漢代功曹耳。
”明年,景仁轉尚書仆射,領選,護軍将軍,湛代爲領軍。
十二年,又領詹事。
湛與景仁素款,又以其建議征之,甚相感悅。
及俱被時遇,猜隙漸生。
以景仁專内任,謂爲間己。
時彭城王義康專執朝權,而湛昔爲上佐,遂以舊情委心自結,欲因宰相之力回主心,傾黜景仁,獨當時務。
義康屢言之于文帝,其事不行。
義康僚屬及湛諸附隸潛相約勒,無敢曆殷氏門者。
湛一黨一劉敬文父成未悟其機,詣景仁求郡,敬文遽謝湛曰:“老父悖耄,遂就殷鐵幹祿。
由敬文闇淺,上負生成,合門慚懼,無地自處。
”敬文之一奸一谄如此。
義康擅權專朝,威傾内外,湛愈推崇之,無複人臣之禮,上稍不能平。
湛初入朝,委任甚重,善論政道,并谙前代故事,聽者忘疲。
每入雲龍門,禦者便解駕,左右及羽儀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爲常。
及晚節驅煽義康,陵轹朝廷,上意雖内離而接遇不改。
上謂所親曰:“劉斑初自西還,吾與語常看日早晚,慮其當去;比入亦看日早晚,慮其不去。
”湛小字斑獸,故雲斑也。
遷丹一陽一尹,詹事如故。
十七年,所生母亡。
上與義康形迹既乖,釁難将結,湛亦知無複全地。
及至丁艱,謂所親曰:“今年必敗,常日賴口舌争之,故得推遷耳。
今既窮毒,無複此望,禍至其能久乎。
”伏甲于室,以待上臨吊。
謀又洩,竟弗之幸。
十月,诏收付廷尉,于獄伏誅,時年四十九。
子黯等從誅。
弟素,黃門郎,徙廣州。
湛初被收,歎曰:“便是亂邪。
”又曰:“不言無我應亂,殺我一日自是亂法耳。
”入獄見素,曰:“乃複及汝邪?相勸爲惡,惡不可爲,相勸爲善,正見今日,如何!”湛生女辄殺之,爲時流所怪。
庾悅字仲豫,潁川鄢陵人也,晉太尉亮之曾孫也。
祖羲,吳興内史。
父準,西中郎将、荊州刺史。
悅仕晉爲司徒右長史。
桓玄篡位,爲中書侍郎。
宋武平建邺,累遷建威将軍、江州刺史,加都督。
初,劉毅家在京口,酷貧,嘗與鄉曲士大夫往東堂共射,時悅爲司徒右長史,要府州僚佐出東堂,毅已先至,遣與悅相聞曰:“身并貧踬,營一遊甚難。
君如意人,無處不可爲适,豈不能以此堂見讓。
”悅素豪,徑前不答。
毅語衆人并避,唯毅留射如故。
悅廚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悅甚不歡。
毅又相聞曰:“身今年未得子鵝,豈能以殘炙見惠。
”悅又不答。
至是,毅表解悅都督、将軍
父柳亡于江州,府州送故甚豐,一無所受,時論稱之。
服阕,爲相國參軍。
謝晦、王弘并稱其器幹。
武帝入受晉命,以第四子義康爲冠軍将軍、豫州刺史,留鎮壽一陽一。
以湛爲長史、梁郡太守。
義康弱年未親政,府州事悉委湛。
進号右将軍,仍随府轉。
義康以本号徙南豫州,湛改領曆一陽一太守。
爲人剛嚴用法,一奸一吏犯贓百錢以上皆殺之,自下莫不震肅。
廬陵王義真出爲車騎将軍、南豫州刺史,湛又爲長史,太守如故。
義真時居武帝憂,使帳下備膳,湛禁之,義真乃使左右人買魚肉珍羞,于齋内别立廚帳。
會湛入,因命臑酒炙車螯。
湛正色曰:“公當今不宜有此設。
”義真曰:“旦甚寒,杯酒亦何傷,長史事同一家,望不爲異。
”酒至,湛起曰:“既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
” 後爲廣州刺史,嫡母憂去職。
服阕,爲侍中。
時王華、王昙首、殷景仁亦爲侍中,文帝于合殿與四人宴飲甚悅。
華等出,帝目送良久,歎曰:“此四賢一時之秀,同管喉唇,恐後世難繼。
”及撫軍将軍江夏王義恭鎮江陵,以湛爲使持節、南蠻校尉,領撫軍長史,行府州事。
王弘輔政,而王華、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謂才能不後之,不願外出。
是行也,謂爲弘等所斥,意甚不平。
常曰:“二王若非代邸之舊,無以至此。
可謂遭遇風雲。
”湛負其才氣,常慕汲黯、崔琰爲人,故名長子曰黯字長孺,第二子曰琰字季珪。
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喪還都,義恭亦爲之陳情。
文帝答義恭曰:“吾亦得湛啓事,爲之酸懷,乃不欲苟違所請;但汝弱年,新涉軍務,八州殷曠,專斷事重,疇谘委仗,不可不得其人。
量算二三,未獲便相順許。
今答湛啓,權停彼葬。
頃朝臣零落相系,寄懷轉寡,湛實國器,吾乃欲引其令還,直以西夏任重,要且停此事耳。
汝慶賞黜罰預關得失者,必宜悉相委寄。
” 義恭一性一甚狷隘,年又漸大,欲專一政事,每爲湛所裁。
主佐之間,嫌隙遂構。
文帝聞之,密遣诘讓義恭。
義恭陳湛無居下之禮,又自以年長,未得行意,雖奉诏旨,每出怨言。
上友于素笃,欲加酬順,乃诏之曰:“當今之才,委受已爾,宜盡相彌縫,取其可取,棄其可棄。
” 先是王華既亡,昙首又卒,領軍将軍殷景仁以時賢零落,白文帝征湛。
八年,召爲太子詹事,加給事中,與景仁并被任遇。
湛雲:“今代宰相何難,此正可當我南一陽一郡漢代功曹耳。
”明年,景仁轉
十二年,又領詹事。
湛與景仁素款,又以其建議征之,甚相感悅。
及俱被時遇,猜隙漸生。
以景仁專内任,謂爲間己。
時彭城王義康專執朝權,而湛昔爲上佐,遂以舊情委心自結,欲因宰相之力回主心,傾黜景仁,獨當時務。
義康屢言之于文帝,其事不行。
義康僚屬及湛諸附隸潛相約勒,無敢曆殷氏門者。
湛一黨一劉敬文父成未悟其機,詣景仁求郡,敬文遽謝湛曰:“老父悖耄,遂就殷鐵幹祿。
由敬文闇淺,上負生成,合門慚懼,無地自處。
”敬文之一奸一谄如此。
義康擅權專朝,威傾内外,湛愈推崇之,無複人臣之禮,上稍不能平。
湛初入朝,委任甚重,善論政道,并谙前代故事,聽者忘疲。
每入雲龍門,禦者便解駕,左右及羽儀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爲常。
及晚節驅煽義康,陵轹朝廷,上意雖内離而接遇不改。
上謂所親曰:“劉斑初自西還,吾與語常看日早晚,慮其當去;比入亦看日早晚,慮其不去。
”湛小字斑獸,故雲斑也。
遷丹一陽一尹,詹事如故。
十七年,所生母亡。
上與義康形迹既乖,釁難将結,湛亦知無複全地。
及至丁艱,謂所親曰:“今年必敗,常日賴口舌争之,故得推遷耳。
今既窮毒,無複此望,禍至其能久乎。
”伏甲于室,以待上臨吊。
謀又洩,竟弗之幸。
十月,诏收付廷尉,于獄伏誅,時年四十九。
子黯等從誅。
弟素,黃門郎,徙廣州。
湛初被收,歎曰:“便是亂邪。
”又曰:“不言無我應亂,殺我一日自是亂法耳。
”入獄見素,曰:“乃複及汝邪?相勸爲惡,惡不可爲,相勸爲善,正見今日,如何!”湛生女辄殺之,爲時流所怪。
庾悅字仲豫,潁川鄢陵人也,晉太尉亮之曾孫也。
祖羲,吳興内史。
父準,西中郎将、荊州刺史。
悅仕晉爲司徒右長史。
桓玄篡位,爲中書侍郎。
宋武平建邺,累遷建威将軍、江州刺史,加都督。
初,劉毅家在京口,酷貧,嘗與鄉曲士大夫往東堂共射,時悅爲司徒右長史,要府州僚佐出東堂,毅已先至,遣與悅相聞曰:“身并貧踬,營一遊甚難。
君如意人,無處不可爲适,豈不能以此堂見讓。
”悅素豪,徑前不答。
毅語衆人并避,唯毅留射如故。
悅廚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悅甚不歡。
毅又相聞曰:“身今年未得子鵝,豈能以殘炙見惠。
”悅又不答。
至是,毅表解悅都督、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