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三 【宋紀一百六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起旃蒙作噩正月,盡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諱昀,太祖十世孫,父榮文恭王。
開禧三年正月癸亥,生于紹興府虹橋裡第。
前一夕,榮王夢一紫金帽人來谒,比寤,夜漏未盡數刻,室中五采爛然,起視,赤光屬天,如日正中。
生三日,家中聞戶外車馬聲,亟出,則絕無所睹。
幼嘗晝寝,人忽見體隐隐如龍鱗,鹹神異之。
嘉定十五年,授邵州防禦使。
十七年閏八月,立為皇子,改賜名,封成國公。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寶慶元年(金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 春,正月,壬戌朔,诏舉賢良。
庚午,湖州人潘壬,與其弟丙、從兄甫,以史彌遠廢立,不平,乃遣甫密告謀立濟王意于李全。
全欲坐緻成敗,一陽一與之日期,進兵應接,實無意也。
壬等信之,遂部分其家衆以待。
及期,全兵不至。
壬等懼事洩,乃以其一黨一雜鹽販盜千馀人,結束為全軍狀,揚言自山東來,夜入州城,求濟王竑。
竑聞變,匿水窦中,壬尋得之,擁至州治,以黃袍加竑身。
竑号泣不從,壬等強之,竑不得已,乃與約曰:“汝能勿傷太後、官家乎?”衆許諾。
遂發軍資庫金帛、會子犒軍。
知州謝周卿,率官屬入賀。
壬僞為李全榜揭于門,數史彌遠廢立罪,且曰:“今領一精一兵二十萬。
水陸并進。
”人皆聳動,比明視之,則皆太湖漁人及巡尉兵卒耳。
竑知事不成,乃遣王元春告于朝,而帥州兵讨壬,壬變姓名走,丙、甫皆死。
元春至臨安,彌遠懼甚,急召殿司将彭忄乇帥師赴之,至則事已平。
壬走至楚州,為小校明亮所獲,送臨安斬之。
彌遠詐言竑有疾,令客秦天錫挾醫至湖州視之,天錫谕旨,一逼一竑缢于州治,以疾卒聞。
起居郎魏了翁、考功員外郎洪咨夔相繼言竑之冤。
禮部侍郎、直學士院真德秀入見,奏曰:“我朝立國,根本仁義,先正名分。
陛下初膺大寶,不幸處人倫之變有所未盡,流聞四方,所損非淺。
霅川之變,非濟王本志,前有避匿之迹,後聞捕讨之謀,情狀本末,灼然可見。
願诏有司,讨論雍熙追封秦邸舍罪恤孤故事,斟酌行之。
雖濟王未有子息,興滅繼絕,在陛下耳。
”帝曰:“朝廷待濟王亦至矣。
德秀曰:“若謂此事處置盡善,臣未敢以為然。
觀舜所以處象,則陛下不及舜明甚。
人主但當以二帝、三王為師,秦、漢以下人君,舉動皆不合理,難以為法。
”帝曰:“亦是一時倉卒耳。
”德秀曰:“此已往之咎。
惟願陛下知有此失,益講學進道,以贖前愆,以收人心。
昔太平興國中,秦邸事作,太子太師王溥等議于朝堂者,七十有四人,然後有诏裁決,以大事不可輕也。
慶曆間求西帥,必取當世第一流;宰相呂夷簡至忘仇薦進,以重任不可輕也。
迩者霅川之獄,未聞有參聽于槐棘之下;又如淮、蜀二阃之除,皆出佥論所期之外。
天下之事,非一家之私,何惜不與衆共之?朝廷之于天下,當如天地之于萬物,栽培傾覆,付之公心,不可使有一毫私意于其間。
當乾道、淳熙間,有位于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
今貨賂公行,薰染成風,恬不知怪,治世氣象,欲其寬裕,不欲其迫蹙。
曩者以訛言之令,至于流竄、殺戮,都邑之民,搖手相戒。
朝廷之上,敏銳之士,多于老成,政事之才,富于經術。
雖嘗以耆舊褒傅伯成、楊簡,以學行褒柴中行,以恬退用趙蕃、楊宰,至于忠亮敢言如陳宓、徐僑,皆未蒙錄用。
願處伯成、簡于内祠,中行于經幄,擢宓僑于言路,不獨人主賴其益,朝列新進之士亦有所矜式。
伯成、簡皆年逾八十,縱使召之不至,必能用囊封以進忠言。
”又言:“長人之官,撫字不聞,叨忄質日甚。
”帝曰:“如何無一廉者?”又問:“何以革之?”德秀言:“此在朝廷用舍黜陟之間,示以意向。
”帝又問:“卿曾見有何廉吏?”德秀以袁州守趙{政}夫對,因言:“崔與之帥蜀,楊長孺帥閩,皆有廉聲,臣一時不能悉數,乞廣加咨訪。
”史彌遠深忌之。
甲申,程珌進讀《三朝寶訓》,言曰:“藝祖皇帝受禅之初,與三軍約,不許殺戮一人,自此聖聖相承,守為家法。
”帝曰:“祖宗以仁立國,朕當以仁守之。
”帝又問:“《寶訓》中雲:‘治世少而亂世多,君子少而小人多。
’何也?”珌言:治世所以少,亂世所以多者,正緣君子少而小人多也。
蓋君子初未嘗少,聖君出而君子多;小人初未嘗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帝曰:“然。
” 己醜,硃端常言:“蜀士當得郡者,紹興以前悉親詣阙下,廟堂因得以審其人物而進退之。
自慶元以來,以自作差壁,則馳牍幹請。
今請除曾任太守有治效人外,必令親到堂除授,奏事訖之任,次任與免。
”從之。
己醜,诏曰;“朕初纂丕圖,亟受慈訓,既禦經幄,日親群儒,深念進德立治之本,實由典學,朝夕罔敢怠忽。
尚賴諸賢悉心啟迪,無有所隐,朕當垂聽,益加自勉。
” 二月,壬辰朔,雪。
蒙古武仙聞彭義斌複山東州縣,乃叛蒙古,殺河北西路都元帥史天倪。
天倪弟天澤,時護母歸燕,府僚王缙、王守道追及天澤于道,告之故,且曰:“變起倉卒,部曲散在近郊,公能回辔,不招自至。
”天澤曰:“不共國之仇,死亦當從,況未必死耶!”遂傾資裝,易铠仗,南還,遣監軍李伯祐詣國王富珠哩言狀,且請濟師。
富珠哩即命天澤嗣兄職,遣薩讷台率銳卒三千授之,合勢進攻。
仙将葛鐵一槍一擁衆來拒,天澤迎擊之。
生擒鐵一槍一,馀衆潰。
乘勝至中山,略無極,拔趙州,仙敗,奔西山。
既而天澤進兵,遂複真定。
富珠哩,穆呼哩子也。
。
癸巳,硃著、王暨進讀《高宗寶訓孝德卷》終,著言:“高宗當中興艱難之初,欽事慈甯太後,始終極孝;願陛下以高宗為法。
”帝嘉納,忽愀然曰:“雪作非時,朕終夜為之不安,當益恐懼修德,凡有阙失,無忘忠告。
” 甲午,诏:“故太師、武勝、定國軍節度使、鄂王嶽飛改谥忠武。
” 丙申,以師彌嗣秀王。
師彌,秀王第二子也。
潘壬之變,師彌避居菁山園廟;至是獎其能守園陵,故躐等升嗣。
戊戌,诏:“福州、溫州各添教官一員。
” 甲辰,蠲兩浙州軍屬縣官私僦錢有差。
許國至鎮,李全妻楊妙真效迓,國辭不見,妙真慚而歸。
國既視事,痛抑北軍,有與南軍競者,無曲直,偏坐之,犒賞十損八九。
全自青州緻書于國,國誇于衆曰:“全仰賴我養育,我略示威,即奔走不暇矣。
” 全因留青州,國不能緻,乃數緻厚饋,邀全還。
劉慶福亦使人觇國意,國左右語觇者曰:“制置無害汝等意。
”慶福以報全。
全集将校曰:“我不參制阃,則曲在我,今不計生死,必往見。
”遂還楚州上谒。
賓贊戒全曰:“節使當庭趨,制使必免禮。
”及庭趨,國端坐納全拜。
全退,怒曰:“全歸朝,拜人多矣,但恨汝非文臣,本與我等。
汝向以淮西都統谒賈制帥,亦免汝拜。
汝有何勳業,一旦位我上,便不相假借耶?全赤心報朝廷,不反也。
”國繼設盛會宴全,遺勞加厚,全終不樂。
慶福谒國之幕客章夢先,夢先令隔簾貌喏,慶福亦怒。
既而全欲往青州,恐國苛留,自計曰:“片所争者拜耳,拜而得志,吾何一愛一焉!”更折節為禮。
因會集間,出劄白事,國見其細故,判從之,全即席再拜謝。
自是動息必情,得請必拜,國喜曰:“吾折服此子矣!” 全往青州,國集兩淮馬步軍十三萬,大閱楚城外以挫北人之心。
楊妙真及軍校留者,懼其謀己,内自為備。
初,全遣慶福還楚城,使為亂,适潘壬事敗,全一黨一亦不安。
或教妙真畜一妄男子,指謂人曰:“此宗室也。
”且語僚佐曰:“會令汝為朝士。
”潛約盱眙四軍為應,皆不從,慶福謀中辍,第欲快意于國。
計議宮苟夢玉知之,以告國,國曰:“我豈文儒不知兵者耶!”夢玉懼禍及,複以告慶福。
一日,國晨起視事,忽露刃充庭。
國厲聲曰:“不得無禮!”矢已及颡,流血蔽面而走。
亂兵悉害其家,縱火焚官寺,兩
諱昀,太祖十世孫,父榮文恭王。
開禧三年正月癸亥,生于紹興府虹橋裡第。
前一夕,榮王夢一紫金帽人來谒,比寤,夜漏未盡數刻,室中五采爛然,起視,赤光屬天,如日正中。
生三日,家中聞戶外車馬聲,亟出,則絕無所睹。
幼嘗晝寝,人忽見體隐隐如龍鱗,鹹神異之。
嘉定十五年,授邵州防禦使。
十七年閏八月,立為皇子,改賜名,封成國公。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寶慶元年(金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 春,正月,壬戌朔,诏舉賢良。
庚午,湖州人潘壬,與其弟丙、從兄甫,以史彌遠廢立,不平,乃遣甫密告謀立濟王意于李全。
全欲坐緻成敗,一陽一與之日期,進兵應接,實無意也。
壬等信之,遂部分其家衆以待。
及期,全兵不至。
壬等懼事洩,乃以其一黨一雜鹽販盜千馀人,結束為全軍狀,揚言自山東來,夜入州城,求濟王竑。
竑聞變,匿水窦中,壬尋得之,擁至州治,以黃袍加竑身。
竑号泣不從,壬等強之,竑不得已,乃與約曰:“汝能勿傷太後、官家乎?”衆許諾。
遂發軍資庫金帛、會子犒軍。
知州謝周卿,率官屬入賀。
壬僞為李全榜揭于門,數史彌遠廢立罪,且曰:“今領一精一兵二十萬。
水陸并進。
”人皆聳動,比明視之,則皆太湖漁人及巡尉兵卒耳。
竑知事不成,乃遣王元春告于朝,而帥州兵讨壬,壬變姓名走,丙、甫皆死。
元春至臨安,彌遠懼甚,急召殿司将彭忄乇帥師赴之,至則事已平。
壬走至楚州,為小校明亮所獲,送臨安斬之。
彌遠詐言竑有疾,令客秦天錫挾醫至湖州視之,天錫谕旨,一逼一竑缢于州治,以疾卒聞。
起居郎魏了翁、考功員外郎洪咨夔相繼言竑之冤。
禮部侍郎、直學士院真德秀入見,奏曰:“我朝立國,根本仁義,先正名分。
陛下初膺大寶,不幸處人倫之變有所未盡,流聞四方,所損非淺。
霅川之變,非濟王本志,前有避匿之迹,後聞捕讨之謀,情狀本末,灼然可見。
願诏有司,讨論雍熙追封秦邸舍罪恤孤故事,斟酌行之。
雖濟王未有子息,興滅繼絕,在陛下耳。
”帝曰:“朝廷待濟王亦至矣。
德秀曰:“若謂此事處置盡善,臣未敢以為然。
觀舜所以處象,則陛下不及舜明甚。
人主但當以二帝、三王為師,秦、漢以下人君,舉動皆不合理,難以為法。
”帝曰:“亦是一時倉卒耳。
”德秀曰:“此已往之咎。
惟願陛下知有此失,益講學進道,以贖前愆,以收人心。
昔太平興國中,秦邸事作,太子太師王溥等議于朝堂者,七十有四人,然後有诏裁決,以大事不可輕也。
慶曆間求西帥,必取當世第一流;宰相呂夷簡至忘仇薦進,以重任不可輕也。
迩者霅川之獄,未聞有參聽于槐棘之下;又如淮、蜀二阃之除,皆出佥論所期之外。
天下之事,非一家之私,何惜不與衆共之?朝廷之于天下,當如天地之于萬物,栽培傾覆,付之公心,不可使有一毫私意于其間。
當乾道、淳熙間,有位于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
今貨賂公行,薰染成風,恬不知怪,治世氣象,欲其寬裕,不欲其迫蹙。
曩者以訛言之令,至于流竄、殺戮,都邑之民,搖手相戒。
朝廷之上,敏銳之士,多于老成,政事之才,富于經術。
雖嘗以耆舊褒傅伯成、楊簡,以學行褒柴中行,以恬退用趙蕃、楊宰,至于忠亮敢言如陳宓、徐僑,皆未蒙錄用。
願處伯成、簡于内祠,中行于經幄,擢宓僑于言路,不獨人主賴其益,朝列新進之士亦有所矜式。
伯成、簡皆年逾八十,縱使召之不至,必能用囊封以進忠言。
”又言:“長人之官,撫字不聞,叨忄質日甚。
”帝曰:“如何無一廉者?”又問:“何以革之?”德秀言:“此在朝廷用舍黜陟之間,示以意向。
”帝又問:“卿曾見有何廉吏?”德秀以袁州守趙{政}夫對,因言:“崔與之帥蜀,楊長孺帥閩,皆有廉聲,臣一時不能悉數,乞廣加咨訪。
”史彌遠深忌之。
甲申,程珌進讀《三朝寶訓》,言曰:“藝祖皇帝受禅之初,與三軍約,不許殺戮一人,自此聖聖相承,守為家法。
”帝曰:“祖宗以仁立國,朕當以仁守之。
”帝又問:“《寶訓》中雲:‘治世少而亂世多,君子少而小人多。
’何也?”珌言:治世所以少,亂世所以多者,正緣君子少而小人多也。
蓋君子初未嘗少,聖君出而君子多;小人初未嘗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帝曰:“然。
” 己醜,硃端常言:“蜀士當得郡者,紹興以前悉親詣阙下,廟堂因得以審其人物而進退之。
自慶元以來,以自作差壁,則馳牍幹請。
今請除曾任太守有治效人外,必令親到堂除授,奏事訖之任,次任與免。
”從之。
己醜,诏曰;“朕初纂丕圖,亟受慈訓,既禦經幄,日親群儒,深念進德立治之本,實由典學,朝夕罔敢怠忽。
尚賴諸賢悉心啟迪,無有所隐,朕當垂聽,益加自勉。
” 二月,壬辰朔,雪。
蒙古武仙聞彭義斌複山東州縣,乃叛蒙古,殺河北西路都元帥史天倪。
天倪弟天澤,時護母歸燕,府僚王缙、王守道追及天澤于道,告之故,且曰:“變起倉卒,部曲散在近郊,公能回辔,不招自至。
”天澤曰:“不共國之仇,死亦當從,況未必死耶!”遂傾資裝,易铠仗,南還,遣監軍李伯祐詣國王富珠哩言狀,且請濟師。
富珠哩即命天澤嗣兄職,遣薩讷台率銳卒三千授之,合勢進攻。
仙将葛鐵一槍一擁衆來拒,天澤迎擊之。
生擒鐵一槍一,馀衆潰。
乘勝至中山,略無極,拔趙州,仙敗,奔西山。
既而天澤進兵,遂複真定。
富珠哩,穆呼哩子也。
。
癸巳,硃著、王暨進讀《高宗寶訓孝德卷》終,著言:“高宗當中興艱難之初,欽事慈甯太後,始終極孝;願陛下以高宗為法。
”帝嘉納,忽愀然曰:“雪作非時,朕終夜為之不安,當益恐懼修德,凡有阙失,無忘忠告。
” 甲午,诏:“故太師、武勝、定國軍節度使、鄂王嶽飛改谥忠武。
” 丙申,以師彌嗣秀王。
師彌,秀王第二子也。
潘壬之變,師彌避居菁山園廟;至是獎其能守園陵,故躐等升嗣。
戊戌,诏:“福州、溫州各添教官一員。
” 甲辰,蠲兩浙州軍屬縣官私僦錢有差。
許國至鎮,李全妻楊妙真效迓,國辭不見,妙真慚而歸。
國既視事,痛抑北軍,有與南軍競者,無曲直,偏坐之,犒賞十損八九。
全自青州緻書于國,國誇于衆曰:“全仰賴我養育,我略示威,即奔走不暇矣。
” 全因留青州,國不能緻,乃數緻厚饋,邀全還。
劉慶福亦使人觇國意,國左右語觇者曰:“制置無害汝等意。
”慶福以報全。
全集将校曰:“我不參制阃,則曲在我,今不計生死,必往見。
”遂還楚州上谒。
賓贊戒全曰:“節使當庭趨,制使必免禮。
”及庭趨,國端坐納全拜。
全退,怒曰:“全歸朝,拜人多矣,但恨汝非文臣,本與我等。
汝向以淮西都統谒賈制帥,亦免汝拜。
汝有何勳業,一旦位我上,便不相假借耶?全赤心報朝廷,不反也。
”國繼設盛會宴全,遺勞加厚,全終不樂。
慶福谒國之幕客章夢先,夢先令隔簾貌喏,慶福亦怒。
既而全欲往青州,恐國苛留,自計曰:“片所争者拜耳,拜而得志,吾何一愛一焉!”更折節為禮。
因會集間,出劄白事,國見其細故,判從之,全即席再拜謝。
自是動息必情,得請必拜,國喜曰:“吾折服此子矣!” 全往青州,國集兩淮馬步軍十三萬,大閱楚城外以挫北人之心。
楊妙真及軍校留者,懼其謀己,内自為備。
初,全遣慶福還楚城,使為亂,适潘壬事敗,全一黨一亦不安。
或教妙真畜一妄男子,指謂人曰:“此宗室也。
”且語僚佐曰:“會令汝為朝士。
”潛約盱眙四軍為應,皆不從,慶福謀中辍,第欲快意于國。
計議宮苟夢玉知之,以告國,國曰:“我豈文儒不知兵者耶!”夢玉懼禍及,複以告慶福。
一日,國晨起視事,忽露刃充庭。
國厲聲曰:“不得無禮!”矢已及颡,流血蔽面而走。
亂兵悉害其家,縱火焚官寺,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