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一 【宋紀一百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決機務。
而廷議之際,多不據正,妄為異同,甚非為相之道。
複聞迩來殊不以幹當為意,豈欲求散地耶?今授此職,卿宜悉之。
”行信數與果勒齊辯,近侍局谮之,故外貶。
丙寅,金主谕尚書省曰:“聞中都納粟官,多為吏部繳駁,殊不知方阙乏時利害為何如。
又,立功戰陣人必責保官,若輩皆義軍、白丁,豈識朝官!倍文牒可信,即當與之。
若至在都時,規運薪炭入城者,朕嘗許恩授以官,此豈容僞!而間亦為所沮格。
今後勿複爾。
” 三月,丁醜,金人焚湫池堡而去。
戊子,金以禦史中丞巴圖魯為參知政事。
利州統制王逸等帥師及忠義人十萬,複大散關及阜郊堡,追斬金副統軍完顔赟,進攻秦州。
至赤谷口,逸傳沔州都統劉昌祖之命退師,且放散忠義人,軍遂大潰。
癸巳,金包長壽率長安、鳳翔之衆複攻阜郊,遂趨西和州。
是日,鎮江忠義統制彭惟誠等之兵敗于泗州。
丙申,劉昌祖焚西和州遁,守臣楊克家棄城去,遂為金人所有。
夏,四月,甲辰,劉昌祖焚成州遁,守臣羅仲甲棄城去。
是日,金人去西和州。
乙巳,金曲赦遼東等路,以戶部尚書瓜勒佳必喇為翰林學士承旨、權參知政事,行省于遼東。
戊申,階州守臣侯頤棄城去。
是日,金人去成州。
壬子,金遣侍禦史完顔素蘭等赴遼東,察訪富鮮萬努事體。
癸醜,素蘭請宣谕高麗,複開互市。
從之。
戊午,金人複侵大散關,守臣王立遁。
己未,金人侵黃牛堡,興元都統吳政拒追之。
癸亥,政至大散關,斬立以徇。
金人連破諸州,前後獲糧九萬斛,錢數千萬,軍實不可勝計。
事聞,政進三官,劉昌祖安置韶州,楊克家等各責遠州居住。
金伊爾必斯自潼關之敗,失其所在,變姓名,匿居柘城,為禦史覺察,系其家屬,将窮治之,乃遣子上書詣吏待罪。
台臣請誅之以懲不忠,金主卒赦其罪,谕以自效。
五月,癸未,蚩尤旗見,長竟天。
金苗道潤素與中都經略副使賈瑀有隙,道潤從數騎行,瑀伏甲射之,道潤颠于道左,遂卒。
瑀不自安,遣使告道潤将張柔曰:“吾得除道潤者,以君不助兵故也。
”柔怒,叱使者曰:“瑀殺吾帥,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戲耶!”遂檄召道潤部曲,告以複仇之意;衆皆羅拜,推柔為長,柔會兵趨中山。
蒙古兵出自紫荊關,柔遇之,遂戰于狼牙嶺,柔馬跌,被執,見主帥明安,柔不跪。
左右強之,柔叱曰:“彼帥,我亦帥也。
死即死,終不偷生為他人屈。
”明安壯而釋之。
潰卒稍集,明安恐柔為變,質其二親于燕京,柔乃降,蒙古以柔為河北都元帥。
蒙古徇金錦州,元帥劉仲亨死之。
六月,甲辰,金樞密院以賈瑀等殺苗道潤,請治其罪。
金主曰:“道潤之衆,亟收集之。
瑀等是非未明,姑置勿問。
” 金石州賊馮天羽,據臨泉縣為亂,刺史赫舍哩公順遣将王九思攻破之。
金主命國史院編修官馬季良持诰敕、金币往招其一黨一,安國用降,就署國用同知孟州防禦使。
辛酉,湖州水,赈之。
秋,七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辛未,夏人攻龛谷,金提控瓜勒佳瑞擊走之。
已而夏人複至,瑞仍擊破之。
癸酉,奪知天水軍黃炎孫三官,辰州居住。
己卯,金以旱,命禮部尚書楊雲翼分理兔獄。
癸未,大雨。
己酉,修《孝宗寶訓》。
八月,蒙古穆呼哩率步騎數萬,自太和嶺徇河東,取金代、隰二州。
九月,乙亥,破太原府。
元帥烏庫哩德升力拒之,城西北隅壞,德升聯車塞其處,三卻三登,矢石如雨,守陴者不能立。
城破,德升自缢而死,其姊及妻皆自一殺。
蒙古兵徇金汾州,節度使完顔恩徹亨死之。
是月,李全破金密州及壽光縣。
冬,十月,蒙古徇金绛、潞。
壬子,攻平一陽一,提控郭用死之。
行省參政李革守平一陽一,兵少援絕,癸醜,城陷。
或謂革宜上馬突圍出,革歎曰:“吾不能保此,何面目見天子!汝輩可去矣。
”遂自一殺。
是月,李全破鄒平、臨朐、安丘等縣,金提控王顯死焉。
十一月,壬申,金人攻安豐黃口灘。
陝西人張羽來歸。
蒙古取金潞州,元帥右監軍納哈塔布拉圖、參議官王良臣死之。
十二月,金主欲乘勝來議和,以開封府治中呂子羽為詳問使,至淮中流,不納。
金主怒,以布薩安貞為左副元帥,輔太子守緒,會師南侵。
金宰相請修山寨以避兵,禦史中丞完顔伯嘉谏曰:“建議者必曰據險可以安君父,獨不見陳後主之入井乎?假令入山寨可以得生,能複為國乎?人臣有忠國者,有媚君者;忠國者或拂君意,媚君者不為國謀。
臣竊謂有國可以有君,有君未必有國也。
”果勒齊、高汝砺聞之,怒甚,旋出伯嘉行省河中。
是歲,契丹陸格據高麗江東城,蒙古遣哈珍劄拉率師平之,高麗王盦遂降,歲貢方物。
遼王琉格引蒙古契丹軍及東夏國元帥呼圖兵十萬圍赫舍,高麗助兵四十萬,克之。
赫舍自經死。
徙其民于西樓。
○甯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二年(金興定三年,蒙古太祖十四年。
己卯,一二一九年) 春,正月,戊辰朔,召四川制置使董居誼赴行在。
居誼黩貨,所至辄敗,故以聶子述代之。
戊子,金人攻成州,都統張威自西和州退守仙人原。
辛卯,金人複侵西和州,守将趙彥呐設伏待之,殲其衆。
壬辰,金主以蒙古已破太原,河北事勢非複昔比,诏百官議所以為長久之利者。
翰林學士承旨圖克坦鎬等以謂:“制兵有三:一曰戰,二曰和,三曰守。
今欲戰則兵力不足,欲和則敵人不從,唯有守耳!河朔州郡既殘破,不可一概守之,宜取願就遷徙者,屯于河南、陝西,其不願者,許自推其長,保聚險阻。
”刑部侍郎溫屯呼哈勒等曰:“河北諸郡,宜令諸郡選才幹,衆所推服,能糾民遷徙者,願之河南或晉安、河中及諸險隘,量給之食,授以曠土,盡力耕稼,置僑治之官,撫循教戰,漸圖恢複。
”宣徽使伊喇光祖等曰:“太原雖暫失,頃亦可複。
當募土人威望服衆者,假以方面,重權能,克複一道,即以本道總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長佐授之,必各保一方,使百姓複業。
”廷臣多同光祖議。
已而河中行省完顔伯嘉亦上書曰:“中原之有河東,如人之有肩背。
古人雲:‘不得河東,不可為雄。
’萬一失之,恐未易取也。
” 甲午,金人破鳳州,夷其城。
乙未,興元都統吳政及金人戰于黃牛堡,死之。
金主謂宰臣曰:“頃近侍還自陝西,謂拜甡已得鳳州;如得武休關,将遂取蜀。
朕意殊不然。
假使得之,亦何可守?此舉蓋為宋人渝盟,初豈貪其土地耶?朕重惜生靈,惟和議早成為佳耳。
” 二月,庚子,太白晝見。
金主與太子謀南征帥,不得其人,歎曰:“天下之廣,緩急無可使者,朕安得不憂!” 癸卯,金人乘勝破武休關,都統李貴遁還。
丙午,金主謂宰臣曰:“江、淮之人,号稱選忄耎,然官軍攻蔓菁呙,其衆困甚,招之使降,無一肯從者。
我家河朔州郡,一遇北兵,往往出降。
此何理也?” 丁未,金人破興元府,權府事趙希時棄城走。
庚戌,以曾從龍同知樞密院事兼江淮宣撫使,吏部尚書任希夷簽書樞密院事。
辛亥,金人破大安軍,遂破洋州。
壬子,前四川制置使董居誼遁。
都統張威使石宣邀擊金人,大破之,殲一精一兵三千人,俘其将巴圖魯安,乃遁
而廷議之際,多不據正,妄為異同,甚非為相之道。
複聞迩來殊不以幹當為意,豈欲求散地耶?今授此職,卿宜悉之。
”行信數與果勒齊辯,近侍局谮之,故外貶。
丙寅,金主谕
又,立功戰陣人必責保官,若輩皆義軍、白丁,豈識朝官!倍文牒可信,即當與之。
若至在都時,規運薪炭入城者,朕嘗許恩授以官,此豈容僞!而間亦為所沮格。
今後勿複爾。
” 三月,丁醜,金人焚湫池堡而去。
戊子,金以禦史中丞巴圖魯為參知政事。
利州統制王逸等帥師及忠義人十萬,複大散關及阜郊堡,追斬金副統軍完顔赟,進攻秦州。
至赤谷口,逸傳沔州都統劉昌祖之命退師,且放散忠義人,軍遂大潰。
癸巳,金包長壽率長安、鳳翔之衆複攻阜郊,遂趨西和州。
是日,鎮江忠義統制彭惟誠等之兵敗于泗州。
丙申,劉昌祖焚西和州遁,守臣楊克家棄城去,遂為金人所有。
夏,四月,甲辰,劉昌祖焚成州遁,守臣羅仲甲棄城去。
是日,金人去西和州。
乙巳,金曲赦遼東等路,以戶部尚書瓜勒佳必喇為翰林學士承旨、權參知政事,行省于遼東。
戊申,階州守臣侯頤棄城去。
是日,金人去成州。
壬子,金遣侍禦史完顔素蘭等赴遼東,察訪富鮮萬努事體。
癸醜,素蘭請宣谕高麗,複開互市。
從之。
戊午,金人複侵大散關,守臣王立遁。
己未,金人侵黃牛堡,興元都統吳政拒追之。
癸亥,政至大散關,斬立以徇。
金人連破諸州,前後獲糧九萬斛,錢數千萬,軍實不可勝計。
事聞,政進三官,劉昌祖安置韶州,楊克家等各責遠州居住。
金伊爾必斯自潼關之敗,失其所在,變姓名,匿居柘城,為禦史覺察,系其家屬,将窮治之,乃遣子上書詣吏待罪。
台臣請誅之以懲不忠,金主卒赦其罪,谕以自效。
五月,癸未,蚩尤旗見,長竟天。
金苗道潤素與中都經略副使賈瑀有隙,道潤從數騎行,瑀伏甲射之,道潤颠于道左,遂卒。
瑀不自安,遣使告道潤将張柔曰:“吾得除道潤者,以君不助兵故也。
”柔怒,叱使者曰:“瑀殺吾帥,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戲耶!”遂檄召道潤部曲,告以複仇之意;衆皆羅拜,推柔為長,柔會兵趨中山。
蒙古兵出自紫荊關,柔遇之,遂戰于狼牙嶺,柔馬跌,被執,見主帥明安,柔不跪。
左右強之,柔叱曰:“彼帥,我亦帥也。
死即死,終不偷生為他人屈。
”明安壯而釋之。
潰卒稍集,明安恐柔為變,質其二親于燕京,柔乃降,蒙古以柔為河北都元帥。
蒙古徇金錦州,元帥劉仲亨死之。
六月,甲辰,金樞密院以賈瑀等殺苗道潤,請治其罪。
金主曰:“道潤之衆,亟收集之。
瑀等是非未明,姑置勿問。
” 金石州賊馮天羽,據臨泉縣為亂,刺史赫舍哩公順遣将王九思攻破之。
金主命國史院編修官馬季良持诰敕、金币往招其一黨一,安國用降,就署國用同知孟州防禦使。
辛酉,湖州水,赈之。
秋,七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辛未,夏人攻龛谷,金提控瓜勒佳瑞擊走之。
已而夏人複至,瑞仍擊破之。
癸酉,奪知天水軍黃炎孫三官,辰州居住。
己卯,金以旱,命禮部尚書楊雲翼分理兔獄。
癸未,大雨。
己酉,修《孝宗寶訓》。
八月,蒙古穆呼哩率步騎數萬,自太和嶺徇河東,取金代、隰二州。
九月,乙亥,破太原府。
元帥烏庫哩德升力拒之,城西北隅壞,德升聯車塞其處,三卻三登,矢石如雨,守陴者不能立。
城破,德升自缢而死,其姊及妻皆自一殺。
蒙古兵徇金汾州,節度使完顔恩徹亨死之。
是月,李全破金密州及壽光縣。
冬,十月,蒙古徇金绛、潞。
壬子,攻平一陽一,提控郭用死之。
行省參政李革守平一陽一,兵少援絕,癸醜,城陷。
或謂革宜上馬突圍出,革歎曰:“吾不能保此,何面目見天子!汝輩可去矣。
”遂自一殺。
是月,李全破鄒平、臨朐、安丘等縣,金提控王顯死焉。
十一月,壬申,金人攻安豐黃口灘。
陝西人張羽來歸。
蒙古取金潞州,元帥右監軍納哈塔布拉圖、參議官王良臣死之。
十二月,金主欲乘勝來議和,以開封府治中呂子羽為詳問使,至淮中流,不納。
金主怒,以布薩安貞為左副元帥,輔太子守緒,會師南侵。
金宰相請修山寨以避兵,禦史中丞完顔伯嘉谏曰:“建議者必曰據險可以安君父,獨不見陳後主之入井乎?假令入山寨可以得生,能複為國乎?人臣有忠國者,有媚君者;忠國者或拂君意,媚君者不為國謀。
臣竊謂有國可以有君,有君未必有國也。
”果勒齊、高汝砺聞之,怒甚,旋出伯嘉行省河中。
是歲,契丹陸格據高麗江東城,蒙古遣哈珍劄拉率師平之,高麗王盦遂降,歲貢方物。
遼王琉格引蒙古契丹軍及東夏國元帥呼圖兵十萬圍赫舍,高麗助兵四十萬,克之。
赫舍自經死。
徙其民于西樓。
○甯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二年(金興定三年,蒙古太祖十四年。
己卯,一二一九年) 春,正月,戊辰朔,召四川制置使董居誼赴行在。
居誼黩貨,所至辄敗,故以聶子述代之。
戊子,金人攻成州,都統張威自西和州退守仙人原。
辛卯,金人複侵西和州,守将趙彥呐設伏待之,殲其衆。
壬辰,金主以蒙古已破太原,河北事勢非複昔比,诏百官議所以為長久之利者。
翰林學士承旨圖克坦鎬等以謂:“制兵有三:一曰戰,二曰和,三曰守。
今欲戰則兵力不足,欲和則敵人不從,唯有守耳!河朔州郡既殘破,不可一概守之,宜取願就遷徙者,屯于河南、陝西,其不願者,許自推其長,保聚險阻。
”刑部侍郎溫屯呼哈勒等曰:“河北諸郡,宜令諸郡選才幹,衆所推服,能糾民遷徙者,願之河南或晉安、河中及諸險隘,量給之食,授以曠土,盡力耕稼,置僑治之官,撫循教戰,漸圖恢複。
”宣徽使伊喇光祖等曰:“太原雖暫失,頃亦可複。
當募土人威望服衆者,假以方面,重權能,克複一道,即以本道總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長佐授之,必各保一方,使百姓複業。
”廷臣多同光祖議。
已而河中行省完顔伯嘉亦上書曰:“中原之有河東,如人之有肩背。
古人雲:‘不得河東,不可為雄。
’萬一失之,恐未易取也。
” 甲午,金人破鳳州,夷其城。
乙未,興元都統吳政及金人戰于黃牛堡,死之。
金主謂宰臣曰:“頃近侍還自陝西,謂拜甡已得鳳州;如得武休關,将遂取蜀。
朕意殊不然。
假使得之,亦何可守?此舉蓋為宋人渝盟,初豈貪其土地耶?朕重惜生靈,惟和議早成為佳耳。
” 二月,庚子,太白晝見。
金主與太子謀南征帥,不得其人,歎曰:“天下之廣,緩急無可使者,朕安得不憂!” 癸卯,金人乘勝破武休關,都統李貴遁還。
丙午,金主謂宰臣曰:“江、淮之人,号稱選忄耎,然官軍攻蔓菁呙,其衆困甚,招之使降,無一肯從者。
我家河朔州郡,一遇北兵,往往出降。
此何理也?” 丁未,金人破興元府,權府事趙希時棄城走。
庚戌,以曾從龍同知樞密院事兼江淮宣撫使,吏部尚書任希夷簽書樞密院事。
辛亥,金人破大安軍,遂破洋州。
壬子,前四川制置使董居誼遁。
都統張威使石宣邀擊金人,大破之,殲一精一兵三千人,俘其将巴圖魯安,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