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八 【宋紀一百五十八】

關燈
賢而文,既别,音問不通。

    侂胄當國,嘗思其人,一日忽至,已改名登第有年矣,一見歡甚,館遇極厚。

    嘗夜闌酒罷,侂胄屏左右,促膝問曰:“侂胄謬當國秉,外間議論如何?”其人太息曰:“平章家族危如累一卵一,尚複何言!”侂胄愕然問故,對曰:“是不難知也。

    椒殿之立,非立于平章,則椒殿怨矣。

    皇子之立,非出于平章,則皇子怨矣。

    賢人君子自硃熹、彭龜年、趙汝愚而下,斥逐貶死不可勝數,則士大夫怨矣。

    邊釁既開,三軍暴骨,孤兒寡一婦之哭聲相聞,則三軍怨矣。

    并邊之民,死于殺掠,内地之民,死于科需,則四海萬姓皆怨矣。

    叢是衆怨,平章何以當之?”侂胄默然久之,曰:“何以教我?”其人辭謝再三。

    固問,乃曰:“僅有一策,主上非心黃屋,若急建青宮,開陳三聖家法,為揖遜之舉,則皇子之怨可變而為恩,而椒殿退居德壽,雖怨無能為矣。

    于是輔佐新君,渙然與海内更始,曩日諸賢,死者贈恤,生者召擢。

    遣使聘金,釋怨請和,以安邊境。

    優犒諸軍,厚恤死士,除苛解慝,盡去軍興無名之賦,使百姓有更生之意。

    然後選擇名儒,遜以相位,乞身告老,為綠野之遊,易危為安,其庶幾乎!”侂胄猶豫不能決,欲留其人,處以掌故,其人力辭去。

    未幾,禍作。

     韓侂胄既死,錢象祖探懷中堂帖授陳自強曰:“有旨,丞相罷政。

    ”自強即上馬,顧曰:“望大參保全。

    ”丁醜,貶自強永州居住。

    戊寅,貶蘇師旦韶州安置。

    己卯,師旦伏誅。

    周筠杖脊,刺配嶺外。

    诏:“一奸一臣竄殛,當首開言路以來忠谠,中外臣僚,各具所見以聞。

    ” 辛巳,以邱崈為資政殿學士、知建康府。

     貶鄧友龍南雄州安置,旋徙循州。

     乙酉,置禦前忠銳軍。

     丙戌,以禦史中丞衛泾簽書樞密院事。

     丁亥,立皇子榮王嚴為皇太子,更名帱,尋又更名詢。

     戊子,貶郭倪梅州,郭僎連州,并安置,籍其家。

    貶李壁撫州居住。

    癸巳,貶張岩徽州居住。

     金參知政事賈铉漏言指授事,金主謂铉曰:“卿罪自知之矣,然卿久參機務,補益良多,不深罪也。

    ”戊戌,出為安武軍節度使。

     十二月,壬寅朔,金修《遼史》成。

     癸卯,以邱崈為江淮制置大使。

     以許奕為大金通問使。

     丙午,金诏:“策論進士,免試弓箭、擊球。

    ” 己酉,落葉适寶文閣待制。

    庚戌,貶許及之泉州、薛叔似福州居住。

    再貶皇甫斌英德府安置。

     癸醜,金人複破随州。

     庚申,金以右丞孫即康為左丞,參知政事通吉思忠為右丞,中都路都轉運使孫鐸為參知政事。

     辛酉,以錢象祖為右丞相,兼樞密事;衛泾及給事中雷孝友并參知政事;吏部尚書林大中簽書樞密院事。

     初,韓侂胄欲納交于大中,大中不許,而上書極論其一奸一,因辭官屏居,絕口不及時事。

    侂胄當國,或勸其通問以免禍,大中曰:“福不可求而得,禍可懼而免耶?”不聽,凡十二年而複起。

     甲子,太尉楊次山除開府儀同三司。

    次山謹畏,不敢以外戚自驕,人無惡之者。

     乙醜,以禮部尚書史彌遠同知樞密院事。

     丙寅,贈呂祖儉朝奉郎、直秘閣,官其子一人。

     丁卯,诏改明年為嘉定元年。

     金山東安一撫使張萬公乞緻仕,許之,仍給平章政事俸之半。

    尋薨,命依宰臣故事赙葬,谥文貞。

    萬公淳厚剛正,門無雜賓,所薦引多廉讓之士焉。

     ○甯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蒙古太祖三年) 春,正月,壬申,金主朝谒衍慶宮。

     癸酉,金以左都監完顔薩喇為參知政事。

     乙亥,安丙遣兵襲鹘嶺關,敗還。

     丙子,金左司郎中劉昂等坐與蒲一陰一令大中私議朝政,下獄。

    孫鐸進曰:“昂等非敢議朝政,但如鄭人遊鄉校耳。

    ”金主悟,乃杖而釋之。

     戊寅,右谏議大夫葉時等,請枭韓侂胄首于兩淮以謝天下;不報。

     辛巳,下诏求言。

     癸未,金主如春水。

     丙戌,葉時複請枭韓侂胄首于兩淮。

     金主如先春一宮。

     壬辰,以史彌遠知樞密院事。

     權兵部尚書倪思求對,言:“大權方歸,所當防微,一有幹預端倪,必且仍蹈覆轍。

    今侂胄既誅,而國人之言猶有未靖者,蓋以樞臣猶兼宮賓,不時宣召。

    宰執當同班同對,樞臣亦當遠權以息外議。

    ”樞臣,謂史彌遠也。

     時方召婁機為吏部侍郎,機還朝,即言:“惟至公可以服人。

    權臣以私意橫生,敗國殄民,今當行以至公。

    若曰私恩未報,首為汲引,私仇未複,且為沮抑,一涉于私,人心将無所觀感矣。

    ” 以許奕為大金通謝使。

     二月,戊申,追複趙汝愚觀文殿大學士,谥忠定。

     以韓侂胄冒定策功,诏史官:“自紹熙以來侂胄事迹,悉從改正。

    ” 甲寅,金主如建春一宮。

     戊午,再貶程松賓州安置。

     庚申,金谕有司曰:“方農作時,雖有禁地,亦令耕種。

    ” 己巳,金主還宮。

     是月,柳州黑風洞寇羅世傳作亂;招降之。

     三月,癸酉,以一毛一自知首論用兵,奪進士第一人恩例。

     戊子,複秦桧王爵、贈谥。

    當時用事者亟欲反韓侂胄之政,而不顧公議如此。

     王楠至金,請依靖康故事,世為伯侄之國,增歲币為三十萬,犒軍錢三百萬貫,蘇師旦等,俟和議定後,當函首以獻。

    完顔匡具以楠言奏于金主,命匡移書索韓侂胄首以贖淮南地,改犒軍錢為銀三百萬兩。

    會錢象祖移書金帥府,谕已誅韓侂胄事,楠未之知也。

    匡問楠曰:“韓侂胄貴顯幾年矣?”楠曰:“已十馀年,平章國事才二年矣。

    ”匡曰:“今欲去此人,可乎?”楠曰:“主上英斷,去之何難!”匡顧笑,和議始定,因遣楠還。

     己醜,诏百官集議。

    倪思謂有傷國體。

    吏部尚書樓鑰曰:“和議重事,待此而決,一奸一宄已斃之首,又何足惜!”因命臨安府斫棺取首,枭之兩淮,遂以侂胄及師旦首付楠送金師,以易淮、陝侵地。

     初,方信孺為侂胄所貶,至是楠奏:“和約之成,皆方信孺備嘗險阻,再三将命之功,信孺當其難,臣當其易。

    每見金人,必問信孺安在,公論所推,雖仇敵不能掩也。

    乞錄信孺功而蠲其過。

    ”乃诏信孺自便,尋除知韶州。

     庚寅,金主以與宋和谕尚書省。

    壬辰,金宰臣上表謝罪。

     召江西常平提舉袁燮為都官郎,遷司封。

    燮入對,言:“陛下即位之初,委任賢相,正士鱗集,而竊威權者從旁睨之。

    彭龜年逆知其必亂天下,顯言其一奸一,龜年以罪去,而權臣遂根據,幾危社稷。

    陛下思追龜年,蓋嘗臨朝太息曰:‘斯人猶在,必大用之。

    ’固已深知龜年之忠矣。

    今正人端士不乏,願陛下常存此心,急聞剀切,崇獎樸直,一龜年雖沒,衆龜年繼進,天下何憂不治!臣昨勸陛下勤于好問,而聖訓有曰:‘好問則明。

    ’臣退與朝士言之,莫不稱善。

    而側聽十旬,陛下之端拱淵默猶昔也,臣竊惑焉。

    夫既知如是而明,則當知反是而暗,明則光輝旁燭,無所不通;暗則是非得失,懵然不辨矣。

    ”遷國子司業、秘書少監,進祭酒、秘書監。

    延見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忠信笃實,是為道本。

    聞者悚然,士氣益振。

    時史彌遠主和,燮争益力。

    台谏劾燮,罷之,提舉鴻慶宮。

     臨安大火,凡四日,焚禦史台等官舍十馀所,民舍五萬八千馀家,死者甚衆。

    城中廬舍,十毀其七,百官多僦舟以居。

    民訛言相驚,無賴因而縱火為一奸一。

     夏,四月,戊申,金禘于太廟。

     庚戌,金主如萬甯宮。

    時蒙古日強,特未嘗與金絕,金主遂以為北邊無事。

    甲寅,命東北路招讨使還治泰州,就兼節度使,其副招讨仍置于邊。

     丙辰,贈彭龜年寶谟閣直學士;落李沐寶文閣學士,尋貶信州居住。

     戊午,再貶陳自強雷州安置,籍其家。

     閏月,辛未,置拘榷安邊錢物所,凡韓侂胄與它權幸沒入之田及圍田、湖田之在官者,皆隸焉。

    所輸錢租,籍以給行人金缯之費。

    迨後與北方絕好,軍需邊用,每于此取之。

     金翰林侍講學士富察思忠,言使宋當慎擇人。

    金主曰:“思忠所言甚當,彼通謝使雖未到阙,其報聘人當先議擇。

    此乃更始,凡有禮數,皆在奉使,今既行之,遂為永例,不可不慎也。

    ” 甲申,诏:“自今視事,令皇太子侍立。

    ” 辛卯,以旱,禱于天地、宗廟、社稷。

    乙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