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六 【宋紀一百五十六】

關燈
哉!”金主異其言。

     是月,複太學混補法。

     先是太學補弟子員,每三歲科舉後,差官鎖院,凡四方舉人皆得就試,取合格者補入之,謂之混補。

    淳熙後,朝義以就試者多,欲為之限制,乃立待補之法。

    諸路漕司及州軍皆以解試終場人數為準,每百人取六人,許赴補試,率以開院後十日揭榜。

    然遠方士人多不就試,則為它人取其公據代之,冒濫茲甚;慶元中,罷之。

    至是複行混補,就試者至三萬七千馀人,分六場十八日引試雲。

     五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戊申,金主如泰和宮。

     辛亥,金初薦薪于太廟。

     壬戌,金谕有司曰:“金井納巴,不過二三日留,朕之所止,一涼廈足矣,若加修治,徒費人力。

    其籓籬不急之處,用圍幕可也。

    ” 甲子,金更泰和宮曰慶甯,長樂川曰雲龍。

     己巳,賜禮部進士傅行簡以下四百九十七人及第、出身。

     金敕禦史台:“京師拜廟及巡幸所過州縣,止令灑掃,不得以黃土覆道,違者糾之。

    ” 六月,己卯,行都火。

     壬午,浚逝西運河。

     辛卯,禁都民以火說相驚者。

     金谕尚書省:“諸路禾稼及雨多寡,令州郡以聞。

    ” 秋,七月,乙卯,金朝獻于衍慶宮。

     癸亥,以旱釋諸路杖以下囚。

     己巳,命有司舉行寬恤之政;庚午,複推廣之。

     八月,丙子,以吏部尚書袁說友同知樞密院事。

     癸未,建寶谟閣,以藏《光宗禦集》。

     己醜,作壽慈宮,請太皇太後還内。

     丙申,金有司奏鳳凰見于磁州武安縣鼓山石聖台。

     甲午,謝深甫等上《慶元條法事類》。

     丁酉,金主還宮。

    皇上特哩生,李元妃所生也。

    群臣上表賀。

    金主宴群臣于神龍殿,遣官報謝太廟、山陵、太清宮、北嶽、長白山。

     九月,己酉,帝朝于壽慈宮。

     甲寅,金遣拱衛直都指揮使完顔瑭、侍講學士張行簡來使。

    金主戒瑭曰:“卿過界勿飲酒,每事聽于行簡。

    ”謂行簡曰:“宋人行禮,好事末節,苟有非是,不可不正。

    舊例所有,不可不知。

    ”又曰:“頗聞前奉使者過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船,此殊非禮,卿自戒舟人,且語宋使曰:‘兩國和好久矣,不宜争細故,傷大體。

    ’丁甯谕之,使悉此意也。

    ” 壬戌,奉安光宗皇帝、慈懿皇後神禦于景靈宮、萬壽觀。

     丙寅,嗣秀王伯圭薨;追封崇王,谥憲靖。

     金皇子特哩彌月,金主将加封三等國号,無惬意者。

    金主念世宗在位最久,年最高,初封葛王,庚午,封特哩為葛五。

     是秋,诏監司、帥臣就送還人之官,以省将迎之費也。

    時黃人傑自隆州守除夔州路提刑,已解官矣,得此旨,遂檄隆州再索送還人,而夔之迓使已至,遂兩用之。

    其奉行失指如此。

     冬,十月,壬申,诏諸州起兵總領所财賦,以通判為主管官。

     乙亥,上太皇太後尊号曰壽成惠聖慈祐太皇太後。

     是月,追複硃熹煥章閣待制,緻仕。

     十一月,甲辰,金更定國運為土,臘用辰。

     金以西京留守崇洗為樞密使。

     乙巳,重修吏部七司法。

     庚戌,以陳自強知樞密院事,前同知樞密院事許及之參知政事。

     庚午,命贓吏毋便予祠。

    時言者論臣僚贓累巨萬,具載章疏,投閑數月,便得祠祿,請自今皆須三年,故有是命。

     十二月,癸酉,金以皇子特哩晬日,放僧、道度牒三千,設醮于元真觀,為特哩祈福。

    丁醜,金主禦慶和殿浴皇子,诏百官用元旦禮儀,進酒稱賀,五品以上進禮物。

     金翰林修撰王庭筠卒。

    金主知其貧,诏有司赙錢給喪事。

    制詩賜其家,其引雲:“王遵古,朕之故人也。

    乃子庭筠,又以才選,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茲雲亡,玉堂、東觀,無複斯人矣。

    ” 甲申,立貴妃楊氏為皇後。

     自恭淑皇後崩,貴妃與曹美人俱有一寵一,韓侂胄以後頗涉書史知古今,一性一警敏,任權術,而曹美人柔順,勸帝立曹氏。

    帝不從,竟立後,後由是怨侂胄。

     加韓侂胄太師。

     侂胄漸收羅知名之士,又意在開邊,士大夫之好言恢複者,亦多見擢用。

    然政府、樞密、台谏、侍從多其私人,而蘇師旦、周筠以吏胥厮役預聞國政,權勢熏灼,不為正論所與。

     庚寅,大閱。

     閏月,丁未,诏:“講官陳經義有當開釋者,許依讀官例,随事開陳。

    ” 金司空襄,以報謝祀嵩嶽,庚戌,還次芝田之府,以疾薨,谥武昭。

    襄明每,才武過人,金主待之厚,故所至有功。

    其駐軍臨潢也,有以僞書遺西京留守圖克坦镒,欲構以罪;書聞,金主還畀襄,其相信如此,既而果獲為僞書者。

    在政一府,練習故事,簡重能決,器局寬大,人多稱之。

     癸醜,金初命監察禦史,非特旨不許舉官。

     己卯,以福建觀察使嚴為威武軍節度使,封衛國公。

     複周必大少傅、觀文殿大學士。

     金主以交鈔事,令戶部尚書孫鐸、侍郎張複亨議于内殿。

    複亨以三合同鈔可行。

    鐸言:“民間銷多,宜收斂。

    院務課程及諸窠名錢,須要全收交鈔。

    秋夏稅本色外,盡令折鈔,不拘舊例。

    農民知之,迤漸重鈔。

    比來州縣抑配行市買鈔,無益,徒擾之耳。

    請罷諸處鈔局,惟省庫仍舊。

    小鈔無限路分,可令通行。

    ”金主令速行之。

    自是而後,國虛民貧,經用不足,專以交鈔愚百姓,而法又不常,世宗之業衰焉。

     是歲,蒙古部長郤特特穆津擊奈曼,敗之。

     特穆津之十世祖勃端察爾,生有異征,數傳之後,遂長諸部;金人置東北招讨使以統轄之。

    至伊蘇克依,并吞諸部落,勢益盛大,後追谥烈祖神元皇帝。

     初,伊蘇克依之妻谔楞生子,手握凝血如赤石,伊蘇克依異之,将蔔名,特璊者至其地,遂以特穆津名之。

     族人泰楚特部,号最強,舊與伊蘇克依相善,後生嫌隙,絕不與通。

    及伊蘇克依卒,特穆津幼,泰楚特率衆來攻,特穆津大集諸部兵,分十三翼,與戰,破走之。

    時泰楚特諸部,多苦其主非法,見特穆津寬仁,時賜人以裘馬,心悅之,往往慕義求降。

     特穆津有弟奇爾固岱、哈薩爾,骁勇善射,摧鋒陷陣,不避艱險。

    特穆津曰:“有奇爾固岱之力,哈薩爾之射,可以取天下矣。

    ”又有齊拉衮、博勒呼、博爾濟、穆呼哩,俱侍左右,以忠勇稱,号“都爾木庫楚克”,猶言“四傑”也。

     會塔塔爾部背金約,金主遣丞相襄帥兵逐之,北走。

    特穆津聞之,發近兵自鄂端河合擊,破之,以功授特穆津為“察衮圖魯”,猶言“招讨使”也。

     先是特寽部長托哩汗,受金封,爵為王,所稱為“汪罕”者也。

    托哩汗多殺戮昆弟,其叔父奇爾舉兵攻之,托哩汗以百馀騎奔蒙古。

    伊蘇克依親将兵逐奇爾走四夏,複奪部衆歸。

    托哩汗德之。

    後複為奈曼所敗,托哩汗出奔而複歸,中道糧絕,困乏殊甚。

    特穆津以父交好,遣人往招托哩汗,安置軍中,赈給之,遂會于圖烏喇河上,尊之為父。

    托哩汗因此部衆稍集,欲複奈曼之仇,乞援于特穆津;乃命博爾濟、穆呼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