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三 【宋紀一百五十三】

關燈
便;又言遣官勸農之擾,命提刑司禁止之。

     癸酉,壽皇不豫。

     乙亥,金以希尹始制女真字,诏加封贈,依蒼颉立廟盩厔例,祠于上京,春秋緻祭。

     丙子,大理寺奏獄空。

     癸未,右丞相葛邲罷。

    邲為相,專守祖宗法度,薦進人才,博采士論,惟恐其人聞之。

     丁酉,金诏購求《崇文總目》内所阙書籍。

     金初定長吏勸課能否賞罰格。

     二月,乙未,趙汝愚、餘端禮以奏除西帥不行,居家待罪。

     戊戌,以荊、鄂諸軍都統制張诏為興州諸軍都統制。

     癸醜,金命宣徽使伊喇敏等相視北邊營屯,經畫長久之計。

     三月,壬申,金初定錢禁。

     乙亥,合利州東、西為一路。

     庚辰,金初定日、月、風、雨、雷師常祀。

     戊子,金置弘文院,譯寫經書。

     夏,四月,壽皇疾浸棘,群臣數請帝問疾重華宮,皆不報。

     甲午,帝與皇後如玉津園,兵部尚書羅點請先過重華宮,且曰:“陛下為壽皇子四十馀年,無一間言;止緣初郊違豫,壽皇嘗至南内督過左右之人,自此讒間,遂生憂疑。

    以臣觀之,壽皇與天下相忘久矣。

    今大臣同心輔政,百執事奉法循理,宗室、戚裡,三軍、百姓,皆無貳志,設有離間,誅之不疑。

    乃若深居不出,久虧子道,衆口謗讟,禍患将作,不可以不慮。

    ”帝曰:“卿等可為朕調護之。

    ”侍講黃裳對曰:“父子之親,何俟調護!”點曰:“陛下一出,即當釋然。

    ”帝猶未許。

    點乃率講官宣言之,帝曰:“朕心未嘗不思壽皇。

    ”點曰:“陛下久阙定省,雖有此言,何以自白!”起居舍人彭龜年,連上三疏請對,不報。

    屬帝視朝,龜年離班伏地扣額,血流漬甃。

    帝曰:“素知卿忠直,欲何言?”龜年言今日無大于過宮,餘端禮因曰:“扣額龍墀,曲緻忠懇,臣子至此,豈得已耶!”帝曰:“知之。

    ”然猶不往。

     丙申,太師、緻仕、魏國公史浩薨,年八十九。

    追封會稽郡王,谥文惠。

     浩喜薦人才,嘗拟陳之茂進職與郡,壽皇知之茂嘗毀浩,曰:“卿豈以德報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為怨而以德報之,是有心也。

    ”莫濟狀王十朋行事,诋浩尤甚,浩薦濟掌内制,壽皇曰:“濟非議卿者乎?”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

    ”遂除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待之如初,蓋其寬厚類此。

     己亥,朝獻于景靈宮。

     壬寅,以不雨,命決系囚,釋杖以下。

     甲辰,侍從入對,請朝重華宮。

    己酉,大學生陳肖說等,以帝未朝,移書大臣,事聞,帝将以癸醜朝。

    至期,丞相以下入宮門,俟日昃,帝複辭以疾。

    于是群臣請罷黜待罪者百馀人;诏不許。

     乙卯,金主幸景明宮,禦史中丞董師中、侍禦史賈铉、路鐸等各上疏極谏。

    金主不說,遣人谕之曰:“卿等所言,非無可取;然亦有失君臣之義者,其戒之!” 丙辰,侍讀黃裳、秘書少監孫逢吉等,再上疏請朝重華。

    丁巳,起居郎兼中書舍人陳傅良,請以親王、執政或近上宗戚一人充重華宮使。

    台谏交章劾内侍陳源、楊舜卿、林億年離間之罪,請逐之。

     五月,辛酉朔,辰州猺賊寇邊。

     壽皇疾大漸,欲一見帝,數顧視左右。

    陳傅良以帝不往重華宮,乃繳上告敕,出城待罪。

    戊辰,留正等率宰執進見,帝拂衣起,正引帝裾谏。

    羅點進曰:“壽皇疾勢已危,不及今一見,後悔何及!”群臣随帝入至福甯殿,内侍阖門,衆恸哭而出。

    越二日,正等以所請不從,求退,帝令知閤門事韓侂胄傳旨雲:“宰執并出。

    ”正等俱出浙江亭待罪。

    壽皇聞之,憂甚。

    侂胄奏曰:“昨傳旨令宰執出殿門,乃出都門,請自往宣押入城。

    ”于是正及趙汝愚等複還第。

    明日,帝召羅點入對,點言:“前日迫切獻忠,舉措失體,陛下赦而不誅。

    然引裾亦故事也。

    ”帝曰:“引裾可也,何得辄入宮禁乎?”點引辛毘事以謝,且言:“壽皇止有一子,既付神器,惟恐見之不速耳。

    ” 甲申,從官及彭龜年、黃裳、沈有開奏請令嘉王詣重華宮問疾,許之。

    王至宮,壽皇為之感動。

     戊子,金以桓、撫二州旱,遣使褥于缙山。

     六月,戊戌,夜,壽皇聖帝崩,年六十八。

    遺诏改重華宮為慈福宮,建壽成皇後殿于宮後,以便定省。

    以宮錢百萬缗賜内外軍。

     是夕,重華宮内侍訃于宰執私第,趙汝愚恐帝疑,或不出視朝,持其答刂不上。

    翌日,帝視朝,汝愚以聞,因請詣重華宮成禮;帝許之,至日昃不出。

    大宗正丞李大一性一上疏言:“今日之事,颠倒舛逆。

    況金使祭奠,當引見于北宮素帷,不知是時猶可以不出乎?《檀弓》曰:‘成一人有兄死不為衰者,聞子臯将為成宰,遂為衰。

    成一人曰:“兄則死而子臯為之衰。

    ”’蓋言成一人畏子臯之來,方為制一服,其服乃子臯之為,非為兄也。

    若陛下必待使來然後執喪,則恐贻譏中外,豈特如成一人而已哉!” 辛醜,丞相率百官拜表請就喪次成服。

    壬寅,壽皇大斂,嘉王複入奏。

    诏俟病愈過宮成禮。

    留正與趙汝愚議介少傅吳琚,請壽聖皇太後垂簾暫主喪事,太後不許。

    正等附奏雲:“臣等連日造南内請對不獲,累上疏不得報,今當率百官恭請。

    若皇帝不出,百官相與恸哭于宮門,恐人心一騷一動,為社稷憂。

    請依唐肅宗故事,群臣發喪太極殿,皇帝成服禁中。

    然喪不可以無主,祝文稱孝子嗣皇帝,宰臣不敢代行。

    太皇太後,壽皇之母也,請代行祭奠禮。

    ”太後許之。

    是日,白氣亘天。

     乙巳,尊壽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壽成皇後為皇太後。

     丁未,葉适言于留正曰:“帝疾而不執喪,将何辭以謝天下?今嘉王長,若預建參決,則疑謗釋矣。

    ”正從之,率宰執入奏曰:“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早正儲位,以安人心。

    ”不報。

    越六日又請,帝批雲:“甚好。

    ”明日,宰執同拟旨以進,乞帝親批付學士院降诏。

    是夕,禦答刂付丞相雲:“曆事歲久,念欲退閑。

    ”正得之,大懼。

     是月,金主獵于呼圖裡巴山,行拜天禮,曲赦西北路,遂如秋山。

     秋,七月,辛酉,留正因朝臨,佯仆于庭,即出國門,上表請老,且雲:“願陛下速回淵鑒,追悟前非,漸收人心,庶保國祚。

    ” 初,正始議:“帝以疾未克主喪,宜立皇太子監國;若未倦勤,當複明辟;設議内禅,太子可即位。

    ”而趙汝愚諸以太皇後、太後旨禅位嘉王。

    正謂建儲诏未下,遽及此,它日必難處,與汝愚異,遂以肩輿五鼓遁。

     甲子,太皇太後诏嘉王擴成服即位,尊帝為太上皇帝,皇後為太上皇後。

     時留正既去,人心益搖。

    會帝臨朝,忽仆于地,趙汝愚憂危不知所出。

    徐誼以書谯汝愚曰:“自古人臣,為忠則忠,為一奸一則一奸一,忠一奸一雜而能濟者,未之有也。

    公内雖心惕,外欲坐觀,非雜之謂欤?國家安危,在此一舉!”汝愚問策安出,誼曰:“此大事,非太皇太後命不可。

    知閤門事韓侂胄與同裡蔡必勝同在閤門,可因必勝招之。

    ” 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議遣侂胄請于太皇太後,侂胄因所善内侍張宗尹以奏,兩日不獲命,逡巡将退。

    内侍關禮見而問之,侂胄具述汝愚意。

    禮令少候,入見太皇太後而泣,問其故,禮對曰:“聖人讀書萬卷,亦嘗見有如此時而保無亂者乎?”太皇太後曰:“此非汝所知。

    ”禮曰:“此事人人知之。

    今丞相已出,所賴者趙知院,旦夕亦去矣。

    ”言與淚俱下。

    太皇太後驚曰:“知院同姓,事體與它人異,乃欲去乎?”禮曰:“知院未去,非但以同姓故,以太皇太後為可恃耳。

    今定大計而不獲命,勢不得不去;去,将如天下何?願聖人三思!”太皇太後問侂胄安在,禮曰:“已留其俟命。

    ”太皇太後曰:“事順則可,命谕好為之。

    ”禮報侂胄,且雲:“來早太皇太後于壽皇梓宮前垂簾引對。

    ”侂胄複命,日已向夕。

     汝愚始以其事語陳骙、餘端禮,亟命殿帥郭杲等,夜以兵分衛南北内,關禮使傅昌期密制黃袍。

     是日,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