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二 【宋紀一百五十二】

關燈
曆代帝王為戲及稱萬歲,犯者以不應為重法科。

     戊午,夏人殺金邊将阿噜岱。

     夏人肆牧于鎮戎之境,邏卒逐之,夏人執邏卒而去。

    阿噜岱率兵诘之,夏廂官吳明契、信陵都蔔祥、徐馀立伏兵三千于澗中,阿噜岱中流矢死。

    诏索殺阿噜岱者,夏人處以徒刑。

    索之不已,夏乃殺明契等。

     甲子,金制:“投匿名書者,徒四年。

    ” 己巳,加谥高宗曰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孝皇帝。

     初,帝欲誅宦者,近習皆懼,遂謀離間三宮。

    帝疑之,不能自解。

    會帝得疾,壽皇購得良藥,欲因帝至宮授之,宦者遂訴于皇後曰:“太上合藥一丸,俟宮車過,即授藥。

    萬一不虞,奈宗社何!”後心銜之。

    頃之,内宴,後請立嘉王護為太子,壽皇不許。

    後曰:“妾六禮所聘,嘉王,妾親生也,何為不可?”壽皇大怒。

    後退,持嘉王泣訴于帝,謂壽皇有廢立意。

    帝惑之,遂不朝壽皇。

    一日,浣手宮中,睹宮人手白,悅之;它日,後遣人送食合于帝,啟之,則宮人兩手也。

    黃貴妃有一寵一,因帝祭太廟宿齋宮,後殺貴妃,以暴卒聞;及郊,風雨大作,黃壇燭盡滅,不能成禮而罷。

    帝既聞貴妃卒,又值此變,震懼增疾,自是不視朝,政事多決于後,後益驕恣。

    壽皇聞帝疾,亟往南内視之,且責後,後怨愈深。

     十二月,庚辰,築荊門軍城,從知軍陸九淵之言也。

     荊門為次邊而無城,九淵以為荊門居江、漢之間,為四集之地,南捍江陵,北援襄一陽一,東護随、郢之脅,南當光化、彜陵之沖,荊門固則四鄰有所恃,否則有胸脅心腹之虞,雖四山環合而城池阙然,将誰與守?乃請于朝,築之。

    自是民無邊慮,商賈畢集,稅入日增。

     舊用銅錢,以其近邊,以鐵錢易之,而銅有禁,複令貼納。

    九淵曰;“既禁之矣,又使之輸耶?”盡蠲之。

    平時教軍士射,居民得與中者均賞。

    薦其屬不限流品,嘗曰:“古者無流品之分,而賢不肖之辨嚴;後世有流品之分,而賢不肖之辨略。

    ”逾年,政行令修,民俗為變。

    未幾卒。

     乙酉,金罷契丹字。

     丁亥,帝始召對輔臣于内殿。

     己醜,金右丞圖克坦镒罷。

     乙未,增楚州更戍兵一千五百人。

     甲辰,诏:“内侍省都知楊浩,懷一奸一兇惡,刺面杖脊,配吉州;押班黃邁,私相朋附,決杖,編管撫州。

    ”尋送浩撫州、邁常州居住。

     馬大同為戶部,侍禦史林大中劾其用法嚴峻,帝欲易置它部,大中曰:“是嘗為刑部,固以深刻稱。

    ”章三上,不報。

    又論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亦不報。

    大中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不拜;乃除直寶谟閣,與大同、之瑞俱出知外郡。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紹熙三年(金明昌三年) 春,正月,乙巳朔,帝有疾,不視朝。

     起居舍人陳傅良奏曰:“一國之勢猶身也,壅底則緻病。

    今日遷延某事,明日阻節某事,即有一奸一險,乘時為利,則内外之情不接矣。

    ” 庚戌,蠲四川鹽酒重額九十萬缗。

     出度僧牒二百,收淮東鐵錢。

     壬戌,金主如春水。

     二月,甲戌朔,金敕:“明安、穆昆許于冬月率所屬戶畋獵二次,每出不得過十日。

    ” 壬辰,金主還都。

     金以王庭筠為應奉翰林文字。

    先是金主歎學士乏材,完顔守貞曰:“王庭筠其人也。

    ”故有是命。

     丁酉,申嚴錢銀過淮之禁。

     閏月,丙午,禁郡縣新作寺觀。

     壬戌,诏:“州縣未斷之訟,監司毋得移獄。

    違者許執奏。

    ” 甲子,成都路轉運判官王溉以代民輸激賞等捐錢三十三萬缗,诏進一官,仍令再任。

     三月,辛巳,帝疾稍愈,始禦延和殿聽政。

    封子濟為安定郡王。

     帝自有疾,重華溫清之禮以及誕辰節序,屢以壽皇傳旨而免。

    至是宰輔百官下至韋布之士,以過宮為請者甚衆,至有叩頭引裾号泣者。

    帝開悟,有命駕意,竟不果行,都人始以為憂。

     甲申,築峽州城。

     丁亥,金賜孝子劉瑜、劉慶祐絹粟,旌其門闾,複其身。

    瑜,棣州人;慶祐,錦州人也。

     金主因問宰臣曰:“從來孝義之人,曾官使者幾何?”完顔守貞對曰:“世宗時有劉政者,嘗官之。

    然若輩多淳質,不及事。

    ”金主曰:“豈必盡然?孝義之人,素行已備,稍可用,即當用之。

    後雖有殺觊作僞者,然僞為孝義,猶不失為善。

    可檢勘前後所申孝義之人,如有可用者,具以聞。

    ” 癸巳,金尚書省奏:“言事者謂釋、道之流不拜父母、親屬,敗害風俗,莫此為甚。

    禮官言唐開元二年敕雲:‘聞道士、女冠、僧、尼不拜二親,是為子而忘其生。

    自今以後,并聽拜父。

    其有喪紀輕重及尊屬禮數,一準常儀。

    ’臣等以為宜依典故行之。

    ”制可。

     金左丞完顔守貞言:“上嘗命臣問忻州陳毅上書所言事,其一,極論守令之弊。

    臣面問所以救之之道,莫之能言。

    ”金主曰:“方今政欲知其弊也。

    彼雖無救弊之術,但能言其弊,亦足嘉矣。

    如毅言及随處有司不能奉行條制,為人傭雇尚須出力,況食國家祿而乃如是,得無虧臣子之行乎?”其令檢會前後所降條理舉行之。

    ” 己亥,定雜藝不許任子法。

    時伶人胡永年,積官至武功大夫,以去年郊恩乞任子。

    吏部尚書趙汝愚言:“永年樂藝出身,難以任子。

    請立為定法,今後似此雜藝補授之人,不許奏補。

    ”從之。

     四月,壬寅朔,金定宣聖春秋釋奠三獻官以祭酒、司業、博士充,祝詞稱“皇帝謹遣”,及登歌改用太常樂工。

    其獻官并執事與享者并法服,陪位學官公服,學生儒服。

     戊申,金瀛王瑰卒,郓王琮之同母弟也。

    重厚寡言,内行修饬,工詩,一精一騎射,金主令在左右。

    及卒,三臨奠,哭之恸。

    谥文敬。

     乙卯,以戶部侍郎邱崈為四川安一撫制置使。

     初,留正帥蜀,慮吳氏世将,謀去之,不果。

    至是議更蜀帥,正言西邊三将,惟吳氏世襲兵權,号為吳家軍,不知有朝廷,遂以戶部侍郎邱崈往。

    崈陛辭,奏曰:“臣入蜀後,吳挺脫至死亡,兵權不可複付其子。

    臣請得以便宜撫定諸軍。

    ”許之。

     戊午,帝朝重華宮。

     金賜雲内孝子孟興絹、粟,賜同州民妻師氏谥曰節。

     金地旱,參知政事張萬公等乞依漢故事免官,金主曰:“卿等何罪!殆朕行一事有不逮者。

    ”萬公曰:“天道雖遠,實與人事相通,惟聖人言行可以動天地。

    昔成湯以六事自責,周宣遇災而懼,側身修行,莫不修飾人事。

    方今宜崇節儉,不急之役,無名之費,可俱罷去。

    ”金主曰:“災異不可專言天道,蓋必先盡人事耳。

    故孟子言王無罪歲。

    ”左丞完顔守貞曰:“陛下引咎自責,社稷之福也。

    ”丙寅,金主下诏責躬。

     丁卯,蠲臨安逋賦。

     戊辰,金主遣禦史中丞吳鼎樞等會決中都冤獄,外路委提刑司處決。

     完顔守貞等上表乞解職,不允。

    入謝,金主曰:“前所謂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費及議裁冗官、決滞獄四事,其速行之。

    ” 五月,帝有疾,不視朝。

     戊寅,金出宮女一百八十三人。

     乙酉,金以雨足,緻祭于社稷。

     戊子,金左丞完顔守貞出知東平府事。

    金主命參知政事瓜勒佳衡谕之曰:“卿勳臣之裔,才用聲績,朕所素知,擢任政一府,毘贊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