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二 【宋紀一百五十二】

關燈
久任繁劇,宜均逸安。

    東平素号雄籓,兼比年饑馑,正賴經畫,卿其為朕往綏撫之。

    ” 庚子,常德大水,入其郛。

     己亥,蠲四川水、旱郡縣租賦。

     安豐軍大水,平地三丈馀,漂田廬絲麥皆空。

     六月,辛醜朔,下诏戒饬風俗,禁民奢侈與士為文浮一靡一、吏苟且飾僞者。

     以禮部尚書陳骙同知樞密院事。

     癸卯,金宰臣請罷提刑司。

    金主曰:“諸路提刑司官,止三十馀員,猶患不得其人。

    州郡三百馀處,其能盡得人乎?”弗許。

     戊午,以嗣秀王伯圭為太師。

     乙醜,金以知大名府事劉為右丞。

     金主以民乏食,诏戶部預給百官冬季俸,令就倉以時值粜與貧民。

     秋,七月,己巳,刺沿邊盜萬人為諸州禁軍。

     壬申,監文思院常良孫,坐贓配海外;前丞相周必大,坐舉良孫降秩。

     壬午,泸州騎射卒張信等作亂。

     騎射營者,州之禁兵也。

    淳熙末,王卿月知泸州,賜予諸軍甚厚,軍士浸驕。

    張孝芳代為帥,欲矯其弊,訓練無日,又多役使之,廪賜或不時給。

    是日,信等作亂,晨,入帥府,殺孝芳及其家,又殺節度推官杜美、駐泊兵馬監押安彥斌、訓練官雷世明、軍校張明等。

    信擐甲坐閱武堂,召通判州事張恂、安一撫使屬官郭仲傳,使作奏,言孝芳罪狀。

    于是信自稱第一将,衣金紫,出谕城中;以術人黃叔豹為計議官,分其兵為五十二隊,同謀者五十二人,皆有爵秩。

    叔豹又為黃旗,大書曰:“不叛聖主,不殺良民”。

     時張明之子昌與甲士卞進謀讨之;癸未夜,密以告恂。

    甲申,信即球場大飨諸軍,恂等皆與。

    酒初行,昌、進擊殺信于坐,會者皆駭散。

    進大呼曰:“不叛者從我!”諸軍唯唯。

    因執殺造逆者二十馀人,馀一黨一皆執獲。

     制置使京镗将去任,未發,聞變,調潼川所屯禦前後軍讨之,未行而信已誅,乃令钤轄司屬官陳缵往泸州措置,信馀一黨一俱伏誅。

     京镗之調潼川軍也,興元都統制吳挺,劾刻置司擅發兵,诏具析;镗已赴召。

    邱崈新入蜀,即奏言:“三屯遠在西北,兵權節制,必寄之制置司,朝廷事計當然。

    今軍帥狃于陵替,反謂制置司擅興,違戾若此,豈不大失本意?請下戎司具析,仍責令遵守舊制。

    ”從之。

    由是三屯頗知嚴憚。

    崈所謂狃于陵替者,蓋專指挺也。

    崈尋上言贈孝節等官,恂等貶秩。

     己亥,金主謂宰臣曰:“聞諸王傅尉多苛細,舉動拘防,亦非朕意。

    是職之設,本欲輔導諸王,使歸之正,得其大體而已。

    ”平章政事瓜勒佳清臣曰:“請以聖意遍行之。

    ”金主曰:“已谕之矣。

    ” 八月,辛亥,金尚書省奏提刑司察舉河中胡光謙,年雖八十三,尚可任用。

    召赴阙,命學士院以雜文試之,稱旨,特賜光謙進士及第,授太常寺奉禮郎。

    舊設是職,未嘗除人,以光謙德行才能,故特授之。

     戊午,總領四川财賦楊輔,奏已蠲東、西兩川畸零絹錢四十七萬缗,激賞絹六萬六千匹,诏獎之。

    自是歲以為例。

     乙醜,金主謂宰臣曰:“任官欲令久于其任,若今日作禮官,明日司錢谷,雖間有異材,然能悉辦者鮮矣。

    ” 九月,丙申,勸兩淮民種桑。

     己卯,金主如秋山。

     冬,十月,壬寅,修大禹陵廟。

     是日,金主還都。

     丙午,修潭州城。

     辛亥,帝詣重華宮進香。

     壬子,金有司奏增修曲阜宣聖廟畢,敕:“一黨一懷英撰碑文,朕将親行釋奠之禮,其檢讨典故以聞。

    ” 甲寅,金敕:“置常平倉處,并令州府官以本職提舉,縣官兼管勾其事,以所籴多寡酌量升降,永為定制。

    ” 戊午,金主谕尚書省訪求博物多聞之士。

     癸亥,金主遣谕諸王傅尉曰:“朕分命諸王出鎮,蓋欲政事之暇,安便優逸,有以自适耳。

    然慮其舉措之間,或違于理,所以分置傅尉,使勸導彌縫,不入于過失而已。

    若公馀遊宴,不至過度,亦複何害?今聞爾等或用意太過,凡王門細碎之事無妨公道者,一一幹與。

    贊助之道,豈當如是!宜各思職分,事舉其中,無失禮體!仍就谕諸王,使知朕意。

    ” 十一月,庚午朔,金翰林侍講學士一黨一懷英,應诏舉孔子四十八代孫端甫,年德俱高,該通古學;濟南府舉魏汝翼,蔚州舉劉震亨,益都府舉王樞,并以學行稱。

    敕:“魏汝翼特賜進士及第,劉震亨等同進士出身,孔端甫俟春暖召之。

    ”後授端甫小學教授,以年老,食主簿半俸,緻仕。

     壬申,赈襄一陽一府被水貧民。

     丙子,金诏:“臣庶名犯古帝王而姓複同者禁之,周公、孔子之名亦令回避。

    ” 内侍陳源為壽皇所逐,帝即位,自郴州召還。

    源與其一黨一楊舜卿、林億年,朝夕離間兩宮,故帝雖疾平,猶疑畏不朝重華。

     丙戌,日南至,丞相留正率百官詣重華宮稱賀。

    兵部尚書羅點、給事中尤袤、中書舍人黃裳、禦史黃度、尚書左選郎官葉适等,皆上疏請帝朝重華宮,不從。

     秘書郎清江彭龜年,以書谯趙汝愚,且上疏言:“壽皇之事高宗,備極子道,此陛下所親睹也。

    況壽皇今日止有陛下一人,聖心拳拳,不言可知。

    特遇過宮日分,陛下或遲其行,則壽皇不容不降旨免到,蓋為陛下辭責,使人不得以竊議陛下,其心非不願陛下之來。

    自古人君處骨肉之間,多不與外臣謀而與小人謀之,所以交鬥日深,疑隙日大,今日兩宮萬萬無此。

    然臣所憂者,外無韓琦、富弼、呂誨、司馬光之臣,而小人之中已有任守忠者在焉,惟陛下裁察。

    ”又言:“使陛下虧過宮定省之禮,皆左右小人間諜之罪,宰執、侍從、台谏,但能仗父子之義責望人主,至于疑間之根,盤固不去,曾無一語及之。

    今内侍間諜兩宮者,固非一人,獨陳源在壽皇朝,得罪至重,近複進用,外人皆謂疑間之機必自源始。

    宜亟發威斷,首逐陳源,然後肅命銮輿,負罪引慝以謝壽皇,使父子歡然,宗社有永,顧不幸與!”及汝愚入對,又往複規谏,帝意乃悟。

    汝愚更屬嗣秀王伯圭調護,于是兩宮之情始通。

    辛卯,帝朝重華宮,皇後繼之,從容竟日,都人一大悅。

     戊戌,诏:“李純乃皇後親侄,可特除閤門宣贊舍人。

    ” 除秘書郎彭龜年為起居舍人。

    入謝,帝曰:“此官以待有學識人,念非卿無可者。

    ”龜年述祖宗之法,為《内治聖鑒》以進。

    帝曰:“祖宗家法甚善。

    ”龜年曰:“臣是書大抵為宦官女谒之防,此曹若見,恐不得數經禦覽。

    ”帝曰:“不至是。

    ” 十二月,癸卯,帝率群臣上《壽皇玉牒》、《聖政會要》于重華宮。

     皇後益驕奢,封其先三代為王,家廟逾制,衛兵多于太廟。

    後歸谒家廟,推恩親屬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門客,亦奏補官。

     金完顔守貞既出知東平府,金主念之,問宰臣曰:“守貞治東平何如?”對曰:“亦不勞力。

    ”金主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誠有馀矣。

    ”右丞劉曰:“方今人材無出守貞者,淹留于外,誠可惜也!”金主默然。

    尋改守貞為西京留守。

     金進士楊邦乂上封事,因論世俗侈一靡一,譏涉先朝。

    有司議治罪,金主曰:“昔張元素以桀、纣比文皇,今若方我為桀、纣,亦不之罪。

    至于世宗功德,豈容譏毀!”張萬公曰:“譏斥先朝,固當治罪。

    然舊無此法。

    今宜立法,使人知之。

    ”金主意解,乃命免邦乂罪,惟殿三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