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一 【宋紀一百五十一】

關燈
宅憂以來,勉親聽斷,不得日奉先帝之幾筵,躬行聖母一之定省。

    皇太子仁孝聰哲,久司匕鬯,軍國之務,曆試參決,宜付大寶,撫綏萬邦,俾予一人獲遂事親之心,永膺天下之養。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移居重華宮。

    ”宣诏訖,百官赴殿庭立班,皇太子即皇帝位,側立不坐,如紹興三十二年之禮,百官稱賀畢,三省、樞密院奏事,退,放仗。

     帝反喪服,禦後殿,新皇帝侍立,尋登辇,同詣重華宮。

    新皇帝還内,上尊号曰至尊壽皇聖帝,皇後曰壽成皇後。

     癸亥,金主始聽政,追尊其考宣孝太子為皇帝,廟号顯宗,尊母妃圖克坦氏為皇太後。

     甲子,帝朝重華宮,大赦。

     乙醜,金敕:“登聞鼓院,所以達冤枉,舊嘗鎖戶,其令開之。

    ” 丙寅,以閤門舍人谯熙載、姜特立并知閤門事,帝東宮舊臣也。

     辛未,尊皇太後曰壽聖皇太後。

     壬申,诏内外臣僚陳時政阙失,四方獻歌頌者勿受。

     遣羅點等使金告即位。

     乙亥,遣諸葛瑞等使金吊祭。

     乙卯,诏:“官吏贓罪顯著者,重罰無貸。

    ” 辛巳,以生日為重明節。

     乙酉,金诏:“有司稽考典故,許引用宋事。

    ” 己醜,诏編《壽皇聖政》。

     庚寅,诏中書舍人羅點具可為台谏者,點以葉适、吳鑒、孫逢吉、張體仁、馮震武、鄭湜、劉崇之、沈清臣八人上之。

    時帝意欲罷周必大,而點所薦,皆意向與必大類者,由是不果用。

     诏職事官日輪對。

    秘書郎兼權吏部郎官鄭湜首言:“三代以還,本朝家法最正,一曰事親,二曰齊家,三曰教子,此家法之大經也。

    自昔帝王,雖有天下之富,而不及以天下養其親。

    惟高宗享天下之養,壽皇躬天子之孝,二十有七年,人無間言。

    陛下率而行之,當如壽皇,然後無愧也。

    本朝曆世以來,未嘗有不賢之後,蓋祖宗家法最嚴,子孫持守最謹。

    後家待遇有節,故無恩一寵一盈溢之過;妃嫔進禦有序,故無忌嫉專恣之行;宮禁不與外事,故無斜封請谒之私。

    此三者,漢、唐所不及也。

    皇子岐嶷之一性一,過人遠甚。

    然講讀之官,進見有時,志意不通,休沐之日,或至多于講讀,曾不若左右前後之人與王親狎,朝夕無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之物也。

    願陛下盡事親之道以全帝王之大孝,嚴家法之義以正内治之紀綱,明教子之方以壽萬世之基本。

    ”又曰:“竊聞道路之言,頗謂宮中燕飲頻仍,費用倍加,便嬖使令,往往親一昵,中外章奏,付出稽緩。

    願陛下奮發乾剛,一洗舊習,省燕飲,節用度,親正人,勤省覽。

    ” 是月,壽皇诏立帝元妃李氏為皇後。

     後一性一妒悍,壽皇屢訓敕,令以皇太後為法。

    不然,行當廢汝。

    後疑其說出于太後,憾之。

     三月,丙申,遣沈揆等使金賀即位。

     己亥,進封平一陽一郡王擴為嘉王,李後所生也。

     己酉,金以生日為天壽節。

     甲寅,以史浩為太師。

     戊子,金遣張萬公等來緻遺留物。

     己未,廢拾遺、補阙官,改薛叔似為将作監,許及之為軍器監。

    禦史中丞謝谔論其不可廢,不聽。

    自是近臣罕進言者。

     夏,四月,丙寅,有事于太廟。

     癸酉,改封皇侄嘉國公抦為許國公。

     乙酉,金葬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于興陵,廟号世宗。

     戊寅,以兵部侍郎何澹為右谏議大夫。

     丙戌,有事于景靈宮。

     五月,甲午,以王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丙申,左丞相周必大罷。

     初,何澹與必大厚,為司業,久不遷,留正奏遷為祭酒,澹由是憾必大而德正,及為谏議大夫,首上疏攻之。

    必大再疏求去,以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尋以舊官為醴泉觀使。

     常德府、辰、沅、靖州大水,入其郛。

     初開講筵,侍講尤袤言天下萬事失于初,則後不可救,《書》曰:“慎厥終,惟其始”,又舉唐太宗不私秦府舊人為戒。

    知閤門事姜特立,疑其為己而發,使言者目為周必大之一黨一,逐之。

     丙午,金以祔廟禮成,大赦。

     戊申,以和議郡夫人黃氏為貴妃。

     知閤門事姜特立罷。

     特立與谯熙載并用事,恃恩無所忌憚,時謂曾、龍再出。

    留正列其招權預政之罪,請斥逐之,帝意未決。

    會參知政事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遷左揆;葉、張二尚書,當擇一人執政,未知孰先?”正奏之,帝大怒,遂奪職,與外祠。

    壽皇聞之曰:“留正真宰相也!”帝念特立,複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賜錢二千缗為行裝。

     戊午,金河決曹州。

     閏月,庚申朔,诏内侍陳源許任便居住。

     金主封兄珣為豐王,琮為郓王,環為瀛王。

    從彜為沂王,弟從憲為壽王,玠為溫王。

     壬戌,以趙雄判江陵府,封衛國公。

    雄疾甚,旋改判資州。

     癸酉,诏:“季秋有事于明堂,以高宗配。

    ” 丙子,金進封趙王永中為漢王,曹王永功為翼王,豳王永成為吳王,虞王永升為随王,徐王永蹈為衛王,騰王永濟為潞王,薛王永德為沈王。

     己卯,階州大水,入其郛。

     壬午,大理寺奏獄空。

     六月,己醜朔,金有司言:“律科舉人止知讀律,不知教化之源;必使通知《論語》、《孟子》,涵養氣度。

    請遇府會試,委經義試官出題别試,與本科通定去留。

    ”從之。

     庚寅,鎮江大水,入其郛。

     辛卯,金修起居注完顔烏珠、知登聞檢院孫鐸,上書谏圍獵,金主納其言。

     金拾遺馬升上《儉德箴》。

     乙未,金初置提刑司,分按九路,并兼勸農采訪事,屯田、鎮防諸軍皆屬焉。

     秋,七月,辛卯,金減民地稅十之一,河東、南、北路十之二,下田十之三。

     丁卯,金以太尉尚書令東平郡王圖克坦克甯為太傅、金源郡王。

    金主旋谕尚書省曰:“太傅年高,每趨朝而又入省,恐不易。

    自今旬休外,四日一居休,庶得調攝,常事它相理問,惟大事白之可也。

    ” 庚辰,诏恤刑。

     辛巳,金诏京府、節鎮、防禦州設學養士。

     八月,壬辰,金左司谏郭安民上疏論三事,曰崇節儉,去嗜欲,廣學問。

     甲午,升恭州為重慶府。

     丙申,減兩浙月樁等錢歲二十五萬五千缗。

     丁酉,金主如大房山;戊戌,谒諸陵;己亥,還都。

     觀文殿大學士王淮卒。

    淮居台谏,論劾皆當;為相,能盡心事上,惟以唐仲友故,擢陳賈為禦史,鄭丙為吏部尚書,協力攻硃熹,啟後來僞學之禁,大喪生平。

     甲辰,金參知政事劉玮,出知濟南府。

     九月,癸亥,減紹興和買絹歲額四萬七千馀匹。

     乙醜,戒執政、侍從、台谏,毋移書薦舉、請托。

     丁卯,金禁強族大姓不得與所屬官吏交往。

     丙子,金主獵于近郊。

    戊寅,監察禦史焦旭劾太傅克甯、右丞相襄不應請車駕田獵。

    金主曰:“此小事,不須治之。

    ” 乙酉,金主如大房山;冬,十月,丁亥朔,谒諸陵;己醜,還都。

     辛卯,金主謂宰臣曰:“翰林阙人。

    ”平章政事張汝霖曰:“鳳翔治中郝俣可也。

    ”汝霖谏田獵,金主曰:“如卿能每事如此,朕複何憂!然時異世殊,得中為當。

    ” 丙申,金主冬獵;癸醜,還都。

     甲寅,大閱。

     十一月,庚午,诏改明年為紹熙元年。

     乙亥,金命參知政事伊喇履提控刊修《遼史》。

     诏:“陳源毋得辄入國門。

    ” 丁醜,減江、浙月樁錢額十六萬千馀缗。

     金禦史台言:“故事,台官不得與人相見,蓋為親王、宰執、形勢之家,恐有私徇;然無以訪知民間利病,官吏善惡。

    ”诏:“自今許與四品以下官相見,三品以上如故。

    ” 辛巳,金诏有司:“今後諸處或有饑馑,令總管、節度使及提刑司先行赈貸,然後言上。

    ” 改硃熹知漳州。

     熹至部,奏陳屬縣無名之賦七百萬,減經總制錢四百萬。

    又以俗未知禮,采古喪葬嫁娶之儀,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說,以教其子弟。

     漳俗崇信釋氏,男一女聚僧舍為傳經會,女不嫁者為庵以居,熹悉禁之。

     十二月,特诏知隆興府黃洽言事。

     洽奏用人之道,屢乞歸田,尋命提舉洞霄宮。

    方未得請也,人勸之治第,洽曰:“吾書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報國,而先營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猶有先人敝廬可庇風雨,夫複何憂!” 戊戌,金赈甯化、保德、岚州饑。

     壬子,金主谕台臣曰:“提刑司所舉劾多小餅,行則失大體,不行則恐有所沮。

    其以此意谕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