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四十三 【宋紀一百四十三】

關燈
起玄黓執徐正月,盡昭一陽一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乾道八年(金大定十二年) 春,正月,庚午朔,頒《乾道敕令格式》。

     莫濛充金國賀正使。

    故事,正月三日錫宴,前後使者循行無違,濛獨以本朝國忌,不敢簪花聽樂為辭,争辨久之。

    伴使以白金主,許就館賜食。

     戊寅,太常博士楊萬裡輪對,論及人材,帝曰:“人材須辨實僞,分邪正,最不可以言取人。

    孔子大聖,猶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故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 金主诏有司曰:“凡陳言者,皆國政利害。

    自今言有可行,以其本封送秘書監,當行者錄副付所司。

    ” 乙酉,太常少卿黃鈞言:“國莫重于禮,禮莫嚴于分。

    伏見四孟月景靈宮朝獻,皇帝與群臣俱拜于庭心,竊疑之。

    退而求之禮經,考之儀注,有所不合。

    問之掌故,則渡江之後,群吏省記者失之也。

    《曲禮》曰:‘君踐祚,臨祭祀。

    ’《禮器》曰:‘廟堂之上,罍樽在阼。

    ”又曰:‘君在阼。

    ’《正義》曰:‘阼,主人階也。

    ’神宗元豐間,詳定郊廟禮文,明堂、太廟、景靈宮行禮,兼設皇帝拜位于東階之上。

    今親郊之歲,朝獻景靈宮,朝飨太廟,皇帝拜上,群臣拜下矣;獨四孟朝獻,設褥位于阼階之下,則是以天子之尊而用之大夫士臨祭之位,非所以正禮而明分也。

    請遵元豐之制,每遇皇帝孟月朝獻,設褥位于東階之上,西向。

    以禮則合,以分則正。

    ”诏從之。

     丙戌,宰執請讨論上丁釋奠、皇太子入學之儀。

    帝曰:“《禮記·文王世子篇》載太子入學事甚詳。

    ”梁克家曰:“入學以齒,則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古人所以教世子如此。

    ”虞允文曰:“此事備于《禮經》,後世罕舉行者。

    ”帝曰:“可令有司讨論以聞。

    ” 丙申,金以水旱免中都、西京、南京、河北、河東、山西、陝西去年租稅。

     二月,壬寅,金主召諸王府長吏谕之曰:“朕選汝等,正欲勸導諸王,使之為善。

    如諸王所為有所未善,當力陳之;倘或不從,則具每日行一事以奏。

    若阿附不言,朕惟汝罪也。

    ” 乙巳,诏曰:“朕惟帝王之世,輔弼之臣,其名雖殊,而相之實一也。

    厥後位号定于漢,而稱謂汩于唐,以仆臣而長百僚,朕所不取。

    且丞相者,道揆之任也,三省者,法守所自出也。

    今舍其大而舉其細,豈責實之議乎!肆朕稽古,厘而正之,蓋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為政之先務也。

    其改尚書左、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左、右丞相。

    ” 己酉,诏以判太史局李繼宗供奉德壽宮,應轉三官,許回授其子安國補太史局保章正,充曆算科。

    臣僚言:“保章從八品,與宣義、承忠郎等,使其一精一于曆算,雖特命之可也,用其父之回授則不可。

    雖曰以三官易一命,若異時群臣近習有不知事體、不顧廉恥,皆乞用此例,陛下何以拒之?”遂寝其命。

     庚戌,金主如順州春水。

     辛亥,以虞允文為左丞相,梁克家為右丞相,并兼樞密使。

    尋诏:“已正丞相之名,其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尚存虛名,雜壓可删去,以左右丞相充其位。

    ” 癸醜,以安慶軍節度使張說、吏部侍郎王之奇并簽書樞密院事。

     時張栻已出知袁州,侍禦史李衡,右正言王希呂,論說不可執政;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周必大,不草答诏;給事中莫濟,封還錄黃。

    帝令翰林學士王嚴草制,給事中姚憲書行,必大、濟并與外宮觀。

    旋以希呂合一黨一邀名,責遠小監當;衡言稍婉,左遷起居郎。

    都人作《四賢詩》以紀之。

    未幾,嚴擢學士承旨,憲賜出身為谏議大夫。

    于是說勢赫然,無敢撄之者。

     著作佐郎趙汝愚不往見說,乞祠,不報。

    會其祖母卒,不俟報,即日歸省案,因自劾。

    帝不罪,就除知信州。

     是日,金主還都。

     金主诏曰:“自今官長不法,其僚佐不能糾正,又不言上者,并坐之。

    ”戶部尚書高德基濫支朝官俸四十萬貫,杖八十。

     丙寅,戶部尚書曾懷,賜出身,參知政事。

     三月,己巳朔,主管馬軍司公事李顯忠,請兌換民田充都教場,有司以民間不願,請每畝支錢五貫文收買。

    帝曰:“馬官諸軍皆未有教場否?”虞允文曰:“雖有之,但未有都教場以備合教。

    ”帝曰:“建康管軍馬,自有大教場,每遇合教,可以時暫教閱。

    ”允文曰:“聖意殆不欲取民田耳。

    ”帝曰:“然。

    ” 乙亥,金诏尚書省:“贓污之官,已被廉問,若仍舊積,必複害民,其遣使諸道,即日罷之。

    ” 丁醜,金遣宿直将軍烏庫哩思列冊封王晧為高麗國王。

     壬午,帝念及邊備,謂虞允文曰:“士大夫難得任事之人。

    ”允文曰:“承平時,前輩名臣如範仲淹、韓琦等在邊,尚猶難之。

    ”帝曰:“當時戰多失利,蓋由未甚知兵。

    ”允文曰:“非不知兵,但不教之兵難以禦敵。

    ”帝曰:“西夏小邦,當時亦自枝梧不及,所以馴緻丙午之恥。

    朕今孜孜不倦,期與卿等共雪之。

    今聞金人上驕下惰,朕所以日夕磨厲,必欲令今日我之師徒如昔日金人之兵勢,蓋思反之也。

    ” 壬辰,宰執請點檢諸軍戰船,帝曰:“舟楫正是我之所長,豈可置而不問?鄂州、荊南、江州,可令姜诜前去,池州以下,委葉衡具數奏聞。

    ” 癸巳,金以前西北路招讨使伊喇道為參知政事。

     丙申,詳定一司敕定所奏修正三公、三少法,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左、右丞相為宰相,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少,诏從之。

     丁酉,金北京曹貴等謀反,伏誅。

     夏,四月,庚子,賜禮部進士黃定等三百八十九人及第、出身。

     癸卯,金尚書右丞孟浩罷,為真定尹。

    金主曰:“卿年雖老,一精一神不衰,善治軍民,毋遽言退。

    ”以通犀帶賜之。

     丙午,進呈宰臣制國用事,帝曰:“官制已定,丞相事無不統,所有兼制國用,更不入銜。

    ” 己酉,殿中侍郎史蕭之敏劾虞允文擅權不公,允文請罷政,許之。

    翌日,帝過德壽宮,上皇曰:“采石之戰,之敏在何處?毋聽允文去。

    ”遂複留。

    出之敏提點江東刑獄。

     甲寅,戶部侍郎楊倓言:“義倉,在法夏、秋正稅,每一鬥别納五合,即正稅不及一鬥免納,應豐熟一縣九分已上,即納一升,惟充赈給,不許它用。

    今諸路州縣常平義倉米斛不少,間有災傷去處,支給不多,皆是擅行侵用。

    請下諸路常平言,限半月委逐州主管官,取索五年的實收支數目,逐年有無災傷檢放及取傍過若幹,見在之數實計若幹,目今在甚處樁管,申部稽考。

    ”從之。

     丁巳,金西北路納哈塔齊錦謀反,伏誅。

     己未,宣示賜新進士禦書《益稷篇》。

    梁克家言:“《益稷》首載治水播奏艱食,末載君臣更相訓饬之意。

    學者因宸翰以味經旨,必知古人用心矣。

    ”帝曰:“如所載‘無若丹硃傲’等語,見古者君臣儆戒之深。

    ”允文曰:“舜與臯陶赓歌之詞,舜則曰‘股肱喜,元首起’,臯陶則曰‘元首明,股肱良’,又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