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九 【宋紀一百三十九】

關燈
度牒八十馀道。

    帝曰:“中間亦曾免一處。

    ”洪适等言:“成、和等四州,已嘗免夏、秋二稅一年,京西路諸州,亦免二稅一半。

    ”帝曰:“利路運糧,每石與二千,可紐計度牒支降。

    ” 庚午,金敕有司:“宮中張設,毋以塗金為飾。

    ” 二月,丙子,诏:“侍從、台谏、兩省辟舉監司、郡守,可依薦舉舊法,如犯入已贓當同罪,馀皆略之,庶多薦引以副任使。

    ” 丁醜,罷盱眙屯田。

    赈兩浙、江東饑。

     庚辰,臨安府勘到殿前司軍兵盜取錢物,洪适等言訓練隊将,專管一隊,不為無罪。

    帝曰:“統制官如何無罪?須各與降一官。

    ”适等言:“統制乃王公述,兼帶禦器械,陛下行罰,雖親近不免,天下安得不畏服邪!” 丁亥,金左丞相、沂國公布薩忠義薨。

    金主親臨,哭之恸,辍朝奠祭。

    命參知政事唐古安禮護其喪事,葬祭俱從優厚,官給,谥武莊。

     忠義謙以接下,敬儒重土,與人交,侃侃如也。

    善馭将卒,能得其死力,為宰輔數年,知無不言。

    故由外戚兼任将相,能以功名終。

     壬辰,戶部措置每月官兵俸料,減支見錢分數,月中可省二十萬缗,帝曰:“不若且依舊例。

    事稍動衆,不可輕改。

    ” 三月,甲辰,吏部申安穆皇後堂侄女夫沈巘補官,方十二歲,年未及格,又,趙氏乞收故夫郭鹹恩澤,與康汝濟等嶽廟差遣,帝曰:“補官事,三年無甚利害,可待年及。

    恩例既不合換嶽廟,隻可依條。

    ”洪适等言:“陛下以至公存心,雖懿親不為少回,況臣等豈得用私意邪!” 乙巳,禁京西、利州路科役保勝義士。

     壬子,诏曰:“比年以來,治獄之吏,大率巧持多端,随意援引,而重輕之故,有罪者興邪而不乖者罹酷,朕甚患焉。

    卿等其革玩習之弊,明審克之公,使一奸一不容情,罰必當罪,用迪于刑之中。

    ” 甲寅,金主如西京。

     丁巳,洪适等言殿前司升差将副,但以年限,殊不較量能否,合亦呈試事藝,帝曰:“拘以年限,自是國家法令。

    今後遇有升差,卿等可間點三二人就堂下審驗,與之語言,能否自可見矣。

    ” 戊午,殿中侍禦史王伯庠請裁定奏薦,诏三省、台谏集議。

    又诏:“縣令非兩任,毋除監察禦史;非任守臣,毋除郎官。

    著為令。

    ” 甲子,給事中魏杞等,劄言皇太子已講授《孟子》徹章,帝曰:“可講《尚書》。

    治國之道,莫先于北。

    君臣更相警戒,無非日所行一事。

    朕每無事,必看數篇。

    ” 丁卯,賜禮部進士蕭國梁以下四百九十有三人及第、出身。

    榜首本趙汝愚,以故事降居第二。

     庚午,金主朝谒太祖廟。

     辛未,尚書右仆射、平章事洪适罷。

     适以文學受知,自中書舍人,半載四遷至右相,然無大建明以究其所學。

    會霖雨,适引咎乞罷,從之。

     李信父上書,略謂守令不得人,且舉其所見閩之一方者言之,如“蠶未成絲,已催夏稅,禾未登場,已催冬苗,陛下固申加禁止矣。

    近蓋有今年而追來年之租,謂之預借者;荒郡僻邑,有先二年而使之輸者。

    如編戶差役,官吏全不究實,陛下固申警有司矣。

    今則受财鬻法,以合差役者隐焉;其不應役之家,則自甲至癸,以次相及,使緻賄求免。

    如節次減免租負,何嘗不巧作追呼也;如粳稻不得收稅,而今之收稅者自若也。

    如過犯不得入役,今之入役者自若也。

    常賦之外,泛科名色,容或循習。

    訟牒不問大小輕重,或罰使輸金,或抑使買鹽。

    頃歲小不登,鄉曲小民,十百為群,持仗剽奪,借艱食之名以逞其私憾,倒廪頤囷,所在皆有,官不能禁也。

    ”帝曰:“李信父書,詞理甚可取。

    ”汪澈等言守令得人,既無此弊。

    于是诏:“戶、刑部檢見行條法,申嚴約束,如有違戾,監司按劾聞奏。

    ” 癸酉,以給事中、權吏部尚書魏杞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丁醜,罷和籴。

     夏,四月,甲戌朔,宰執言劉珙等措置李金事畢,宜推賞,帝曰:“近時儒者多高談,無實用,珙能為朝廷了事,誠可賞也。

    ” 金禁月朔屠宰。

     丁醜,帝谕執政:“卿等當謹法令,無創例以害法。

    如胥輩兼局之類,切不可放行。

    ” 戌寅,诏:“一婬一雨為沴,害及禾麥,可令侍從、台谏講究所宜以聞。

    其臨安府并諸路郡縣見禁刑獄,立限結絕,委官分詣檢察。

    ”旋命減系囚罪。

     庚辰,诏兩浙漕臣王炎開平江、湖、秀圍田,以壅水害民田故也。

     甲申,太白晝見。

     乙醜,臣僚言:“訪問昨禦營司招收弓手,所管三千三百人,見在殿司。

    以殿司而有弓手之名,色目不類。

    又聞王琪招一千四百人,專充養馬并辎重。

    都頭大率遊手,不妨在外營趁。

    又聞馬司逐月勘支效用軍兵一萬六千三百馀人,與密院兵籍房數目不同。

    請付密院審實,銷落虛數。

    所有弓手并養馬軍兵,并行揀閱,将強壯堪披帶之人收附以充戰士,尪羸老弱,并行揀汰。

    ”诏委都承、檢詳揀閱。

    于是檢詳晁公武取會殿前、馬、步三司在外諸統帥之兵,各開具置籍聞奏。

    帝曰:“朕令殿帥王琪措置三軍,有掌記,将各人武藝注于下,甚易見也。

    ” 乙未,樞密使汪澈罷。

    澈在政一府,好汲引人才,其自奉清約,貴賤弗渝。

     丁酉,莫濛、程逖、司馬倬等,奏知荊南府李道,所為乖謬,政出胥吏,妄用經費,專意營私,盜賊群起,不即擒捕,帝曰:“李道辄恃戚裡,敢爾妄作,可與放罷。

    ”葉容對曰:“陛下行法不問戚裡,天下聞之,孰不胃服耶!” 己亥,臣僚言:“祖宗留意考課之法,王安石始罷之。

    望遵太宗故事,應監司、郡守朝辭日,别給禦前印紙曆子。

    至于興某利,除某害,各為條目,每考令當職官吏從實批書,任滿一精一核。

    ”诏:“經筵官參祖宗法與見行條制,務要适中,可以久行。

    ” 五月,甲辰,葉容等薦俞翊為饒州守,言其作邑有聲,但資格尚淺,帝曰:“選材治劇,不須較資格也。

    ” 戊申,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并侍讀、緻仕張焘卒。

     焘外和内剛,帥蜀有惠政,民祠之不忘。

    谥忠定。

     金主如華嚴寺觀故遼主諸銅像,诏主僧謹視之。

     己酉,罷權借職田。

     庚戌,參知政事葉容罷,以魏杞參知政事,右谏議大夫林安宅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中書舍人蔣芾簽書樞密院事。

     壬子,金诏雲中大同縣及警巡院給複一年。

     癸醜,太白經天。

    罷修建康行宮。

     丁巳,帝谕宰執曰:“近臣僚多言大臣不任事,卿等更宜勉力。

    如朕有不至處,或事不可行,但來執奏。

    ” 庚申,命未任守臣者不得除郎官。

    魏杞奏:“監司人應否除授?”帝曰;“監司,察州縣者也,事同一體。

    ” 丙寅,诏:“今後看詳四方獻投書劄文字,拟等第以上。

    ” 丁卯,诏:“諸路監司、守臣預講荒政。

    如水旱無備,必置于罰;備預有方,當議推賞。

    ” 六月,甲戌,罷兩浙路提舉市舶司。

     戊寅,诏:“制科權罷注疏出題;守臣、監司亦許解送。

    ” 庚辰,封皇孫挺為榮國公。

     辛巳,太白經天。

     壬午,林安宅、蔣芾言:“臣等備員宥地,所職在于兵将。

    如二三大将,陛下所深知。

    偏裨間有才者亦多,但臣等素不相識,無以知其才否,欲自此與之相見。

    ”帝曰:“卿等當于陛差時審察之。

    ” 丙戌,廢永豐圩。

     庚子,金主措于銀山。

     知秀州孫大雅代還,言:“州有柘湖、澱山湖、陳湖,支港相貫,西北可入于江,東南可達于海。

    旁海農家,作壩以卻鹹潮,雖利及一方,而水患實害鄰郡;設疏導之,則又害及旁海之田。

    若于諸港浦置閘啟閉,不惟可以洩水,而旱亦獲利。

    然工力稍大,欲率大姓出錢,丁戶出力,于農隙修治之。

    ”于是以兩浙轉運副使姜诜與守臣視之。

    诜尋與秀州、常州、平江府、江一陰一軍條上利便,诏:“秀州華亭縣張泾閘并澱山湖,俟今年十一月興修;常州江一陰一軍蔡泾港及申港,明年春興修;利港俟休役一年興修;平江府姑緩之。

    ” 秋,七月,己酉,調泉州左翼軍屯許浦鎮。

     甲寅,以鎮江都統制戚方為武當節度使。

     八月,癸酉,武鋒軍隸步軍司。

     庚辰,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