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六 【宋紀一百三十六】

關燈
起玄黓敦牂正月,盡三月,凡三月。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春,正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己巳,遣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虞允文先往建康措置。

     金人攻壽春府,保義郎、樞密院忠義前軍正将劉泰率所部赴救,轉戰連日,是日,金人引去。

    泰身被數十創,一夕死。

     先是泰自備家資,募兵三百,糧儲器械,一切不資于官。

    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洪邁言其忠,诏贈武翼郎,官其家三人。

     庚午,帝發鎮江府,次下蜀鎮。

     金以前翰林學士承旨翟永固為尚書左丞,濟南尹布薩忠義為右丞。

     辛未,帝次東一陽一鎮。

     金主禦太和殿,宴百官,賜赉有差。

     壬申,帝至建康府,觀文殿大學士、判府事張浚迎谒道左,見帝謝曰:“秦桧盛時,非陛下保全,無此身矣。

    ”帝慘然曰:“桧,娼嫉之人也。

    ” 金主敕:“禦史台檢察六部文移,稽而不行、行而失當者,舉劾之。

    ” 乙亥,金主如大房山。

     丙子,祧翼祖皇帝神主,藏于夾室。

     尚書左司郎中徐度權戶部侍郎。

     金主獻享山陵禮畢,欲獵而還,左丞相晏等曰:“邊事未甯,不宜遊幸。

    ”戊寅,還宮,金主曰:“朕虛心納谏,卿等毋緘默。

    ” 己卯,诏:“侍從、台谏各舉可為監司一員,郡守二員;有不稱,坐缪舉之罰。

    ” 是日,淮西制置使李顯忠引兵還建康。

     淮西兵火之馀,無廬舍,天大寒多雪,士卒暴露,有堕趾者,帝遣中使撫勞。

     诏:“郡守年七十,與自陳宮觀。

    著為令。

    ” 辛巳,金以南代之師北還,賞赉将士,以耶律元宜為禦史大夫。

     壬午,金人攻蔡州,侍衛馬軍司中軍統制趙撙率諸軍禦之,京西制置使吳拱亦遣踏白軍統制焦元來援。

    金以勁矢射城上,守者不能立,金人登城。

    撙知不可當,乃棄城而下,率諸軍巷戰,自午至申,金人敗,乃去。

     癸未,言者奏:“自金侵長淮,江上之民,有所謂踏車夫,則一操一舟楫而雜戰卒;防江夫,則持旌旗而頓山岡;以修防,則有鹿角夫;以轉饷,則有運糧夫;而踏車夫尤為可念。

    請按采石當時籍定之數,與免三年科役,其馀亦與犒賞。

    ”從之。

    既而戶部下建康府,具到踏車夫六千三百馀人,诏與免一年。

     右朝請大夫陳漢知通州,劉子昂知和州。

    時二州守臣皆遁去,故命之。

     乙酉,權知東平府耿京遣諸軍都提領賈瑞、掌書記辛棄疾來奏事,上即日召見。

     先是京怨金人征賦之橫,與其徒六人入東山,漸得數十人,取萊蕪縣,有衆百馀,瑞亦有衆數十人歸京。

    自此漸盛,遂據東平府,遣瑞入奏,瑞曰:“若到朝廷,宰相已下恐有所诘問,不能對,願得一文士偕行。

    ”乃以棄疾權掌書記,自楚州至行在。

    瑞,萊州人;棄疾,濟南人也。

     戊子,邵州防禦使、知文州、節制軍馬向起為鄂州觀察使,右武大夫、興州前軍統制、節制軍馬吳挺為榮州刺史,右武大夫、達州刺史、興州前軍統制劉海為拱衛大夫,賞秦州之捷也。

     時四川宣撫使吳璘在河池,遣中軍統制杜實傳令起等曰:“軍行并從隊伍,勿亂次,勿殿後,勿踐毀民舍,勿取民财,逢敵欲戰,必成列為陳。

    甲軍弓一弩一手并坐,視敵兵距陳約百五十步,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約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敵陳,既前軍俱發。

    或敵兵直搗拒馬,令甲軍一槍一手密依拒馬,枕一槍一撺次,忠義人亦如之,違者并處斬。

    如敵已敗,許忠義人乘其後追擊之,必生獲金人與其首級乃議賞,否則阙。

    其有以他地兵為金人冒賞者,罪亦如之。

    ”凡布陣之式,以步軍為陣心,為左右翅翼,馬軍為左右肋,拒馬環于左右肋之内以衛步軍。

    以一陣約之,主管敵陣,統制一,統領四,主陣撥發各一,正、副将、準備将、部隊将則因其隊為多寡。

    陣兵三千二百六十有三,步軍居陣之内者一千二百有七,為陣心者一千有六。

    輿拒馬者二百,居陣外,分兩翅,副翼者五百六十有六,左翼二百八十有三,右翼亦如之。

    馬軍居陣外,為左肋者二百六十有一,右肋亦如之。

    雖間有貼撥、輔陣增益之不同,而大略如此。

     璘遂遣興元都統制姚仲,以東路兵自秦亭出據鞏州,而金房都統制王彥,以其分兵屯商、虢、陝、華。

    虢、華為金所取,金人去,複得之。

    陝州方與敵相持,然亦未退。

     己醜,制授耿京天平軍節度使、知東平府兼節制京東、河北路忠義軍馬,權天平軍節度掌書記辛棄疾補右承務郎,諸軍都提領賈瑞補敦武郎、閤門祗候。

    京、瑞并賜金帶,将吏補官者二百人。

    于是京東招讨使李實遣統制官王世隆與瑞等赍官诰節钺以往。

     金遣元帥府左監軍高忠建、禮部侍郎張景仁來告登位,盱眙軍以聞。

    庚寅,宰執奏金使二月渡淮,帝曰:“今若拒之,則未測來意,有礙交好;受之,則當遣接伴使副于境上,先與商量。

    向日講和,本為梓官、太後故,雖屈己卑辭,有所不憚。

    今金興無名之師,侵我淮甸,兩國之盟已絕。

    今使者來,則名稱以何為正?疆土以何為準?與夫朝見之儀、歲币之數,所宜先定。

    不然,則不敢受也。

    ” 金行納粟補官法。

     金主遣右副元帥完顔默音率師讨耶律斡罕。

     以洪邁、張掄為接伴使。

    壬辰,帝謂宰執曰:“朕料此事終歸于和,卿等欲首議名分,而土地次之。

    蓋卿等不得不如此言,在朕所見,當以土地、人民為上,若名分則非所先也。

    何者?若得複舊疆,則陵寝在其中,使兩國生靈不殘于兵革,此豈細事?至如以小事大,朕所不恥。

    ”陳康伯曰:“此非臣等所敢拟議。

    ”帝曰:“俊邁等對,朕自對意谕之。

    ” 金主謂宰執曰:“朕即位未半年,可行之事甚多。

    近日全無敷奏。

    朕深居九重,正敕卿等贊襄,各思所長以聞。

    ”甲午,複谕之曰:“卿等當參民間利害及時事之可否,以時敷奏,不可徒自便優遊而已。

    ” 丙申,以禦營宿衛使、和義郡王楊存中為江、淮、荊、襄路宣撫使,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兼侍講虞允文試兵部尚書、充江、淮、荊、襄路宣撫副使。

     時帝将還臨安,軍務未有所付。

    張浚判建康府,衆望屬之;及除存中,中外失望。

    給事中金安節、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劉珙言:“比者金人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