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 【宋紀一百三十】

關燈
若父母喪,聽給假三月。

    著為令。

    ” 丁醜,侍禦史兼崇政殿說書魏師遜試禦史中丞。

     十一月,丙戌朔,定州獻嘉禾,金主命自今不得複進。

     己醜,金瑤池殿成。

     戊戌,金左丞相溫都思忠緻仕。

     壬寅,诏為張叔夜立廟于信州永豐縣墓側,賜名旌忠。

    叔夜之死也,其家葬衣冠于縣境,至是乃請建詞焉。

     乙巳,以經筵徹章,賜宰執、講讀、說書、修注官禦筵于秘書省,自是以為故事。

     庚戌,金以樞密使昂為左丞相,以樞密副使布薩思恭為樞密使。

     十二月,戊午,金主特賜貴妃唐古鼎格家奴孫梅進士及第。

     壬戌,金以簽書樞密院事甯薩為樞密副使。

     癸亥,太傅、昭慶軍節度使、萬壽觀使、平樂郡王韋淵薨,贈太師,命睿思殿祗候王晉行護喪事。

     辛未,金主封所納皇叔曹國王宗敏之妃阿蘭為昭妃。

    既而大臣奏宗敏屬近行尊,不可,乃令出宮。

     丙子,金貴妃唐古鼎格坐與舊奴一奸一,賜死。

     癸未,禁民車服逾制。

     閏月,癸巳,金定社稷制度。

     丙申,命檢正都司官詳定郡守所上利病以聞。

     癸卯,金以太保、領三省事圖克坦恭為太師,領三省如故。

    命西京路統軍達蘭、西北路招讨使蕭懷忠等巡邊。

     庚戌,金使宣奉大夫、尚書左丞蔡松年等來賀正旦。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紹興二十四年(金貞元二年) 春,正月,甲寅朔,金主不豫,不視朝。

     庚申,金尚書右丞相蕭裕,以謀反誅。

     金主待裕甚厚,而裕自以專擅權勢,慮金主疑己,又以金主嗜殺,恐及禍,乃與前真定尹蕭馮嘉努、博州同知約索謀立亡遼豫王延禧之孫。

    遣人結西北路招讨使蕭懷忠。

    懷忠依違其間,既而上變,金主使宰相問裕,裕即款伏。

    金主甚驚愕,猶未盡信,自引問之,裕曰:“大丈夫為事至此,又豈可諱!”金主曰:“汝何怨于朕而作此事?”裕曰:“陛下與唐古辨及臣約同生死,辨以強忍果敢緻之死,臣皆知之,恐不得死,所以謀反,幸求苟免耳。

    太宗子孫無罪,皆死臣手,臣之死亦晚矣。

    ”金主曰:“殺太宗諸子,豈獨在汝,朕為國家計也。

    ”又曰:“自來與汝相好,今令汝守祖墓。

    ”裕固請死,金主遂以刀割左臂,取血塗裕面,謂之曰:“汝死之後,當知朕本無疑汝心。

    ”裕曰:“久蒙陛下非常眷遇,自知錯謬,雖悔何及?”金主哭送裕出門,殺之,并誅約索等。

     癸酉,初诏郡國同以中秋日試舉人。

    舊諸州皆自選日舉士,故士子或有就數州取解者,至是禁之。

     丙子,封婉容劉氏為貴妃。

     二月,甲申朔,金以平章政事張浩為尚書右丞相。

    甲午,以尚書右丞蕭玉為平章政事,前河南路統軍使張晖為尚書右丞,西北路招讨使蕭懷忠為樞密副使。

     三月,己未,诏:“太尉、禦前諸軍都統制吳璘、楊政郊恩廕補,特依楊存中例于文資内安排。

    ” 辛酉,帝禦射殿,策試正奏名進士,策問諸生以師友之淵源,志所欣慕,行何修而無僞,心何治而克誠。

    進張孝祥為第一,以下三百五十六人及第至同出身。

     壬申,鄂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田師中奏武岡軍猺人楊再興已就擒。

     劉旦之帥潭也,再興既還建炎初所侵省地,至是八年,猶抄掠不已,師中遣前軍統制李道讨之。

    帝覽奏曰:“方國家閑暇之時,寇盜竊發,擒之足以靖民。

    可如所請,令檻赴行在。

    ”時再興已老,諸子惟正修聚人最多,頗一奸一猾,而正拱者最兇悍。

    于是再興與正拱兄弟皆得,正修繼就擒。

     先是吉州盜胡邦甯攻劫郴、桂二州之間,破安仁縣,提刑司遣士兵射士捕之,為所敗,未敢進。

     丙子,特奏名進士呂克成以下四百三十四人,武舉進士鄭矼等十六人,特奏名二人,授官有差。

     丙戌,金主幸大興府及都轉運使司,薦含桃于衍慶宮。

     夏,四月,己醜,帝詣景靈宮朝獻。

     乙巳,進士孔搢為右丞奉郎,襲封衍聖公。

    先是搢之父右宣教郎衍聖公玠卒,衢州守臣以聞,故有是命。

     五月,癸醜朔,日有食之。

     丁卯,金始置交鈔庫。

     戊辰,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施钜權尚書吏部侍郎。

     辛未,金主遣金吾衛上将軍、工部尚書耶律安禮,正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許霏,來賀天申節。

     金太原尹圖克坦額埒楚克,自謂有佐命功,受鐵券,兇很益甚,奴視僚屬,動加箠楚。

    嘗問休咎于人,譽者言其當有天命,額埒楚克喜,以語蔔者王鼎。

    鼎上變,額埒楚克伏誅。

    金主複命其子乘傳焚其骨,擲水中。

     六月,癸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史才罷。

     禦史中丞魏師遜,劾才“受李光薦得改秩,迨今一陰一相交通,謀為國害,屢遺書問,不憚數千裡之遠,凡光所厚者悉與結托,包藏禍心,自為不靖。

    ”右正言鄭仲熊亦言:“李光曩知溫州,孫仲鰲掌其表章,才用其薦書以改秩。

    及今得路,遂與仲鰲及光所厚者互相交結,密通光書于萬裡之外,蓋欲一陰一連死一黨一以搖一柄一是,請亟行竄除。

    ”才聞,乃再章求去。

    初命以舊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師遜等再論,遂落職。

     甲午,禦史中丞兼侍講魏師遜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參知政事。

     甲辰,保甯軍承宣使、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闵為慶遠軍節度使,以積閥遷也。

     秋,七月,癸醜,安民靖難功臣、太師、靖江、甯武、靖海軍節度使、醴泉觀使、清河郡王張俊薨于行在,年六十九。

    帝曰:“張俊遽亡。

    曩者張通古來,俊極宣力,與韓世忠等不同,恩數宜從優厚。

    ”遂賜貂冠、朝服、刀劍,命内侍省押班張去為護葬事。

     俊晚年主和議,與秦桧意合,帝厚眷之。

    其麾下将佐,若楊存中、田師中、王德、趙密、劉寶,皆建節钺,或至公師,幕府諸僚為侍從、帥守者甚衆。

     庚申,金初設鹽鈔香茶文引印造庫使副。

     乙亥,帝謂大臣曰:“莫公晟以丹州歸順及進馬,可檢拟取旨施行。

    ” 先是公晟自宣和以來,屢為邊患,歲調官軍防守。

    至是直秘閣、知靖江府兼主管廣西經略司公事呂願中言:“公晟獻馬三十匹,且遣其部落七百馀人至靖江府,與經略司屬官歃血而盟,諸蠻願以二十七州、一百三十五縣為本路羁縻,實為熙朝盛事。

    ”丙子,帝謂大臣曰:“得丹州,非以廣地,但徭人不作過,百姓安業可喜。

    ”乃诏公晟以南丹州防禦使緻仕,其子延沈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使持節南丹州諸軍事、南丹州刺史、知南丹州公事、武騎尉、其馀首領并推恩。

    願中又畫圖進呈,帝曰:“且喜一方甯靜。

    ”秦桧曰:“陛下兼懷南北,定計休兵,小寇豈敢不服!”帝曰:“若非休兵,安能緻此!”于是鑄羁縻州縣印一百六十二,給之。

     先是賀金國正旦使施钜将歸,金主使左宣徽使敬嗣晖問之曰:“宋國幾科取士?”對曰:“詩賦、經義、策論兼行。

    ”又曰:“秦桧作何官?年幾何?”對曰:“桧為尚書左仆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年六十五矣。

    ”金主複使人謂之曰:“我聞秦桧賢,故問之。

    ”桧一陰一挾金人為重,帝堕其術中,終不悟。

     丙子,金參知政事耶律恕罷。

     戊寅,帝幸張俊第臨奠。

    诏:“俊侄右宣教郎子安第五人,各進一官,諸婿直徽猷閣韓彥樸、直秘閣劉堯勳、楊亻與,并進一官,升一職。

    ” 八月,丙午,禮部拟定故太師、清河郡王張俊贈典,乞依韓世忠例。

     先是帝谕秦桧曰:“武臣中無如張俊者,比韓世忠相去萬萬,贈典宜令有司檢讨祖宗故事,務從優厚。

    ”及是進呈,帝曰:“俊在明受間有兵八千,屯吳江,硃勝非降授指揮,與秦州差遣,俊不受。

    進兵破賊,實為有功,可與贈小一柄一一字王。

    ”于是封循王。

    自淳化以後,異姓不封真王,其追封自俊始。

    俊葬無錫縣,比葬,自行朝至無錫,将相、州郡祭之者接迹,江左以為榮。

    後谥忠烈。

     戊申,金以禦史大夫高桢為司空,禦史大夫如故。

     九月,己未,金主擊鞠于常武殿,令百姓縱觀。

     辛酉,金以吏部尚書蕭赜為參知政事。

     癸亥,金主獵于近郊。

     乙醜,大理寺丞環周言:“臨安、平江、湖、秀四州,低下之田多為積水浸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