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一十六 【宋紀一百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在宣撫副使之上,逐州兵馬并隸大使司;如邊防切緊大事,即令宣撫司處置,其調發隸都督府。
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李綱為江南西路安一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張浚數于帝前言綱忠,趙鼎亦為帝言綱才器過人,故有是命。
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呂頤浩為荊湖南路安一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
丁巳,故文林郎範正平,贈直秘閣,予一子官。
正平,純仁長子也,以忏蔡京故陷一黨一籍,不出仕,終身為選人。
戊午,诏:“川、陝類省試合格第一名,依殿試第三名例推恩,馀并賜同進士出身,特奏名人令宣撫司置院差官試時務策一道。
”以道遠舉人赴殿試不及故也。
庚申,故承議郎吳俦贈直秘閣,官其家一人。
俦,育孫也,名在一黨一籍,其家請而賜之。
乙醜,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奏僞齊遣沂、海州等簽軍攻犯漣水軍,世忠遣統制官、吉州刺史呼延通等擊殪之,所脫無幾。
帝曰:“中原赤子,為豫一逼一脅,死于鋒镝,良可憫也。
可令收拾遺骸埋瘗,設水陸齋追薦。
仍出榜曉谕,使彼知朝廷矜恤之意。
”乃賜通袍帶,将官拱衛大夫、貴州刺史王權已下金碗,仍以通為果州一團一練使,權領果州一團一練使,與将士推恩有差。
是月,祫享太廟,祖宗并為一列,不序昭穆,謂之随宜設位,以廟之前楹迫狹故也。
十一月,庚午朔,初置節度使已下象牙牌。
其法,自節钺正任至橫行遙郡,第其官資,書之于牌,禦書押字,刻金填之,仍合用制造,一留禁中,一降付都督府,相臣主其事。
緩急臨敵,果有建立奇勳之人,量其功勞,先次給賜,以為執守。
自軍興以來,皆宣撫使便宜給劄補轉,至是都省有此請焉。
癸酉,诏:“一應守臣守禦,臨難不屈,死節昭著,不以官品高下,并令帥司保奏,特與賜谥。
” 乙亥,進士顔邵特補右修職郎,卓右迪功郎,彥輝下州文學。
初,帝聞顔真卿之後有居溫州者,命守臣推擇以聞,得邵等三人,而彥輝,則真卿十一世孫也。
帝謂大臣曰:“人有一死,或輕于鴻一毛一,或重于泰山,在處死為難耳。
真卿在唐死節,可謂得所處矣。
況今艱難之際,欲臣下盡節,可量與推恩,以為忠義之勸。
況仁祖時,曾命顔似賢以官,自有故事。
”遂命邵、卓監潭州南嶽廟。
金主以尚書令、宋國王宗磐為太師。
宗磐自以太子,當為安班貝勒。
金主雖加尊禮,而宗磐心常怏怏。
先是金天會五年,司天楊級始造曆,其所用曆元日法,不知所本,或曰因宋《紀元曆》而增損之也。
乙亥,初頒曆,其後名之曰《大明曆》。
己卯,金以元帥左監軍完顔希尹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以太子少保高慶裔為左丞,平一陽一尹蕭慶為右丞。
希尹自太祖舉兵,常在行陳,所至有功,又嘗權西南、西北兩路都統,有威望;及為相,有大政,皆身先執咎,時人稱之。
甲申,翰林學士兼侍講孫近試吏部尚書。
自渡江,宰輔已減俸三之一,至是趙鼎等複請于内權減二分,從之。
于是行在官吏俸祿皆權減。
乙酉,顯谟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李光試禮部尚書,試尚書工部侍郎、都督府參謀軍事折彥質試兵部尚書,徽猷閱待制、知靜江府李彌大試工部尚書,給事中廖剛試刑部侍郎。
丙戌,诏:“荊、襄、川,陝見宿大兵,措置事宜,委任至重,雖已除席益制置大使,而調發節制,隸在督府,可令張浚往視師,仍谕諸路。
” 議者謂:“梁、洋沃壤數百裡,環以崇山,南控蜀,北拒秦,東阻金、房,西拒興、鳳,可以戰,可以守。
今兩川之民,往往逃趨蜀中,未敢複業,墾辟既少,多屯兵則糧不足以贍衆,少屯兵則勢不足以抗敵,宜以文臣為統率,分宣撫司兵駐焉,而以良将統之,遇防秋則就食綿、阆。
如此,則兵可以備授,而民得安業。
”诏宣撫副使邵溥、吳玠擇二郡守臣相度。
初,玠苦軍儲不繼,于興元、洋、鳳、成、岷五郡治官莊屯田,又調戍兵治褒城廢堰,民知灌溉可恃,皆願歸業,诏書嘉獎。
别路漕臣郭大中言于玠曰:“漢中歲得營田粟萬斛,而民不敢複業。
若使民自為耕,則所得數什百于此矣。
”玠用其言,歲入果多。
已而玠複欲陸運,召諸路轉運使持戶籍至軍中。
溥曰:“今春驅梁、洋遺民負糧至秦州,餓死十八九,豈可再也!且宣司已取蜀民運腳錢百五十萬,其忍複使陸運乎!”既上疏,立以便宜止之,卒行水運。
大中患水運亡失,以策誘賈販,省費十之五。
己醜,金建天開閣于約羅。
癸巳,親從官趙勝歸自金國。
帝曰:“太上皇帝在漠北若寒之地,居處、衣服、飲食,百種皆阙;為人子不能拯父兄之難,深自悲傷。
今朕所居宮室及一飲一食之間,念及父兄,痛入骨髓!”因嘻噓泣下。
十二月,己亥朔,帶禦器械、神武中軍都統制、權殿前司公事、提舉宿衛親兵楊沂中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并中軍隸殿前司。
自五軍處,又置選鋒、護聖二軍,每軍皆有統制,仍令沂中具名申樞密院給降付身。
庚子,诏:“神武系北齊君号,宜以行營護軍為名,神武前軍改稱中護軍,左軍稱前護軍,後軍稱後護軍。
劉光世所部人馬稱左護軍,吳玠所部稱右護軍,并聽本路宣撫招讨司節制。
王彥所部人馬稱前護副軍,聽荊南安一撫司節制。
統制官已下請給、資任、軍分如舊。
” 中護軍者,本張俊所将信德府部曲,後以忠銳諸将及張俊親兵與張用、李橫、閻臯之衆隸之。
前護軍者,本韓世忠所将慶源府部曲,後以張遇、曹成、馬友、李宏、巨師古、王燮、崔增之衆隸之。
後護軍者,本嶽飛所将河北部曲,後以韓京、吳錫、李山、趙乘淵、任士安之衆隸之。
左護軍者,本劉光世鄜延部曲,其後王德、郦瓊、靳賽自以其衆隸之。
右護軍者,本吳玠泾原部曲,後得秦、鳳散卒及劉子羽、關師古之衆隸之。
前護副軍者,本王彥河北所招部曲,其後稍以金州禁卒隸之。
至是俊與世忠、光世軍最多,玠次之,飛又次之,彥兵視諸将最少。
自渡江以後,三衙名在實亡,逮趙鼎、張浚并相,乃以楊沂中所将隸殿前司,解潛部曲隸馬軍司,統制官顔漸部曲隸步軍司。
沂中之軍本辛永宗部曲,後又益以它兵,故其衆特盛。
潛之軍才千馀,漸所統烏合之衆而己。
丙午。
右朝請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劉子羽複集英殿修撰、知鄂州,主管荊湖北路安一撫司公事。
張浚既還朝,始議大合兵馬為北讨計,乃自招子羽令谕指西帥,且察邊備虛實,故有是命。
右武大夫、開州一團一練使劉锜為江南
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李綱為江南西路安一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張浚數于帝前言綱忠,趙鼎亦為帝言綱才器過人,故有是命。
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呂頤浩為荊湖南路安一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
丁巳,故文林郎範正平,贈直秘閣,予一子官。
正平,純仁長子也,以忏蔡京故陷一黨一籍,不出仕,終身為選人。
戊午,诏:“川、陝類省試合格第一名,依殿試第三名例推恩,馀并賜同進士出身,特奏名人令宣撫司置院差官試時務策一道。
”以道遠舉人赴殿試不及故也。
庚申,故承議郎吳俦贈直秘閣,官其家一人。
俦,育孫也,名在一黨一籍,其家請而賜之。
乙醜,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奏僞齊遣沂、海州等簽軍攻犯漣水軍,世忠遣統制官、吉州刺史呼延通等擊殪之,所脫無幾。
帝曰:“中原赤子,為豫一逼一脅,死于鋒镝,良可憫也。
可令收拾遺骸埋瘗,設水陸齋追薦。
仍出榜曉谕,使彼知朝廷矜恤之意。
”乃賜通袍帶,将官拱衛大夫、貴州刺史王權已下金碗,仍以通為果州一團一練使,權領果州一團一練使,與将士推恩有差。
是月,祫享太廟,祖宗并為一列,不序昭穆,謂之随宜設位,以廟之前楹迫狹故也。
十一月,庚午朔,初置節度使已下象牙牌。
其法,自節钺正任至橫行遙郡,第其官資,書之于牌,禦書押字,刻金填之,仍合用制造,一留禁中,一降付都督府,相臣主其事。
緩急臨敵,果有建立奇勳之人,量其功勞,先次給賜,以為執守。
自軍興以來,皆宣撫使便宜給劄補轉,至是都省有此請焉。
癸酉,诏:“一應守臣守禦,臨難不屈,死節昭著,不以官品高下,并令帥司保奏,特與賜谥。
” 乙亥,進士顔邵特補右修職郎,卓右迪功郎,彥輝下州文學。
初,帝聞顔真卿之後有居溫州者,命守臣推擇以聞,得邵等三人,而彥輝,則真卿十一世孫也。
帝謂大臣曰:“人有一死,或輕于鴻一毛一,或重于泰山,在處死為難耳。
真卿在唐死節,可謂得所處矣。
況今艱難之際,欲臣下盡節,可量與推恩,以為忠義之勸。
況仁祖時,曾命顔似賢以官,自有故事。
”遂命邵、卓監潭州南嶽廟。
金主以尚書令、宋國王宗磐為太師。
宗磐自以太子,當為安班貝勒。
金主雖加尊禮,而宗磐心常怏怏。
先是金天會五年,司天楊級始造曆,其所用曆元日法,不知所本,或曰因宋《紀元曆》而增損之也。
乙亥,初頒曆,其後名之曰《大明曆》。
己卯,金以元帥左監軍完顔希尹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以太子少保高慶裔為左丞,平一陽一尹蕭慶為右丞。
希尹自太祖舉兵,常在行陳,所至有功,又嘗權西南、西北兩路都統,有威望;及為相,有大政,皆身先執咎,時人稱之。
甲申,翰林學士兼侍講孫近試吏部尚書。
自渡江,宰輔已減俸三之一,至是趙鼎等複請于内權減二分,從之。
于是行在官吏俸祿皆權減。
乙酉,顯谟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李光試禮部尚書,試尚書工部侍郎、都督府參謀軍事折彥質試兵部尚書,徽猷閱待制、知靜江府李彌大試工部尚書,給事中廖剛試刑部侍郎。
丙戌,诏:“荊、襄、川,陝見宿大兵,措置事宜,委任至重,雖已除席益制置大使,而調發節制,隸在督府,可令張浚往視師,仍谕諸路。
” 議者謂:“梁、洋沃壤數百裡,環以崇山,南控蜀,北拒秦,東阻金、房,西拒興、鳳,可以戰,可以守。
今兩川之民,往往逃趨蜀中,未敢複業,墾辟既少,多屯兵則糧不足以贍衆,少屯兵則勢不足以抗敵,宜以文臣為統率,分宣撫司兵駐焉,而以良将統之,遇防秋則就食綿、阆。
如此,則兵可以備授,而民得安業。
”诏宣撫副使邵溥、吳玠擇二郡守臣相度。
初,玠苦軍儲不繼,于興元、洋、鳳、成、岷五郡治官莊屯田,又調戍兵治褒城廢堰,民知灌溉可恃,皆願歸業,诏書嘉獎。
别路漕臣郭大中言于玠曰:“漢中歲得營田粟萬斛,而民不敢複業。
若使民自為耕,則所得數什百于此矣。
”玠用其言,歲入果多。
已而玠複欲陸運,召諸路轉運使持戶籍至軍中。
溥曰:“今春驅梁、洋遺民負糧至秦州,餓死十八九,豈可再也!且宣司已取蜀民運腳錢百五十萬,其忍複使陸運乎!”既上疏,立以便宜止之,卒行水運。
大中患水運亡失,以策誘賈販,省費十之五。
己醜,金建天開閣于約羅。
癸巳,親從官趙勝歸自金國。
帝曰:“太上皇帝在漠北若寒之地,居處、衣服、飲食,百種皆阙;為人子不能拯父兄之難,深自悲傷。
今朕所居宮室及一飲一食之間,念及父兄,痛入骨髓!”因嘻噓泣下。
十二月,己亥朔,帶禦器械、神武中軍都統制、權殿前司公事、提舉宿衛親兵楊沂中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并中軍隸殿前司。
自五軍處,又置選鋒、護聖二軍,每軍皆有統制,仍令沂中具名申樞密院給降付身。
庚子,诏:“神武系北齊君号,宜以行營護軍為名,神武前軍改稱中護軍,左軍稱前護軍,後軍稱後護軍。
劉光世所部人馬稱左護軍,吳玠所部稱右護軍,并聽本路宣撫招讨司節制。
王彥所部人馬稱前護副軍,聽荊南安一撫司節制。
統制官已下請給、資任、軍分如舊。
” 中護軍者,本張俊所将信德府部曲,後以忠銳諸将及張俊親兵與張用、李橫、閻臯之衆隸之。
前護軍者,本韓世忠所将慶源府部曲,後以張遇、曹成、馬友、李宏、巨師古、王燮、崔增之衆隸之。
後護軍者,本嶽飛所将河北部曲,後以韓京、吳錫、李山、趙乘淵、任士安之衆隸之。
左護軍者,本劉光世鄜延部曲,其後王德、郦瓊、靳賽自以其衆隸之。
右護軍者,本吳玠泾原部曲,後得秦、鳳散卒及劉子羽、關師古之衆隸之。
前護副軍者,本王彥河北所招部曲,其後稍以金州禁卒隸之。
至是俊與世忠、光世軍最多,玠次之,飛又次之,彥兵視諸将最少。
自渡江以後,三衙名在實亡,逮趙鼎、張浚并相,乃以楊沂中所将隸殿前司,解潛部曲隸馬軍司,統制官顔漸部曲隸步軍司。
沂中之軍本辛永宗部曲,後又益以它兵,故其衆特盛。
潛之軍才千馀,漸所統烏合之衆而己。
丙午。
右朝請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劉子羽複集英殿修撰、知鄂州,主管荊湖北路安一撫司公事。
張浚既還朝,始議大合兵馬為北讨計,乃自招子羽令谕指西帥,且察邊備虛實,故有是命。
右武大夫、開州一團一練使劉锜為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