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 【宋紀一百六】
關燈
小
中
大
提點刑獄公事李允文在郢,亦不能守,引所部往鄂州。
于是京西列城皆為仲所據。
戊申,金宗弼攻和州,守臣李俦以城降。
時奉使催縱從行官屬盧伸自北逃歸,宗弼得歸朝官程晖,令攜招降書,與伸皆赴行在。
己酉,宣撫處置使張浚,以便宜曾印錢引一百萬缗以助軍食,其後八年間,累增二千五十四萬缗。
浚又置錢引務于秦州,以佐邊用。
是日,金人破無為軍,守臣朝散大夫李知幾挈其帑藏與其民俱渡江南歸,曆一陽一縣丞王之道率遺民據山澤以守。
之道,無為人也。
庚戌,金人攻采石渡,知太平州郭偉率将士拒敵,敗之;翼日,又敗之。
金人退,攻蕪湖,偉又敗之,金人趨馬家渡。
壬子,隆祐皇太後退保虔州。
前數日,江西轉運司得報,敵騎至大冶縣,未辯虛實。
會江東宣撫使劉光世馳輕騎以聞,翼日,乃知敵至。
滕康、劉珏共議奉太後及近上妃嫔陸行,馀皆舟行,百官從便路起發。
集英殿修撰、江西安一撫制置使、知洪州王子獻,棄城遁走撫州,衆推土人朝請郎李積中權州事。
于是中書舍人李公彥、徽猷閣待制、權兵部侍郎李擢皆遁,司勳員外郎馮楫匿廬山佛舍,郎官以下多潛去者。
既而楫贻書光世,勸以出兵掩敵,大略言:“金人深入,最兵家之忌。
又進則拒山,退則背江,百無一利。
而敢如此橫行者,以前無抗拒,後無襲逐,如入無人之境,故無所忌憚,非敵之能也。
觀村人之強壯者尚敢與之敵,其間勝負亦或相半,豈有國家素練之兵,反不如者?但望風畏之耳,實不足畏也。
太尉傥選一精一兵萬人,厚立賞格,自将而來洪州等處援救,開一路令歸,伏兵于前而掩之,可使匹馬不還。
”光世不能用。
丁巳,金人破六一合縣,又破臨江軍,守臣中奉大夫、直秘閣吳将之遁去。
将之,吳興人也。
戊午,金人攻洪州,權知州事李積中以城降。
賊劉忠犯蕲州,蕲、黃都巡檢使韓世清與戰,破之,忠遂轉入湖南。
庚申,金人破真州,守臣向子忞棄城保沙上,其所攜金帛,悉為韓世忠所奪。
辛酉,隆祐皇太後至吉州。
壬戌,金人自馬家渡濟江。
初,完顔宗弼既破和州,與叛将李成同攻烏江縣,尚書右仆射、江淮宣撫使杜充在建康,諜言成師老可擊,充遽遣兵,而金師已大入。
充聞金且至,以其兵六萬人列戍江南岸,而閉門不出,統制官嶽飛泣谏,請視師,充不從。
會将官張超失守,金人遂過江,充急遣都統制陳淬率飛及劉綱等十七人将兵三萬人與戰,又命禦營前軍統制王侄以所部萬三千人往援。
金人攻溧水縣,尉潘振死之。
癸亥,保甯軍承宣使、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闾勍,奉迎祖宗神禦至越州,诏奉安于天慶觀。
甲子,陳淬與宗弼遇于馬家渡,凡戰十馀合,勝負略相當。
侄引西兵先遁,淬孤軍力不能敵,還屯蔣山。
水軍統制邵青以一舟十八人當金人于江中,舟師張青中十七矢,遂退于竹筱港,統赤心隊朝請郎劉晏所部走常州。
浙西制置使韓世忠在鎮江,悉所儲之資,盡裝海舶,焚其城郭。
既聞金人南渡,即引舟之江一陰一,知江一陰一軍胡紡厚待之。
先是侄部将輔逵在東一陽一,被檄策應,侄與遇中途,曰:“已失渡口。
”遂與逵引其軍自信州入閩,所過大擾。
丁卯,金人攻吉州,知州事直龍圖閣楊淵棄城去。
隆祐皇太後離吉州,至争米市。
金人遣兵追禦舟,有見金人于市,乃解維夜行,質明,至太和縣。
舟人耿信及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楊惟忠所領衛兵萬人皆潰,其将傅選、司全、胡友、馬琳、楊臯、趙萬、王琏、柴卞、張拟等九人,悉去為盜,乘輿服禦物皆棄之,欽先孝思殿神禦頗有失者。
内藏庫南郎金帛,為盜所攘,計直數百萬,宮人失一百六十人。
惟忠與權知三省樞密院滕康、劉珏皆竄山谷中,兵衛不滿百,從者惟中官何漸、使臣王公濟、快行張明而已。
金人追至太和縣,太後乃自萬安舍舟而陸,遂幸虔州。
後及潘賢妃皆以農夫肩輿,宮人死者甚衆。
從事郎、三省樞密院幹辦官劉德老,亦為敵所殺,後官其家一人。
先是康、珏為幹辦官汪若海、何大圭所間,二人不和,遂有兵火之禍。
潰兵之作亂也,知永豐縣、承議郎趙訓之,尉、修職郎陳自仁為所害。
後贈訓之直秘閣,自仁通直郎。
時金分兵攻撫州,守臣王仲山以城降,金以其子權知州事,令括管内金銀赴洪州送納。
及攻袁州,守臣顯谟閣侍制王仲嶷亦降。
仲山,珪子;仲嶷,仲山兄也。
金人攻六安軍,知軍事邊琪降,金人遣北軍三百人屯城中,不殺不掠。
已又破建平縣。
己巳,帝發越州,次錢清堰,夜,得杜充敗書。
帝如浙西迎敵,侍禦史趙鼎力谏,以為衆寡不敵,不若為退避之計。
帝謂呂頤浩曰:“事迫矣,若何?”頤浩曰:“金人以騎兵取勝,今銮輿一行,皇族、百司官吏、兵衛、家小甚衆,皆陸行山險之路,糧運不給,必緻生變。
兼金人既渡浙江,必分遣輕騎追襲。
今若車駕乘海舟以避敵,既登海舟之後,敵騎必不能襲我;浙江地熱,敵亦不能久留。
俟其退去,複還二浙,彼入我出,彼出我入,此正兵家之奇也。
”帝沈吟久之,曰:“此事可行,卿等熟議。
來日,召侍從、台谏至都堂,參議可否。
”庚午,帝還越州,遂定策航海,乃移四明。
頤浩奏令從官已下各從便去,帝曰:“士大夫當知義理,豈可不扈從!若如此,則朕所至,乃同寇盜耳。
”于是郎官已下,或留越,或徑歸者多矣。
辛未,金人破建康。
初,宗弼既濟江,士馬皆集,遂鼓行一逼一城下。
戶部尚書李棁與顯谟閣直學士、沿江都制置使陳邦光具降狀,遣人即十裡亭投之。
宗弼喜曰:“金陵不煩攻擊,大事成矣!” 宗弼入建康,邦光率官屬出門迎拜,通判府事、奉議郎楊邦乂不從,大書其衣曰:“甯作趙氏鬼,不為它邦臣。
”既見,邦乂獨不拜。
遣人誘以官,以首觸階求死,宗弼不能屈。
居民争出城,取蔣山路而去。
金人馳騎往蔣山遮其路,約居民複回城中。
癸酉,帝發越州。
是日,金人攻建昌軍。
先是金既破撫州,遣人赉檄谕降。
守臣方昭,慮為軍民所脅,以印授承事郎、通判軍事晁公邁而去。
未幾,公邁亦以募兵為詞而出,衆推承信郎、兵馬監押蔡延世以守。
公邁,任城人,嘗為少府監主簿。
延世,建昌人,本太學諸生。
先是金人既入洪,遣十人持檄至城下,延世盡斬之。
及是敵兵臨城,問十人所在,延世示之以其首。
金人怒,求戰,延世擊卻之。
公邁歸,延世拒不納,遂領軍事。
公邁坐罷去。
甲戌,奏議郎、通判建康府楊邦乂為金人所殺。
前一日,金帥與李棁、陳邦光燕,樂方作,召邦乂立堂下。
邦乂見棁、邦光,叱之。
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勝憤,遙望大罵,宗弼大怒,擊殺之,剖腹,取其心。
邦乂死年四十四,初贈直秘閣,官其二子,賜田二頃。
後谥忠襄。
十二月,戊寅,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兼漸西安一撫使胡唐老為軍賊戚方所殺。
方勇悍善射,初為教駿卒,軍興,盜起,在九朵花行伍中,未知名。
方殺其為首人,遂率衆赴建康,歸杜充,充以為準備将。
建康失利,諸軍皆散,方率潰卒數千走金壇縣。
時鎮江無兵,獨倚浙西制置使韓世忠軍為重。
世忠既去,唐老力不能拒,因撫定之。
方欲引兵犯臨安,妄言赴行在,請唐老部衆以行,唐老不從,為所害,主管安一撫司機宜文字、迪功郎鄭凝之亦以兵死。
後贈唐老徽猷閣直學士,谥定愍,官凝之家一人。
己卯,帝次明州。
提領海船張公裕奏已得千舟,帝甚喜。
王綯曰:“豈非天邪!”先是監察禦史林之平,自春初遣詣泉、福召募閩、廣海舟,為防托之計,故大舟自閩中至者二百馀艘,遂獲善濟。
辛巳,金欠破廣德軍。
時宗弼既得建康,區處已定,乃率衆自溧水路徑趨臨安,道路之人,但知潰卒為亂,不虞金人之至也
于是京西列城皆為仲所據。
戊申,金宗弼攻和州,守臣李俦以城降。
時奉使催縱從行官屬盧伸自北逃歸,宗弼得歸朝官程晖,令攜招降書,與伸皆赴行在。
己酉,宣撫處置使張浚,以便宜曾印錢引一百萬缗以助軍食,其後八年間,累增二千五十四萬缗。
浚又置錢引務于秦州,以佐邊用。
是日,金人破無為軍,守臣朝散大夫李知幾挈其帑藏與其民俱渡江南歸,曆一陽一縣丞王之道率遺民據山澤以守。
之道,無為人也。
庚戌,金人攻采石渡,知太平州郭偉率将士拒敵,敗之;翼日,又敗之。
金人退,攻蕪湖,偉又敗之,金人趨馬家渡。
壬子,隆祐皇太後退保虔州。
前數日,江西轉運司得報,敵騎至大冶縣,未辯虛實。
會江東宣撫使劉光世馳輕騎以聞,翼日,乃知敵至。
滕康、劉珏共議奉太後及近上妃嫔陸行,馀皆舟行,百官從便路起發。
集英殿修撰、江西安一撫制置使、知洪州王子獻,棄城遁走撫州,衆推土人朝請郎李積中權州事。
于是中書舍人李公彥、徽猷閣待制、權兵部侍郎李擢皆遁,司勳員外郎馮楫匿廬山佛舍,郎官以下多潛去者。
既而楫贻書光世,勸以出兵掩敵,大略言:“金人深入,最兵家之忌。
又進則拒山,退則背江,百無一利。
而敢如此橫行者,以前無抗拒,後無襲逐,如入無人之境,故無所忌憚,非敵之能也。
觀村人之強壯者尚敢與之敵,其間勝負亦或相半,豈有國家素練之兵,反不如者?但望風畏之耳,實不足畏也。
太尉傥選一精一兵萬人,厚立賞格,自将而來洪州等處援救,開一路令歸,伏兵于前而掩之,可使匹馬不還。
”光世不能用。
丁巳,金人破六一合縣,又破臨江軍,守臣中奉大夫、直秘閣吳将之遁去。
将之,吳興人也。
戊午,金人攻洪州,權知州事李積中以城降。
賊劉忠犯蕲州,蕲、黃都巡檢使韓世清與戰,破之,忠遂轉入湖南。
庚申,金人破真州,守臣向子忞棄城保沙上,其所攜金帛,悉為韓世忠所奪。
辛酉,隆祐皇太後至吉州。
壬戌,金人自馬家渡濟江。
初,完顔宗弼既破和州,與叛将李成同攻烏江縣,尚書右仆射、江淮宣撫使杜充在建康,諜言成師老可擊,充遽遣兵,而金師已大入。
充聞金且至,以其兵六萬人列戍江南岸,而閉門不出,統制官嶽飛泣谏,請視師,充不從。
會将官張超失守,金人遂過江,充急遣都統制陳淬率飛及劉綱等十七人将兵三萬人與戰,又命禦營前軍統制王侄以所部萬三千人往援。
金人攻溧水縣,尉潘振死之。
癸亥,保甯軍承宣使、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闾勍,奉迎祖宗神禦至越州,诏奉安于天慶觀。
甲子,陳淬與宗弼遇于馬家渡,凡戰十馀合,勝負略相當。
侄引西兵先遁,淬孤軍力不能敵,還屯蔣山。
水軍統制邵青以一舟十八人當金人于江中,舟師張青中十七矢,遂退于竹筱港,統赤心隊朝請郎劉晏所部走常州。
浙西制置使韓世忠在鎮江,悉所儲之資,盡裝海舶,焚其城郭。
既聞金人南渡,即引舟之江一陰一,知江一陰一軍胡紡厚待之。
先是侄部将輔逵在東一陽一,被檄策應,侄與遇中途,曰:“已失渡口。
”遂與逵引其軍自信州入閩,所過大擾。
丁卯,金人攻吉州,知州事直龍圖閣楊淵棄城去。
隆祐皇太後離吉州,至争米市。
金人遣兵追禦舟,有見金人于市,乃解維夜行,質明,至太和縣。
舟人耿信及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楊惟忠所領衛兵萬人皆潰,其将傅選、司全、胡友、馬琳、楊臯、趙萬、王琏、柴卞、張拟等九人,悉去為盜,乘輿服禦物皆棄之,欽先孝思殿神禦頗有失者。
内藏庫南郎金帛,為盜所攘,計直數百萬,宮人失一百六十人。
惟忠與權知三省樞密院滕康、劉珏皆竄山谷中,兵衛不滿百,從者惟中官何漸、使臣王公濟、快行張明而已。
金人追至太和縣,太後乃自萬安舍舟而陸,遂幸虔州。
後及潘賢妃皆以農夫肩輿,宮人死者甚衆。
從事郎、三省樞密院幹辦官劉德老,亦為敵所殺,後官其家一人。
先是康、珏為幹辦官汪若海、何大圭所間,二人不和,遂有兵火之禍。
潰兵之作亂也,知永豐縣、承議郎趙訓之,尉、修職郎陳自仁為所害。
後贈訓之直秘閣,自仁通直郎。
時金分兵攻撫州,守臣王仲山以城降,金以其子權知州事,令括管内金銀赴洪州送納。
及攻袁州,守臣顯谟閣侍制王仲嶷亦降。
仲山,珪子;仲嶷,仲山兄也。
金人攻六安軍,知軍事邊琪降,金人遣北軍三百人屯城中,不殺不掠。
已又破建平縣。
己巳,帝發越州,次錢清堰,夜,得杜充敗書。
帝如浙西迎敵,侍禦史趙鼎力谏,以為衆寡不敵,不若為退避之計。
帝謂呂頤浩曰:“事迫矣,若何?”頤浩曰:“金人以騎兵取勝,今銮輿一行,皇族、百司官吏、兵衛、家小甚衆,皆陸行山險之路,糧運不給,必緻生變。
兼金人既渡浙江,必分遣輕騎追襲。
今若車駕乘海舟以避敵,既登海舟之後,敵騎必不能襲我;浙江地熱,敵亦不能久留。
俟其退去,複還二浙,彼入我出,彼出我入,此正兵家之奇也。
”帝沈吟久之,曰:“此事可行,卿等熟議。
來日,召侍從、台谏至都堂,參議可否。
”庚午,帝還越州,遂定策航海,乃移四明。
頤浩奏令從官已下各從便去,帝曰:“士大夫當知義理,豈可不扈從!若如此,則朕所至,乃同寇盜耳。
”于是郎官已下,或留越,或徑歸者多矣。
辛未,金人破建康。
初,宗弼既濟江,士馬皆集,遂鼓行一逼一城下。
戶部尚書李棁與顯谟閣直學士、沿江都制置使陳邦光具降狀,遣人即十裡亭投之。
宗弼喜曰:“金陵不煩攻擊,大事成矣!” 宗弼入建康,邦光率官屬出門迎拜,通判府事、奉議郎楊邦乂不從,大書其衣曰:“甯作趙氏鬼,不為它邦臣。
”既見,邦乂獨不拜。
遣人誘以官,以首觸階求死,宗弼不能屈。
居民争出城,取蔣山路而去。
金人馳騎往蔣山遮其路,約居民複回城中。
癸酉,帝發越州。
是日,金人攻建昌軍。
先是金既破撫州,遣人赉檄谕降。
守臣方昭,慮為軍民所脅,以印授承事郎、通判軍事晁公邁而去。
未幾,公邁亦以募兵為詞而出,衆推承信郎、兵馬監押蔡延世以守。
公邁,任城人,嘗為少府監主簿。
延世,建昌人,本太學諸生。
先是金人既入洪,遣十人持檄至城下,延世盡斬之。
及是敵兵臨城,問十人所在,延世示之以其首。
金人怒,求戰,延世擊卻之。
公邁歸,延世拒不納,遂領軍事。
公邁坐罷去。
甲戌,奏議郎、通判建康府楊邦乂為金人所殺。
前一日,金帥與李棁、陳邦光燕,樂方作,召邦乂立堂下。
邦乂見棁、邦光,叱之。
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勝憤,遙望大罵,宗弼大怒,擊殺之,剖腹,取其心。
邦乂死年四十四,初贈直秘閣,官其二子,賜田二頃。
後谥忠襄。
十二月,戊寅,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兼漸西安一撫使胡唐老為軍賊戚方所殺。
方勇悍善射,初為教駿卒,軍興,盜起,在九朵花行伍中,未知名。
方殺其為首人,遂率衆赴建康,歸杜充,充以為準備将。
建康失利,諸軍皆散,方率潰卒數千走金壇縣。
時鎮江無兵,獨倚浙西制置使韓世忠軍為重。
世忠既去,唐老力不能拒,因撫定之。
方欲引兵犯臨安,妄言赴行在,請唐老部衆以行,唐老不從,為所害,主管安一撫司機宜文字、迪功郎鄭凝之亦以兵死。
後贈唐老徽猷閣直學士,谥定愍,官凝之家一人。
己卯,帝次明州。
提領海船張公裕奏已得千舟,帝甚喜。
王綯曰:“豈非天邪!”先是監察禦史林之平,自春初遣詣泉、福召募閩、廣海舟,為防托之計,故大舟自閩中至者二百馀艘,遂獲善濟。
辛巳,金欠破廣德軍。
時宗弼既得建康,區處已定,乃率衆自溧水路徑趨臨安,道路之人,但知潰卒為亂,不虞金人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