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 【宋紀一百六】
關燈
小
中
大
。
金遊騎至廣德軍,周烈遣人迎之,且許其犒軍,約以毋擾,宗弼許之。
俄頃,傳箭至,招其投拜,烈大驚,索馬而奔,遂破其城,烈為金人所殺。
壬午,金人攻安吉縣,知縣事曾綽聚鄉兵往石郭守隘,或視其矢曰:“金人也。
”鄉兵皆棄紙甲竹一槍一而遁。
金人入縣,遂焚之。
江淮宣撫司潰卒李選,号“鐵爪鷹”,與其徒數千攻陷鎮江府。
是日,定議航海避敵。
執政請每舟載六十衛士,人不得過兩口,衛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兩者如何去留?”訴于主管禁衛入内内侍省都知陳宥,宥不能決。
宰相呂頤浩入朝,衛士張寶等百馀人遮道,問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語不遜,頤浩诘之曰:“班直平日教閱,何嘗有兩箭上貼!今日之事,誰為國家死戰者?”衆欲殺頤浩,參知政事範宗尹曰:“此豈可以口舌争?”引其裾入殿門。
門閉,衆不得入,帝謂輔臣曰:“聞人事紛紛,不欲入海,緩急之際,豈可如二聖不避敵,坐贻大禍。
今以禦筆谕之。
”頤浩與參知政事王綯捧禦案近禦座前,上禦翰墨撫谕中軍,人情稍定,遂三呼于殿門外。
帝密谕宰執曰:“此輩欲沮大事,朕今夕伏中軍甲士五百人于後苑,卿等翼日率中軍入朝,捕為首者誅之。
”頤浩退,密谕中軍統制辛企宗及親軍将姚端,令為之備。
癸未,執政早朝,命禦營使司參議官劉洪道部兵在宮門防變,而中軍及姚端已整娖于行宮門外。
二府引中軍入,遇直宿兵衛,皆擒之。
其徒驚潰,或升屋,或逾牆遁去。
帝自便殿禦介胄,引伏兵出,彎弓手發二矢,中二人,墜于屋下。
其衆駭懼,悉就擒。
帝命召頤浩至都堂,诘為首者以奏,其馀皆囚之。
甲申,誅衛士張寶等十七人于明州市。
乙酉,金宗弼攻臨安府,錢塘令硃跸率民兵迎戰,傷甚,猶叱左右負己擊敵。
守臣浙西同安一撫使康允之,未知為金人,遣将迎敵于湖州市,得二級,允之視之曰:“金人也!”遂充城遁,保赭山。
時直顯谟閣劉誨自楚州赴召,在城中,軍民推之以守。
己醜,帝如定海縣,禦樓船,诏止以親軍三千馀人自随,百官有司,随便寓浙東諸郡。
時上既廢諸班直,獨神武中軍辛永宗有衆數千,而禦營使呂頤浩之親兵将姚端衆最盛,上皆優遇之。
晚朝,二府登舟奏事,參知政事範宗尹曰:“敵騎雖百萬,必不能追襲,可以免禍矣。
”上曰:“惟斷乃成此事也。
” 诏行在諸軍支雪寒錢。
自是遂為故事。
是日,金人破臨安府。
初,宗弼既圍城,遣前知和州李俦入城诏谕。
俦與權府事劉誨善,至是服金衣冠而來,二人執手而言,俦欷歔不能止。
有唱言誨欲以城降金者,軍民因殺誨。
是晚,城破,錢塘令硃跸在天竺山,亦遇害。
宗弼留杭州,遣将追襲。
庚寅,扈從泛海者,宰執外惟禦史中丞趙鼎、右谏議大夫富直柔、權戶部侍郎葉份、中書舍人李正民、綦崈禮、太常少卿陳戬六人,而昕夕密衛于舟中者,禦營都統制辛企宗兄弟而已。
時留者有兵火之虞,去者有風濤之患,皆面無人色。
辛卯,帝次定海縣。
癸巳,帝至昌國縣。
甲午,右監門衛大将軍、眉州防禦使、知南外宗正事士樽言:“自鎮江募海舟,載宗子及其婦女三百四十馀人至泉州避兵,乞下泉州應副請給。
”許之。
于是秘閣修撰、知西外宗正事令,亦自泰州、高郵軍遷宗子等百八十人至福州避兵,已而又移潮州。
乙未,金人屠洪州。
丙申,浙西制置使韓世忠以前軍駐通惠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
世忠知金人不能久,大治戰艦,俟其歸而擊之。
浙東制置使張俊,自越州引兵至明州。
俊軍士在明州頗肆鹵掠,時城中居民少,遂出城以清野為名,環城三十裡皆遭其焚劫。
資政殿學士、新知鼎州範緻虛薨于嶽州。
戊戌,金人破越州。
初,兩浙宣撫副使郭仲荀在越州,聞敵破臨安,遂乘海舟潛遁。
知越州、充兩浙東路安一撫使李鄴,遣兵邀于浙江,三捷。
既而衆寡不敵,鄴乃用主管機宜文字、宣教郎袁潭計,遣人赉書降。
敵引兵入城,以巴哩巴為守。
親事官唐琦,袖石擊巴哩巴不中,诘之,答曰:“欲碎爾首,死為趙氏鬼耳!”巴哩巴曰:“汝殺我奚益,胡不率衆救汝主?”琦曰:“在是汝為尊,故欲殺汝耳。
”巴哩巴歎曰:“使人人如此,趙氏豈至是哉!”琦顧鄴曰:“汝享國厚恩,今若此,非人也!”聲色俱厲,不少屈。
巴哩巴殺之。
後為立祠,名旌忠。
初,鄴之降也,提點刑獄公事王翿遁居城外,寮吏皆迎拜。
朝散郎、新通判溫州曾怘監三江寨,獨拒敵不屈。
敵驅翿至城内,執怘,并其家殺之,惟惟子崈得免。
怘,{且心}兄也。
事平,特命弟怘怤及崈以官。
金宗弼使富勒渾追南師,及于會稽之東關,敗之,遂渡曹娥江。
己亥,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湯東野,奏杜充自真州至天長軍,與劉位、趙立會合。
先是立以右武大夫、忠州刺史知徐州,朝廷聞金人入侵,诏諸路兵援行在。
立以徐州城孤,且乏糧,不可守,乃率親兵、禁、民兵約三萬人南歸。
會知楚州劉誨已赴召,宣撫使杜充以楚州阙守,命立率所部赴之。
立至臨淮,被充之命,兼程至龜山。
時金左監軍完顔昌圍楚州急,立斬刈道路乃能行。
至淮一陰一,與敵遇,其下以山一陽一不可往,勸立歸彭城,立奮怒,嚼其齒曰:“正欲與金人相殺,何謂不可!”乃令諸将曰:“回顧者斬!”于是率衆先登,自旦至暮,且戰且行,出沒敵中,凡七破敵,無有當其鋒者,遂得以數千人入城,而後軍孟成、張慶,皆以所部渡淮北去。
方其入城也,立口中流矢,貫其兩頰,口不能言,以手指揮,軍士皆憩而拔其矢。
立之未至也,通判州事、直秘閣賈敦詩欲以城降,至是乃止。
李鄴之未降也,上奏,言金分兵自諸暨趨嵊縣,徑入明州。
是日奏至,乃議移舟之溫、台以避之。
庚子,帝發昌國縣。
先是金分兵攻馀姚,知縣事李穎土募鄉兵數千,列旗幟以捍敵,把隘官陳彥助之。
金人既不知其地勢,又不測兵之多寡,為之彷徨不敢進者一晝夜,由是帝得以登舟航海。
進穎士兩官,擢通判越州。
癸卯,浙東制置使張俊與金人戰于明州,敗之。
先是金兵追襲至城下,俊遣統制官劉定戰于高橋,兵少卻,其将一黨一用、邱橫死之。
統制官楊沂中、田師中、統領官趙密皆殊死戰,主管殿前司公事李質率所部以舟師來助,知州事劉洪道率舟兵射其傍,遂敗之。
金人自城下呼請遣人至寨中計事,俊令小校徐姓往。
敵釋甲與語,欲招之降,俊拒之。
是月,隆祐皇太後命統制官楊琪軍臨江軍,張忠彥屯吉州,以為行宮聲援。
金陝西諸路都統洛索将數萬衆圍陝府,守将李彥仙悉力拒之。
初,彥仙在陝,增陴浚隍,利器械,積糧食,鼓士氣,且戰且守,人心益堅固可用。
又嘗渡河與金人戰蒲、解間,民皆一陽一從金人而一陰一歸彥仙。
敵必欲下陝州,然後并力西向。
彥仙亦自料金人必并兵來攻,即遣人詣宣撫處置使張浚求三千騎,俟金人攻陝,即空城渡河、趨晉、绛、并、汾,搗其心腹,金人必自救,乃由岚、石西渡河,道鄜、延以歸,浚不從。
浚贻書勸彥仙空城清野,據嶮保聚,俾敵無所掠,我亦無傷,俟隙而動,庶乎功成,彥仙亦不從,守城之意益堅。
至是洛索、尼楚赫及知府州折可求合兵來攻,顔仙以死拒之,且告急于浚。
李成知金人已南渡,自滁州率衆往淮西。
時成之一黨一周虎據蕪湖,水軍統制邵青與戰,一日七敗。
參議魏曦,以小舟觀戰于中流,既而告青曰:“吾知所以勝矣,彼以紅巾軟纏,與我之号同,與我戰則不能分彼我,所以必敗。
宜易其号,則勝矣。
”青然之,乃令其徒更作鑽風角子,一戰勝虎,青遂據蕪湖。
初,杜充之衆既潰,其統制官嶽飛、劉經,自芳山引衆入廣德軍。
後軍扈成駐于金壇縣,為戚方所殺。
金遊騎至廣德軍,周烈遣人迎之,且許其犒軍,約以毋擾,宗弼許之。
俄頃,傳箭至,招其投拜,烈大驚,索馬而奔,遂破其城,烈為金人所殺。
壬午,金人攻安吉縣,知縣事曾綽聚鄉兵往石郭守隘,或視其矢曰:“金人也。
”鄉兵皆棄紙甲竹一槍一而遁。
金人入縣,遂焚之。
江淮宣撫司潰卒李選,号“鐵爪鷹”,與其徒數千攻陷鎮江府。
是日,定議航海避敵。
執政請每舟載六十衛士,人不得過兩口,衛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兩者如何去留?”訴于主管禁衛入内内侍省都知陳宥,宥不能決。
宰相呂頤浩入朝,衛士張寶等百馀人遮道,問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語不遜,頤浩诘之曰:“班直平日教閱,何嘗有兩箭上貼!今日之事,誰為國家死戰者?”衆欲殺頤浩,參知政事範宗尹曰:“此豈可以口舌争?”引其裾入殿門。
門閉,衆不得入,帝謂輔臣曰:“聞人事紛紛,不欲入海,緩急之際,豈可如二聖不避敵,坐贻大禍。
今以禦筆谕之。
”頤浩與參知政事王綯捧禦案近禦座前,上禦翰墨撫谕中軍,人情稍定,遂三呼于殿門外。
帝密谕宰執曰:“此輩欲沮大事,朕今夕伏中軍甲士五百人于後苑,卿等翼日率中軍入朝,捕為首者誅之。
”頤浩退,密谕中軍統制辛企宗及親軍将姚端,令為之備。
癸未,執政早朝,命禦營使司參議官劉洪道部兵在宮門防變,而中軍及姚端已整娖于行宮門外。
二府引中軍入,遇直宿兵衛,皆擒之。
其徒驚潰,或升屋,或逾牆遁去。
帝自便殿禦介胄,引伏兵出,彎弓手發二矢,中二人,墜于屋下。
其衆駭懼,悉就擒。
帝命召頤浩至都堂,诘為首者以奏,其馀皆囚之。
甲申,誅衛士張寶等十七人于明州市。
乙酉,金宗弼攻臨安府,錢塘令硃跸率民兵迎戰,傷甚,猶叱左右負己擊敵。
守臣浙西同安一撫使康允之,未知為金人,遣将迎敵于湖州市,得二級,允之視之曰:“金人也!”遂充城遁,保赭山。
時直顯谟閣劉誨自楚州赴召,在城中,軍民推之以守。
己醜,帝如定海縣,禦樓船,诏止以親軍三千馀人自随,百官有司,随便寓浙東諸郡。
時上既廢諸班直,獨神武中軍辛永宗有衆數千,而禦營使呂頤浩之親兵将姚端衆最盛,上皆優遇之。
晚朝,二府登舟奏事,參知政事範宗尹曰:“敵騎雖百萬,必不能追襲,可以免禍矣。
”上曰:“惟斷乃成此事也。
” 诏行在諸軍支雪寒錢。
自是遂為故事。
是日,金人破臨安府。
初,宗弼既圍城,遣前知和州李俦入城诏谕。
俦與權府事劉誨善,至是服金衣冠而來,二人執手而言,俦欷歔不能止。
有唱言誨欲以城降金者,軍民因殺誨。
是晚,城破,錢塘令硃跸在天竺山,亦遇害。
宗弼留杭州,遣将追襲。
庚寅,扈從泛海者,宰執外惟禦史中丞趙鼎、右谏議大夫富直柔、權戶部侍郎葉份、中書舍人李正民、綦崈禮、太常少卿陳戬六人,而昕夕密衛于舟中者,禦營都統制辛企宗兄弟而已。
時留者有兵火之虞,去者有風濤之患,皆面無人色。
辛卯,帝次定海縣。
癸巳,帝至昌國縣。
甲午,右監門衛大将軍、眉州防禦使、知南外宗正事士樽言:“自鎮江募海舟,載宗子及其婦女三百四十馀人至泉州避兵,乞下泉州應副請給。
”許之。
于是秘閣修撰、知西外宗正事令,亦自泰州、高郵軍遷宗子等百八十人至福州避兵,已而又移潮州。
乙未,金人屠洪州。
丙申,浙西制置使韓世忠以前軍駐通惠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
世忠知金人不能久,大治戰艦,俟其歸而擊之。
浙東制置使張俊,自越州引兵至明州。
俊軍士在明州頗肆鹵掠,時城中居民少,遂出城以清野為名,環城三十裡皆遭其焚劫。
資政殿學士、新知鼎州範緻虛薨于嶽州。
戊戌,金人破越州。
初,兩浙宣撫副使郭仲荀在越州,聞敵破臨安,遂乘海舟潛遁。
知越州、充兩浙東路安一撫使李鄴,遣兵邀于浙江,三捷。
既而衆寡不敵,鄴乃用主管機宜文字、宣教郎袁潭計,遣人赉書降。
敵引兵入城,以巴哩巴為守。
親事官唐琦,袖石擊巴哩巴不中,诘之,答曰:“欲碎爾首,死為趙氏鬼耳!”巴哩巴曰:“汝殺我奚益,胡不率衆救汝主?”琦曰:“在是汝為尊,故欲殺汝耳。
”巴哩巴歎曰:“使人人如此,趙氏豈至是哉!”琦顧鄴曰:“汝享國厚恩,今若此,非人也!”聲色俱厲,不少屈。
巴哩巴殺之。
後為立祠,名旌忠。
初,鄴之降也,提點刑獄公事王翿遁居城外,寮吏皆迎拜。
朝散郎、新通判溫州曾怘監三江寨,獨拒敵不屈。
敵驅翿至城内,執怘,并其家殺之,惟惟子崈得免。
怘,{且心}兄也。
事平,特命弟怘怤及崈以官。
金宗弼使富勒渾追南師,及于會稽之東關,敗之,遂渡曹娥江。
己亥,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湯東野,奏杜充自真州至天長軍,與劉位、趙立會合。
先是立以右武大夫、忠州刺史知徐州,朝廷聞金人入侵,诏諸路兵援行在。
立以徐州城孤,且乏糧,不可守,乃率親兵、禁、民兵約三萬人南歸。
會知楚州劉誨已赴召,宣撫使杜充以楚州阙守,命立率所部赴之。
立至臨淮,被充之命,兼程至龜山。
時金左監軍完顔昌圍楚州急,立斬刈道路乃能行。
至淮一陰一,與敵遇,其下以山一陽一不可往,勸立歸彭城,立奮怒,嚼其齒曰:“正欲與金人相殺,何謂不可!”乃令諸将曰:“回顧者斬!”于是率衆先登,自旦至暮,且戰且行,出沒敵中,凡七破敵,無有當其鋒者,遂得以數千人入城,而後軍孟成、張慶,皆以所部渡淮北去。
方其入城也,立口中流矢,貫其兩頰,口不能言,以手指揮,軍士皆憩而拔其矢。
立之未至也,通判州事、直秘閣賈敦詩欲以城降,至是乃止。
李鄴之未降也,上奏,言金分兵自諸暨趨嵊縣,徑入明州。
是日奏至,乃議移舟之溫、台以避之。
庚子,帝發昌國縣。
先是金分兵攻馀姚,知縣事李穎土募鄉兵數千,列旗幟以捍敵,把隘官陳彥助之。
金人既不知其地勢,又不測兵之多寡,為之彷徨不敢進者一晝夜,由是帝得以登舟航海。
進穎士兩官,擢通判越州。
癸卯,浙東制置使張俊與金人戰于明州,敗之。
先是金兵追襲至城下,俊遣統制官劉定戰于高橋,兵少卻,其将一黨一用、邱橫死之。
統制官楊沂中、田師中、統領官趙密皆殊死戰,主管殿前司公事李質率所部以舟師來助,知州事劉洪道率舟兵射其傍,遂敗之。
金人自城下呼請遣人至寨中計事,俊令小校徐姓往。
敵釋甲與語,欲招之降,俊拒之。
是月,隆祐皇太後命統制官楊琪軍臨江軍,張忠彥屯吉州,以為行宮聲援。
金陝西諸路都統洛索将數萬衆圍陝府,守将李彥仙悉力拒之。
初,彥仙在陝,增陴浚隍,利器械,積糧食,鼓士氣,且戰且守,人心益堅固可用。
又嘗渡河與金人戰蒲、解間,民皆一陽一從金人而一陰一歸彥仙。
敵必欲下陝州,然後并力西向。
彥仙亦自料金人必并兵來攻,即遣人詣宣撫處置使張浚求三千騎,俟金人攻陝,即空城渡河、趨晉、绛、并、汾,搗其心腹,金人必自救,乃由岚、石西渡河,道鄜、延以歸,浚不從。
浚贻書勸彥仙空城清野,據嶮保聚,俾敵無所掠,我亦無傷,俟隙而動,庶乎功成,彥仙亦不從,守城之意益堅。
至是洛索、尼楚赫及知府州折可求合兵來攻,顔仙以死拒之,且告急于浚。
李成知金人已南渡,自滁州率衆往淮西。
時成之一黨一周虎據蕪湖,水軍統制邵青與戰,一日七敗。
參議魏曦,以小舟觀戰于中流,既而告青曰:“吾知所以勝矣,彼以紅巾軟纏,與我之号同,與我戰則不能分彼我,所以必敗。
宜易其号,則勝矣。
”青然之,乃令其徒更作鑽風角子,一戰勝虎,青遂據蕪湖。
初,杜充之衆既潰,其統制官嶽飛、劉經,自芳山引衆入廣德軍。
後軍扈成駐于金壇縣,為戚方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