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九 【宋紀八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不逾旬,奈何?”節夫曰:“我計之熟矣,夏人必西趨泾原,諸君不我從,我當以二子與士卒同死生。
”遂選雹彥端為都統制,而節夫二子随行。
疾驅至銀州,夏衆來拒者猶萬人。
我師既陳,一擊而敗,遂城之,五日而畢。
夏人果趨泾原,擾蕭關築事。
洎聞城銀州,亟引兵來争,城成已幾月矣,遂遁去。
事聞,節夫、彥端各遷一官。
乙醜,诏:“州縣屬鄉聚徒教授者,非經書子史毋習。
” 丁卯,牂牁、夜郎首領以其地内附。
是月,夏人攻塞門砦。
夏,四月,辛未,遼使樞密直學士高端禮來聘,為夏人請罷兵也。
戊寅,夏人寇臨宗砦。
辛巳,诏:“諸路走馬承受毋得預軍政及邊事。
” 甲申,遼主射虎于炭山。
己醜,夏人寇順甯砦,鄜延路第二副将劉延慶擊破之;複攻湟州北蕃市城,知州辛叔獻等擊卻之。
五月,戊申,除一黨一人父兄子弟之禁。
壬子,遣王戬報聘于遼。
賜信州龍一虎山道士張繼元号虛靖先生,漢張道陵三十代孫也。
張氏自是相襲為山主,傳授法箓者,即度為道士。
癸醜,罷轉運司檢察钅句考法。
辛酉,命官分部決獄。
六月,丙子,禦紫宸殿,以修複解池,百官入賀。
解池為水浸壞八年,至是始開四千四百馀畦。
丁醜,慮囚。
辛巳,罷陝西、河東力役。
甲申,曲赦熙河、陝西、河東、京西路。
戊子,尚書右仆射趙挺之罷。
初,帝以蔡京獨相,謀置右輔,京力薦挺之。
既相,與京争權,屢陳京一奸一惡,且請去位以避之,遂罷為中太一宮使,留京師。
秋,七月,丙申朔,罷三京國子監官,各置司業一員。
辛醜,置熒惑壇。
甲辰,大司樂劉昺,轉一官,賜五品服,大樂府師、授大樂局制造官魏漢津賜号沖顯寶應先生,以九鼎成推賞也。
甲寅,诏奪元祐一奸一惡呂大防等十九人所管墳寺,并改賜敕額為壽甯禅院,别召僧居之。
右司谏姚祐請置輔郡以拱大畿。
丁巳,蔡京等奏:“以颍昌府為南輔,升襄邑縣建輔州,為東輔,鄭州為西輔,澶州為北輔,各屯馬步軍二萬人,積貯糧草,每州五百萬。
”從之。
手诏:“應上書奏疏見羁管、編管人,可特與放還鄉裡,仍令三省量輕重,具名立法聞奏。
” 戶部尚書曾孝廣,坐錢帛皆阙,出知杭州。
是月,遼主谒慶陵。
八月,戊辰,以德妃王氏為淑妃。
庚午,以王江古州歸順,置提舉谿洞官二員,改懷遠軍為平州,從知桂州王祖道所請也。
丙子,改東輔輔州為拱州。
癸未,太常少卿馮澥,責授永州别駕,道州安置。
先是澥知鳳翔府,上書曰:“竊以湟、廓、西甯三州,本不一毛一之地,在大河之外,天所限隔。
陛下空數路,耗内帑,竭生靈膏血而取之,何嘗得一金一縷入府庫,一甲一馬備行陳,而三州歲用以億萬計,仰之官也而帑藏已空,取之民也而膏血已竭,有司束手,莫知為計。
塞下無十日之積,戰士饑餒,人有菜色。
今殘寇遊魂,未即歸順,黠羌阻命,公為脣齒,窺伺間隙,忽肆一奸一侮,則兵将複用,役必再籍,殘弊之後,尚安可堪!臣愚欲采前世羁縻之義,擢其酋豪,授以麾钺,第其首領,等級命官,嚴其誓約,結以恩信,彼将畏威懷德,稽颡聽命。
有得地之名,無費财之患,兵革不用,籓籬永固,而又可以逆折北虜之辭,旁釋西羌之怨。
一舉而衆利得,策無上于此者。
”至是诏以澥動搖一柄一是,疑阻新民,可送吏部與遠小監當。
臣僚又言澥罪大責輕,未當公議,遂重責之。
甲申,奉安九鼎于九成宮。
乙酉,詣宮酌獻,至北方寶鼎,鼎忽破,水流一溢于外。
丁亥,庫部員外郎姚舜仁請即國東丙己之地營建明堂,繪圖式以獻,诏依所定營建。
庚寅,崇政殿奏新樂,诏賜名曰《大晟》,其舊樂勿用。
壬辰,诏:“應上書編管進士,已放歸鄉裡責親戚保任者,若犯流以上罪,或擅出州界,或不改革,辄有謗讪,其保任與同。
” 九月,乙未朔,以九鼎成,禦大慶殿受賀,始用新樂。
賜魏漢津号嘉成侯。
于鑄鼎之地作寶成宮,置殿以祠黃帝、夏禹、周成王、周公旦、召公奭,置堂以祀唐李良及漢津。
漢津尋死于京師,年九十矣。
己亥,大赦天下。
诏:“元祐一奸一黨一,久責遐裔。
用示至仁,稍從内徙,應嶺南移荊湖,荊湖移江淮,江淮移近地,唯不得至四輔畿甸。
” 乙巳,诏:“京畿三路保甲,并于農隙時教閱。
” 賜魏漢津宅一區,田六十頃,銀、絹五百匹、兩,劉昺轉三官,馀各推恩有差。
丙午,诏:“諸路方田,更不專差官點檢,令提舉司于本路見任人内委官。
” 辛亥,遼主如藕絲澱。
乙卯,賜上舍生三十五人及第。
是日,遼主谒乾陵。
丙辰,诏:“自今非宰臣毋得除特進。
” 冬,十月,己巳,诏:“明堂功力浩大,須寬立期限營建,俟過來年丙戌妨礙外,取旨興功,其見役工可權罷。
” 庚午,熙河蘭湟路經略安一撫判官李忱降兩官。
言者論:“忱前為陝西漕臣,诏令措置興複解池,忱專欲推行東北鹽法,曲加沮抑。
今解池既興複,忱尚雲所産皆是硝鹼,更五七年亦未知如何,恣行诋訾,殊無忌憚。
”故有是責。
甲申,以左右司所編紹聖、元符以來申明斷例班天下,刊名例班刑部。
丁亥,升武岡縣為軍。
壬辰,日中有黑子。
自七月雨不止至于是月。
十一月,戊戌,遼禁商賈之家應進士。
丙辰,高麗國王容殂,子俣遣其中書舍人金緣告哀于遼。
緣至遼,賜宴,将奏樂,緣曰:“臣來時本國群臣皆服衰绖,今至上國,獲蒙賜宴,臣子之情,不忍聞樂。
”遼主義而從之。
置諸路提舉學事官。
尚書省言:“私鑄當十錢,利重不能禁,深慮民間物重錢濫。
乞荊湖南、北、江南東、西、兩浙路并改作當五錢,舊當二錢依舊。
又慮冒法運入東北,宜以江為界。
”從之。
己未,舒州一團一練副使、湖州安置章惇卒。
惇四子連登科,訖無顯者。
死之日,群妾分争
”遂選雹彥端為都統制,而節夫二子随行。
疾驅至銀州,夏衆來拒者猶萬人。
我師既陳,一擊而敗,遂城之,五日而畢。
夏人果趨泾原,擾蕭關築事。
洎聞城銀州,亟引兵來争,城成已幾月矣,遂遁去。
事聞,節夫、彥端各遷一官。
乙醜,诏:“州縣屬鄉聚徒教授者,非經書子史毋習。
” 丁卯,牂牁、夜郎首領以其地内附。
是月,夏人攻塞門砦。
夏,四月,辛未,遼使樞密直學士高端禮來聘,為夏人請罷兵也。
戊寅,夏人寇臨宗砦。
辛巳,诏:“諸路走馬承受毋得預軍政及邊事。
” 甲申,遼主射虎于炭山。
己醜,夏人寇順甯砦,鄜延路第二副将劉延慶擊破之;複攻湟州北蕃市城,知州辛叔獻等擊卻之。
五月,戊申,除一黨一人父兄子弟之禁。
壬子,遣王戬報聘于遼。
賜信州龍一虎山道士張繼元号虛靖先生,漢張道陵三十代孫也。
張氏自是相襲為山主,傳授法箓者,即度為道士。
癸醜,罷轉運司檢察钅句考法。
辛酉,命官分部決獄。
六月,丙子,禦紫宸殿,以修複解池,百官入賀。
解池為水浸壞八年,至是始開四千四百馀畦。
丁醜,慮囚。
辛巳,罷陝西、河東力役。
甲申,曲赦熙河、陝西、河東、京西路。
戊子,尚書右仆射趙挺之罷。
初,帝以蔡京獨相,謀置右輔,京力薦挺之。
既相,與京争權,屢陳京一奸一惡,且請去位以避之,遂罷為中太一宮使,留京師。
秋,七月,丙申朔,罷三京國子監官,各置司業一員。
辛醜,置熒惑壇。
甲辰,大司樂劉昺,轉一官,賜五品服,大樂府師、授大樂局制造官魏漢津賜号沖顯寶應先生,以九鼎成推賞也。
甲寅,诏奪元祐一奸一惡呂大防等十九人所管墳寺,并改賜敕額為壽甯禅院,别召僧居之。
右司谏姚祐請置輔郡以拱大畿。
丁巳,蔡京等奏:“以颍昌府為南輔,升襄邑縣建輔州,為東輔,鄭州為西輔,澶州為北輔,各屯馬步軍二萬人,積貯糧草,每州五百萬。
”從之。
手诏:“應上書奏疏見羁管、編管人,可特與放還鄉裡,仍令三省量輕重,具名立法聞奏。
” 戶部尚書曾孝廣,坐錢帛皆阙,出知杭州。
是月,遼主谒慶陵。
八月,戊辰,以德妃王氏為淑妃。
庚午,以王江古州歸順,置提舉谿洞官二員,改懷遠軍為平州,從知桂州王祖道所請也。
丙子,改東輔輔州為拱州。
癸未,太常少卿馮澥,責授永州别駕,道州安置。
先是澥知鳳翔府,上書曰:“竊以湟、廓、西甯三州,本不一毛一之地,在大河之外,天所限隔。
陛下空數路,耗内帑,竭生靈膏血而取之,何嘗得一金一縷入府庫,一甲一馬備行陳,而三州歲用以億萬計,仰之官也而帑藏已空,取之民也而膏血已竭,有司束手,莫知為計。
塞下無十日之積,戰士饑餒,人有菜色。
今殘寇遊魂,未即歸順,黠羌阻命,公為脣齒,窺伺間隙,忽肆一奸一侮,則兵将複用,役必再籍,殘弊之後,尚安可堪!臣愚欲采前世羁縻之義,擢其酋豪,授以麾钺,第其首領,等級命官,嚴其誓約,結以恩信,彼将畏威懷德,稽颡聽命。
有得地之名,無費财之患,兵革不用,籓籬永固,而又可以逆折北虜之辭,旁釋西羌之怨。
一舉而衆利得,策無上于此者。
”至是诏以澥動搖一柄一是,疑阻新民,可送吏部與遠小監當。
臣僚又言澥罪大責輕,未當公議,遂重責之。
甲申,奉安九鼎于九成宮。
乙酉,詣宮酌獻,至北方寶鼎,鼎忽破,水流一溢于外。
丁亥,庫部員外郎姚舜仁請即國東丙己之地營建明堂,繪圖式以獻,诏依所定營建。
庚寅,崇政殿奏新樂,诏賜名曰《大晟》,其舊樂勿用。
壬辰,诏:“應上書編管進士,已放歸鄉裡責親戚保任者,若犯流以上罪,或擅出州界,或不改革,辄有謗讪,其保任與同。
” 九月,乙未朔,以九鼎成,禦大慶殿受賀,始用新樂。
賜魏漢津号嘉成侯。
于鑄鼎之地作寶成宮,置殿以祠黃帝、夏禹、周成王、周公旦、召公奭,置堂以祀唐李良及漢津。
漢津尋死于京師,年九十矣。
己亥,大赦天下。
诏:“元祐一奸一黨一,久責遐裔。
用示至仁,稍從内徙,應嶺南移荊湖,荊湖移江淮,江淮移近地,唯不得至四輔畿甸。
” 乙巳,诏:“京畿三路保甲,并于農隙時教閱。
” 賜魏漢津宅一區,田六十頃,銀、絹五百匹、兩,劉昺轉三官,馀各推恩有差。
丙午,诏:“諸路方田,更不專差官點檢,令提舉司于本路見任人内委官。
” 辛亥,遼主如藕絲澱。
乙卯,賜上舍生三十五人及第。
是日,遼主谒乾陵。
丙辰,诏:“自今非宰臣毋得除特進。
” 冬,十月,己巳,诏:“明堂功力浩大,須寬立期限營建,俟過來年丙戌妨礙外,取旨興功,其見役工可權罷。
” 庚午,熙河蘭湟路經略安一撫判官李忱降兩官。
言者論:“忱前為陝西漕臣,诏令措置興複解池,忱專欲推行東北鹽法,曲加沮抑。
今解池既興複,忱尚雲所産皆是硝鹼,更五七年亦未知如何,恣行诋訾,殊無忌憚。
”故有是責。
甲申,以左右司所編紹聖、元符以來申明斷例班天下,刊名例班刑部。
丁亥,升武岡縣為軍。
壬辰,日中有黑子。
自七月雨不止至于是月。
十一月,戊戌,遼禁商賈之家應進士。
丙辰,高麗國王容殂,子俣遣其中書舍人金緣告哀于遼。
緣至遼,賜宴,将奏樂,緣曰:“臣來時本國群臣皆服衰绖,今至上國,獲蒙賜宴,臣子之情,不忍聞樂。
”遼主義而從之。
置諸路提舉學事官。
尚書省言:“私鑄當十錢,利重不能禁,深慮民間物重錢濫。
乞荊湖南、北、江南東、西、兩浙路并改作當五錢,舊當二錢依舊。
又慮冒法運入東北,宜以江為界。
”從之。
己未,舒州一團一練副使、湖州安置章惇卒。
惇四子連登科,訖無顯者。
死之日,群妾分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