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九 【宋紀八十九】

關燈
肝以食焉。

    谿賒羅撒複焚大通河橋,新疆大震。

    事聞,帝怒,新書五路将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禦史侯蒙往秦州逮治。

    蒙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谕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

    ”獄既具,蒙奏言:“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孟明。

    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治。

    唯王厚坐逗遛,責授郢州一團一練使。

     己未,遼主如南京。

     己巳,立九廟,複祀翼祖、宣祖。

     庚午,貴妃邢氏薨。

     十一月,甲戌,幸太學,官論定之士十六人。

    遂臨辟雍,賜司業吳絪、蔣靜四品服,學官推恩有差。

     乙亥,遼主禦迎月樓,賜貧民錢。

     庚辰,诏:“上書邪等選人,除不得注知縣、令、丞外,其職官錄、參、判、司、簿、尉并許差注。

    ” 時雖設辟雍太學,以待士之升貢者,然州縣猶以科舉貢士,蔡京以言。

    丁亥,诏:“天下取士,悉由學校升貢,其州郡發解,凡試禮部法并罷。

    ”而每歲試上舍生,則差知舉如禮部法雲。

     癸巳,改上神宗谥曰體元顯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加上哲宗谥曰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丙申,禮圜丘,大赦。

    應系貶谪官員,除元祐一奸一黨一籍及别有指揮不許移放之人外,未量移者與量移。

     十二月,辛醜,遼以戶部使張琳為南府宰相。

     乙巳,升通遠軍為鞏州。

     複封孔子後奉聖公端友為衍聖公。

     是歲,諸路蝗。

     桂州黎洞蠻楊晟免等内附。

     時蔡京務開邊,知桂州王祖道欲乘時徼利,乃誘王江酋楊晟免等使納土,誇大其辭,言:“向慕者百三十洞,五千九百家,十馀萬口,其旁通江洞之衆尚未論也。

    王江在諸江合流之地,山川形勢據諸洞要會,幅員二千裡,宜開建城邑,控制百蠻,以武臣為守,置谿洞司主之。

    ” 同知樞密院事安惇卒,贈特進。

     後二年,惇長子郊,擢福建轉運判官,登對歸,與客言:“穆若之容,不合相法,當有播遷之厄。

    ”客告其語,坐指斥乘輿誅。

    流其弟邦于涪州,,而追貶惇單州一團一練副使,其祀遂絕。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崇甯四年(遼乾統五年) 春,正月,庚午朔,改熙河蘭會路為熙河蘭湟路。

     丙戌,築谿哥城。

     庚寅,遼以遼興軍節度使常格為北府宰相。

     壬辰,诏察諸路監司貪虐者,論其罪。

     乙未,尚書省言:“水磨茶場系元豐舊法,不可罷。

    欲并存留,但罷官差人動磨,召磨戶六十戶,承認歲課三十萬缗,每月均納。

    ”從之。

     丙申,诏:“京畿路改置轉運使、提點刑獄官。

    ” 知樞密院事蔡卞罷。

    卞以兄京晚達而位在上,緻己不得相,故二府政事,時有不合。

    至是京将用童貫為陝西制置使,卞言不宜用宦者,必誤邊計。

    京于帝前诋卞,卞求去,遂出知河南府。

     立武學法。

     丁酉,秦鳳蕃落獻邦、潘、疊三州。

    以童貫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一撫制置使。

     二月,癸卯,遼主微行視民疾苦。

     乙巳,築禦謀城。

     丙午,遼主如鴛鴦泺。

     己酉,中書省言:“《周官》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

    蓋王宮之内有士庶子為衛,而士庶子者,非王族則功臣之世,故休戚一體,上下親而内外察。

    逮漢以郎執戟宿衛殿中,舉衣冠子弟充選;至唐遂分三衛、五府,其法詳密。

    今殿庭設仗,悉以禁旅。

    宜仿古立三衛郎一員,三衛中郎為之二,文武各一員,博士二員,主簿一員。

    親衛府郎十員,中郎十員;勳衛府亦如之;翊衛府郎二十員,中郎二十員。

    親衛立于殿上兩帝,勳衛立于朵殿,翊衛立于兩階衛士之前。

    三衛官并以勳戚親兄弟子孫試充;直退,皆入府誦書,各占一經,一月一私試,季一公試;習武藝者許赴武學。

    ”從之。

     甲寅,以尚書左丞張康國知樞密院事,兵部尚書劉逵同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何執中為尚書左丞。

     乙卯,班方田法。

     庚申,诏:“西邊用兵,法能招羌人者,與斬級同賞。

    ” 壬戌,升趙州為慶源軍。

     甲子,雨雹。

     乙醜,改三衛郎為三衛侍郎。

     閏月,壬申,複元豐铨試斷案法。

     令州縣仿尚書六曹分六案。

     夏屢遣使請昏于遼,至是遼封族女為成安公主,嫁夏國王李乾順。

     甲申,置陝西、河東、河北、京西監,鑄當二夾錫鐵錢。

    自太祖以來,閩、蜀、陝西多用鐵錢,每十文當銅錢一文。

    至是河東轉運判官洪中孚言:“遼、夏以鐵錢為兵器,若雜以錫鉛,則脆而不可用,請改鑄之。

    ”故有是诏。

     河西節度使趙懷德來降。

    己醜,禦端門受之,授感德軍節度使,封安化郡王。

     壬辰,曲赦熙河蘭湟路。

     诏:“知大名府呂惠卿提舉洞霄宮。

    ”惠卿再上表乞弟諒卿出籍,表詞有“明昭先烈,以推美于泰陵;闊略微文,用保全于蔡邸。

    ”言者論其引谕失當,特責之。

     三月,壬寅,置青海馬監。

     甲辰,以趙挺之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

     丙午,诏建古王砦為懷遠軍。

     庚戌,提舉洞霄宮呂惠卿,特令緻仕。

     戊午,蔡京言九鼎告成,诏:“于中太一宮之南為九殿以奉安,各周以垣,上施睥睨,墁以方色之土,外築垣環之,名曰九成宮。

    中央曰帝鼐,其色黃,祭以土王日,為大祠,币用黃,樂用宮架。

    北方曰寶鼎,其色黑,祭以冬至,币用皁。

    東北曰牡鼎,其色青,祭以立春,币用皁。

    東方曰蒼鼎,其色碧,祭用春分,币用青。

    東南曰風鼎,其色綠,祭以立夏,币用绯。

    南方曰彤鼎,其色紫,祭以夏至,币用绯。

    西南方曰阜鼎,其色黑,祭以立秋,币用白。

    西方曰皛鼎,其色赤,祭以秋分,币用白。

    西北曰魁鼎,其色白,祭以立冬,币用皁。

    八鼎皆為中祠,祭飨用素馔。

    其樂舞,帝鼐奏《嘉安之曲》,八鼎皆奏《明安之曲》。

    ”帝鼐銘禦制,八鼎銘命京為之。

     樞密院言,鄜延路經略司奏已收複銀州,乞賜名,诏依舊。

     先是陶節夫議出師城銀州,官屬皆不願從,至有引水洛事争者,又曰:“夏人東出,不過至麟府,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