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三 【宋紀八十三】

關燈


     準布别部侵遼,四捷軍都監特默死之。

     二月,丁未,以戶部尚書李清臣為中書侍郎,以兵部尚書鄧溫伯為尚書右丞。

    清臣首倡紹述,溫伯和之。

    時進用大臣,皆從中出,侍從、台谏,亦多不由進拟。

    範純仁乃言于帝曰:“陛下親政之初,四方拭目以觀,天下治亂,實本于此。

    舜舉臯陶,湯舉伊尹,不仁者遠。

    縱未能如古人,亦須極天下之選。

    ”帝不納。

     己酉,葬宣仁聖烈皇後于永厚陵。

    己未,祔神主于太廟。

     甲子,诏依章獻明肅皇後故事,罷避高遵甫諱。

     是月,夏國進馬,助太皇太後山陵;複遣使再議易地,诏不允。

     三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癸酉,以知陳州蔡卞為中書舍人。

     乙亥,尚書左仆射呂大防罷。

    大防位首相逾六年,當國日久,群怨皆歸。

    及宣仁始祔廟,侍禦史來之邵乞先逐大防以破大臣朋一黨一,因疏列神宗簡拔之人章惇、安焘、呂惠卿等,以備進用。

    大防亦自求去位,帝亟從之,诏以觀文殿大學士知颍昌府。

    後二日,改知永興軍。

     乙酉,禦集英殿,試進士,策曰:“今複詞賦之選而士不知勸,罷常平之官而農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說紛而役法病,或東或北之論異而河患滋,賜土以柔遠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賈之路不通。

    夫可則因,否則革,惟當之為貴,聖人亦何有必焉!”李清臣之詞也。

     戊子,徙封徐王颢為冀王。

     癸巳,诏赈京東、河北流民,貸以谷麥種,谕使還業,蠲今年租稅。

     丁酉,賜禮部奏名進士、諸科九百七十五人及第、出身。

    時考官取進士答策者,多主元祐。

    及楊畏覆考,乃悉下之,而以主熙、豐者署前列,拔畢漸為第一。

    自此紹述之論大興,國是遂變矣。

     是日,蘇轍罷。

    先是轍上疏曰:“伏見禦試策題,曆诋近歲行一事,有紹複熙甯、元豐之意。

    臣謂先帝以天縱之才,行大有為之志,其所設施,度越前古,蓋有百世不可改者。

    在位近二十年,而終身不受尊号,裁損宗室,恩止袒免,減朝廷無窮之費;出賣坊場,顧募衙前,免民間破家之患;黜罷諸科誦數之學,訓練諸将慵惰之兵;置寄祿之官,複六曹之舊;嚴重祿之法,禁交谒之私;行淺攻之策,以制西夏;收六色之錢,以寬雜役。

    凡如此類,皆先帝之睿算,有利無害。

    而元祐以來,上下奉行,未嘗失墜也。

    至于其它,事有失當,何世無之!案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後,前後相濟,此則聖人之孝也。

    漢武帝外事四夷,内興宮室,财用匮竭,于是修鹽鐵、榷酤、均輸之政,民不堪命,幾至大亂;昭帝委任霍光,罷去煩苛,漢室乃定。

    光武、顯宗,以察為明,以谶決事,上下恐懼,人懷不安;章帝即位,深鑒其失,代之以寬厚恺悌之政,後世稱焉。

    本朝真宗,右文偃武,号稱太平,而群臣因其極盛,為天書之說;章獻臨禦,攬大臣之議,藏書梓宮,以泯其迹;及仁宗聽政,絕口不言。

    英宗自籓邸入繼,大臣創濮廟之議;及先帝嗣位,或請複舉其事,寝而不答,遂以安靜。

    夫以漢昭、章之賢與吾仁宗、神宗之聖,豈以薄于孝敬而輕事變易也哉!願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輕事改易。

    若輕變九年已行之事,擢任累歲不用之人,懷私忿而以先帝為辭,大事去矣。

    ”奏入,不報。

     轍又具劄子言:“聖意誠謂先帝舊政有不合改更,自當宣谕臣等,令商量措置。

    今自宰臣以下,未嘗略聞此言,而忽因策問進士,宣露密旨。

    譬如家人,父兄欲有所為,子弟皆不與知,而與行路謀之,可乎?”帝固不說,李清臣、鄧溫伯又先媒蘖之。

    及面論,帝益怒,遂責轍以漢武比先帝,轍曰:“漢武,明主也。

    ”帝曰:“卿意但謂武帝窮兵黩武,末年下哀痛之诏,豈明主乎!”帝聲甚厲,轍下殿待罪,衆莫敢救。

    範純仁從容言曰:“武帝雄才大略,史無貶辭,轍以比先帝,非謗也。

    陛下親政之初,進退大臣當以禮,不可如呵斥奴仆。

    ”鄧溫伯越次進曰:“先帝法度,為司馬光、蘇轍壞盡。

    ”純仁曰:“不然。

    法本無弊,弊則當改。

    ”帝曰:“人謂秦皇、漢武。

    ”純仁曰:“轍所論,事與時也,非人也。

    ”帝為之少霁。

    轍平日與純仁多異,至是乃服,退,舉笏謝曰:“公,佛地位人也。

    ”歸家,亟具奏,乞賜屏逐,诏以轍為端明殿學士、知汝州。

    中書舍人吳安詩草制,有“風節天下所聞”及“原誠終是一愛一君”之語,帝怒,命别撰詞。

    轍止散官知汝州,安詩尋亦罷為起居舍人,從虞策、郭知章等言也。

     河内尹焞應舉,見發策黜元祐之政,乃歎曰:“尚可以幹祿乎!”不對而出。

    焞少師事程頤,謂頤曰:“焞不複應進士舉矣。

    ”頤曰:“子有母在。

    ”焞歸,告其母陳,母曰:“吾知汝以善養,不知汝以祿養。

    ”頤聞之曰:“賢哉母也!”于是終身不就舉。

     夏,四月,甲辰,命中書舍人蔡卞同修國史,以國子司業翟思為左司谏,左朝奉郎上官均為左正言,右朝散郎周秩、左朝散郎劉拯并為監察禦史。

     召淮南轉運副使張商英為右正言。

    商英在外久不召,積憾元祐大臣,攻之不遺馀力,上疏言:“神宗盛德大業,跨絕今古,而司馬光、呂公著、劉摯、呂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譏議。

    凡詳定局之見明,中書之勘會,戶部之行遣,言官之論列,詞臣之诰命,無非指擿決揚,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于内,擊逐股肱于外,天下之勢,岌岌殆矣!今天清日明,誅賞未正,乞下禁省檢索前後章牍,付臣等看詳簽揭以上,陛下與大臣斟酌而可否焉。

    ”又指呂大防、梁焘、範祖禹為一奸一邪,以司馬光、文彥博為負國,言呂公著不當谥正獻,甚者至以宣仁雙呂、武。

    始,商英在元祐時,作《嘉禾頌》,以文彥博、呂公著比周公,又作文祭司馬光,極其稱美,至是乃追論其罪。

    又言:“願陛下無忘元祐時,章惇無忘汝州時,安焘無忘許昌時,李清臣、曾布無忘河一陽一時。

    ”其以險語激怒當世概類此。

     遼主駐春州北平澱。

     乙巳,三省言役法尚未就緒,帝曰:“止用元豐法而減去寬剩錢,百姓何有不便邪?”範純仁曰:“四方利害不同,須因民立法,乃可久也。

    ”帝曰:“令戶部議之。

    ” 阿裡骨遣使來獻獅子。

     丙午,以旱,诏恤刑。

     庚戌,以知江甯府曾布為翰林學士。

    布自瀛州徙江甯,诏許入觐,遂有是命。

    布言先帝政事,當複施行,且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