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十九 【宋紀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保戶獨償;社戶馬死,社戶半償之。
其後遂遍行于諸路。
六月,壬子,司空兼侍中、河一陽一三城節度使、判永興軍曾公亮以太傅緻仕。
甲寅,遼赈易州貧民,以次及于中京及興中府皆赈之。
癸亥,诏分經義、論、策為四場,以試進士。
丙寅,作京城門銅魚符。
甲戌,遼以樞密副使耶律觀參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事。
時北府宰相楊績累表告歸,遼主不許,封為趙王。
樞密院言仁宗時嘗建武學,乞複之。
乙亥,诏于武成王廟置武學,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
丁醜,高麗遣使貢于遼。
是月,河溢北京夏津。
秋,七月,己卯,遼以慶州靳文高八世同一居,命賜爵。
壬午,诏以榷貨務為市易西務下界,市易務為東務上界。
辛卯,诏“在京商稅院、雜賣場、雜買務,并隸提舉市易務。
” 丙申,遼赈饒州饑民。
丁酉,遼主如黑嶺。
壬寅,以曾孝寬為史館修撰兼樞密都承旨。
都承旨舊用武臣,以文臣兼領自孝寬始。
是月,編修三司敕條例删定官郭逢原上疏曰:“陛下固以師臣待王安石矣,而使之自五鼓趨朝,仆仆然亟拜,守君臣之常分,臣之所未喻也。
”又曰:“宰相代天理物,無所不統,當廢樞密府,并歸中書。
今安石居宰輔之重,朝廷有所建置,特牽于樞密而不預,臣恐陛下所以任安石者蓋不專矣。
”疏奏,帝甚不悅。
它日,謂安石曰:“逢原必輕俊。
”安石問:“何以知之?”帝曰:“見所上書,欲并樞密院。
”安石曰:“人才難得,如逢原亦且曉事,可試用也。
” 丁未,遼主以手書《華嚴五頌》出示群臣。
閏月,庚戌,遣中書檢正官章惇察訪荊湖北路。
帝思用兵以威四夷,湖北提點刑獄趙鼎上言峽州峒酋刻剝無度,蠻衆願内附。
辰州布衣張翹亦上書言南北江利害。
遂诏惇察訪,經制蠻事。
時北江則彭氏主之,有州二十,南江則舒氏有四州,田氏有四州,向氏有五州,皆自太祖以來受朝命隸辰州入貢者。
及惇往經制,蠻相繼納土,願為王民,始創城砦,比之内地矣。
辛亥,帝因河溢,語輔臣曰:“聞京東調夫修河,有壞産者,河北調急夫尤多;若河複決,奈何?且河決不過占一河之地,或西或東,利害無所校,聽其所趨如何?”王安石曰:“北流不塞,占公私田至多。
又水散漫,久複澱塞。
昨修二股,費至少而公私田皆出,向之澙鹵,俱為沃壤,庸非利乎?況急夫已減于去歲,若複葺理堤防,則河北歲夫愈減矣。
”帝以為然。
章惇經制夔夷,狎侮郡縣,吏無敢與共語。
知南川縣新津張商英,負氣倜傥,豪視一世;部使者念獨商英足抗惇,檄至夔,與惇相見。
商英著道士服,長揖就坐。
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機折之,落落出其上。
惇大喜,延為上客,薦諸王安石,得召對,除光祿寺丞,尋加太子中允、權監察禦史裡行。
商英上疏曰:“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改造者數十百事,其最大者三事:一曰免役,二曰保甲,三曰市易。
三者,得其人,緩而講之,則為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則為害。
願陛下與大臣安靜休息,擇人而行之。
苟一事未已,一事複興,雖使裨谌适野而謀,墨翟持籌而算,終莫見其成也。
” 壬子,诏:“武學生員以百人為額,遇科場前一年,委樞密院降宣,命武臣路分都監及文臣轉運判官以上,各奏舉堪應武舉者一人,其被舉人遇生員阙,願入學者,聽。
” 丙辰,權監察禦史裡行張商英言:“判刑部王庭筠立法,凡蝗蝻為害,須捕盡乃得聞奏。
今大名府,祁、保、邢、莫州、順安、保定軍所奏,凡四十九狀,而三十九狀除捕未盡,進奏院以不應法,不敢通奏。
夫蝗蝻幾遍河朔,而邸吏拘文,封還奏牍,必俟其撲盡方許上聞。
陛下即欲于此時恐懼修省,以上答天戒而下恤民隐,亦晚矣。
”禦批:“進奏院遍指揮諸路轉運、安一撫司,今後有災傷,令所在畫時奏聞。
”王安石曰:“諸路安一撫司有無限合經制事,又何暇管句奏災傷狀乎?”帝笑而不答。
先是内批付安石:“聞市易買賣極苛細,市人籍籍怨謗,以為官司浸一婬一盡收天下之貨,自作經營,可令但依魏繼宗元擘畫施行。
”于是安石留身白帝曰:“必有事實,乞宣示。
”帝曰:“聞榷貨賣冰,緻民賣雪都不售;又聞買梳樸即梳樸貴,買脂麻即脂麻貴;又聞立賞錢,捕人不來市易司買賣者。
”安石曰:“果爾,則是臣欲以聚斂誤陛下也。
臣素行陛下所知,何緣有此事?”帝曰:“恐所使令未體朝廷意,更須審察耳。
”安石曰:“此事皆有迹,容臣根究勘會,别有聞奏。
” 辛未,遼主射熊于羖羊山。
彰國軍節度使耶律普錫谒于行宮。
遼主問邊事,普錫曰:“自應州南境至天池,皆我耕牧之地,清甯間,邊将不謹,為宋所侵,烽堠内移,似非所宜。
”遼主然之,拜普錫為北面林牙。
甲戌,徙知青州趙抃為資政殿大學士、知成都府。
時成都以戍卒為憂,朝廷選擇大臣為蜀人所信一愛一者,故以命抃。
召見之,抃乞以便宜從事,即日辭去。
既至蜀,治益尚寬,密為經略,而燕勞閑暇如它日,兵民晏然。
劍州民李孝忠聚衆二百馀人,私造符牒,度民為僧。
或以謀逆告,獄具,抃不下法吏,以意決之,但處孝忠以私度罪,馀皆不問。
八月,甲申,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緻仕歐一陽一修卒。
太常初谥曰文,以配韓愈。
常秩方兼太常,與修相失,乃言修有定策之功,請加以“忠”字,實抑之也。
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放逐至于再三,志氣自若。
治郡簡而不擾,所至民便之。
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
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
”獎引後進,如恐不及。
曾鞏、王安石、蘇洵、洵之子轼、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遊其聲譽,謂必顯于世。
為文豐約中度,其言簡而明,信而通,五代以來,文體卑弱,至是一變而複于古。
修殁後數日,诏求其所撰《五代史記》,後與官修《五代史》并行。
秦鳳路沿邊安一撫使王韶引兵城渭源堡,破蒙羅角,遂城乞神平,破抹耳水巴族。
初,羌各保險,諸将謀置陣平地,韶曰:“賊不舍險來鬥,則我師必徒歸。
今已入險地,當使險為吾有。
”乃徑趨抹邦山,逾竹牛嶺,壓賊軍而陣,令曰:“敢言退者斬!”使皆下馬少息。
賊乘高下鬥,軍小卻。
韶麾帳下兵擊之,羌潰走,焚其廬帳,洮西大震。
其後遂遍行于諸路。
六月,壬子,司空兼侍中、河一陽一三城節度使、判永興軍曾公亮以太傅緻仕。
甲寅,遼赈易州貧民,以次及于中京及興中府皆赈之。
癸亥,诏分經義、論、策為四場,以試進士。
丙寅,作京城門銅魚符。
甲戌,遼以樞密副使耶律觀參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事。
時北府宰相楊績累表告歸,遼主不許,封為趙王。
樞密院言仁宗時嘗建武學,乞複之。
乙亥,诏于武成王廟置武學,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
丁醜,高麗遣使貢于遼。
是月,河溢北京夏津。
秋,七月,己卯,遼以慶州靳文高八世同一居,命賜爵。
壬午,诏以榷貨務為市易西務下界,市易務為東務上界。
辛卯,诏“在京商稅院、雜賣場、雜買務,并隸提舉市易務。
” 丙申,遼赈饒州饑民。
丁酉,遼主如黑嶺。
壬寅,以曾孝寬為史館修撰兼樞密都承旨。
都承旨舊用武臣,以文臣兼領自孝寬始。
是月,編修三司敕條例删定官郭逢原上疏曰:“陛下固以師臣待王安石矣,而使之自五鼓趨朝,仆仆然亟拜,守君臣之常分,臣之所未喻也。
”又曰:“宰相代天理物,無所不統,當廢樞密府,并歸中書。
今安石居宰輔之重,朝廷有所建置,特牽于樞密而不預,臣恐陛下所以任安石者蓋不專矣。
”疏奏,帝甚不悅。
它日,謂安石曰:“逢原必輕俊。
”安石問:“何以知之?”帝曰:“見所上書,欲并樞密院。
”安石曰:“人才難得,如逢原亦且曉事,可試用也。
” 丁未,遼主以手書《華嚴五頌》出示群臣。
閏月,庚戌,遣中書檢正官章惇察訪荊湖北路。
帝思用兵以威四夷,湖北提點刑獄趙鼎上言峽州峒酋刻剝無度,蠻衆願内附。
辰州布衣張翹亦上書言南北江利害。
遂诏惇察訪,經制蠻事。
時北江則彭氏主之,有州二十,南江則舒氏有四州,田氏有四州,向氏有五州,皆自太祖以來受朝命隸辰州入貢者。
及惇往經制,蠻相繼納土,願為王民,始創城砦,比之内地矣。
辛亥,帝因河溢,語輔臣曰:“聞京東調夫修河,有壞産者,河北調急夫尤多;若河複決,奈何?且河決不過占一河之地,或西或東,利害無所校,聽其所趨如何?”王安石曰:“北流不塞,占公私田至多。
又水散漫,久複澱塞。
昨修二股,費至少而公私田皆出,向之澙鹵,俱為沃壤,庸非利乎?況急夫已減于去歲,若複葺理堤防,則河北歲夫愈減矣。
”帝以為然。
章惇經制夔夷,狎侮郡縣,吏無敢與共語。
知南川縣新津張商英,負氣倜傥,豪視一世;部使者念獨商英足抗惇,檄至夔,與惇相見。
商英著道士服,長揖就坐。
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機折之,落落出其上。
惇大喜,延為上客,薦諸王安石,得召對,除光祿寺丞,尋加太子中允、權監察禦史裡行。
商英上疏曰:“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改造者數十百事,其最大者三事:一曰免役,二曰保甲,三曰市易。
三者,得其人,緩而講之,則為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則為害。
願陛下與大臣安靜休息,擇人而行之。
苟一事未已,一事複興,雖使裨谌适野而謀,墨翟持籌而算,終莫見其成也。
” 壬子,诏:“武學生員以百人為額,遇科場前一年,委樞密院降宣,命武臣路分都監及文臣轉運判官以上,各奏舉堪應武舉者一人,其被舉人遇生員阙,願入學者,聽。
” 丙辰,權監察禦史裡行張商英言:“判刑部王庭筠立法,凡蝗蝻為害,須捕盡乃得聞奏。
今大名府,祁、保、邢、莫州、順安、保定軍所奏,凡四十九狀,而三十九狀除捕未盡,進奏院以不應法,不敢通奏。
夫蝗蝻幾遍河朔,而邸吏拘文,封還奏牍,必俟其撲盡方許上聞。
陛下即欲于此時恐懼修省,以上答天戒而下恤民隐,亦晚矣。
”禦批:“進奏院遍指揮諸路轉運、安一撫司,今後有災傷,令所在畫時奏聞。
”王安石曰:“諸路安一撫司有無限合經制事,又何暇管句奏災傷狀乎?”帝笑而不答。
先是内批付安石:“聞市易買賣極苛細,市人籍籍怨謗,以為官司浸一婬一盡收天下之貨,自作經營,可令但依魏繼宗元擘畫施行。
”于是安石留身白帝曰:“必有事實,乞宣示。
”帝曰:“聞榷貨賣冰,緻民賣雪都不售;又聞買梳樸即梳樸貴,買脂麻即脂麻貴;又聞立賞錢,捕人不來市易司買賣者。
”安石曰:“果爾,則是臣欲以聚斂誤陛下也。
臣素行陛下所知,何緣有此事?”帝曰:“恐所使令未體朝廷意,更須審察耳。
”安石曰:“此事皆有迹,容臣根究勘會,别有聞奏。
” 辛未,遼主射熊于羖羊山。
彰國軍節度使耶律普錫谒于行宮。
遼主問邊事,普錫曰:“自應州南境至天池,皆我耕牧之地,清甯間,邊将不謹,為宋所侵,烽堠内移,似非所宜。
”遼主然之,拜普錫為北面林牙。
甲戌,徙知青州趙抃為資政殿大學士、知成都府。
時成都以戍卒為憂,朝廷選擇大臣為蜀人所信一愛一者,故以命抃。
召見之,抃乞以便宜從事,即日辭去。
既至蜀,治益尚寬,密為經略,而燕勞閑暇如它日,兵民晏然。
劍州民李孝忠聚衆二百馀人,私造符牒,度民為僧。
或以謀逆告,獄具,抃不下法吏,以意決之,但處孝忠以私度罪,馀皆不問。
八月,甲申,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緻仕歐一陽一修卒。
太常初谥曰文,以配韓愈。
常秩方兼太常,與修相失,乃言修有定策之功,請加以“忠”字,實抑之也。
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放逐至于再三,志氣自若。
治郡簡而不擾,所至民便之。
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
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
”獎引後進,如恐不及。
曾鞏、王安石、蘇洵、洵之子轼、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遊其聲譽,謂必顯于世。
為文豐約中度,其言簡而明,信而通,五代以來,文體卑弱,至是一變而複于古。
修殁後數日,诏求其所撰《五代
秦鳳路沿邊安一撫使王韶引兵城渭源堡,破蒙羅角,遂城乞神平,破抹耳水巴族。
初,羌各保險,諸将謀置陣平地,韶曰:“賊不舍險來鬥,則我師必徒歸。
今已入險地,當使險為吾有。
”乃徑趨抹邦山,逾竹牛嶺,壓賊軍而陣,令曰:“敢言退者斬!”使皆下馬少息。
賊乘高下鬥,軍小卻。
韶麾帳下兵擊之,羌潰走,焚其廬帳,洮西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