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回 馬關會議割地求和 羊城謀洩彌天革命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中日議和的結局,我國吃了大虧,損失極巨。
因為遼東問題,經俄國人抗議,及德法兩國幫忙,才從日本人手裡奪回,然而大凡一個國家靠人家幫忙,總是沒有便宜的,所以各國幫忙之後,俄國便和李鴻章簽訂了密約,将旅順大連,租借了去,德國也占了膠州灣,法國也租了廣州灣,同時英國要求租借九龍威海衛,竟紛紛蠶食起來,把中國當作一塊肥肉,大家盡量的宰割。
外交件件失敗,國家威信掃地。
内地人民,這時候雖然風氣未開,尚睡在鼓裡,究竟終有幾個知識分子,明白大勢,引為奇恥大辱。
因廣東是太平天國發祥地,開通又早,教會林立,便有許多一黨一人出沒。
其時香山縣屬翠亨村,有一位革命志士,出來鼓吹人民合衆救國。
其人姓孫名文号逸仙,幼時肄業廣州博濟醫校,專以施醫救人,傳教播道為宗旨,該醫校中卻多三點會一黨一人,如鄭士良輩,皆為孫文所知,結為兄弟,後聞香港英文醫學校,此中人才尤多,孫文遂轉入該校,又結識了陳少白、尤少纨、楊鶴雲三人為友,相交甚密,朝夕往來,外人群呼他們四人,叫作四大寇。
好在官方不甚注意,可以暗中活動,孫文畢業之後,便在澳門羊城兩地以行醫為名結交一黨一人。
其時恰巧遇着一位膽略過人的陸皓東志士,新由上海歸來,聞孫文名,贊成革命,一見傾心,相偕至京津,上書李鴻章。
這時李鴻章正在辦理外交,對于人民上書一概不納。
二人雖事未成,對于清軍的門徑已熟,遂赴檀島美洲,創立與中會,糾合海外華僑,以收臂助。
因為華僑風氣未開,人心锢塞,在檀島鼓吹數月,僅有鄧蔭南與胞兄德彰二人,願傾家相助,及其他親友數十人贊同而已。
然而清廷腐敗盡露,人心憤激,上海同志宋躍如促二人歸國,便與鄧蔭南及三五人返國,共策進行。
欲襲取便州以為根據,開乾亨行于香港為千部,設農迷會于羊城為機關,當時贊襄幹部事務者是鄧蔭南、楊衛雲、黃詠商、陳少白等。
而助運籌饷于羊城機關者,則陸皓東鄭士良并歐美技一師及将校數人,竭力經營。
已過半年,籌備甚周,聲勢頗衆,本可一擊而生絕大影響。
殊知以運械不慎,緻被海關搜獲手槍六百餘杆,事機不密,陸皓東殉難,同時被株連而死者,則有丘四朱貴全二人,這次事被捕的卻有七十餘人,或囚或釋,其中則有一位廣東水師統帶程炳光,被捕後,病死獄中。
孫文鄭士良陳少白三人幸得脫險,逃至香港,乘輪同渡日本。
在橫濱勾留數日,因中國内地搜捕甚亟,無計可施,三人隻可各奔前程。
鄭士良久在會一黨一,改名回國,收拾餘衆陳少白是日本通,借考察為名,獨留日本。
這時日本維新已久,人民以一黨一人乃國事犯,皆願為相交,乃有菅原傅曾根俊虎宮崎兄弟四人,互通消息,倒也頗不寂寞。
孫文因一時不能返國,乃斷發改裝由檀香山到美國,去聯絡華僑,所說的無非是祖國危亡,清政腐敗,非從民族根本改革不可。
這時美洲各地華僑,風氣尚是閉塞,影響很小,事被清使所知,大觸忌諱。
迨孫文到了英國倫敦,清公使龔照瑗便用計将他誘到使館裡面,就将他拘留在使館後樓一間屋子,欲将他遞解回國。
這時孫文知道自己被誘,非常危險,人急計來,瞧見這樓房,門窗洞一開。
便寫了一篇求救的文詞,掏出兩枚金鎊,将紙裹好,從窗中擲了出去。
剛巧有一個工人從這窗口走過見有人抛擲紙頭,拾起一看,才知道是一封告急的信。
上面寫明确投康德利先生親收,這康德利是英國有名博士。
所以工人知道住址。
工人便将信送與康德利,康德利一看,知道這是國際交涉,非由政一府辦理不可。
便将此信呈與英國内閣大臣沙勃富,沙勃富得到孫文手書,經康德利從旁說明,随即帶領武裝警察,來到中國使館,便問公使龔照瑗,要見廣東孫文,吓得龔照瑗無言可答,隻是支吾。
沙勃雷笑了一笑說道,貴公使沒有治外法權,敝國僑民旅客,貴公使豈能拘禁藏留,你難道不懂法律嗎?龔照瑗自知理屈,便說孫文并不在此,沙勃雷知中國公使不願交人,使令武裝警察,搶入後樓,沖開一房門,将孫文救出。
孫文脫險之後,就到康德利處道謝,康德利與孫文本是師生,自然是十分親一熱,遂留孫文在倫敦暫住。
這樁消息傳到中國,上海租界上的報紙就大肆鼓吹。
弄得民氣沸騰,有的說中國積弱已久,連一個人民在外國也不能引渡;有的說孫文有外國勢道,一定要把清朝江山推倒,反把這革命思想印入人人腦海,漸漸地激昂起來了。
中國南方一帶真是革命彌天,就這樁事而論,可知清代駐外使臣之腐敗,手段之卑劣了,若用這班官吏辦外交,外交如何不失敗呢?此事傳到光緒帝耳朵裡,那光緒皇帝究非昏庸之主,眼瞧著這種現象,心中如何不惱,愈是惱恨,就愈要變法。
那天和翁同在上書記,商量變法自強之計,皇帝主張訓練海陸軍,銳意整頓,以圖強盛。
翁同說道:“皇上的聖意,臣是極佩服的,隻怕皇太後未必肯依議而行。
”
因為遼東問題,經俄國人抗議,及德法兩國幫忙,才從日本人手裡奪回,然而大凡一個國家靠人家幫忙,總是沒有便宜的,所以各國幫忙之後,俄國便和李鴻章簽訂了密約,将旅順大連,租借了去,德國也占了膠州灣,法國也租了廣州灣,同時英國要求租借九龍威海衛,竟紛紛蠶食起來,把中國當作一塊肥肉,大家盡量的宰割。
外交件件失敗,國家威信掃地。
内地人民,這時候雖然風氣未開,尚睡在鼓裡,究竟終有幾個知識分子,明白大勢,引為奇恥大辱。
因廣東是
其時香山縣屬翠亨村,有一位革命志士,出來鼓吹人民合衆救國。
其人姓孫名文号逸仙,幼時肄業廣州博濟醫校,專以施醫救人,傳教播道為宗旨,該醫校中卻多三點會一黨一人,如鄭士良輩,皆為孫文所知,結為兄弟,後聞香港英文醫學校,此中人才尤多,孫文遂轉入該校,又結識了陳少白、尤少纨、楊鶴雲三人為友,相交甚密,朝夕往來,外人群呼他們四人,叫作四大寇。
好在官方不甚注意,可以暗中活動,孫文畢業之後,便在澳門羊城兩地以行醫為名結交一黨一人。
其時恰巧遇着一位膽略過人的陸皓東志士,新由上海歸來,聞孫文名,贊成革命,一見傾心,相偕至京津,上書李鴻章。
這時李鴻章正在辦理外交,對于人民上書一概不納。
二人雖事未成,對于清軍的門徑已熟,遂赴檀島美洲,創立與中會,糾合海外華僑,以收臂助。
因為華僑風氣未開,人心锢塞,在檀島鼓吹數月,僅有鄧蔭南與胞兄德彰二人,願傾家相助,及其他親友數十人贊同而已。
然而清廷腐敗盡露,人心憤激,上海同志宋躍如促二人歸國,便與鄧蔭南及三五人返國,共策進行。
欲襲取便州以為根據,開乾亨行于香港為千部,設農迷會于羊城為機關,當時贊襄幹部事務者是鄧蔭南、楊衛雲、黃詠商、陳少白等。
而助運籌饷于羊城機關者,則陸皓東鄭士良并歐美技一師及将校數人,竭力經營。
已過半年,籌備甚周,聲勢頗衆,本可一擊而生絕大影響。
殊知以運械不慎,緻被海關搜獲手槍六百餘杆,事機不密,陸皓東殉難,同時被株連而死者,則有丘四朱貴全二人,這次事被捕的卻有七十餘人,或囚或釋,其中則有一位廣東水師統帶程炳光,被捕後,病死獄中。
孫文鄭士良陳少白三人幸得脫險,逃至香港,乘輪同渡日本。
在橫濱勾留數日,因中國内地搜捕甚亟,無計可施,三人隻可各奔前程。
鄭士良久在會一黨一,改名回國,收拾餘衆陳少白是日本通,借考察為名,獨留日本。
這時日本維新已久,人民以一黨一人乃國事犯,皆願為相交,乃有菅原傅曾根俊虎宮崎兄弟四人,互通消息,倒也頗不寂寞。
孫文因一時不能返國,乃斷發改裝由檀香山到美國,去聯絡華僑,所說的無非是祖國危亡,清政腐敗,非從民族根本改革不可。
這時美洲各地華僑,風氣尚是閉塞,影響很小,事被清使所知,大觸忌諱。
迨孫文到了英國倫敦,清公使龔照瑗便用計将他誘到使館裡面,就将他拘留在使館後樓一間屋子,欲将他遞解回國。
這時孫文知道自己被誘,非常危險,人急計來,瞧見這樓房,門窗洞一開。
便寫了一篇求救的文詞,掏出兩枚金鎊,将紙裹好,從窗中擲了出去。
剛巧有一個工人從這窗口走過見有人抛擲紙頭,拾起一看,才知道是一封告急的信。
上面寫明确投康德利先生親收,這康德利是英國有名博士。
所以工人知道住址。
工人便将信送與康德利,康德利一看,知道這是國際交涉,非由政一府辦理不可。
便将此信呈與英國内閣大臣沙勃富,沙勃富得到孫文手書,經康德利從旁說明,随即帶領武裝警察,來到中國使館,便問公使龔照瑗,要見廣東孫文,吓得龔照瑗無言可答,隻是支吾。
沙勃雷笑了一笑說道,貴公使沒有治外法權,敝國僑民旅客,貴公使豈能拘禁藏留,你難道不懂法律嗎?龔照瑗自知理屈,便說孫文并不在此,沙勃雷知中國公使不願交人,使令武裝警察,搶入後樓,沖開一房門,将孫文救出。
孫文脫險之後,就到康德利處道謝,康德利與孫文本是師生,自然是十分親一熱,遂留孫文在倫敦暫住。
這樁消息傳到中國,上海租界上的報紙就大肆鼓吹。
弄得民氣沸騰,有的說中國積弱已久,連一個人民在外國也不能引渡;有的說孫文有外國勢道,一定要把清朝江山推倒,反把這革命思想印入人人腦海,漸漸地激昂起來了。
中國南方一帶真是革命彌天,就這樁事而論,可知清代駐外使臣之腐敗,手段之卑劣了,若用這班官吏辦外交,外交如何不失敗呢?此事傳到光緒帝耳朵裡,那光緒皇帝究非昏庸之主,眼瞧著這種現象,心中如何不惱,愈是惱恨,就愈要變法。
那天和翁同在上書記,商量變法自強之計,皇帝主張訓練海陸軍,銳意整頓,以圖強盛。
翁同說道:“皇上的聖意,臣是極佩服的,隻怕皇太後未必肯依議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