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回 安維峻軍台效力 李鴻章全權議和

關燈
的兵,如何骁勇善戰,這一去定要早奏凱旋的。

    李鴻章見桂祥簡直是一個傻子,而且又趾高氣揚,便不願替他劃策;又因桂祥并不向他請兵相助,更落得袖手旁觀,隻拿些高帽子給桂祥戴,拍了一陣馬屁。

    桂祥已樂得心花怒放,如入五裡霧中,李鴻章又大開筵席,替桂公爺接風,席間又大喝其酒。

    叫了許多一妓一女,陪着歌唱,桂公爺真樂不可支,酒席茶後,李鴻章将書房讓桂公爺安歇。

    次日桂祥帶着人馬,浩浩蕩蕩直奔山海關而來。

    一時關外連營十裡,湘軍、淮軍、毅軍、勇隊,都是久一戰沙場之士,海岸炮台上,安設大炮二十多尊,炮口口徑,都是極大的,真是器械一精一良人肥馬壯。

    桂祥恐怕那些軍隊,占了頭功,便将神機營的兵,紮營在關外,先打前敵。

    桂祥卻在關内大營,整天一抽一鴉片煙消遣。

    這時各路的軍情報告,同雪片似的,飛報上來。

    奉天将軍伊克唐阿等,已退至錦州,副都統榮和,因奪錦州,陣亡身死。

    提督宋慶,又退至關外。

    桂祥聞報大驚。

    忙派左翼統領沙克都林紮布,到關外防守海岸,右翼統領忙将炮台上的大炮,向日艦射擊。

    那大炮是德國克魯伯廠造的,四十生的密達的口徑,共有十二尊,都排列在岸上,号令一下,十二尊大炮,一齊射擊起來,那放炮的炮手,又是由德國人教授的瞄準極确,炮無虛發。

    日本兩艘兵艦,原是想偷襲山海關,再向北京北面前進的,誰知開到此處,就被大炮擊沉了一艘。

    後面一艦,趕緊撥轉回去。

    次日夜間,日本又調七隻鐵甲戰艦,遠遠駛來。

    又被海岸上中國兵瞧見了,左翼統領又吩咐開炮,頓時岸上炮聲隆隆。

    一一夜未息,那日本戰艦,又被擊沉了三艘,其餘四艘又逃回去了。

    左翼統領沙克都林紮布聞報大喜,一面命神機營的兵,振作一精一神,向前攻敵,一面命統領本人,趕回山海關内,去桂祥報捷。

    不料沙統領進得關内,隻見關内桂祥所帶的兵,已卷起帳篷,挾着兵器,都紛紛向後退了。

    沙統領大驚,忙捉着一個兵士問道:“你們為什麼向後退?” 那兵士說:“統領有所不知隻因昨夜炮聲很大,桂公爺在營内,吓得渾身發一抖,連鴉片煙都不敢一抽一了,急急忙忙将大煙炮兒裝滿一口袋,命戈什哈,快備馬,要向泺州退去。

    咱們營裡的管帶圖敏,聽說公爺要退,忙向前去谏阻。

    說道:‘公爺是奉太後的意旨來打仗的,現在無故退卻,倘被太後皇上知道,被禦史奏參,公爺就要當一個臨陣脫逃的罪名,我們也要軍前正法,豈不是不好嗎?再說外面的炮聲,雖然很大,但是在管帶看來,一定是我軍得勝,請公爺暫且莫退,待管帶再探明了消息,再作道理。

    ” 沙統領又問道:“你們管帶怎麼沒有來呢?” 那兵士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公爺要聽管帶的話,倒沒有事了。

    誰知公爺對管帶說道:不問他殺了頭也好,抄家也好,軍前正法也好,軍後正法也好。

    這樣的大炮,放得不息,要飛過一個彈子來,咱們全都粉身碎骨了。

    再說這種驚慌,我一輩子也沒受過。

    若再遲三兩天,我縱不瘾死,餓死,也要吓死了,你願意去送死,你就去打聽消息,你可不要擱着我,不讓我走說罷,公爺就上馬去了。

    臨行的時候,隻傳令部下撤兵到泺州,再行集合,所以我們不能不退。

    ” 沙統領一聽,氣得把腳一跺,咬牙切齒地罵道:“咳,勝仗不打,反要打敗仗。

    落一個臨陣脫逃的罪名,像這樣貪生怕死之徒,又何必出來現世呢。

    ” 沙統領罵畢,忙趕出關外見了右翼統領祥普。

    這一日祥普的兵,因日本從小道偷上岸來,向右翼抄襲,祥統領忙帶兵迎戰,槍炮齊鳴,兵士們都奮戰當先,都以一當百,不到半日,就将日兵殺退。

    正在休息慶功之際,沙統領來了。

    見過祥統領,将桂祥逃走的事,說了一番。

    祥統領歎道:“這個鴉片煙鬼,本來就不行,當初又何必叫他出來丢醜呢?隻是他既然臨陣脫逃,我們該如何辦理。

    ” 沙統領道:“我們不如先行飛報李鴻章,然後連摺奏明皇太後皇上。

    并将擊退日艦日兵,兩翼同時得勝的事,一并奏知,我們的責任,就可以卸除。

    至于我軍的進退,聽候旨意罷了。

    ” 祥統領道:“此計甚妙。

    ” 就立刻飛報李鴻章,一面又專摺進京,沙祥兩統領仍守着關外,靜候聖旨。

    過了幾天,摺差回到關外大營,回報沙祥兩統領,才知上谕已下。

    山海關防務事宜,着提督宋慶妥為防守。

    所有桂祥統率各軍,撤回南苑,以資拱術,沙祥兩統領隻得帶兵回京到京之後,才知桂公爺逃回北京,太後氣得面色灰白,狠狠地申斥了一番。

    将桂公的差使一并撤去,太後氣得舊病按發,至今尚未痊愈。

    自此以後,太後始知我國軍隊不成,即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赴日本馬關會議,賠償日本軍費兩萬萬。

    後來英法德俄四國,又借口調停之功,租借青島威海衛等處,九十九年才能歸還。

    皇帝因此,引為奇恥大辱。

    報仇之心甚深,那改變新法的心,也更切了。

    正是:割地求和原自棄彌天愁怨莫承歡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