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回 慶元宵皇親婚配 祝萬壽中日交鋒

關燈
了半日,兩腳都站酸了,太後又聽了兩出戲,這才退座,命賞那些阿哥們,每人一個花包,十兩銀子叫他們退下,太後又笑着對大公主說道:“你知道我适才命那些阿哥們,在殿前聽戲是什麼意思?” 大公主道“老祖宗的意思,奴才們怎能看得出來呢?” 太後道:“是因為看了那出彩樓配,我心中想起這些格格們,都到了歲數啦,古人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以我将他們叫到跟前瞧瞧我想替他們計劃那婚姻的事。

    ” 大公主道:“這是老佛爺的恩典,但不知老佛爺怎樣辦呢?” 太後道:“今天不談,明天再說,你們到那時瞧着吧,怪可樂的呢。

    ” 大公主聽了,莫明其妙,也不便問。

    等了一會,各王公大臣們都上來謝恩告退。

    太後也倦了,衆官眷們也辭出一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晨,太後清晨起來,傳命恭王府大格格,二格格,太後内侄女方家圓的二格格,慶王府的三格格,等一齊傳到殿中。

    又将戴洵等一班阿哥們,都到殿上來了。

    太後命男左女右分班站立,太後對皇後說道:“戴洵肥肥一大大的,與肅王府二娅兒差不多,可以配得。

    ” 皇後道:“是的,老佛爺的話不錯。

    ” 太後又道肅王府的大娅兒,長得很窈窕,與溥偉可以相配。

    皇後道:“合式倒是很合式的,無奈親姐妹與叔侄,輩行不對。

    ” 太後道:“皇室定婚,向來是不拘輩行的,瑜貴妃與穆宗皇後,豈不是親姑姑與叔嫂嗎?” 皇後不敢再說太後又道:“東佛爺的内侄孫,他叫什麼?” 大公主奏道:“恩壽之子,名叫榮泉。

    ” 太後道“榮泉這孩子,我看他生得方面大耳,将來必有點造化,可配恭王府的二格格。

    ” 大公主忙跪奏道:“奴才看來,也是很好。

    ” 太後道:“你是他的親姑姑,你可再斟酌。

    ” 大公主道“奴才替他父母謝恩了。

    ”說着磕下頭去,太後叫她起來。

    又說道:“慶王府的三格格,與方家圓的二阿哥差不多,年貌相當,可以配得。

    ” 皇後忙跪奏道:“奴才的兄弟,蒙老祖宗指婚,奴才謝謝老祖宗的恩典。

    ” 太後又道,“善铨的二娅兒,可配與柏王府阿哥博迪蘇”。

    太後指婚已畢,遂命敬事房梁太監,将當日指婚阿哥格格們的姓,開寫清楚,送到皇帝那邊閱看,以便傳知各府第。

    這裡皇後命各位格格阿哥們都上前謝恩,頓時殿上跪下一大堆的男一女,太後大喜,命他們退下。

    太後又與福晉們打麻雀牌去了。

     次日各府格格阿哥的父母,都入宮捧摺謝恩。

    又忙了一日,太後命已經指婚的五位格格,随着她們的父母回府。

    每人賞了一對珠花,兩個鑲寶石的戒指。

    五位格格随同父母謝恩,出宮回府,書中交代,太後命他們回府,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滿清皇室婚禮節,都載在滿洲通禮之上。

    十分鄭重,凡是皇子或親王之子,或由皇帝指婚之子女,在指婚後一個月以内,擇定吉日,由皇太後或皇後,派福晉命婦二人穿補挂帶钿子,仆婦捧着如意一一柄一,乘坐車轎,前往女家,名為放定。

     這日女家須請貴婦十餘人,在宅中等候,等男家放定的福晉命婦到時,迎于大門之外彼此拉手行禮,将放定的福晉命婦,迎至中堂侍茶。

    此時那位受聘的小一姐,身穿大紅吉服在炕上盤膝而坐,放定的福晉命婦,用茶已畢,又被延至炕前,口中念着吉祥的話。

    一位福晉,擎着如意一柄一兒,一位命婦,拉着如意上的線子,将如意一柄一輕輕放于在受聘的小一姐懷内,然後道喜,行禮已畢,然後飲酒,飲畢,告辭回府。

     接着便是過禮,有四十八擡的,都是豬、羊、魚、鵝、酒、饅首、尺頭、棉花、綢緞、金銀器之類。

    過禮後又過嫁妝,多的有五六百擡,少的也有一二百擡,這五位格格都是有錢的,嫁妝自然十分豐富,可以不必細表。

     單說太後對于恭王府二格格,是最歡喜的,本想替她指婚一門門當戶對的好人家,就沒有想到太後的内侄孫榮泉,是一個家貧清苦的門戶,大公主知道,便奏明太後,太後說這算什麼,隻要小孩子有出息,就得啦。

    說罷,便命賞給榮泉之父恩壽,内庫銀十萬兩,命其修造府第。

    又賞給木器家具銀子二萬兩,恭王亦知恩府極窮,也拿出三萬兩銀子相贈。

    其他如滢貝勒等又賞二格格嫁妝,不說别的,就是鞋襪也有五六百對。

    太後又賞二格格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