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光緒帝大開群臣宴 西太後參拜靈雨祠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光緒帝正與群臣談話,忽有總管太監李文泰上殿奏道:“天已不早了,皇上在何處晚膳。
” 皇帝道:“就在此處很好,用完晚膳,朕還得到樂壽堂請安去呢!” 李總管答應退出君臣們又談了些曆代政治得失的故事。
李善蘭是熟悉外國曆史的,又談了些英法德奧戰争的曆史。
後來又大談起歐洲文學與宗教的源流。
皇帝聽得津津有味,不覺已到晚膳的時候總管李文泰又上殿跪奏:“請皇上用膳。
” 皇帝道:“朕與師傅一同吃,可給師傅們設座。
” 李文泰領旨,忙下殿去,吩咐小太監等傳禦膳房,與師傅們預備座位。
不多一刻,預備停當,皇帝便命衆師傅們坐下,君臣同桌共飲。
席間君臣們又談起辭章之學,皇帝忽然說道“朕于辭章之學,不甚研究,但今日朕拟以詩句下酒,每人各聯一句,不知諸位師傅以為何如?” 翁同等尚未回奏,倒先忙壞了李善蘭,搶先奏道:“回皇上的話,臣向來不會做詩萬萬不敢遵旨。
” 孫家鼐奏道:“皇上如何以詩下酒呢?” 皇帝笑道:“我們幾個人聯句,以三擊為令,三擊之後,不能說一句的或說出而不合韻的,皆應罰飲三杯。
” 李善蘭更慌了忙又奏道:“臣已奏明在先,臣是不會做詩的,請皇上免臣出醜罷。
” 皇帝笑道:“李先生的算學高深,可稱中國第一,朕現有一法,李先生不能做詩也可免做,但須負一種責任。
” 李善蘭忙問擔負何責。
皇帝笑道:“就是派你專司筆畫,全局的人,無論是誰,說出了一句詩來,你就用心算法,算前那一句詩七個字的筆畫,如果說到下句,上句的筆畫尚未算清,或有錯誤,可得罰你三杯。
” 李善蘭奏道:“這個責任,臣恐不能擔負,萬一句句都算錯了全罰起來,豈不要将臣醉死了嗎?” 皇帝笑道:“李先生不要推辭,有罰必有賞,如果你算得不錯,朕就照那詩句的總數,每年加給你的俸銀。
” 李善蘭聽說有賞,便不辭了。
皇帝又問:“誰作錄事?” 張百熙奏道:“松桂書法敏捷,似可勝任。
” 松桂聽了,正合其意,忙奏道:“奴才願為錄事,奴才但求聖上免聯句。
” 皇帝道:“那可不成,你是翰林出身,不能與李善蘭相比。
” 松桂奏道:“奴才是滿文進士,漢詩句是不會做的,求皇上開恩。
” 皇帝答應了。
翁同奏道:“請皇上先賜詩句。
” 皇帝不加思索,就吟道:“紅嶼青林閣道重。
” 皇帝指着翁同說道:“就由師傅聯下吧。
” 翁同道:“皇上才思敏捷,文藻缤紛,臣不敢敬續。
” 皇帝道:“師傅不必謙抑,快聯下句罷!” 又問李善蘭:“共是多少筆畫。
” 李善蘭奏道:“六十五畫。
” 皇帝又問松桂道:“色福(滿洲語師傅)記下。
” 松桂寫完。
皇帝用筷子打了桌子三次,翁同忙起吟道:“淩霄霞彩滿千峰。
” 李善蘭道:“七十一畫。
” 松桂又記下了。
皇帝用筷子又敲了三下。
孫家鼐忙起立吟道:“牙牆錦莫飛丹鳳”。
李善蘭笑道:“更多了,七十八畫。
” 松桂道:“李先生你可别算錯了,不然要罰的哪!” 皇帝的酒令,又敲起來,孫贻經忙站起吟道:“翠殿金波隐亦龍。
” 李善蘭道:“更了不得啦,多上加多,共是八十一畫。
” 皇帝又發令,夏同善起立吟道:“牆外柳一陰一當檻靜。
” 李善蘭道:“這回少了,六十一畫。
” 皇帝酒令又起,張百熙起吟道:“筵前花影入杯濃。
” 翁同道:“好句!” 李善蘭道:“六十七。
” 松桂道:“多少?” 李善蘭道:“六十七畫。
” 松桂還要說話,皇帝道該色福吟詩了。
說着就發下令來
” 皇帝道:“就在此處很好,用完晚膳,朕還得到樂壽堂請安去呢!” 李總管答應退出君臣們又談了些曆代政治得失的故事。
李善蘭是熟悉外國曆史的,又談了些英法德奧戰争的曆史。
後來又大談起歐洲文學與宗教的源流。
皇帝聽得津津有味,不覺已到晚膳的時候總管李文泰又上殿跪奏:“請皇上用膳。
” 皇帝道:“朕與師傅一同吃,可給師傅們設座。
” 李文泰領旨,忙下殿去,吩咐小太監等傳禦膳房,與師傅們預備座位。
不多一刻,預備停當,皇帝便命衆師傅們坐下,君臣同桌共飲。
席間君臣們又談起辭章之學,皇帝忽然說道“朕于辭章之學,不甚研究,但今日朕拟以詩句下酒,每人各聯一句,不知諸位師傅以為何如?” 翁同等尚未回奏,倒先忙壞了李善蘭,搶先奏道:“回皇上的話,臣向來不會做詩萬萬不敢遵旨。
” 孫家鼐奏道:“皇上如何以詩下酒呢?” 皇帝笑道:“我們幾個人聯句,以三擊為令,三擊之後,不能說一句的或說出而不合韻的,皆應罰飲三杯。
” 李善蘭更慌了忙又奏道:“臣已奏明在先,臣是不會做詩的,請皇上免臣出醜罷。
” 皇帝笑道:“李先生的算學高深,可稱中國第一,朕現有一法,李先生不能做詩也可免做,但須負一種責任。
” 李善蘭忙問擔負何責。
皇帝笑道:“就是派你專司筆畫,全局的人,無論是誰,說出了一句詩來,你就用心算法,算前那一句詩七個字的筆畫,如果說到下句,上句的筆畫尚未算清,或有錯誤,可得罰你三杯。
” 李善蘭奏道:“這個責任,臣恐不能擔負,萬一句句都算錯了全罰起來,豈不要将臣醉死了嗎?” 皇帝笑道:“李先生不要推辭,有罰必有賞,如果你算得不錯,朕就照那詩句的總數,每年加給你的俸銀。
” 李善蘭聽說有賞,便不辭了。
皇帝又問:“誰作錄事?” 張百熙奏道:“松桂書法敏捷,似可勝任。
” 松桂聽了,正合其意,忙奏道:“奴才願為錄事,奴才但求聖上免聯句。
” 皇帝道:“那可不成,你是翰林出身,不能與李善蘭相比。
” 松桂奏道:“奴才是滿文進士,漢詩句是不會做的,求皇上開恩。
” 皇帝答應了。
翁同奏道:“請皇上先賜詩句。
” 皇帝不加思索,就吟道:“紅嶼青林閣道重。
” 皇帝指着翁同說道:“就由師傅聯下吧。
” 翁同道:“皇上才思敏捷,文藻缤紛,臣不敢敬續。
” 皇帝道:“師傅不必謙抑,快聯下句罷!” 又問李善蘭:“共是多少筆畫。
” 李善蘭奏道:“六十五畫。
” 皇帝又問松桂道:“色福(滿洲語師傅)記下。
” 松桂寫完。
皇帝用筷子打了桌子三次,翁同忙起吟道:“淩霄霞彩滿千峰。
” 李善蘭道:“七十一畫。
” 松桂又記下了。
皇帝用筷子又敲了三下。
孫家鼐忙起立吟道:“牙牆錦莫飛丹鳳”。
李善蘭笑道:“更多了,七十八畫。
” 松桂道:“李先生你可别算錯了,不然要罰的哪!” 皇帝的酒令,又敲起來,孫贻經忙站起吟道:“翠殿金波隐亦龍。
” 李善蘭道:“更了不得啦,多上加多,共是八十一畫。
” 皇帝又發令,夏同善起立吟道:“牆外柳一陰一當檻靜。
” 李善蘭道:“這回少了,六十一畫。
” 皇帝酒令又起,張百熙起吟道:“筵前花影入杯濃。
” 翁同道:“好句!” 李善蘭道:“六十七。
” 松桂道:“多少?” 李善蘭道:“六十七畫。
” 松桂還要說話,皇帝道該色福吟詩了。
說着就發下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