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光緒大婚歸國政 慶王籌款建名園
關燈
小
中
大
年青,一切大權皆被上書房的師傅攬去。
所有的官缺,全由他們簡放。
某侍郎是某師傅的門生,某道員是某軍機的親戚,像這樣下去,那還了得了嗎?” 光緒皇帝奏道:“這些閑話,請額一娘一不必聽,所有京内緊要各缺,皆由子臣慎重選擇,以下等缺,系按照吏兵兩部選缺請補辦理。
” 慈禧太後問道:“你初次問政,怎知道内外大臣的好壞呢?” 皇帝奏道:“遇有要缺,子臣先與軍機大臣和上書房諸大臣商議然後辦理。
” 皇太後道:“若是他們引用親戚朋友,皇帝又怎樣考察呢?” 皇帝奏道:“子臣想該大臣等身受國恩,或不緻如此。
” 慈禧太後冷笑道:“你是年青的人,不知他們的私意難免不受他們的蒙蔽,從此以後,若遇大事,先要與我商議,然後再辦。
就是奏摺,也要揀緊要的送來與我瞧,我比你的閱曆總要深點。
” 皇帝喏喏連聲而退。
李蓮英等目的已達,慈禧太後又漸漸地問起事來。
皇帝心中,雖明知是李蓮英作祟,但亦無可奈何。
誰知李蓮英小人得志,更得寸進尺的幹起來,招得外聞,都說皇太後要收回政權,内外大臣,無不疑懼。
那李蓮英又天天在慈禧太後面前,總說三海地方太小,不如仿乾嘉時代的辦法,在城外建造一個大花園,恢複圓明園的舊景。
慈禧太後的心,又被他說動,隻因慮的沒有這大宗款項。
李蓮英窺見太皇的意思,便去與慶王商量,慶王說道“款子倒有,隻怕皇帝不準。
” 李蓮英忙道:“是什麼款項?” 慶王道:“現在海軍衙門,不是存着幾千萬海軍費嗎?這筆海軍費是恭親王籌的,就怕皇帝不準,便沒有辦法了。
” 李蓮英道:“我隻愁無款,有了款項,别的便不怕了。
明天太後傳見王一爺,王一爺就說可以借用。
再由太後與皇上交涉,還怕皇上不準。
” 慶親王道:“總管的妙計,我真佩服,咱們就這樣的辦。
” 他二人分别之後,李蓮英便回宮奏明皇太後,慈禧太後大喜。
次日傳見慶王,慶王又奏上去。
太後便召皇帝進宮,對皇帝說道:“我近來心緒不佳,住在宮裡,不能頤養,想在城外尋一幽靜之所,建造一個花園,以避煩悶,不知你的意思如何?” 光緒皇帝奏道:“皇太後既想頤養林泉,子臣焉敢有别的意思。
不過款項支绌,未免有些困難而已。
” 慈禧太後道“款項一層,你倒不要慮,我知道海軍衙門存有幾千萬銀子,想暫借一用,不知你意如何?” 皇帝聽了,心中又是不悅。
要說不準,又怕皇太後生氣,隻得唯唯退下。
皇帝到上書房與翁同商議。
翁同便替皇帝書策,奏道:“皇太後既要建造花園,皇帝固然不能拂逆太後的懿旨,就是借用海軍費,皇帝亦不能高詞阻撓。
依臣之見,不如答應了,讓太後造起花園,可以常在園中住着,免得幹預朝政,倒是一個妙策呢!” 皇帝大喜。
次日進宮,見了慈禧太後,便奏道:“額一娘一要建造花園,子臣亦早有此意,怎奈近年國家多事,庫款入不敷出,所以遲遲未辦。
既是額一娘一要借用海軍經費,子臣又豈有他言,明日子臣便谕海軍衙門照撥,并派大臣勘驗幽靜之時,即刻動工修造。
” 慈禧太後笑道:“好孩子,你真算得是孝感動天了,那修造花園的事,我想就派奕匡為督修大臣,不知你意如何??光緒皇帝奏道:“額一娘一所派極是,子臣明日就下谕照辦。
” 他母子二人又談了一會,光緒皇帝退出。
第三天便派慶親王為督修大臣,會同内務府大臣崇禮,先行查勘地方。
慶親王與崇禮領旨之後,便到軍機處和一般大臣商議,想重興圓明園。
内中有一位大臣說道“要重興圓明園,非四五千萬銀子不可,就是有錢修好了,老佛爺進園去遊玩,如今先帝不在了,園中處處都留着傷心的地方,老佛爺觸景生情,一定是不快樂的。
咱們有這重修圓明園的錢,不如另造一個大園子,比圓明園造得更一精一緻,豈不叫老佛爺歡喜嗎?” 慶親王聽了這番話,很以為是。
便問那位大臣
所有的官缺,全由他們簡放。
某侍郎是某師傅的門生,某道員是某軍機的親戚,像這樣下去,那還了得了嗎?” 光緒皇帝奏道:“這些閑話,請額一娘一不必聽,所有京内緊要各缺,皆由子臣慎重選擇,以下等缺,系按照吏兵兩部選缺請補辦理。
” 慈禧太後問道:“你初次問政,怎知道内外大臣的好壞呢?” 皇帝奏道:“遇有要缺,子臣先與軍機大臣和上書房諸大臣商議然後辦理。
” 皇太後道:“若是他們引用親戚朋友,皇帝又怎樣考察呢?” 皇帝奏道:“子臣想該大臣等身受國恩,或不緻如此。
” 慈禧太後冷笑道:“你是年青的人,不知他們的私意難免不受他們的蒙蔽,從此以後,若遇大事,先要與我商議,然後再辦。
就是奏摺,也要揀緊要的送來與我瞧,我比你的閱曆總要深點。
” 皇帝喏喏連聲而退。
李蓮英等目的已達,慈禧太後又漸漸地問起事來。
皇帝心中,雖明知是李蓮英作祟,但亦無可奈何。
誰知李蓮英小人得志,更得寸進尺的幹起來,招得外聞,都說皇太後要收回政權,内外大臣,無不疑懼。
那李蓮英又天天在慈禧太後面前,總說三海地方太小,不如仿乾嘉時代的辦法,在城外建造一個大花園,恢複圓明園的舊景。
慈禧太後的心,又被他說動,隻因慮的沒有這大宗款項。
李蓮英窺見太皇的意思,便去與慶王商量,慶王說道“款子倒有,隻怕皇帝不準。
” 李蓮英忙道:“是什麼款項?” 慶王道:“現在海軍衙門,不是存着幾千萬海軍費嗎?這筆海軍費是恭親王籌的,就怕皇帝不準,便沒有辦法了。
” 李蓮英道:“我隻愁無款,有了款項,别的便不怕了。
明天太後傳見王一爺,王一爺就說可以借用。
再由太後與皇上交涉,還怕皇上不準。
” 慶親王道:“總管的妙計,我真佩服,咱們就這樣的辦。
” 他二人分别之後,李蓮英便回宮奏明皇太後,慈禧太後大喜。
次日傳見慶王,慶王又奏上去。
太後便召皇帝進宮,對皇帝說道:“我近來心緒不佳,住在宮裡,不能頤養,想在城外尋一幽靜之所,建造一個花園,以避煩悶,不知你的意思如何?” 光緒皇帝奏道:“皇太後既想頤養林泉,子臣焉敢有别的意思。
不過款項支绌,未免有些困難而已。
” 慈禧太後道“款項一層,你倒不要慮,我知道海軍衙門存有幾千萬銀子,想暫借一用,不知你意如何?” 皇帝聽了,心中又是不悅。
要說不準,又怕皇太後生氣,隻得唯唯退下。
皇帝到上書房與翁同商議。
翁同便替皇帝書策,奏道:“皇太後既要建造花園,皇帝固然不能拂逆太後的懿旨,就是借用海軍費,皇帝亦不能高詞阻撓。
依臣之見,不如答應了,讓太後造起花園,可以常在園中住着,免得幹預朝政,倒是一個妙策呢!” 皇帝大喜。
次日進宮,見了慈禧太後,便奏道:“額一娘一要建造花園,子臣亦早有此意,怎奈近年國家多事,庫款入不敷出,所以遲遲未辦。
既是額一娘一要借用海軍經費,子臣又豈有他言,明日子臣便谕海軍衙門照撥,并派大臣勘驗幽靜之時,即刻動工修造。
” 慈禧太後笑道:“好孩子,你真算得是孝感動天了,那修造花園的事,我想就派奕匡為督修大臣,不知你意如何??光緒皇帝奏道:“額一娘一所派極是,子臣明日就下谕照辦。
” 他母子二人又談了一會,光緒皇帝退出。
第三天便派慶親王為督修大臣,會同内務府大臣崇禮,先行查勘地方。
慶親王與崇禮領旨之後,便到軍機處和一般大臣商議,想重興圓明園。
内中有一位大臣說道“要重興圓明園,非四五千萬銀子不可,就是有錢修好了,老佛爺進園去遊玩,如今先帝不在了,園中處處都留着傷心的地方,老佛爺觸景生情,一定是不快樂的。
咱們有這重修圓明園的錢,不如另造一個大園子,比圓明園造得更一精一緻,豈不叫老佛爺歡喜嗎?” 慶親王聽了這番話,很以為是。
便問那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