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光緒大婚歸國政 慶王籌款建名園
關燈
小
中
大
:“在什麼地方好呢?”
那位大臣道:“離圓明園不遠有一座萬壽山,山前又有昆明湖,碧水澄清,長約三裡。
萬壽山上又有一座大報恩延壽寺乃乾隆十六年孝聖悉皇後六旬大慶所建。
原名叫做圓靜寺,那山原名叫做雍山。
也是因為孝聖悉皇後做壽才為萬壽山的。
在我看這地方,比圓明園真要強得多呢!” 慶王點頭稱是退出軍機處。
第二天便同崇禮赴京西昆明湖等處,查勘地勢。
慶王與崇禮等到了萬壽山一瞧,真是水秀山清,十分幽靜。
慶王上了山頂,俯視昆明湖,果然水碧如翠,再看山上奇峰突山,怪石參嵯,碧峰逶迤,約有三裡。
南可望京城,北可望長城。
又得玉泉山的泉水,三面都是稻田,真是天然的佳境。
崇禮也贊不絕口。
慶王笑着對說道:“這一件大差,咱們辦了下來也就彀了。
” 崇禮忙請安道:“都是王一爺的栽培。
” 慶王道:“隻要你好好的跟着我辦,遇事我總要維持你的,你放心吧。
” 崇禮喜得嘴都合不起縫來。
又請了一個安道:“謝王一爺的恩典,崇禮一生的幸福,都是日落西山。
” 這才進城。
次日早晨,慶王便到太後那邊,預備召見。
将查看情形面奏一遍,格外添枝加葉地稱贊不休。
太後大喜,賞了慶王十緞宮緞,慶王退下。
第二天光緒帝就下了兩道上谕,第一道是“奉上谕,萬壽山大報恩延壽款,為高宗純皇帝,侍奉孝聖悉皇後,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規,允徵祥洽,其清漪園舊名。
謹拟名頤和園,殿宇一切自應重加葺治,以備慈輿臨幸,着派禦前大臣奕匡,督理該園工程,欽此。
” 第二道是“奉旨派崇禮為頤和園監修大臣,欽此。
” 這兩道上谕下來之後,奕匡,崇禮二人進内謝恩。
當日崇禮送了奕匡一挂朝珠,價值一萬元以上。
奕匡大喜,次日崇禮又到慶王府拜謝慶王奏明太後。
由軍機處行文各衙門,設立欽工處,所有監工委員,皆由奕匡一人派定。
又與天順、興隆、慶豐三家大木廠子包定工程。
木廠商人便跟着監工委員,到萬壽山昆明湖等處,測量地勢,何處要修何式樓閣,何處要建何種殿宇,都規劃清楚。
足足量了三個月,然後繪圖估價,又費了許久,才把李蓮英、慶親王兩處說妥。
開列了價錢,共四千五百餘萬兩。
奕匡奏明太後與皇帝,皇帝因需費太多,不覺驚訝,便對慈禧太後奏道:“估價太貴了,恐有不實不盡之處。
” 太後道:“現在尚未動土,就有弊端,也不能确定。
” 皇帝道:“奕匡身任軍機大臣,豈能常到工地監察況且這樣的大工程,非專責一人前去監督,是斷不能免去弊實的。
最好派一近支大臣前去就沒有一毛一病了。
” 慈禧太後道:“近支大臣中誰可去呢?” 皇帝道:“五爺倒很可去得。
” 太後道:“五爺整天喝酒,醉而不醒的,怎可辦這種細事,我想不如叫七爺去的好。
” 皇帝道“他們老哥兒倆,誰去都行。
” 慈禧太後道:“皇上就不用管了,明天我把七爺傳進裘再說吧。
” 皇帝退出。
次日慈禧太後便傳親王進宮,當面派為頤和園監修大臣。
親王便不推辭。
當晚下了一道上谕,就派定了。
親王回到府中,就奏調海軍衙門總辦恩佑(字寶亭)充任監修常銘(字子清)、奎煥(字章甫)、聯奎(字星橋)、松梅(字文濤)、昆秀(字子岩)為監工員。
親王親自到萬壽山昆明湖等處查勘一回,又在山上住了半月,督催修造。
這項大工程從光緒十五年修起,直修到十八年五月,才大工告成。
親王也不知費了許多心血。
真是涓滴歸公,一塵不染。
隻有那奕匡、李蓮英、崇禮、恩佑這一班人,可都是滿載而歸,大得其法了。
工程完竣之後,親王奕匡領銜具奏,請皇太後臨幸頤和園。
皇太後聞奏甚喜,谕令奕匡擇定吉日,率領皇帝後妃及各宮眷各府福晉格格命婦等,一律随從遊園。
又命軍機大臣六部九卿各堂官,翰詹科道各員司,亦随同遊覽。
正是:海軍經費從茲竭國本摧一殘隐禍胎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
萬壽山上又有一座大報恩延壽寺乃乾隆十六年孝聖悉皇後六旬大慶所建。
原名叫做圓靜寺,那山原名叫做雍山。
也是因為孝聖悉皇後做壽才為萬壽山的。
在我看這地方,比圓明園真要強得多呢!” 慶王點頭稱是退出軍機處。
第二天便同崇禮赴京西昆明湖等處,查勘地勢。
慶王與崇禮等到了萬壽山一瞧,真是水秀山清,十分幽靜。
慶王上了山頂,俯視昆明湖,果然水碧如翠,再看山上奇峰突山,怪石參嵯,碧峰逶迤,約有三裡。
南可望京城,北可望長城。
又得玉泉山的泉水,三面都是稻田,真是天然的佳境。
崇禮也贊不絕口。
慶王笑着對說道:“這一件大差,咱們辦了下來也就彀了。
” 崇禮忙請安道:“都是王一爺的栽培。
” 慶王道:“隻要你好好的跟着我辦,遇事我總要維持你的,你放心吧。
” 崇禮喜得嘴都合不起縫來。
又請了一個安道:“謝王一爺的恩典,崇禮一生的幸福,都是日落西山。
” 這才進城。
次日早晨,慶王便到太後那邊,預備召見。
将查看情形面奏一遍,格外添枝加葉地稱贊不休。
太後大喜,賞了慶王十緞宮緞,慶王退下。
第二天光緒帝就下了兩道上谕,第一道是“奉上谕,萬壽山大報恩延壽款,為高宗純皇帝,侍奉孝聖悉皇後,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規,允徵祥洽,其清漪園舊名。
謹拟名頤和園,殿宇一切自應重加葺治,以備慈輿臨幸,着派禦前大臣奕匡,督理該園工程,欽此。
” 第二道是“奉旨派崇禮為頤和園監修大臣,欽此。
” 這兩道上谕下來之後,奕匡,崇禮二人進内謝恩。
當日崇禮送了奕匡一挂朝珠,價值一萬元以上。
奕匡大喜,次日崇禮又到慶王府拜謝慶王奏明太後。
由軍機處行文各衙門,設立欽工處,所有監工委員,皆由奕匡一人派定。
又與天順、興隆、慶豐三家大木廠子包定工程。
木廠商人便跟着監工委員,到萬壽山昆明湖等處,測量地勢,何處要修何式樓閣,何處要建何種殿宇,都規劃清楚。
足足量了三個月,然後繪圖估價,又費了許久,才把李蓮英、慶親王兩處說妥。
開列了價錢,共四千五百餘萬兩。
奕匡奏明太後與皇帝,皇帝因需費太多,不覺驚訝,便對慈禧太後奏道:“估價太貴了,恐有不實不盡之處。
” 太後道:“現在尚未動土,就有弊端,也不能确定。
” 皇帝道:“奕匡身任軍機大臣,豈能常到工地監察況且這樣的大工程,非專責一人前去監督,是斷不能免去弊實的。
最好派一近支大臣前去就沒有一毛一病了。
” 慈禧太後道:“近支大臣中誰可去呢?” 皇帝道:“五爺倒很可去得。
” 太後道:“五爺整天喝酒,醉而不醒的,怎可辦這種細事,我想不如叫七爺去的好。
” 皇帝道“他們老哥兒倆,誰去都行。
” 慈禧太後道:“皇上就不用管了,明天我把七爺傳進裘再說吧。
” 皇帝退出。
次日慈禧太後便傳親王進宮,當面派為頤和園監修大臣。
親王便不推辭。
當晚下了一道上谕,就派定了。
親王回到府中,就奏調海軍衙門總辦恩佑(字寶亭)充任監修常銘(字子清)、奎煥(字章甫)、聯奎(字星橋)、松梅(字文濤)、昆秀(字子岩)為監工員。
親王親自到萬壽山昆明湖等處查勘一回,又在山上住了半月,督催修造。
這項大工程從光緒十五年修起,直修到十八年五月,才大工告成。
親王也不知費了許多心血。
真是涓滴歸公,一塵不染。
隻有那奕匡、李蓮英、崇禮、恩佑這一班人,可都是滿載而歸,大得其法了。
工程完竣之後,親王奕匡領銜具奏,請皇太後臨幸頤和園。
皇太後聞奏甚喜,谕令奕匡擇定吉日,率領皇帝後妃及各宮眷各府福晉格格命婦等,一律随從遊園。
又命軍機大臣六部九卿各堂官,翰詹科道各員司,亦随同遊覽。
正是:海軍經費從茲竭國本摧一殘隐禍胎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