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光緒大婚歸國政 慶王籌款建名園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吳侍郎聞高老道不要贽敬,反送他一萬兩銀子,自然是滿心歡喜。
從此與高老道往來,更是親密。
高老道又乘機向皇太後奏明,說吳侍郎才堪大用,如何投閑置散,受盡清苦,求老佛爺賞他一個差使。
慈禧太後便聽了高老道的話,放吳侍郎做了廣東學台。
那廣東學台一缺,在中國各省學差中,要算第一個美缺了。
吳侍郎奉了上谕,親自跑到白雲觀,叩謝高老道的恩德。
郁氏又去見高老道,磕頭謝師父,便興高采烈地上任去了。
按下白雲觀的事不說,再說光一陰一迅速,不覺又過了幾年。
光緒皇帝已經十七歲了,按清朝制度十六歲為及歲之年,凡是大員子弟,到了十七歲都要出外當差。
皇帝已有十七歲,當然要親裁大政。
慈禧太後心中雖然不願意抛卻她的政權,但因祖例有關,也不得不撤簾歸政。
就頒了一道上谕,請皇帝親裁大政。
當時有幾位後一黨一大臣,又奏請皇太後延長垂簾期限,最後決定,候皇帝大婚之後,再行歸政。
太後正中下懷,自然欣悅,就下谕照準,慢慢地辦起皇帝大婚的事來,慈禧太後便傳王、恭王、親王三人進宮,面議此事。
慈禧太後先已選定她自己的内侄女,承恩公桂祥的女兒,為光緒帝皇帝皇後。
又選侍郎常叙的兩個女兒為貴妃。
這兩貴妃是親姐妹,乃志贊希的姊妹,文廷式的女學生,都是很有才學的。
這一天便是選擇後妃的日期。
按前清的禮節,先由宗人府行文八旗滿蒙漢各固山,凡屬文職五品以上,武職四品以上的官員的女兒,年及十六歲的,一律造冊呈送宗人府。
由宗人府造具黃冊,進呈禦覽。
再由皇太後選擇日期挑選。
挑選的那一天,将被選的女孩子,傳到大内乾清宮。
各宮眷及福晉命婦們,一律身穿吉服參觀大典。
被選的女孩子,按名傳喚,到皇太後面前行禮。
禮畢,稍有姿色的,太後必要詳細問話。
查看一遍,然後再選出十餘人來,其餘暫退。
再由這十餘人中,選為後妃首先選出的,就為皇後。
其次選出的,便是兩貴妃。
這皇太後本是胸有成見的。
便選定桂祥之女及常叙二女。
這三個女子之中,以相貌論,要算常叙的次女,生得最為端莊秀麗。
光緒皇帝一見大喜,便按照先朝祖例,将如意遞到常叙次女的手中,慈禧太後忙奪過來,遞在桂祥的女兒手内。
光緒皇帝心中大不痛快,但是皇太後的威嚴,也不能說什麼話,隻得悶在肚裡,郁郁不樂。
光緒定婚之後,轉眼又是一年,便是光緒十五年了。
大婚典禮,在正月二十日舉行。
這一天,宮中挂燈結彩,皇後家在東城方家園。
一路上黃土鋪地,夜間吉時,皇後寶轎從大清門擡進宮去。
次日群臣朝賀,慈禧太後便下了一道上谕,撤簾歸政。
光緒皇帝親裁大政了。
那皇帝的師傅翁同、孫家鼐、夏同善、孫贻經等,都重用起來。
皇帝下朝之後,仍在上書房與幾位師傅研究文字和一切的學問。
皇太後便退居瀛秀園中,不問政事。
每日帶領宮眷命婦們,在各處遊玩,或下棋打牌倒也安閑自在。
隻有那些左右親信的人,都失了權勢,便甚為恐慌。
那李蓮英、榮祿二人更為着急。
便與慶親王奕匡商議,談起苦情。
慶親王歎道:“皇帝真是厲害,什麼事不容說話,所有關差道府,都由皇帝獨斷獨行,軍機處的權,都削完了,也是沒有進項,比老佛爺的時候,差得遠了。
” 李蓮英道:“這樣的弄下去,咱們豈不糟了呀!” 慶王道:“你可以奏明太後,就說上書房幾位師傅,怎樣的不好,各省督撫,都有怨言。
将來一定要弄出事來,不如乘此時機,請老佛爺對于朝中大事,加以監督。
凡是要緊的奏摺,及三品以上大員放缺,皆須由老佛爺審查過了,然後再辦。
每天由軍機處将那平常的事件也抄錄一份清單,進呈皇太後禦覽。
無形之中,又将大權弄回老佛爺手中,咱們也不緻于這樣倒運,你瞧我這計策,好是不好?” 李蓮英連聲稱贊。
告辭出來,便常在慈禧太後面前,指東劃西的進了許多壞話。
皇太後的心,漸漸被他說動。
便傳光緒皇帝進瀛秀園。
慈禧太後問皇帝道:“皇帝自親裁大政以來,外邊的聞言很多,都說皇帝
從此與高老道往來,更是親密。
高老道又乘機向皇太後奏明,說吳侍郎才堪大用,如何投閑置散,受盡清苦,求老佛爺賞他一個差使。
慈禧太後便聽了高老道的話,放吳侍郎做了廣東學台。
那廣東學台一缺,在中國各省學差中,要算第一個美缺了。
吳侍郎奉了上谕,親自跑到白雲觀,叩謝高老道的恩德。
郁氏又去見高老道,磕頭謝師父,便興高采烈地上任去了。
按下白雲觀的事不說,再說光一陰一迅速,不覺又過了幾年。
光緒皇帝已經十七歲了,按清朝制度十六歲為及歲之年,凡是大員子弟,到了十七歲都要出外當差。
皇帝已有十七歲,當然要親裁大政。
慈禧太後心中雖然不願意抛卻她的政權,但因祖例有關,也不得不撤簾歸政。
就頒了一道上谕,請皇帝親裁大政。
當時有幾位後一黨一大臣,又奏請皇太後延長垂簾期限,最後決定,候皇帝大婚之後,再行歸政。
太後正中下懷,自然欣悅,就下谕照準,慢慢地辦起皇帝大婚的事來,慈禧太後便傳王、恭王、親王三人進宮,面議此事。
慈禧太後先已選定她自己的内侄女,承恩公桂祥的女兒,為光緒帝皇帝皇後。
又選侍郎常叙的兩個女兒為貴妃。
這兩貴妃是親姐妹,乃志贊希的姊妹,文廷式的女學生,都是很有才學的。
這一天便是選擇後妃的日期。
按前清的禮節,先由宗人府行文八旗滿蒙漢各固山,凡屬文職五品以上,武職四品以上的官員的女兒,年及十六歲的,一律造冊呈送宗人府。
由宗人府造具黃冊,進呈禦覽。
再由皇太後選擇日期挑選。
挑選的那一天,将被選的女孩子,傳到大内乾清宮。
各宮眷及福晉命婦們,一律身穿吉服參觀大典。
被選的女孩子,按名傳喚,到皇太後面前行禮。
禮畢,稍有姿色的,太後必要詳細問話。
查看一遍,然後再選出十餘人來,其餘暫退。
再由這十餘人中,選為後妃首先選出的,就為皇後。
其次選出的,便是兩貴妃。
這皇太後本是胸有成見的。
便選定桂祥之女及常叙二女。
這三個女子之中,以相貌論,要算常叙的次女,生得最為端莊秀麗。
光緒皇帝一見大喜,便按照先朝祖例,将如意遞到常叙次女的手中,慈禧太後忙奪過來,遞在桂祥的女兒手内。
光緒皇帝心中大不痛快,但是皇太後的威嚴,也不能說什麼話,隻得悶在肚裡,郁郁不樂。
光緒定婚之後,轉眼又是一年,便是光緒十五年了。
大婚典禮,在正月二十日舉行。
這一天,宮中挂燈結彩,皇後家在東城方家園。
一路上黃土鋪地,夜間吉時,皇後寶轎從大清門擡進宮去。
次日群臣朝賀,慈禧太後便下了一道上谕,撤簾歸政。
光緒皇帝親裁大政了。
那皇帝的師傅翁同、孫家鼐、夏同善、孫贻經等,都重用起來。
皇帝下朝之後,仍在上書房與幾位師傅研究文字和一切的學問。
皇太後便退居瀛秀園中,不問政事。
每日帶領宮眷命婦們,在各處遊玩,或下棋打牌倒也安閑自在。
隻有那些左右親信的人,都失了權勢,便甚為恐慌。
那李蓮英、榮祿二人更為着急。
便與慶親王奕匡商議,談起苦情。
慶親王歎道:“皇帝真是厲害,什麼事不容說話,所有關差道府,都由皇帝獨斷獨行,軍機處的權,都削完了,也是沒有進項,比老佛爺的時候,差得遠了。
” 李蓮英道:“這樣的弄下去,咱們豈不糟了呀!” 慶王道:“你可以奏明太後,就說上書房幾位師傅,怎樣的不好,各省督撫,都有怨言。
将來一定要弄出事來,不如乘此時機,請老佛爺對于朝中大事,加以監督。
凡是要緊的奏摺,及三品以上大員放缺,皆須由老佛爺審查過了,然後再辦。
每天由軍機處将那平常的事件也抄錄一份清單,進呈皇太後禦覽。
無形之中,又将大權弄回老佛爺手中,咱們也不緻于這樣倒運,你瞧我這計策,好是不好?” 李蓮英連聲稱贊。
告辭出來,便常在慈禧太後面前,指東劃西的進了許多壞話。
皇太後的心,漸漸被他說動。
便傳光緒皇帝進瀛秀園。
慈禧太後問皇帝道:“皇帝自親裁大政以來,外邊的聞言很多,都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