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清流黨具摺駁朝旨 松筠庵會議保賢良
關燈
小
中
大
。
” 慈禧太後這道上谕,大有訓責之意。
當然各大小臣子,都不敢再說話了。
隻是親王與光緒皇帝,是生父的名分,與别的親王不同。
親王奉旨以後,也不敢進内當差。
況且别的親王見了親王,又要按體請安,不能平起平坐,因此親王又不便常到軍機處。
後來慈禧太後知道此意,就命李蓮英傳知親王,命他有事迳行入宮,面奏太後,商酌辦理親王便遵旨而行,每日進宮,觀見太後,那清流一黨一的人,受了申斥,哪肯甘心,但是再遞封奏,固恐天威莫測,出什麼危險。
若從此不争,又怕清流一黨一的名譽,被人恥笑。
衆人在松筠庵會議幾次,均無妥當之法。
那盛昱字伯義,原是肅親王的兄弟,與恭親王親王等本是同族,盛昱便想了一個妙計,便于次日,穿着袍套,去拜見王,那王原是與慈禧太後意見不合的。
盛昱見了王,請安已畢,王命他坐下,盛昱謝坐。
王問他近來幹些什麼事,盛昱答稱在家讀書,王說好,盛昱又道:“今天小孫兒見五馬福(馬福者滿州人呼祖父之稱也)為的是前天有道谕旨,申訴小孫。
不知五馬福瞧見沒有。
” 王道:“我瞧見啦,不知你又有何意見?” 盛昱道:“小孫的意思,以我六馬福(即恭親王)在朝多年,資望隆重。
對于政務,又處置得宜,并無過失,況且學問又高,經驗又多,這都是五馬福深知道的,太後不知為了何事,卻要免我六馬福的職?” 王道“太後的脾氣和意思,你還不明白嗎?你六馬福一性一情正直,自然不讨歡喜,就是我也不成隻可笑你七馬福真有膽子,竟敢接你六馬福的事,你說可笑不可笑。
” 盛昱道:“是呀,五馬福的話,實在見高識遠,我七馬福的經驗先不必說,請示馬福,我七馬福是今上的什麼人?每天進内,不上去請皇上的安,于國體不合,若是請安,皇帝又有所不安,像這樣的情形,七馬福還能到内廷當差嗎?況且七馬福以皇帝本生之父,而握政權,天下的臣民,豈能免去疑慮,于大局又有何益?現在七馬福不便到軍機處辦事,便每天進内,在皇太後殿中坐商政務,這種辦法,與我朝法,合是不合呢?孫子因此對奏抗争,皇太後不顧清議,反申斥小孫一頓,孫子為國家大局計,忝在宗室,豈可袖手旁觀。
所以今日來求見五馬福,請馬福指示。
據孫子的愚見,如今外臣是不敢再奏的了,隻有五馬福是親貴之尊,還可力谏不然于國政家法,兩有不便。
我們都是一愛一新覺羅的子孫,豈忍坐視嗎?” 王聽了,歎口氣說道:“咳,太後的天一性一,是專好自用,屢屢破壞祖宗的家法,我谏過多次,總是不聽,我也賴得再說了。
但是要叫你七馬福不進宮,我自有辦法,你且退下。
明天瞧着罷。
” 盛昱忙起立告辭。
第二天王進宮,坐在王一爺六班公所,命人去請親王,王不敢怠慢,立刻過來,請安已畢。
王冷笑道:“你真有能耐,居然掌起國家大權來了,我真佩服你,今天我有一句要緊的話,不能不對你說。
” 親王見王冷言冷語,知道不是好事,便忙笑道:“哥哥有什麼話?請吩咐罷。
” 王道:“你是今上生父,豈可在朝執政,所以招得參摺,同雪片似的,難道你不知道嗎?況且你每日進内,在皇太後殿中議事,又是哪一朝的體制,我朝家法極嚴,豈可如此放縱。
你難道不畏懼嗎?” 親王忙辯道:“那是皇太後的懿旨,兄弟不敢不遵。
” 王道:“皇太後的懿旨重呢?還是列祖列宗的家法重呢?” 親王忙站起來說道“兄弟知罪了,明天一定辭差。
” 王道:“辭不辭在你,哥哥執持家法,如果皇太後敢違祖訓,破壞家法,哥哥也是一樣的面谏,你若再不聽哥哥的話,哥哥還可以告祭太廟呢?” 王道:“兄弟豈敢不聽哥哥的訓谕,兄弟明天辭差,若是太後不準,兄弟就請病假,從明天起,再不進宮了。
” 王道:“你這樣的辦,哥哥雖然無才,不能辦理國事,但是家法還可維持,如有大膽破壞家法的,哥哥願出死命力争,若争不回來,哥哥也拚着一性一命不要,在太廟殉國,以見列祖列宗于泉壤。
哥哥的一性一情,你還不知道嗎?” 親王吓得諾諾連聲,親王便出了公所,王也跟着出來,臨行的時候,王又再三囑咐,不可改變前言,親王道:“哥哥請放寬心,兄弟決不違背就是了。
” 這才分别而散,正是:清流名譽今何在,祖制家法誰維持要知後來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慈禧太後這道上谕,大有訓責之意。
當然各大小臣子,都不敢再說話了。
隻是親王與光緒皇帝,是生父的名分,與别的親王不同。
親王奉旨以後,也不敢進内當差。
況且别的親王見了親王,又要按體請安,不能平起平坐,因此親王又不便常到軍機處。
後來慈禧太後知道此意,就命李蓮英傳知親王,命他有事迳行入宮,面奏太後,商酌辦理親王便遵旨而行,每日進宮,觀見太後,那清流一黨一的人,受了申斥,哪肯甘心,但是再遞封奏,固恐天威莫測,出什麼危險。
若從此不争,又怕清流一黨一的名譽,被人恥笑。
衆人在松筠庵會議幾次,均無妥當之法。
那盛昱字伯義,原是肅親王的兄弟,與恭親王親王等本是同族,盛昱便想了一個妙計,便于次日,穿着袍套,去拜見王,那王原是與慈禧太後意見不合的。
盛昱見了王,請安已畢,王命他坐下,盛昱謝坐。
王問他近來幹些什麼事,盛昱答稱在家讀書,王說好,盛昱又道:“今天小孫兒見五馬福(馬福者滿州人呼祖父之稱也)為的是前天有道谕旨,申訴小孫。
不知五馬福瞧見沒有。
” 王道:“我瞧見啦,不知你又有何意見?” 盛昱道:“小孫的意思,以我六馬福(即恭親王)在朝多年,資望隆重。
對于政務,又處置得宜,并無過失,況且學問又高,經驗又多,這都是五馬福深知道的,太後不知為了何事,卻要免我六馬福的職?” 王道“太後的脾氣和意思,你還不明白嗎?你六馬福一性一情正直,自然不讨歡喜,就是我也不成隻可笑你七馬福真有膽子,竟敢接你六馬福的事,你說可笑不可笑。
” 盛昱道:“是呀,五馬福的話,實在見高識遠,我七馬福的經驗先不必說,請示馬福,我七馬福是今上的什麼人?每天進内,不上去請皇上的安,于國體不合,若是請安,皇帝又有所不安,像這樣的情形,七馬福還能到内廷當差嗎?況且七馬福以皇帝本生之父,而握政權,天下的臣民,豈能免去疑慮,于大局又有何益?現在七馬福不便到軍機處辦事,便每天進内,在皇太後殿中坐商政務,這種辦法,與我朝法,合是不合呢?孫子因此對奏抗争,皇太後不顧清議,反申斥小孫一頓,孫子為國家大局計,忝在宗室,豈可袖手旁觀。
所以今日來求見五馬福,請馬福指示。
據孫子的愚見,如今外臣是不敢再奏的了,隻有五馬福是親貴之尊,還可力谏不然于國政家法,兩有不便。
我們都是一愛一新覺羅的子孫,豈忍坐視嗎?” 王聽了,歎口氣說道:“咳,太後的天一性一,是專好自用,屢屢破壞祖宗的家法,我谏過多次,總是不聽,我也賴得再說了。
但是要叫你七馬福不進宮,我自有辦法,你且退下。
明天瞧着罷。
” 盛昱忙起立告辭。
第二天王進宮,坐在王一爺六班公所,命人去請親王,王不敢怠慢,立刻過來,請安已畢。
王冷笑道:“你真有能耐,居然掌起國家大權來了,我真佩服你,今天我有一句要緊的話,不能不對你說。
” 親王見王冷言冷語,知道不是好事,便忙笑道:“哥哥有什麼話?請吩咐罷。
” 王道:“你是今上生父,豈可在朝執政,所以招得參摺,同雪片似的,難道你不知道嗎?況且你每日進内,在皇太後殿中議事,又是哪一朝的體制,我朝家法極嚴,豈可如此放縱。
你難道不畏懼嗎?” 親王忙辯道:“那是皇太後的懿旨,兄弟不敢不遵。
” 王道:“皇太後的懿旨重呢?還是列祖列宗的家法重呢?” 親王忙站起來說道“兄弟知罪了,明天一定辭差。
” 王道:“辭不辭在你,哥哥執持家法,如果皇太後敢違祖訓,破壞家法,哥哥也是一樣的面谏,你若再不聽哥哥的話,哥哥還可以告祭太廟呢?” 王道:“兄弟豈敢不聽哥哥的訓谕,兄弟明天辭差,若是太後不準,兄弟就請病假,從明天起,再不進宮了。
” 王道:“你這樣的辦,哥哥雖然無才,不能辦理國事,但是家法還可維持,如有大膽破壞家法的,哥哥願出死命力争,若争不回來,哥哥也拚着一性一命不要,在太廟殉國,以見列祖列宗于泉壤。
哥哥的一性一情,你還不知道嗎?” 親王吓得諾諾連聲,親王便出了公所,王也跟着出來,臨行的時候,王又再三囑咐,不可改變前言,親王道:“哥哥請放寬心,兄弟決不違背就是了。
” 這才分别而散,正是:清流名譽今何在,祖制家法誰維持要知後來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