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肅順陰謀殺幼帝 懿妃妙計誅奸臣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肅順走後,懿妃勸住了孝貞皇後,請她止哀,孝貞皇後停住了哭,懿妃扶着到寝宮内坐下,将宮女太監一齊摒退,懿妃抱着皇子載淳,跪在孝貞皇後面前,說道:“現在肅順等等的一奸一謀,已完全露出來了,事體非常緊急,求皇後幫助,早定大統,以安國家,而慰先皇在天之靈要緊。
” 孝貞皇後見懿妃說得可憐,又想她生有皇子,這大統總應該皇子繼承下去,便把懿妃扶起,答應幫助她。
懿妃便将已派發膳房總管劉喜,星夜進京寫了三道上谕,交劉太監帶去的話,詳詳細細地說了,孝貞皇後說此計甚妙,就這樣的辦吧,她二人計議已畢,一宿無話。
第二天早晨,肅順又進宮來,見孝貞皇後奏道:“皇帝賓天之後,理當早奉梓宮回京,臣等會議,拟請皇後及懿妃暫留熱河,臣等先護送金棺回去。
” 孝貞皇後說道:“這可不成,咱們是随着皇上聖駕同到熱河的,現在皇帝升遐,我們也應該伴送梓宮,一同回行宮。
” 所請應不準,肅順無可奈何,隻得遵了孝貞皇後的懿旨,一同回京。
他出了行宮,又去與端華秘議,暗地裡訂下一陰一謀,派了怡親王的侍衛兵,明是保護孝貞皇後,實在打算在半路上動起手來,把懿妃母子二人殺死,隻奉孝貞皇後進京去,就立載垣為嗣皇帝。
誰知懿妃真是一精一細聰明,早已料到肅順有這一着。
她前次派發膳房太監劉喜進京,送上谕與恭親王,那第一道上谕,就是叫榮祿帶四千名禦林軍,星夜趕到熱河,保護幼帝。
這一天皇帝的金棺,正出了城,那榮祿的人馬,已由北京趕到熱河,與怡親王的侍衛兵正碰着,孝貞皇後便傳旨,叫肅順傳旨,将怡親王的侍衛兵撤去,改由禦林軍護駕,肅順哪敢不遵,隻得将怡親王的侍衛兵撤去了,這裡榮祿便帶着一支禦林軍,前前後後,密密層層地保護着皇後懿妃與皇子載淳的禦駕,榮祿跟着他姑母懿妃,又寸步不離,一路上行來,肅順簡直沒有下手的機會。
把個肅順急得隻是在馬上歎氣,但是他還想自己帶着侍衛兵,趕早一天到北京,将城門緊閉,假托先帝的遺诏,廢了懿妃的名份,又把幼帝載淳拒絕在城外,自己在城裡奉了怡親王載垣做了皇帝。
那時大事已成,生米煮成了熟飯,也不怕懿妃不奉诏。
至于孝貞皇後,也無話可說了。
他心中主意打定,便想實行。
隻因這一次回京的行列,是皇帝金棺在前肅順帶着侍衛人馬,保護金棺,緊跟在梓宮後面,孝貞皇後及懿妃皇子的車仗,又在肅順之後,親王所帶的禦林軍,卻前後左右都布滿了,緊緊地圍護後妃的車輛,這一路上走得極慢,走了許多日子。
看看快到北京了,這一天肅順直催侍衛兵趕快前進,懿妃早又料到他一計不成,定要再生二計的,必定又有新招。
懿妃便趁着打尖的時候,在行館裡與孝貞皇後商量妥當,暗中叫兩個宮女,假扮着孝貞皇後與懿妃的模樣,坐有後妃的車中,卻另雇了幾輛輕快的車子,與孝貞皇後二人坐着,一面叫榮祿撥一支一精一健的人馬,約有五百人,暗暗地保護着,從小路抄在皇帝金棺前,飛也似地趕進北京城。
回到宮内,孝貞皇後與懿妃二人,趕進宮中,那肅順等還在路上,未曾知道。
孝貞皇後與懿妃就将恭親王親王先召進宮,将皇子載淳與他們見過,又拿出傳國玉玺,給二位王一爺瞧了,便又宣大學士周祖培、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麟,戶部左侍郎文祥,右侍郎賓寶均,鴻膚寺少卿曹毓英,一班滿漢心腹大臣,進宮去連夜密議。
議定奉幼主載淳為皇帝改年号為同治元年。
諸事議妥,第二天恭親王派大隊人馬駐
” 孝貞皇後見懿妃說得可憐,又想她生有皇子,這大統總應該皇子繼承下去,便把懿妃扶起,答應幫助她。
懿妃便将已派發膳房總管劉喜,星夜進京寫了三道上谕,交劉太監帶去的話,詳詳細細地說了,孝貞皇後說此計甚妙,就這樣的辦吧,她二人計議已畢,一宿無話。
第二天早晨,肅順又進宮來,見孝貞皇後奏道:“皇帝賓天之後,理當早奉梓宮回京,臣等會議,拟請皇後及懿妃暫留熱河,臣等先護送金棺回去。
” 孝貞皇後說道:“這可不成,咱們是随着皇上聖駕同到熱河的,現在皇帝升遐,我們也應該伴送梓宮,一同回行宮。
” 所請應不準,肅順無可奈何,隻得遵了孝貞皇後的懿旨,一同回京。
他出了行宮,又去與端華秘議,暗地裡訂下一陰一謀,派了怡親王的侍衛兵,明是保護孝貞皇後,實在打算在半路上動起手來,把懿妃母子二人殺死,隻奉孝貞皇後進京去,就立載垣為嗣皇帝。
誰知懿妃真是一精一細聰明,早已料到肅順有這一着。
她前次派發膳房太監劉喜進京,送上谕與恭親王,那第一道上谕,就是叫榮祿帶四千名禦林軍,星夜趕到熱河,保護幼帝。
這一天皇帝的金棺,正出了城,那榮祿的人馬,已由北京趕到熱河,與怡親王的侍衛兵正碰着,孝貞皇後便傳旨,叫肅順傳旨,将怡親王的侍衛兵撤去,改由禦林軍護駕,肅順哪敢不遵,隻得将怡親王的侍衛兵撤去了,這裡榮祿便帶着一支禦林軍,前前後後,密密層層地保護着皇後懿妃與皇子載淳的禦駕,榮祿跟着他姑母懿妃,又寸步不離,一路上行來,肅順簡直沒有下手的機會。
把個肅順急得隻是在馬上歎氣,但是他還想自己帶着侍衛兵,趕早一天到北京,将城門緊閉,假托先帝的遺诏,廢了懿妃的名份,又把幼帝載淳拒絕在城外,自己在城裡奉了怡親王載垣做了皇帝。
那時大事已成,生米煮成了熟飯,也不怕懿妃不奉诏。
至于孝貞皇後,也無話可說了。
他心中主意打定,便想實行。
隻因這一次回京的行列,是皇帝金棺在前肅順帶着侍衛人馬,保護金棺,緊跟在梓宮後面,孝貞皇後及懿妃皇子的車仗,又在肅順之後,親王所帶的禦林軍,卻前後左右都布滿了,緊緊地圍護後妃的車輛,這一路上走得極慢,走了許多日子。
看看快到北京了,這一天肅順直催侍衛兵趕快前進,懿妃早又料到他一計不成,定要再生二計的,必定又有新招。
懿妃便趁着打尖的時候,在行館裡與孝貞皇後商量妥當,暗中叫兩個宮女,假扮着孝貞皇後與懿妃的模樣,坐有後妃的車中,卻另雇了幾輛輕快的車子,與孝貞皇後二人坐着,一面叫榮祿撥一支一精一健的人馬,約有五百人,暗暗地保護着,從小路抄在皇帝金棺前,飛也似地趕進北京城。
回到宮内,孝貞皇後與懿妃二人,趕進宮中,那肅順等還在路上,未曾知道。
孝貞皇後與懿妃就将恭親王親王先召進宮,将皇子載淳與他們見過,又拿出傳國玉玺,給二位王一爺瞧了,便又宣大學士周祖培、桂良、戶部
議定奉幼主載淳為皇帝改年号為同治元年。
諸事議妥,第二天恭親王派大隊人馬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