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肅順陰謀殺幼帝 懿妃妙計誅奸臣

關燈
紮在大清門一帶,以備迎接梓宮一面又在太和殿上,預備燈采,作為奉安梓宮百官行禮的地方。

    直到第三天上,那怡親王載垣,大學士端華,先進城來。

    孝貞皇後吩咐把诏書向兩人宣讀,端華大聲說道:“我等尚未進城,诏書從何而來?” 恭王道:“現在有傳國玺在此。

    ” 怡親王又說道:“小王奉先帝遺旨監國攝政,如今皇子年幼,非我允許,無論太後貴妃,都無權召見大臣。

    ” 怡親王正說着,榮祿從後面出來,高聲叫道:“恭親王聽旨,奉皇太後面谕,将載垣端華二人拿下。

    ” 便有二十多名兵士,搶上前來,将怡親王與端華擒住,又有侍衛上前,脫一去二人的衣帽,押解下去,打入宗人府監獄裡去了。

    這時肅順正護送着皇帝的金棺,走到密雲縣的地方,親王便秘密召了神機營大祥子大文子,星夜領兵,趕到密雲去捉肅順。

    他們趕到的時候,肅順正在密雲,打尖住宿,大卧室内,擁抱着兩位姨太太,同睡在一床一上。

    聽說親王派人來捉他,他便咆哮如雷,在卧室中大罵那些神機營的兵,不由分說,打破房門,一擁上去,将肅順捉住,帶上手一铐腳鐐,押回北京。

    送交宗人府監禁。

    這裡孝貞皇後與懿妃,同着同治皇帝,都是全身孝服,素車白馬,出皇城大門迎接鹹豐皇帝的金棺,奉安在太和殿,行禮舉哀已畢。

    然後同治皇帝登極,受百官朝賀,封孝貞皇後為母後皇太後,又封懿妃為聖母皇太後。

    孝貞太後住在東面,因此宮中又稱為東太後懿妃住在西面,因此宮中的人,又稱為西太後。

    同治皇帝又下谕旨,定載垣,端華,肅順一班人的罪,谕雲:“載垣、端華、肅順,朋比為一奸一,專權跋扈,種種情形,均經明降谕旨,宣示中外,至載垣,端畢,肅順,于七月十七日,皇考升遐,即以贊襄王大臣自居,實則我皇考彌留之際,但面谕載垣等,立朕為皇太子,并無令其贊襄政事之谕,載垣乃造作贊襄名目,諸事并不請旨,擅自主持兩宮皇太後面谕之事,亦敢阻違不行。

    禦吏董元條奏皇太後垂簾事宜,載垣等非但擅改谕旨,并于召對時,有伊等系贊襄朕躬,不能聽命于皇太後,伊等請皇太後看摺,亦屬多餘之語當面咆哮,目無君上,情形不一而足,且屬言親王等不可召見。

    意在離間,此載垣端華肅順之罪狀也。

    肅順擅坐禦位,于進内廷當差時,出入自一由,目無法紀,擅用宮内禦一用品,于傳取應用物件,抗違不遵旨,并自請分見兩宮皇太後,于召對時,辭氣之間,互相抑揚,意在挑釁,此又肅順之罪狀也。

    一切罪狀,均經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面谕議政王軍機大臣逐條開列,傳知會議王大臣等知悉。

    茲據該王大臣等,按律拟罪,将載垣等淩遲處死,當即召見議政王奕訴,軍機大臣戶部左侍郎文祥,右侍郎賓均,鴻膚寺少卿曹毓英,惠親王奕訴,親王奕淙,鐘郡王奕洽,孚郡王奕谏,睿親王仁壽,大學士賈桢,周祖培,刑部尚書綿森,面谕以載垣等罪,不無一線可原。

    茲據該王大臣等佥稱載垣,端華、肅順跋扈不臣,均屬罪大惡極,國法無可寬宥,并無異辭。

    朕念載垣等均屬宗支,以身罹重罪,應悉棄市,能無淚下,惟載垣等前後一切專權跋扈情形,謀危社稷,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非獨欺朕躬為有罪也。

    在載垣未嘗不自恃為顧命大臣縱使作惡多端,定邀寬典,豈知贊襄政務,皇考實無此谕。

    若不重治其罪,何以仰副皇考付托之重,亦何以饬法紀而示萬世?即照該王大臣等所拟,均即淩遲處死。

    實屬怙罪相當惟國家本有議親議貴之條,尚可量從末減,姑于萬無可寬貸之中,免其肆市。

    載垣端華均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