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 花滿鳳城生麗質 歌聞梅閣動江城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北京城内,地安門裡,有一個破落戶的人家。
講起他的家世,原是皇親貴族,書香門第,姓那拉氏,乃滿州正黃旗人,他的祖宗,是葉赫部的子孫。
前清太宗的孝莊皇後便是那拉氏的女兒,由他祖上傳下一個世襲承恩公的爵位。
每年拿些錢糧,養活家口,一直傳到第十二代子孫,名喚惠徵。
從筆貼式出身,六年工夫,才巴到一個司員。
這時他家中已慢慢中落下來啦。
惠徵到二十歲,娶了一位夫人,姓佟佳氏,卻是大官府人家的小一姐佟佳氏一性一情淑慧,深明三從四德。
他的父親,又是朝中大臣,很有些勢力。
佟佳氏兒見他的丈夫,非常艱苦,便時時向他的父親懇求,要提撥他丈夫放個外缺,也好調濟調濟。
他的父親答應了,慢慢替他設起法來,佟佳氏回到家中,告訴惠徵,惠徵自然是感恩不盡。
夫婦二人就寝之後,這夜佟佳氏忽然做了一個美夢,夢見她走到一座城内,四面盡是奇花,芬芳撲鼻,千紅萬紫,秀色可餐。
那城上一隻鳳凰,飛來飛去,在花叢中迥翔了一陣。
天上一輪明月,照耀得如同白晝一般。
忽然之間,那鳳凰展開雙翅,飛到空中,在月亮四周,迥旋不息。
鳳凰的五彩長尾,突然一掃,将這一輪明月,掃了下來,正落在佟佳氏的腹上。
佟佳氏這一驚,非同小可,直吓得滿身香汗,口中猶喘喘地叫道:“哥哥救我哥哥救我。
” 将惠徵也吓醒了,忙問何事,佟佳氏便将夢中的情形,細說一番。
惠徵聽了也莫明其妙,隻說是吉夢罷了。
一宿無話,次日早晨佟佳氏的肚子,忽然疼痛起來。
原來這時佟佳氏早已身懷六甲,快到臨盆。
第三天天明時候,便生下一女,因為滿洲人看女孩兒。
比看男孩重,為的是閨女們長大啦,有皇後的希望,所以滿洲人家,十分的敬重閨女惠徵既是滿洲人,而且又是從前皇親貴族,便免不了這種思想。
何況佟佳氏因為有異夢的關系,越發把這女孩兒看得同寶貝一般。
三朝請客,真是賓客滿堂,十分熱鬧,到了彌月又大宴賓朋,更顯得忙碌。
偏這女孩兒生下來之後,不到三個月,便是皇太後萬壽。
佟佳氏入宮朝賀,皇太後見這女孩生兒生得非常美麗,天顔大喜,就賞了一副金鎖,又賜她一個一乳一名,便叫做蘭月。
佟佳見太後喜一愛一逾常,格外把這女孩兒看成掌上明珠,萬般一愛一惜。
等到蘭月長到十歲,佟佳氏的父親已經将惠徵提拔到刑部郎中,不上四五個月,就外放安徽蕪湖海關道。
前清的官制,那道員班中,要算海關道最闊啦,惠徵得着這個美缺好似平步青雲,心中說不盡的快樂。
辭别了丈人,就走馬上任,帶着家眷,同到蕪湖。
這時惠徵已有一子二女,子名桂祥,年才五歲,大女兒便是蘭月,二女兒名叫蓉貞那蘭月比蓉貞,格外出落得嬌一豔,真是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聰明伶俐。
佟佳氏格外的偏一愛一,越發替她打扮得出色。
在惠徵未放關道之前,家況本來清苦。
别人家的女孩兒,都穿綢着緞,戴翠插金。
惟有蘭月,沒有那些妝飾,隻穿着一件藍竹布長衫,戴一朵草花,但是愈這樣的淡妝素服,愈顯得玉骨冰肌。
任你是富家的女兒,誰也比不上蘭月的俊俏。
因此人皆替她起了一個外号,叫做白玉觀音。
惠徵閑着沒有事的時候,便在家中,教蘭月讀書寫字。
惠徵原是宦家子弟,飽讀詩書,又學會一手的丹青妙藝,直一逼一三王。
便全拿出了教了蘭月。
蘭月本是一個天一性一聰明的孩子,用心一學,便能青出于藍。
不到三年,四書五經,百家諸子,都讀得爛熟,詩詞歌賦,也能下筆成章。
便是字畫,也很有根底。
惠徵大喜,常對同衙門的朋友說,蘭月這孩子長大了,一定有狀元之分,隻可惜她是一個閨女。
同衙門的朋友,格外稱贊不置。
惠徵有些時候,在家中又教蘭月,學着吹彈歌唱,什麼皮黃昆亂,以及小曲子都被他教會。
無論是京調昆曲,南北小調,隻要蘭月聽過一遍,她便能一字不遺,照樣的唱起來。
這也是她天生的絕頂聰明,又加上一串珠喉,更覺得抑揚宛轉,非常動聽。
起初還不過是清唱,後來惠徵索一性一拉開了胡琴,吹起了箫笛,同他的女兒,在家中大唱特唱。
有些時父女二人,還得扮演些戲,把一個書房,竟變成戲台啦。
佟佳氏瞧着這樣,未免不像話,也曾勸過幾次。
怎奈惠徵總是不依,說女孩兒家,原要才藝雙全,若單是讀書寫字,而不能吹彈歌舞,豈不是成了書呆嗎?佟佳氏見惠徵脾氣固執,也就不往下說
講起他的家世,原是皇親貴族,書香門第,姓那拉氏,乃滿州正黃旗人,他的祖宗,是葉赫部的子孫。
前清太宗的孝莊皇後便是那拉氏的女兒,由他祖上傳下一個世襲承恩公的爵位。
每年拿些錢糧,養活家口,一直傳到第十二代子孫,名喚惠徵。
從筆貼式出身,六年工夫,才巴到一個司員。
這時他家中已慢慢中落下來啦。
惠徵到二十歲,娶了一位夫人,姓佟佳氏,卻是大官府人家的小一姐佟佳氏一性一情淑慧,深明三從四德。
他的父親,又是朝中大臣,很有些勢力。
佟佳氏兒見他的丈夫,非常艱苦,便時時向他的父親懇求,要提撥他丈夫放個外缺,也好調濟調濟。
他的父親答應了,慢慢替他設起法來,佟佳氏回到家中,告訴惠徵,惠徵自然是感恩不盡。
夫婦二人就寝之後,這夜佟佳氏忽然做了一個美夢,夢見她走到一座城内,四面盡是奇花,芬芳撲鼻,千紅萬紫,秀色可餐。
那城上一隻鳳凰,飛來飛去,在花叢中迥翔了一陣。
天上一輪明月,照耀得如同白晝一般。
忽然之間,那鳳凰展開雙翅,飛到空中,在月亮四周,迥旋不息。
鳳凰的五彩長尾,突然一掃,将這一輪明月,掃了下來,正落在佟佳氏的腹上。
佟佳氏這一驚,非同小可,直吓得滿身香汗,口中猶喘喘地叫道:“哥哥救我哥哥救我。
” 将惠徵也吓醒了,忙問何事,佟佳氏便将夢中的情形,細說一番。
惠徵聽了也莫明其妙,隻說是吉夢罷了。
一宿無話,次日早晨佟佳氏的肚子,忽然疼痛起來。
原來這時佟佳氏早已身懷六甲,快到臨盆。
第三天天明時候,便生下一女,因為滿洲人看女孩兒。
比看男孩重,為的是閨女們長大啦,有皇後的希望,所以滿洲人家,十分的敬重閨女惠徵既是滿洲人,而且又是從前皇親貴族,便免不了這種思想。
何況佟佳氏因為有異夢的關系,越發把這女孩兒看得同寶貝一般。
三朝請客,真是賓客滿堂,十分熱鬧,到了彌月又大宴賓朋,更顯得忙碌。
偏這女孩兒生下來之後,不到三個月,便是皇太後萬壽。
佟佳氏入宮朝賀,皇太後見這女孩生兒生得非常美麗,天顔大喜,就賞了一副金鎖,又賜她一個一乳一名,便叫做蘭月。
佟佳見太後喜一愛一逾常,格外把這女孩兒看成掌上明珠,萬般一愛一惜。
等到蘭月長到十歲,佟佳氏的父親已經将惠徵提拔到刑部郎中,不上四五個月,就外放安徽蕪湖海關道。
前清的官制,那道員班中,要算海關道最闊啦,惠徵得着這個美缺好似平步青雲,心中說不盡的快樂。
辭别了丈人,就走馬上任,帶着家眷,同到蕪湖。
這時惠徵已有一子二女,子名桂祥,年才五歲,大女兒便是蘭月,二女兒名叫蓉貞那蘭月比蓉貞,格外出落得嬌一豔,真是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聰明伶俐。
佟佳氏格外的偏一愛一,越發替她打扮得出色。
在惠徵未放關道之前,家況本來清苦。
别人家的女孩兒,都穿綢着緞,戴翠插金。
惟有蘭月,沒有那些妝飾,隻穿着一件藍竹布長衫,戴一朵草花,但是愈這樣的淡妝素服,愈顯得玉骨冰肌。
任你是富家的女兒,誰也比不上蘭月的俊俏。
因此人皆替她起了一個外号,叫做白玉觀音。
惠徵閑着沒有事的時候,便在家中,教蘭月讀書寫字。
惠徵原是宦家子弟,飽讀詩書,又學會一手的丹青妙藝,直一逼一三王。
便全拿出了教了蘭月。
蘭月本是一個天一性一聰明的孩子,用心一學,便能青出于藍。
不到三年,四書五經,百家諸子,都讀得爛熟,詩詞歌賦,也能下筆成章。
便是字畫,也很有根底。
惠徵大喜,常對同衙門的朋友說,蘭月這孩子長大了,一定有狀元之分,隻可惜她是一個閨女。
同衙門的朋友,格外稱贊不置。
惠徵有些時候,在家中又教蘭月,學着吹彈歌唱,什麼皮黃昆亂,以及小曲子都被他教會。
無論是京調昆曲,南北小調,隻要蘭月聽過一遍,她便能一字不遺,照樣的唱起來。
這也是她天生的絕頂聰明,又加上一串珠喉,更覺得抑揚宛轉,非常動聽。
起初還不過是清唱,後來惠徵索一性一拉開了胡琴,吹起了箫笛,同他的女兒,在家中大唱特唱。
有些時父女二人,還得扮演些戲,把一個書房,竟變成戲台啦。
佟佳氏瞧着這樣,未免不像話,也曾勸過幾次。
怎奈惠徵總是不依,說女孩兒家,原要才藝雙全,若單是讀書寫字,而不能吹彈歌舞,豈不是成了書呆嗎?佟佳氏見惠徵脾氣固執,也就不往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