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洪秀全定都續漢統 葉赫女入宮應異識

關燈
話說賽尚阿帶了殘兵望靈川進發,起程不到十餘裡,隻見勞崇光早引一支軍迎接。

    見了賽尚阿,即下馬在道旁等候。

    賽尚阿想起他身擁重兵,聽得兵敗,卻自不來接應,心中甚是不悅。

    奈這會正靠一路兵,怎好發作,隻得隐忍說道:“敗軍之将,何勞兄弟遠接。

    ” 勞崇光道:“卑職聽得前軍有失,奈此處正當沖要,恐楊秀清乘機掩襲,故不敢遠離。

    隻得在附近打聽,今幸中堂無恙,待重整軍威,再圖恢複可也。

    ” 賽尚阿聽罷,才知勞崇光不發兵的原因,兩人遂并馬同進城裡來。

    勞崇光一面置酒與賽尚阿解悶,酒至半甜,賽尚阿歎道:“某當初奉命督軍,隻道小醜跳梁,容易剿滅,今日遇之,方知洪秀全名不虛傳也,朝廷自此,成一心腹大患矣。

    ” 勞崇光道:“桂林為全省命脈,彼軍勢所必取,彼若乘勝攻取别林,全省休矣,以弟愚見,甯失各地不可失一桂林,望丞相思之。

    ” 賽尚阿道:“勞方伯之言,正合某意。

    ” 遂引軍退回桂林,這一來由全州、靈川、平樂、桂平一帶,俱已歸洪軍掌握,把清軍的兩廣交通堵截。

    洪軍便大會諸将,商議進窺湖南。

    當由錢江進計,先定官制,各有次序,然後統屬全軍較易指揮。

    洪秀全道:“先生之言甚是,但愚意更欲頒定國号,使各兄弟得所瞻仰。

    ” 錢江道:“中國原是漢族,就名大漢的便是。

    ” 洪秀全道:“雖是如此,但我們以宗教起義,意欲從這裡取蚌國名,你道如何?” 錢江道:“現在宜号召人心,故宜取一個漢字,若事成之後,與中外交通,欲别作商議。

    ” 秀全從其計,便先取一柄一名大漢,随說道:“今若遽定官名,除了軍務,仍未有事可辦,不如暫定營中官制便是。

    ” 各人聽罷,都無異言。

    便令錢江定議,一面議留守之人,然後進兵湖南。

    各人皆以第一天将楊秀清,聲望素著,統軍駐紮全州要道,一來應付糧草,二來鎮定已克的各郡城池,伺隙以窺桂林,甚是相宜。

    一面議定營中官制,然後點齊人馬,統計軍兵馬步各營,不下十萬人,擇日出師湘省。

    都督前部,複漢将軍第二天将石達開,虎威将軍第三天将蕭朝貴,安漢将軍第四天将韋昌輝,各路接應。

    使靖虜将軍第五天将黃文金,中軍左統領,虎威将軍第六天将洪仁發,中軍右統領定威将軍第七天将洪仁達,第八天将軍行司馬譚紹洮,第九天将護糧使林彩新,第十天将後路都督李世賢,第十一天将前副将都督羅大岡,第十二天将後副将都督賴漢英,左文學椽周勝坤,右文學椽陳仕章,中營掌旗官吳汝孝,掌令官襲得樹各路稽查李昭壽,裨将劉官芳,賴文鴻,吉降賢,楊輔清,張玉良,李文炳,何信義,帳前左護衛第十三天将李開芳,帳前右護衛第十四天将林鳳翔,軍師設計方略兼大司馬錢江,參謀襄理方略,第十五天将李秀成,齊奉千歲洪秀全。

    擇日興師伐清,又令監造舟師,沿湘江而進。

    水陸策應,分撥已定,申明法紀,整齊隊伍,前部石達開羅大岡,引将校二十員,率馬步人馬,先行起程直一逼一南京。

    一面把檄文布告遠近。

    這時已震動全國,湖南巡撫張亮基知洪秀全大勢已成,不易和他敵手,遂飛電京師告急。

    那鹹豐帝辦事卻有些決斷,聽得張亮基頻頻奏報廣西亂情,知廣東一逼一近廣西,兩省原有關系,惟徐廣缙統通置之不理,不覺憤怒,就降了一道谕旨,調賽尚阿回京,把勞崇光升任辦理廣西軍務,就把一個葉銘琛升任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