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川軍攻占鄉城,穩定川邊局勢

關燈
川軍雖然擊退了藏軍對川邊的第二次進攻,但鄉城一帶仍為藏軍所控制。

    尹昌衡決定繼續從省城一抽一調部隊,厚集兵力,乘勝向鄉城發動進攻。

    這是一次曆時較長,并對穩定川邊局勢具有重要意義的作戰。

     一、川軍的作戰部署 鄉城地處巴塘、理塘之南,靠近雲南邊境,周圍皆山,城西有桑披嶺為天然屏障,城東的無即河水流湍急,不便舟楫航行。

    此外,馬鞍山、冷龍灣、阿都、下窪、門坎山、八格等處,均為險要之地,亦為進攻鄉城必由之路,雖山道崎岖,但能通行馱馬。

    鄉城駐有藏軍三四千人,主要是步騎兵,還有少量炮兵。

    武器有日式速射山炮、德式管退炮各一門,另有五子、九子、十二子等雜式快槍(平均二三人有一支),其餘均為土槍、土炮和刀矛。

     1913年4月2日,孫紹骞在理塘接替嵇廉為攻鄉總指揮。

    4日,由省城派出的第四師參謀長劉成勳率混成支隊到達理塘。

    于是,确定了進攻鄉城的部署:劉成勳率混成支隊步兵三個營、炮兵二個連、機關槍一個排為左路,由理塘經稻城向鄉城進攻;孫紹骞率步兵一營和朱森林、周尚赤的兩個步兵營及炮隊、衛生隊等為右路,由喇嘛桠(丫)經火珠鄉向鄉城進攻。

     二、右路軍攻占冷龍灣 在右路軍發起進攻之前,盤踞鄉城的藏軍一部突然圍攻靠近喇嘛桠的東龔。

    川軍支隊長周尚赤率部反擊,将藏軍擊退,并奪獲日式速射炮一門,其它軍械數十件。

    右路軍首戰告捷,士氣高漲。

    孫紹骞決定每兵暫發糌粑兩碗,于5月15日分三路發起進攻。

    16日,一舉攻克下窪、阿都,17日又克火珠鄉的山根子。

    因部隊缺糧,遂暫駐火珠鄉。

    該處喇嘛寺之堪布羅松成獻出雜糧千包,以濟軍食,于是士氣複振。

    5月23日,朱森林率隊由山根子向馬鞍山進攻。

    馬鞍山路隘林密,藏軍憑險堅守。

    朱部與之激戰一日,未能攻克。

    孫紹骞令周尚赤等率部往援,合力進攻,始将馬鞍山占領。

    藏軍退守冷龍灣的碉房、堅卡①,進行防禦。

    川軍進攻數日,終不能克。

    當時部隊缺糧缺水,士氣頗受影響。

    6月3日,孫紹骞親自到達前線,安定軍心。

    6月25日,川軍再次發起進攻,将藏軍擊退,先後攻占了冷龍灣和門坎山。

     三、左路軍進占稻城 4月25日,左路軍進至拉波,偵知藏軍在夕波築有堅卡十餘處、碉房數十座,外有散兵壕和深溝。

    27日夜,劉成勳密令三營營長張建勳率所部及炮兵第二連,參謀賴心輝率預備營一、四連和機槍排,分道潛占各要隘。

    28日上午8時發起進攻,先用炮火猛烈轟擊,繼以步兵第九連由界牌山腰向夕波正面,第一、十一連從左右兩翼同時進攻。

    戰至下午4時,川軍連克十餘座碉房,迫使藏軍向稻城方向退走。

    夕波告捷後,附近的藏軍相繼投誠。

    5月3日,攻鄉左路川軍收複大橋,8日進占色母,一逼一近稻城。

     稻城附近群山環繞,中為平坦壩地,築有碉房數十座,堅卡十餘處。

    藏軍分占東西兩側高山及壩内碉房。

    劉成勳命預備營營長張英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一隊,進攻右側高山,命三營營長張建勳率步兵一個營、炮兵一個連為第二隊,進攻左側高山;命參謀賴心輝率步兵一個營、機槍兵一個排為第三隊,防守各隘口,相機應援。

     5月10日晨6時,川軍開始進攻。

    由于第一隊需通過開闊的低窪地,張英派出敢死隊冒敵炮火匍匐前進,接近山邊,經四小時激戰,奪取山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