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川軍攻占鄉城,穩定川邊局勢
關燈
小
中
大
卡四座,進至距藏軍主陣地五六百米處。
張英一面命炮兵向藏軍主陣地射擊,一面要求第三隊派出機槍一挺抄襲藏軍退路。
炮兵連續發射炮彈四十餘發,擊毀碉房十餘座,爾後轉移火力向稻城城内集中射擊。
與此同時,張建勳所率之第二隊與藏軍步騎兵千餘人接戰,至上午10時,奪得堅卡六七座,并以一個連迂回藏軍右翼,粉碎了藏軍從左翼抄襲的企圖。
下午3時,一、二隊分别向當面之藏軍發起總攻。
稻城及壩内之藏軍動搖,紛紛逃竄。
川軍攻占稻城後,立即乘勝追擊,于16日克桑堆。
藏軍向鄉城退卻。
四、會攻鄉城 稻城戰後,劉成勳于5月27日率部隊主力繞道進攻中鄉城②,在簇東高地擊退藏軍的攔阻,進入八格村南的狹谷,遭到谷底和山頂藏軍三千人的襲擊。
張建勳督率前衛營各隊迅速奪占了谷底的一座堅卡作掩護。
劉成勳見前衛營受阻,立即命賴心輝率兵向左面山頂迂回,連長李邦君、蕭子英率兵向右面山頂攻擊,張英督隊策應。
入夜,藏軍敗退。
劉成勳乘機率隊追擊二十餘裡,始出谷口,并乘勢攻取了八格村及上鄉城各要隘。
藏軍焚毀橋梁,退守對河貢撒、俄雜及業窪等地,憑險頑抗。
5月29日,劉成勳部因無造筏架橋器材,遂挑選士兵數百人,從上下遊泅渡,分左右兩翼實施強攻,并在對岸用火炮、機槍火力予以支援。
部隊渡江後,攻占貢撒、俄雜,河左部隊則直一逼一業窪。
業窪距定鄉城二十餘裡,叢林茂密,堅卡重重。
6月3日,劉成勳令張英趁夜暗濃霧,率隊進抵業窪左側高山及右側河岸一帶,占領了進攻出發陣地,于拂曉發起進攻。
藏軍依托碉房、堅卡頑強抵抗。
張英見正面攻擊無效,便命步兵兩個連從左側高山密林中抄襲藏軍後路,炮隊從正面猛擊碉房。
藏軍不支,退向桑披嶺。
左路軍經過連續作戰,前方兵力已不足兩營。
劉成勳遂緻電尹昌衡,請求派兵一營,接替後方防務。
6月19日起,劉成勳集中所部兵力,經三晝夜激戰,攻克藏軍屯糧要地羅拉寺。
23日,又攻占雨窪。
藏軍退至定鄉城外之最後一道防線泥四頂。
至此,川軍左右兩路軍從冷龍灣、雨窪對鄉城形成了鉗形攻勢。
泥四頂兩側高山聳立,森林茂密。
藏軍以少數兵力配置于正面,主力隐蔽集結于左山,企圖側擊從正面進攻之川軍。
張建勳偵知藏軍部署後,命一部兵力從正面佯攻,主力從左側迂回進攻。
經一日激戰,連奪堅卡十餘座,迫使藏軍退向定鄉。
川軍緊追不舍,搶占通往定鄉的大橋,為攻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6月25日黎明,孫紹骞所率之右路軍在攻占冷龍灣、門坎山之後,即從右翼向定鄉進攻,劉成勳所率之左路軍從泥四頂協同進攻。
經五小時激戰,藏軍動搖,向下鄉城方向撤退。
下午3時,孫、劉兩路軍攻占定鄉。
不久,江西、江蘇等省爆發了由孫中山等領導的讨袁戰争,四川的熊克武亦舉兵響應,劉成勳支隊奉調返回成都。
西藏少數親英分子又乘機唆使和支持各地暴亂,川邊形勢再度吃緊。
孫紹骞為了應付危局,一面令各營分紮各要地,以保糧道,一面對下鄉城一帶的藏軍進行招撫。
由于親英分子的阻撓和破壞,招撫工作未見成效。
10月31日,藏軍數千人分三股圍攻定鄉。
孫紹骞率部堅守二十餘日,在得到運糧隊的增援後,實施反擊,才得以解圍。
1914年初,川軍先後收複了下鄉城、丹巴及三十九族地區③,從而穩定了川邊局勢。
張英一面命炮兵向藏軍主陣地射擊,一面要求第三隊派出機槍一挺抄襲藏軍退路。
炮兵連續發射炮彈四十餘發,擊毀碉房十餘座,爾後轉移火力向稻城城内集中射擊。
與此同時,張建勳所率之第二隊與藏軍步騎兵千餘人接戰,至上午10時,奪得堅卡六七座,并以一個連迂回藏軍右翼,粉碎了藏軍從左翼抄襲的企圖。
下午3時,一、二隊分别向當面之藏軍發起總攻。
稻城及壩内之藏軍動搖,紛紛逃竄。
川軍攻占稻城後,立即乘勝追擊,于16日克桑堆。
藏軍向鄉城退卻。
四、會攻鄉城 稻城戰後,劉成勳于5月27日率部隊主力繞道進攻中鄉城②,在簇東高地擊退藏軍的攔阻,進入八格村南的狹谷,遭到谷底和山頂藏軍三千人的襲擊。
張建勳督率前衛營各隊迅速奪占了谷底的一座堅卡作掩護。
劉成勳見前衛營受阻,立即命賴心輝率兵向左面山頂迂回,連長李邦君、蕭子英率兵向右面山頂攻擊,張英督隊策應。
入夜,藏軍敗退。
劉成勳乘機率隊追擊二十餘裡,始出谷口,并乘勢攻取了八格村及上鄉城各要隘。
藏軍焚毀橋梁,退守對河貢撒、俄雜及業窪等地,憑險頑抗。
5月29日,劉成勳部因無造筏架橋器材,遂挑選士兵數百人,從上下遊泅渡,分左右兩翼實施強攻,并在對岸用火炮、機槍火力予以支援。
部隊渡江後,攻占貢撒、俄雜,河左部隊則直一逼一業窪。
業窪距定鄉城二十餘裡,叢林茂密,堅卡重重。
6月3日,劉成勳令張英趁夜暗濃霧,率隊進抵業窪左側高山及右側河岸一帶,占領了進攻出發陣地,于拂曉發起進攻。
藏軍依托碉房、堅卡頑強抵抗。
張英見正面攻擊無效,便命步兵兩個連從左側高山密林中抄襲藏軍後路,炮隊從正面猛擊碉房。
藏軍不支,退向桑披嶺。
左路軍經過連續作戰,前方兵力已不足兩營。
劉成勳遂緻電尹昌衡,請求派兵一營,接替後方防務。
6月19日起,劉成勳集中所部兵力,經三晝夜激戰,攻克藏軍屯糧要地羅拉寺。
23日,又攻占雨窪。
藏軍退至定鄉城外之最後一道防線泥四頂。
至此,川軍左右兩路軍從冷龍灣、雨窪對鄉城形成了鉗形攻勢。
泥四頂兩側高山聳立,森林茂密。
藏軍以少數兵力配置于正面,主力隐蔽集結于左山,企圖側擊從正面進攻之川軍。
張建勳偵知藏軍部署後,命一部兵力從正面佯攻,主力從左側迂回進攻。
經一日激戰,連奪堅卡十餘座,迫使藏軍退向定鄉。
川軍緊追不舍,搶占通往定鄉的大橋,為攻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6月25日黎明,孫紹骞所率之右路軍在攻占冷龍灣、門坎山之後,即從右翼向定鄉進攻,劉成勳所率之左路軍從泥四頂協同進攻。
經五小時激戰,藏軍動搖,向下鄉城方向撤退。
下午3時,孫、劉兩路軍攻占定鄉。
不久,江西、江蘇等省爆發了由孫中山等領導的讨袁戰争,四川的熊克武亦舉兵響應,劉成勳支隊奉調返回成都。
西藏少數親英分子又乘機唆使和支持各地暴亂,川邊形勢再度吃緊。
孫紹骞為了應付危局,一面令各營分紮各要地,以保糧道,一面對下鄉城一帶的藏軍進行招撫。
由于親英分子的阻撓和破壞,招撫工作未見成效。
10月31日,藏軍數千人分三股圍攻定鄉。
孫紹骞率部堅守二十餘日,在得到運糧隊的增援後,實施反擊,才得以解圍。
1914年初,川軍先後收複了下鄉城、丹巴及三十九族地區③,從而穩定了川邊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