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
關燈
小
中
大
一、呼倫貝爾“獨立”與胪濱之戰
沙俄一手導演外蒙“獨立”之後,即唆使哲布尊丹巴以“蒙古君主”的名義打電報和寫信給黑龍江呼倫貝爾地區的王公,煽動他們率衆叛亂,脫離中國。
1912年初,沙俄駐呼倫貝爾領事烏薩蒂一操一縱和指使額魯特旗總管勝福、陳巴爾虎旗總管車和紮、索倫旗總管成德等人,調集附近各旗蒙兵一千人,以“大清帝國義軍”的名義發動叛亂。
1月15日,叛亂武裝在俄軍暗助下,進入呼倫(今内蒙海拉爾市)城内,占領官署,一逼一迫政一府官員交出行政權和撤出當地駐軍。
當時,呼倫道台準備率兵反擊,沙俄領事公然威脅說:“雙方交戰,炮彈若落入站界,即行調兵幹涉”③。
道台害怕引起中俄争端,被迫退出衙署,并電告黑龍江巡撫“速派兵剿辦”。
勝福等占領呼倫後,立即宣告“獨立”,并成立了僞“自治政一府”。
哲布尊丹巴授勝福以“參贊大臣”頭銜,作為僞“大蒙古國”駐呼倫的“總督”。
北京政一府得知上述情況後,立即派人勸說勝福取消“獨立”,同時電令黑龍江巡撫“派兵彈壓”。
沙俄駐齊齊哈爾領事照會黑龍江巡撫,聲稱:對于呼倫貝爾事件,依照俄國政一府的訓令,如果中國政一府與蒙古兵開戰,俄國将守中立,但不許在東清鐵路開戰,不許用火車運送中國軍隊。
顯然,沙俄竭力阻撓政一府軍的行動。
1月下旬,黑龍江巡撫多次派人勸說勝福取消“獨立”。
因沙俄從中阻撓,勝福不但不聽勸說,反而繼續發動武裝進攻。
2月2日晨,叛軍四百人和化裝成叛軍的沙俄侵略軍約一個營向胪濱城(今内蒙滿洲裡)發動進攻。
守衛胪濱城的巡防兵一個營立即還擊,斃沙俄西伯利亞第十五号聯隊軍官勞喀普林斯基及俄兵四名、叛軍二十名,傷敵多名,繳獲沙俄軍用地圖十幅。
2月4日黎明,沙俄“馬步兵二千餘名,大炮六尊,并殘敗蒙兵二百餘名”①,将胪濱府衙包圍。
上午11時,沙俄官員進入府衙進行威脅,“限12點鐘交槍馬,否則開炮轟擊”②。
北京政一府害怕中俄沖突進一步擴大,遂命胪濱等地的駐軍撤走。
沙俄的侵略罪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譴責。
1915年11月6日,在沙俄的脅迫下,北京政一府與沙俄簽訂了《中俄關于呼倫貝爾之協定》。
該《協定》雖然承認呼倫貝爾為直屬中央政一府的“特别區域”,但仍由沙俄扶植的勝福叛國集一團一的武裝所控制,政一府軍隊非經俄國準許,不得進入該地區。
《協定》還規定除關稅和鹽稅歸中央政一府征收外,其它一切稅收和各業收入,均作為地方經費;北京政一府承認沙俄與勝福集一團一訂立的各種“合同”。
這樣,實際上使沙俄對呼倫貝爾地區的控制合法化。
① 二、烏泰叛亂與洮南、鎮東之戰 沙俄和外蒙叛國集一團一侵占了呼倫貝爾地區後,又指使早被它收買的内蒙哲裡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即劄薩克圖旗治,今内蒙烏蘭浩特東南)郡王烏泰發動叛亂。
1912年4月,烏泰拟聯合哲盟十旗發動叛亂,因缺乏武器,遂派協理台吉諾慶額(即色楞旺保)和葛根廟的錫勒圖喇嘛等為“特使”,赴庫倫求援。
哲布尊丹巴答應“兵力武器,盡力援助”,并任命烏泰為“進攻中華民國的第一路總司令”①。
烏泰與外蒙傀儡集一團一私通的情況,被洮南(今吉林洮安)知府孫葆瑨偵知,報告了奉天都督趙爾巽。
趙令孫嚴加查防。
孫葆瑨要私赴庫倫的“特使”到府談話。
烏泰認為“事已洩露,無法掩蓋”,“與其受制于人,莫如先發制人”①,遂與科爾沁右翼後旗鎮國公拉喜敏珠爾約定,由兩旗首先發動叛亂。
8月上旬,烏泰發布了征兵及編組叛亂武裝的布告,令所有軍隊在洮兒
1912年初,沙俄駐呼倫貝爾領事烏薩蒂一操一縱和指使額魯特旗總管勝福、陳巴爾虎旗總管車和紮、索倫旗總管成德等人,調集附近各旗蒙兵一千人,以“大清帝國義軍”的名義發動叛亂。
1月15日,叛亂武裝在俄軍暗助下,進入呼倫(今内蒙海拉爾市)城内,占領官署,一逼一迫政一府官員交出行政權和撤出當地駐軍。
當時,呼倫道台準備率兵反擊,沙俄領事公然威脅說:“雙方交戰,炮彈若落入站界,即行調兵幹涉”③。
道台害怕引起中俄争端,被迫退出衙署,并電告黑龍江巡撫“速派兵剿辦”。
勝福等占領呼倫後,立即宣告“獨立”,并成立了僞“自治政一府”。
哲布尊丹巴授勝福以“參贊大臣”頭銜,作為僞“大蒙古國”駐呼倫的“總督”。
北京政一府得知上述情況後,立即派人勸說勝福取消“獨立”,同時電令黑龍江巡撫“派兵彈壓”。
沙俄駐齊齊哈爾領事照會黑龍江巡撫,聲稱:對于呼倫貝爾事件,依照俄國政一府的訓令,如果中國政一府與蒙古兵開戰,俄國将守中立,但不許在東清鐵路開戰,不許用火車運送中國軍隊。
顯然,沙俄竭力阻撓政一府軍的行動。
1月下旬,黑龍江巡撫多次派人勸說勝福取消“獨立”。
因沙俄從中阻撓,勝福不但不聽勸說,反而繼續發動武裝進攻。
2月2日晨,叛軍四百人和化裝成叛軍的沙俄侵略軍約一個營向胪濱城(今内蒙滿洲裡)發動進攻。
守衛胪濱城的巡防兵一個營立即還擊,斃沙俄西伯利亞第十五号聯隊軍官勞喀普林斯基及俄兵四名、叛軍二十名,傷敵多名,繳獲沙俄軍用地圖十幅。
2月4日黎明,沙俄“馬步兵二千餘名,大炮六尊,并殘敗蒙兵二百餘名”①,将胪濱府衙包圍。
上午11時,沙俄官員進入府衙進行威脅,“限12點鐘交槍馬,否則開炮轟擊”②。
北京政一府害怕中俄沖突進一步擴大,遂命胪濱等地的駐軍撤走。
沙俄的侵略罪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譴責。
1915年11月6日,在沙俄的脅迫下,北京政一府與沙俄簽訂了《中俄關于呼倫貝爾之協定》。
該《協定》雖然承認呼倫貝爾為直屬中央政一府的“特别區域”,但仍由沙俄扶植的勝福叛國集一團一的武裝所控制,政一府軍隊非經俄國準許,不得進入該地區。
《協定》還規定除關稅和鹽稅歸中央政一府征收外,其它一切稅收和各業收入,均作為地方經費;北京政一府承認沙俄與勝福集一團一訂立的各種“合同”。
這樣,實際上使沙俄對呼倫貝爾地區的控制合法化。
① 二、烏泰叛亂與洮南、鎮東之戰 沙俄和外蒙叛國集一團一侵占了呼倫貝爾地區後,又指使早被它收買的内蒙哲裡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即劄薩克圖旗治,今内蒙烏蘭浩特東南)郡王烏泰發動叛亂。
1912年4月,烏泰拟聯合哲盟十旗發動叛亂,因缺乏武器,遂派協理台吉諾慶額(即色楞旺保)和葛根廟的錫勒圖喇嘛等為“特使”,赴庫倫求援。
哲布尊丹巴答應“兵力武器,盡力援助”,并任命烏泰為“進攻中華民國的第一路總司令”①。
烏泰與外蒙傀儡集一團一私通的情況,被洮南(今吉林洮安)知府孫葆瑨偵知,報告了奉天都督趙爾巽。
趙令孫嚴加查防。
孫葆瑨要私赴庫倫的“特使”到府談話。
烏泰認為“事已洩露,無法掩蓋”,“與其受制于人,莫如先發制人”①,遂與科爾沁右翼後旗鎮國公拉喜敏珠爾約定,由兩旗首先發動叛亂。
8月上旬,烏泰發布了征兵及編組叛亂武裝的布告,令所有軍隊在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