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袁世凱複辟帝制
關燈
小
中
大
一、脅迫選舉總統,廢棄臨時約法
由孫中山等革命一黨一人發動的“二次革命”失敗以後,袁世凱以為主要障礙已除,便加快步伐向民一主共和勢力進攻,采取種種卑劣狡猾的手段,為複辟封建帝制、建立袁家王朝進行準備。
首先,袁世凱脅迫國會選舉他當正式大總統。
為達此目的,他收買一些議員拼湊成“公民一黨一”,與原進步一黨一一道,一操一縱國會通過了先選總統、後訂憲法的提案,并于1913年10月4日草草公布了《大總統選舉法》。
10月6日進行總統選舉時,袁組織便衣軍一警及地痞流一氓數千人,自稱“公民一團一”,包圍國會會場,脅迫議員投他的票。
從早8時至晚10時,議員們連續投票三次,袁世凱才勉強當眩次日,又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
袁世凱當上正式大總統後,認為國會和政一黨一已無存在的必要,決心把它們一腳踢開。
11月4日,袁公然下令解散國民一黨一,撤銷國民一黨一議員的資格,使國會不足法定人數,無法開會。
1914年1月10日,袁又下令停止其餘國會議員的職務,每人發給旅費四百元,令其返回原籍。
于是,象征民一主政治的國會,被袁世凱徹底破壞了。
取消國會後,袁又着手毀棄束縛他手腳的《臨時約法》。
他匆匆拼湊起一個名為“約法會議”的立法機構,按其意旨草草炮制了一部《中華民國約法》,于1914年5月1日公布施行。
該約法規定大總統“總攬統治權”,集内政外交軍事大權于一身。
年底,袁世凱又炮制了一個《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其中規定總統任期為十年,任期屆滿時,如認為“政治上有必要”,不用改選即可連任;總統的繼任人由現任總統推薦。
這樣,袁世凱不僅成為終身總統,并可世代相傳,與專制皇帝沒有多大區别。
但他并不以此為滿足,夢想名副其實地登上皇帝的寶座。
二、簽訂“二十一條”,尋找複辟靠山 當袁世凱加緊複辟帝制之際,歐洲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正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漩渦,暫時無暇東顧,這就給日本進一步侵吞中國提一供了良機。
它借對德宣戰之機,于1914年秋派遣軍隊在中國的山東半島登陸,侵占了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取代了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地位。
對此,袁世凱政一府竟宣布“局外中立”,聽任日軍在中國領土上橫行。
1915年1月,日本又以贊助複辟帝制為誘餌,向袁世凱提出了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條”要求①。
袁世凱為了取得日本的支持,竟于同年5月9日接受了“二十一條”中除第五部分内容以外的全部要求,其賣國賊的面目已暴露無遺。
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換取了日本的支持,袁世凱以為複辟帝制的條件業已成熟,便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唆使其親信幕僚楊度等六人,于1915年8月14日聯名發起成立“籌安會”,冒充研究國體問題的學術一團一體,公開鼓吹恢複帝制,要求召開國民會議,變更國體。
袁世凱在各地的親信也聞風而動,有的上書“勸進”,有的組織各種“請願一團一”,擁袁稱帝。
在袁世凱一操一縱下,從10月28日開始,各省區的“國民代表”在當地進行所謂“國體投票”,至11月20日全部結束,“一緻贊成”改民一主共和為君主立憲。
12月11日,參政院②又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的名義上“推戴書”,“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
12日,袁世凱申令接受帝位,次
首先,袁世凱脅迫國會選舉他當正式大總統。
為達此目的,他收買一些議員拼湊成“公民一黨一”,與原進步一黨一一道,一操一縱國會通過了先選總統、後訂憲法的提案,并于1913年10月4日草草公布了《大總統選舉法》。
10月6日進行總統選舉時,袁組織便衣軍一警及地痞流一氓數千人,自稱“公民一團一”,包圍國會會場,脅迫議員投他的票。
從早8時至晚10時,議員們連續投票三次,袁世凱才勉強當眩次日,又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
袁世凱當上正式大總統後,認為國會和政一黨一已無存在的必要,決心把它們一腳踢開。
11月4日,袁公然下令解散國民一黨一,撤銷國民一黨一議員的資格,使國會不足法定人數,無法開會。
1914年1月10日,袁又下令停止其餘國會議員的職務,每人發給旅費四百元,令其返回原籍。
于是,象征民一主政治的國會,被袁世凱徹底破壞了。
取消國會後,袁又着手毀棄束縛他手腳的《臨時約法》。
他匆匆拼湊起一個名為“約法會議”的立法機構,按其意旨草草炮制了一部《中華民國約法》,于1914年5月1日公布施行。
該約法規定大總統“總攬統治權”,集内政外交軍事大權于一身。
年底,袁世凱又炮制了一個《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其中規定總統任期為十年,任期屆滿時,如認為“政治上有必要”,不用改選即可連任;總統的繼任人由現任總統推薦。
這樣,袁世凱不僅成為終身總統,并可世代相傳,與專制皇帝沒有多大區别。
但他并不以此為滿足,夢想名副其實地登上皇帝的寶座。
二、簽訂“二十一條”,尋找複辟靠山 當袁世凱加緊複辟帝制之際,歐洲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正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漩渦,暫時無暇東顧,這就給日本進一步侵吞中國提一供了良機。
它借對德宣戰之機,于1914年秋派遣軍隊在中國的山東半島登陸,侵占了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取代了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地位。
對此,袁世凱政一府竟宣布“局外中立”,聽任日軍在中國領土上橫行。
1915年1月,日本又以贊助複辟帝制為誘餌,向袁世凱提出了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條”要求①。
袁世凱為了取得日本的支持,竟于同年5月9日接受了“二十一條”中除第五部分内容以外的全部要求,其賣國賊的面目已暴露無遺。
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換取了日本的支持,袁世凱以為複辟帝制的條件業已成熟,便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唆使其親信幕僚楊度等六人,于1915年8月14日聯名發起成立“籌安會”,冒充研究國體問題的學術一團一體,公開鼓吹恢複帝制,要求召開國民會議,變更國體。
袁世凱在各地的親信也聞風而動,有的上書“勸進”,有的組織各種“請願一團一”,擁袁稱帝。
在袁世凱一操一縱下,從10月28日開始,各省區的“國民代表”在當地進行所謂“國體投票”,至11月20日全部結束,“一緻贊成”改民一主共和為君主立憲。
12月11日,參政院②又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的名義上“推戴書”,“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
12日,袁世凱申令接受帝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