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轉戰京漢路兩側

關燈
裡);騎兵第一旅趕赴葉家集,與皖軍聯絡;石振聲旅混成第五一團一待機于商城附近;混成第六一團一從固始南下。

    為防止南方的革命一黨一人接濟起義軍,段祺瑞還請袁世凱派軍艦數艘,在長江梭巡。

     由于鄂、豫、皖三省的“圍剿”軍愈集愈多,起義軍在内線的回旋餘地愈來愈小,白朗等決定率部迅速突出包圍圈。

    先準備從商、固之間的瓦廟集突圍,因遭敵第九一團一堵截,遂進攻段家集、方家集,又遭敵混成第六一團一阻擊,于是集衆向酆家集(商城東北二十裡)進攻。

    2月21日,起義軍首領之一李鴻賓率步兵四五千人、馬隊三四百人,攜火炮兩門,從皂靴河經蘇仙石向西北挺一進,白朗率大隊跟進。

    王占元命駐段家集的混成第六一團一和商城的混成第五一團一立即出動,對起義軍實行夾擊。

    21日上午,混成第五一團一與起義軍前鋒相遇,李鴻賓率起義軍占領鄂家集南面一帶高地,與該一團一展開激戰,至下午5時,起義軍被迫後撤。

    王占元即令第九一團一扼守商城以南至松子關一線各要隘,阻止起義軍南下;令石振聲督率五、六兩一團一從蘇仙石西、北分進合擊。

    他得意洋洋地向段祺瑞報告:“迄今合圍之勢已成,進攻之機已熟”②。

     2月23日,白朗所率之萬餘人在酆家集南又遭混成第五、第六兩一團一夾擊,被迫東撤。

    起義軍集合大隊突圍,多次受阻,北洋軍又步步緊一逼一,處境十分不利。

    白朗等決定以部分兵力在當地起義武裝配合下,潛行至光州附近,出敵不意地襲擊王占元的指揮部,借以調動敵人;其餘部隊分成幾路,乘機沖出包圍圈。

    這一部署果然奏效。

    當起義軍的槍聲在光州城外突然打響時,王占元驚慌失措,急令一個營守城,兩個營出城迎戰,同時命令附近駐軍星夜馳援。

    襲擊光州的起義軍奮不顧身,與優勢敵人激戰兩日,終于勝利完成了掩護主力部隊分路突圍的任務。

     各路起義軍于2月26日、27日跳出包圍圈後,日行百餘裡,兼程西進。

    其中一路發現有飛機在空中盤旋,部隊立即疏散隐蔽,組織對空射擊,擊傷敵機一架,開創了中國近代戰争史上用輕武器打一飛一機的先例。

     起義軍跳出包圍圈,至京漢路側集中後,在武勝關一帶破壞鐵路,一度造成車運中斷,使“中外居民異常恐懼”③。

    随後,起義軍從信一陽一南東雙河分兵兩路,一由柳林南下,威脅武漢;主力經随、棗西進,直趨老河口。

     老河口位于漢水東岸,是漢水中上遊的貨物集散地。

    當時,由黎天才第一師趙榮華一團一的一個營駐守該鎮。

    趙平日肆意鞭打市民,勒索商戶,并經常沉溺在戲院中,不理軍務,軍隊紀律廢弛。

    當起義軍越過随縣、棗一陽一,向老河口方向前進時,趙榮華仍不介意。

    少數起義軍便混在一戲班裡,潛入鎮内。

     8月7日,起義軍三千餘人攻占老河口東南的黑龍集,駐守該集的第二混成旅第五一團一第三連向老河口潰退。

    此時,趙榮華才匆忙下令戒嚴,派部隊防守城關。

    當晚10時許,起義軍猛攻大東門,事先進城的起義軍立即響應,火光燭天,槍聲大作。

    戰至8日淩晨,鎮内守軍及商一團一大部被殲。

    趙榮華僅率馬隊數十人逃往樊城。

    起義軍共繳獲火炮兩門、炮彈九十餘發、槍彈二十餘萬發,取得了外線作戰的又一次較大勝利。

     西進的起義軍進展順利,南下的起義軍也接連獲勝。

    當起義軍還在路東的鄂豫邊活動時,鄂督段芝貴為了防止起義軍南下長江與革命一黨一聯絡,将主要兵力集中在羅田、麻城、黃安一線,因而路西的兵力比較薄弱。

    廣水雖有駐軍,但責在保護鐵路,不敢輕動。

    所以,該路起義軍出武勝關後,未經大的戰鬥,就連破應山縣的麻煙市、霍家集,直趨安陸。

    待到鄂軍趕來時,部隊即轉旗北上,與由老河口轉移的起義軍主力會師。

    8月14日,起義軍再次攻克鄂、豫、陝三省邊境要隘荊紫關。

    守關的巡防營一個營狼狽北逃,退守西坪。

     袁世凱先後派出親信段祺瑞、段芝貴和趙倜、王占元等将領親臨前線指揮,相繼調動兩萬餘部隊追圍堵擊,曆時兩月,妄圖将白朗起義軍消滅于鄂豫皖邊地區,結果再次以失敗告終。

    起義軍在反“圍剿”鬥争中,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部隊擴大至二萬餘人。

    這是起義軍最興盛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