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各省讨袁相繼失敗

關燈
在江西、江蘇兩省軍隊與敵鏖戰的同時,上海及廣東、湖南、安徽、四川等省也相繼宣布獨立。

    但因獨立日期參差不齊,各省内部矛盾重重,讨袁軍步調不一等種種原因,都先後歸于失敗。

     上海方面1913年7月16日,吳淞炮台官兵首先宣告獨立。

    18日,革命一黨一人陳其美宣布上海獨立。

    這時,前松江鎮守使鈕永建也帶領在松江獨立的部隊(水師陸師共五營)歸附上海。

    這樣,加上已經抵滬的劉福彪福字營和原駐軍第三十七、六十一一團一①,上海讨袁軍約有七千五百人左右①。

    駐滬讨袁軍總司令陳其美認為兵工廠是軍隊的命脈,希望通過“磋商”和平接收江南制造局,但遭到駐防該局的袁軍拒絕。

    随後即決定集兵進攻江南制造局。

    23日淩晨,鈕永建等率六十一一團一、三十七一團一、松軍、鎮軍及福字營向制造局發動進攻。

     駐守制造局的袁軍,有新從北方調來的海軍一警衛隊三個營、北洋軍第四師兩個一團一①和原駐該局之水師一個營,共約一個師的兵力。

    袁世凱任命派駐上海的海軍一警衛隊總執事鄭汝成和駐滬海軍總司令李鼎新為前敵指揮。

    鄭、李躲在停泊于黃浦江的軍艦上,指揮制造局守軍抵抗滬軍的進攻。

    由于袁軍築有堅固工事,火炮亦多,滬軍雖日夜猛攻,終不能克。

    30日,一部軍隊退往閘北,為英軍繳械;鈕永建、劉福彪等率另一部軍隊撤往吳淞及寶山一帶。

     這時,鄭汝成率艦至吳淞,海軍總長劉冠雄也派四艘軍艦到滬。

    8月2日,各艦環列吳淞江面,輪番轟擊炮台。

    炮台守 軍奮勇還擊,重創旗艦“海圻”号。

    旋因劉福彪部企圖投敵,雖被鈕永建等查覺,将該部繳械,但滬軍實力大為減弱。

    13日,袁軍水陸夾擊吳淞炮台。

    鈕永建、居正率部放棄炮台,退往嘉定。

    不久,即解散軍隊,分赴海外。

    陳其美在作戰失利後逃往日本。

     安徽方面7月17日,安徽宣布獨立,衆推柏文蔚為安徽讨袁軍總司令。

    此時柏文蔚尚未回省,暫由安徽第一師師長胡萬泰代理都督。

    不久,首鼠兩端的胡萬泰托故辭職,由憲兵司令祁耿寰代其主持軍事。

    27日,柏文蔚返回安慶,就任都督,組織讨袁作戰。

     袁世凱聞訊,除命倪嗣沖率部進攻外,又電令河南都督張鎮芳和屯兵鄭州的護軍一部“分道進攻”安徽。

    袁認為,“乘皖省亂一黨一驟起,布置未定之時,如以大兵力搗其空虛,必可緻勝”②。

     8月7日,胡萬泰宣布取消獨立,率部圍攻都督府。

    柏文蔚不敵,率二百餘人撤至蕪湖。

    數日後,柏見安徽讨袁形勢急劇惡化,遂将指揮權交給駐蕪湖的皖軍第二旅旅長龔振鵬,自己乘魚雷艇去南京。

    29日,蕪湖在湯芗銘、胡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