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江蘇讨袁作戰

關燈
一、江蘇獨立經過及作戰部署 (一)戰前江蘇軍内部情況 戰前,江蘇(不含上海)共有軍隊五個師四個旅,即章梓的第一師,章駕時的第二師,冷遹的第三師,徐寶珍的第四師,陳之骥的第八師,和分别由張振發、趙念伯任旅長的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獨立旅,以及清江護軍使劉之潔所轄的兩個獨立旅。

    第一、第八師駐南京,第二師駐蘇州,第三師駐徐州,第四師駐揚州,四個獨立旅分駐鎮江和清江。

     五師四旅中,第四師師長徐寶珍已被袁世凱收買,表面上宣布“以約束軍士,保衛地方為主義”①,暗中卻向袁保證“秣馬厲兵,以待調遣”②,成為革命軍的心腹之患。

    鎮江的兩個旅系暫留待裁的部隊,軍心渙散,不堪倚用。

    駐清江的兩個旅宣稱以“以維持地方為宗旨”③,實則看風使舵。

    第一、二、三師系在大裁軍時縮編而成的部隊,雖然裝備較好,兵員充實,但由于1913年3月才組建,且内部派系紛雜,缺乏教育訓練,戰鬥力也不強。

    第八師系武昌起義後,由分别從桂林、南甯開赴南京的兩批北伐軍組成,中上級軍官多為老同盟會員或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訓練較好,裝備也較齊全。

    該師原負責警衛南京,後因湖南大搞裁軍引起兵變,将該師趙恒惕旅派往湖南進行鎮壓,事後趙旅即留駐湖南。

    這樣,第八師隻剩下陳裕時一個旅,總數不過四千人。

    1912年底,八師雖又增募新兵,重建了兩個旅,但新成分多,缺乏訓練,戰鬥力已大不如前;且師長陳之骥系馮國璋之婿,對于讨袁心懷異志,這就更使該師的戰鬥力受到影響。

     (二)江蘇讨袁的發動及作戰部署 1913年7月10日左右,黃興先派趙正平、何成浚等赴南京,約集駐南京的第一、第八兩師高級将領,以及徐州的第三師師長冷遹和前安徽都督柏文蔚,召開軍事會議,磋商獨立日期,制訂軍事計劃。

    會上,多數人主張趁進攻南京的北洋軍尚未南下時,及早發動。

    冷遹提出第三師分散在四鄉剿匪,南京一旦宣布獨立,山東的北洋軍勢必首先對該師發動進攻,恐難于在第一線擋住敵人。

    ①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視。

    冷遹隻好服從多數人的意見,決心“苦戰徐州”②。

     7月14日,黃興由滬抵甯。

    次日,黃率衆将領往見江蘇都督程德全,一逼一其響應讨袁。

    程德全發出通電,宣告江蘇獨立,委黃興為江蘇讨袁軍總司令,柏文蔚為臨淮關總司令,并咨委陳其美為駐滬讨袁軍總司令。

    主管沿江各炮台的要塞總司令吳紹璘因反對獨立,被士兵槍殺,由洪承點接任①。

    17日,駐鎮江的兩個獨立旅和駐蘇州的第二師②,也表示響應讨袁。

     黃興任江蘇讨袁軍總司令後,即着手組織總司令部,委章士钊為秘書長,黃恺元為參謀長,何成浚為副官長,趙正平為兵站總監。

    他發布了告将士檄文,并作了如下部署:令冷遹率第三師乘駐韓莊(徐州北四十公裡)的北洋軍第五師一部無備之際,突然向其發起進攻;令第八師騎兵一團一長劉建藩率該師二十九一團一附機關槍連及騎、炮、工兵各一個營(編為一混成支隊),沿津浦路星夜開赴徐州助戰;第一師第一旅旅長戢翼翹率該旅随後跟進;周應時率第一師第二旅開赴臨淮關,協助該處的安徽讨袁軍進攻倪嗣沖部;派新任一師師長洪承點進駐蚌埠,節制第八師之混成支隊和開赴徐州、臨淮關一帶之第一師部隊,組織徐州以南鐵路沿線要點防禦;第一、第八師其餘部隊分别沿江構築防禦工事,并扼守獅子山、天保城、富貴山諸炮台;将駐守南京的劉福彪的福字營調赴上海,協助陳其美所部攻奪上海制造局。

     當時,江蘇的主要領一導一人中,黃興本來就不贊成武力讨袁,到南京來隻是屈從于孫中山等人的意見,并無象其在讨袁檄文中所說的“不除袁賊,誓不生還”的決心;江蘇都督程德全是在黃興等人的脅迫下宣布獨立的,并于16日晚離甯赴滬。

    17日,程電告北京政一府和各省都督,表明江蘇宣布獨立與他無關。

    程德全的出走,更助長了陳之骥、朱熙等人的動搖一性一。

    此外,黃興抵甯後,不一舉孫中山這面鮮明的旗幟,卻由省議會聯合會推舉與袁世凱有矛盾的清末舊官僚岑春煊為“全國讨袁軍大元帥”,規定“凡獨立省份都督及讨袁軍總司令,一律歸其節制”①,企圖利用岑拉攏兩廣的陸榮廷、龍濟光參加讨袁。

    但岑卻不肯就職。

    這也造成了政治上的被動。

     二、徐州之戰 南京會議後,冷遹返回徐州,立即收攏分散的部隊,于7月15日晚倉促率部向利國驿(徐州北三十公裡)方向運動,并派兵拆毀韓莊以南鐵軌數處,占領徐州電報局,斷絕南北交通和通信。

    山東都督周自齊和北洋軍第五師師長靳雲鵬聞訊後,立即緻電袁世凱,建議趁冷師尚未全部集中之際,令張勳所部沿鐵路線對冷師發動進攻,第五師待集中後即行跟進。

    當時,袁世凱對冷遹還抱有幻想,認為“冷遹向顧大局”,“是否叛變,尚無确音”,因而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