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江西讨袁作戰

關燈
,一面令駐守十裡鋪之兩個連攜機槍、火炮繞擊方部左翼,自率該一團一兩個連和二十四一團一一個連抄襲方部右翼。

    方部第九一團一團一長周璧階揮刀躍進,帶頭沖鋒,但因專恃勇一猛,不講戰術,緻被敵擊中,不幸陣亡,使該部士氣受到影響。

    雙方激戰至下午1時,左路贛軍傷亡慘重,士氣動搖,部分士兵北向投敵。

    這時,北洋軍第二師第六一團一又前來增援。

    伍毓瑞雖率贛軍右路奮力抵禦,但在北洋軍多路夾擊下,也力漸不支,遂撤出戰鬥,退回姑塘。

    北洋軍進至馬宿嶺,因地形不熟,未敢繼續追擊。

    次日,贛軍第九一團一兩個營(千餘人)繞道至金雞坡,向張敬堯部繳械投降,使姑塘贛軍兵力銳減。

     7月22日,王占元率第二師主力(欠第八一團一)抵達九江,增強了進攻力量。

    23日,抵達九江的第一軍軍長段芝貴發布作戰命令,定于24日進攻湖口。

    其部署是:由第二師鮑貴卿旅擔任主攻任務,于24日夜乘船從官牌夾出發,在助攻部隊掩護下,從湖口東岸登陸,爾後進據鐘山,奪取湖口東炮台。

    以左司令李純為守勢地區司令官,自邱(書閣)南(康)大道經十(裡鋪)蓮(花洞)大道,至沙河鎮、洗心橋一線,擇地構築防禦陣地,掩護北洋軍右側後方安全;第六師旅長馬繼增率該旅第二十一一團一由八裡坡經馬宿嶺、狹市向姑塘方面攻擊前進,掩護左翼進攻部隊;第六師二十二一團一團一長張敬堯率所部由金雞坡出發,經新港(九江東十一公裡)向灰山(湖口西岸)、回峰矶(新港東五公裡)進擊,相機占領湖口西炮台,封鎖鄱一陽一湖口,協同海軍掩護鮑貴卿旅的登陸作戰。

    ③ 7月24日,張敬堯一團一沿長江南岸向湖口西炮台進攻。

    該一團一步炮協同,首先攻占新港。

    25日,經激戰,攻占了三面臨水一面依山的灰山、回峰矶贛軍據點。

    接着,又占領了西炮台。

    24日夜12時,鮑貴卿旅(步兵五營、炮兵二連、機槍兵三連、辎重兵一連、電話和橋梁隊各一大排)乘船從官牌夾出發,沿長江東進,偷渡鄱一陽一湖口;次日淩晨,在湯芗銘①所率軍艦的掩護下,利用濃霧于湖口以東搶灘登陸,進攻湖口鐘山炮台。

    湯芗銘的助纣為虐和李烈鈞的麻痹大意,使湖口的贛軍吃虧不校當江西宣布獨立不久,湯即率艦隊駛近馬當炮台。

    炮台守兵準備發炮攔擊,但李烈鈞認為與湯“共事亦頗久,當不緻有他故,不欲示以防禦”②,任其向九江方向駛去。

    25日拂曉,湯以四艘軍艦分成兩組,突然轟擊湖口東、西兩炮台,緻使贛軍措手不及。

    不久,鐘山炮台部分士兵嘩變,更加削弱了湖口的防禦力量。

    午後8時,在北洋軍水陸夾擊下,湖口終于失陷,李烈鈞率餘部從水路退守吳城。

    方聲濤所部,在袁軍旅長王金鏡所率之右翼支隊猛攻下,也于26日上午放棄堅守多日的姑塘陣地,退往吳城。

     北洋軍攻占湖口、姑塘後,段芝貴令第二師旅長鮑貴卿為湖口守備司令,率該旅駐守湖口;第六師旅長馬繼增以一部駐守姑塘,其主力配置在通南康(今星子)大道上,伺機進攻南康;令第二師第四一團一由馬頭鎮向瑞昌方向發展,保護九江西側安全;令王占元為西區留守司令,擔任後方警戒兼理後勤事務;令李純率第六師各一團一及第二師一部,從沙河、十裡鋪、馬頭鎮分道出發,進攻扼守藍橋之贛軍。

     30日拂曉,北洋軍對藍橋發動進攻。

    贛軍鑒于藍橋地形開闊,恐遭敵迂回側擊,稍事抵抗,即于當日上午放棄該地,退守黃老門。

    黃老門位于藍橋南十公裡處,東、西、南三面環山,北面山口險狹,鐵路穿山而過,是個易守難攻之地。

    林虎旅在此構築陣地,組織防禦。

    30日夜,北洋軍第六師第二十三一團一和第二師第五一團一向黃老門輪番進攻。

    林虎指揮部隊扼守南面高地,頑強抗擊,使北洋軍進攻受阻。

    李純連夜調正在官牌夾休整的第二十二一團一乘火車赴黃老門助戰。

    31日淩晨,北洋軍分三路進攻贛軍陣地:以第二十三一團一攻贛軍正面,第二十二一團一攻贛軍左翼,第五一團一攻贛軍右翼。

    林虎旅竭力抵抗,相持約兩小時,終因寡不敵衆,棄守黃老門,經德安退往建昌(今永修)。

     這時,湖南已經宣布獨立。

    湖南都督府軍事廳廳長程潛等人,鑒于贛軍孤軍作戰,節節失利,便一面組織援贛部隊,由一團一長唐蟒率領赴贛,一面敦促譚延闿與四川熊克武進行電報聯系,約其三路出兵,會攻武漢,以配合贛軍作戰。

    該電要求川 軍趁“北軍會攻九江,武昌空虛”之機,與湘軍和在湖北沙洋宣告獨立的劉鐵部聯合行動,“乘機直取武漢”,以斷絕北洋軍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