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
關燈
小
中
大
軍第二協及第五協在清軍壓力下,首先退卻,牽動全線。
黃興下令停止退卻,部隊皆不聽命,不得不率軍返回漢一陽一。
這次作戰,革命軍傷亡較重①,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使士氣受到很大的挫傷。
(三)革命軍退出漢一陽一 革命軍退回漢一陽一後,一面從武昌調步兵第七協一個标增援漢一陽一;一面部分地調整了部署,命第二協第四标專任兵工廠防禦,黑山至割絲口一段,令步兵第六協接替。
同時,購買麻袋,于各要隘盛土為堡,并在漢江沿岸增架鐵絲網、鹿砦,于三眼 橋隘道處埋設地雷,以加強防禦。
但是,黃興對清軍的進攻部署,卻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他認為清軍主力在漢口龍王廟至玉帶門一線,漢一陽一正面是敵人的主要進攻方向;對于從孝感、新溝南下,迂回側擊漢一陽一的大批清軍,認為是敵人的牽制部隊,未予足夠重視,僅派少數步、騎兵前往蔡甸設防。
這一錯誤判斷,對漢一陽一的防禦作戰影響很大。
清軍在革命軍反攻漢口受挫後,便于11月20日按既定部署向漢一陽一發起進攻。
其右翼甲支隊約二千人從新溝渡過漢水,未遭多大抵抗,即将漢一陽一的門戶蔡甸占領,并迅速推進至漢一陽一以西的三眼橋附近。
乙支隊也在舵落口架好浮橋,準備渡河。
21日,甲支隊以騎兵營為先導,向三眼橋發起沖擊,遭革命軍阻擊,不得前進。
這時,在漢水正面的清軍,先以炮火向據守琴斷口、美一娘一山的革命軍陣地猛烈轟擊,繼以步兵搶渡舵落口,進攻琴斷口。
經近一小時激戰,清軍乙支隊占領了琴斷口。
22日,清軍甲支隊因正面進攻三眼橋失利,于橋南蔣家渡架橋,企圖強渡,被駐守湯家山的革命軍炮兵擊退。
乙支隊從琴斷口向革命軍右翼陣地美一娘一山進攻,亦未得逞。
清軍在進攻三眼橋接連受挫後,遂集中兵力于琴斷口方向,向美一娘一山發動猛攻,于23日下午1時攻占該山。
革命軍趁其立足未穩,實施反擊,使美一娘一山失而複得。
這時,漢口硚口一帶清軍,使用民船十餘隻強行渡河,企圖從正面進攻,結果被革命軍炮火擊退。
為了減輕漢一陽一的壓力,革命軍步兵第三協派兵一部,在海軍①支援下,從武昌青山渡江,占領谌家矶,向劉家廟進攻,襲擊清軍後方。
清軍猝不及防,退至二道橋附近。
次日,清援軍乘車趕到,以機關槍猛烈掃射,革命軍遭受重大傷亡,被迫退回青山。
24日,清軍陸續增兵于美一娘一山方向。
淩晨,在炮兵支援下,很快攻占了美一娘一山、仙女山。
黃興鑒于仙女山之敵可以瞰制漢一陽一,側擊大别山,對漢一陽一威脅甚大,遂令預備隊陸續投入戰鬥,進行反擊。
因有的部隊不聽指揮,以緻未能奏效。
清軍甲支隊乘勢進攻三眼橋革命軍陣地。
革命軍被迫退守鍋底山、扁擔山。
經反複争奪,終因力量懸殊,鍋底山、扁擔山及磨子山相繼失守。
25日,革命軍從各部隊挑選耙死隊百餘人,乘夜進行反擊,奪回了磨子山。
由劉玉堂率領的湖南援軍一标,剛抵漢一陽一,亦立即投入戰鬥,奪回了扁擔山。
清軍集中炮火向革命軍射擊,劉玉堂不幸中彈犧牲,部隊相繼潰散,磨子、扁擔兩山複被清軍奪占。
至此,漢一陽一周圍的制高點已大部為清軍控制。
革命軍在争奪上述各山過程中,傷亡較大,已無力進行反攻。
26日,革命軍在黑山、十裡鋪一線組織防禦。
在各路清軍進一逼一下,革命軍的防線很快被突破。
這時,駐漢口的清軍從硚口渡過漢水,側擊黑山。
革命軍腹背受敵,遂不聽黃興指揮,紛紛撤退。
湖南援軍第一協退往武昌,第二協從鹦鹉洲返回湖南。
黃興見敗局已定,遂下令将兵工廠的武器彈藥運往武昌。
27日,清軍占領大别山,進據漢一陽一城。
此次戰鬥,革命軍傷亡三千三百餘人,清軍亦死傷慘重。
清軍面對長江天險,又無海軍支援,同時為了給“和談”留下餘地,沒有馬上進攻武昌。
武漢戰場再次呈現隔江對峙的局面。
漢口、漢一陽一保衛戰,革命軍在作戰指揮上有不少失誤,諸如偏重于從正面與兵力火力均占優勢的清軍争奪陣地和街道,未能充分利用道路紛歧、街道縱橫的特點,迂回側擊敵人;讓内一奸一張景良充當前線指揮,并在已經發現其有渎職行為後仍不作斷然處置;不顧主客觀條件,貿然反攻漢口;将漢一陽一設防重點放在漢水岸邊,未能以更多兵力控制翼側和制高點,也未掌握足夠的預備隊,等等。
這些,都是導緻漢口、漢一陽一失守的重要原因。
盡避如此,革命軍為保衛漢口、漢一陽一,與敵人進行了四十多天的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一精一神。
它打破了清政一府妄想以北洋一精一銳之師,一舉将革命起義扼殺在搖籃中的企圖。
經過革命軍的頑強抗擊,給維護清王朝的反動支柱——北洋軍以重大殺傷,使全國各地革命一黨一人受到巨大鼓舞,為各省組織起義赢得了時間,對全國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黃興下令停止退卻,部隊皆不聽命,不得不率軍返回漢一陽一。
這次作戰,革命軍傷亡較重①,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使士氣受到很大的挫傷。
(三)革命軍退出漢一陽一 革命軍退回漢一陽一後,一面從武昌調步兵第七協一個标增援漢一陽一;一面部分地調整了部署,命第二協第四标專任兵工廠防禦,黑山至割絲口一段,令步兵第六協接替。
同時,購買麻袋,于各要隘盛土為堡,并在漢江沿岸增架鐵絲網、鹿砦,于三眼 橋隘道處埋設地雷,以加強防禦。
但是,黃興對清軍的進攻部署,卻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他認為清軍主力在漢口龍王廟至玉帶門一線,漢一陽一正面是敵人的主要進攻方向;對于從孝感、新溝南下,迂回側擊漢一陽一的大批清軍,認為是敵人的牽制部隊,未予足夠重視,僅派少數步、騎兵前往蔡甸設防。
這一錯誤判斷,對漢一陽一的防禦作戰影響很大。
清軍在革命軍反攻漢口受挫後,便于11月20日按既定部署向漢一陽一發起進攻。
其右翼甲支隊約二千人從新溝渡過漢水,未遭多大抵抗,即将漢一陽一的門戶蔡甸占領,并迅速推進至漢一陽一以西的三眼橋附近。
乙支隊也在舵落口架好浮橋,準備渡河。
21日,甲支隊以騎兵營為先導,向三眼橋發起沖擊,遭革命軍阻擊,不得前進。
這時,在漢水正面的清軍,先以炮火向據守琴斷口、美一娘一山的革命軍陣地猛烈轟擊,繼以步兵搶渡舵落口,進攻琴斷口。
經近一小時激戰,清軍乙支隊占領了琴斷口。
22日,清軍甲支隊因正面進攻三眼橋失利,于橋南蔣家渡架橋,企圖強渡,被駐守湯家山的革命軍炮兵擊退。
乙支隊從琴斷口向革命軍右翼陣地美一娘一山進攻,亦未得逞。
清軍在進攻三眼橋接連受挫後,遂集中兵力于琴斷口方向,向美一娘一山發動猛攻,于23日下午1時攻占該山。
革命軍趁其立足未穩,實施反擊,使美一娘一山失而複得。
這時,漢口硚口一帶清軍,使用民船十餘隻強行渡河,企圖從正面進攻,結果被革命軍炮火擊退。
為了減輕漢一陽一的壓力,革命軍步兵第三協派兵一部,在海軍①支援下,從武昌青山渡江,占領谌家矶,向劉家廟進攻,襲擊清軍後方。
清軍猝不及防,退至二道橋附近。
次日,清援軍乘車趕到,以機關槍猛烈掃射,革命軍遭受重大傷亡,被迫退回青山。
24日,清軍陸續增兵于美一娘一山方向。
淩晨,在炮兵支援下,很快攻占了美一娘一山、仙女山。
黃興鑒于仙女山之敵可以瞰制漢一陽一,側擊大别山,對漢一陽一威脅甚大,遂令預備隊陸續投入戰鬥,進行反擊。
因有的部隊不聽指揮,以緻未能奏效。
清軍甲支隊乘勢進攻三眼橋革命軍陣地。
革命軍被迫退守鍋底山、扁擔山。
經反複争奪,終因力量懸殊,鍋底山、扁擔山及磨子山相繼失守。
25日,革命軍從各部隊挑選耙死隊百餘人,乘夜進行反擊,奪回了磨子山。
由劉玉堂率領的湖南援軍一标,剛抵漢一陽一,亦立即投入戰鬥,奪回了扁擔山。
清軍集中炮火向革命軍射擊,劉玉堂不幸中彈犧牲,部隊相繼潰散,磨子、扁擔兩山複被清軍奪占。
至此,漢一陽一周圍的制高點已大部為清軍控制。
革命軍在争奪上述各山過程中,傷亡較大,已無力進行反攻。
26日,革命軍在黑山、十裡鋪一線組織防禦。
在各路清軍進一逼一下,革命軍的防線很快被突破。
這時,駐漢口的清軍從硚口渡過漢水,側擊黑山。
革命軍腹背受敵,遂不聽黃興指揮,紛紛撤退。
湖南援軍第一協退往武昌,第二協從鹦鹉洲返回湖南。
黃興見敗局已定,遂下令将兵工廠的武器彈藥運往武昌。
27日,清軍占領大别山,進據漢一陽一城。
此次戰鬥,革命軍傷亡三千三百餘人,清軍亦死傷慘重。
清軍面對長江天險,又無海軍支援,同時為了給“和談”留下餘地,沒有馬上進攻武昌。
武漢戰場再次呈現隔江對峙的局面。
漢口、漢一陽一保衛戰,革命軍在作戰指揮上有不少失誤,諸如偏重于從正面與兵力火力均占優勢的清軍争奪陣地和街道,未能充分利用道路紛歧、街道縱橫的特點,迂回側擊敵人;讓内一奸一張景良充當前線指揮,并在已經發現其有渎職行為後仍不作斷然處置;不顧主客觀條件,貿然反攻漢口;将漢一陽一設防重點放在漢水岸邊,未能以更多兵力控制翼側和制高點,也未掌握足夠的預備隊,等等。
這些,都是導緻漢口、漢一陽一失守的重要原因。
盡避如此,革命軍為保衛漢口、漢一陽一,與敵人進行了四十多天的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一精一神。
它打破了清政一府妄想以北洋一精一銳之師,一舉将革命起義扼殺在搖籃中的企圖。
經過革命軍的頑強抗擊,給維護清王朝的反動支柱——北洋軍以重大殺傷,使全國各地革命一黨一人受到巨大鼓舞,為各省組織起義赢得了時間,對全國産生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