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

關燈
為了阻止革命軍的進攻,清軍立即派兵一部,從姑嫂樹迂回革命軍側後。

     10月19日晨,革命軍約三千人,以騎兵為前鋒,在炮兵支援下,從兩翼發起進攻,并派兵一部阻擊敵之迂回部隊。

    清軍依靠艦炮支援,頑強抵抗。

    激戰至中午12時,清艦彈藥用盡,駛往下遊。

    革命軍乘機加強兩翼攻勢。

    清軍竄入棚戶,繼續頑抗。

    革命軍立即以敢死隊組織火攻。

    時正順風,頃刻之間烈焰沖天。

    清軍無法立足,丢棄大量辎重,向三道橋退卻。

    革命軍占領劉家廟,追至三道橋附近,才停止了進攻。

    第二協因連戰 疲憊,遂留一半兵力固守劉家廟陣地,其餘人員運送戰利品回漢口。

    這一勝利,大大鼓舞了革命軍的士氣。

    清軍經此挫敗後,湖廣總督瑞澂一面急電催援,一面借故逃往上海。

     (三)革命軍轉入防禦 革命軍雖在劉家廟初戰獲勝,但打的是擊潰戰。

    而南下的北洋軍正陸續向祁家灣、滠口附近集結。

    19日夜,軍政一府調步兵第四脅增援漢口,由第五協接替武昌防務。

    同時,召開軍事會議,經過激烈争論①,最後決定在清軍尚未全部到達之前,繼續發起進攻,首先擊退滠口之敵。

    前線指揮何錫藩,因與少數革命一黨一人意見不合,提出辭職。

    軍政一府改任張景良為漢口前線指揮官。

    張景良原為八鎮步兵第十五協二十九标統帶,因策動黎元洪叛變,革命一黨一人曾将其拘留,後被黎元洪保釋。

    由這樣一個一奸一細掌握前線指揮權,給爾後的作戰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此時,清軍兩标正在滠口集結,并陸續有增援部隊到達,海軍兵艦五艘在一陽一邏灣待命。

    張景良到達劉家廟後,故意拖延時間,不作任何作戰部署。

    20日,軍政一府派人前往檢查,發現部隊混亂,毫無進攻準備,遂代張下達任務:令步兵第二協從正面進攻,于21日拂曉前先派兵一部潛入三道橋以北,掩護其餘部隊從正面進攻滠口之敵;步兵第四協(欠第七标)從滕子岡渡河進攻滠口之敵右翼;炮兵第一标在一道橋附近占領發射陣地,轟擊三道橋以北敵軍,支援步兵作戰;步兵第七标及敢死隊為預備隊,在造紙廠西南端集結待命。

    為了配合這次進攻,軍政一府還令步兵第三協駐青山的炮兵攔擊清艦上駛;在第二協主力通過三道橋後,立即派一支小部隊渡江,襲擾滠口清軍側後。

    漢口軍政分府在大智門、劉家廟設立糧台,負責接濟械彈糧秣。

     10月21日拂曉,步兵第二協第四标在謝元恺率領下,潛行至三道橋北端,發起沖鋒。

    清軍以機關槍猛烈掃射,封鎖三道橋。

    革命軍既不能前進,又無法機動,傷亡慘重,退守二道橋。

    步兵第四協從滕子岡渡江到達對岸,因地勢低窪,泥濘難行,加之清軍防守嚴密,進展困難。

    在得知正面進攻失利之後,遂自動撤回。

    當晚,軍政一府再次召開會議,鑒于進攻受挫,決定暫取守勢。

    部隊在三道橋以南占領險要地形,加緊構築工事,轉入防禦。

     三、保衛漢口之戰 (一)雙方調整作戰部署 清軍從劉家廟退至三道橋北後,一面加固陣地,一面将重型火炮和集結于祁家灣一帶的第一軍主力調往前線,企圖先奪占劉家廟,爾後向漢口市區發展。

    其部署是:左翼為混成第三協,在鐵路以東占領陣地;右翼為第四鎮,在鐵路以西占領陣地。

    總兵力約一萬五千人。

    同時,令海軍艦艇配合作戰。

     革命軍在三道橋以南轉入防禦後,其任務區分如下:步兵第二協防守二道橋以東地區;步兵第四協(欠第八标一營)防守二道橋至滕子岡一線;炮兵配置在一道橋附近,并以一部兵力占領戴家山;第八标一個營及敢死隊為預備隊,配置在造紙廠附近;騎兵在左翼擔任警戒。

    總兵力約一萬人。

    同時,積極籌組步兵第六協,接替武昌防務;令步兵第五協作好支援漢口作戰的準備。

     10月22日至25日,雙方都在積極進行戰前準備,除在二道橋一帶有零星接觸外,未發生大的戰鬥。

     (二)革命軍節節阻擊清軍 10月26日晨,清軍水陸協同,向革命軍發動進攻。

    先由軍艦數艘,乘革命軍青山炮隊疏于戒備之際,駛至谌家矶附近,從翼側向三道橋以南革命軍陣地實施火力急襲。

    革命軍猝不及防,犧牲五百餘人。

    滠口的清軍在機槍和管退炮火力掩護下,乘機通過三道橋,沿鐵路兩側發動猛攻。

    革命軍依托工事頑強抗擊,終因減員過多,被迫後撤。

    上午10時,劉家廟複為清軍占領,革命軍退守大智門一帶。

     正當激戰之際,前線指揮張景良竟不知去向。

    中午12時,第四标統帶謝元恺自告奮勇,指揮部隊向劉家廟反攻。

    在距劉家廟五百多米處,戰士們上好刺刀,冒着彈雨,齊聲喊殺,勇往直前,與敵展開肉一搏戰。

    清軍不支,紛紛逃竄,劉家廟又被革命軍奪回。

    革命軍追至造紙廠附近,遭敵阻擊,時已黃昏,遂停止進攻。

     26日晚,軍政一府鑒于漢口的革命軍傷亡較大(共計傷亡一千餘人),立即從武昌調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