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一潮
關燈
小
中
大
外,已有近三千人參加起義;但大多散處各地,到楚望台集中的僅約七八百人。
吳兆麟與熊秉坤、蔡濟民等商議,認為單純防守楚望台,不迅速進攻,待至天明,清軍集兵反撲,處境将很危險,遂決定兵分三路,趁夜向總督署及緊一靠督署的第八鎮司令部發起進攻。
武昌城東西長約五裡,南北長約六裡,周長約二十二裡。
蛇山橫亘其中,将城區分隔為山南山北兩部分。
山南東部為各标營駐地,西部有督署及第八鎮司令部,山北有藩署(布政使所在地)。
當時,守衛督署的部隊,計有巡防隊三個營、教練隊一個營、武裝消防隊一隊、騎兵一隊、機關槍一隊及部分督署衛隊和警察。
瑞澂、張彪在得知起義消息後,又急忙将辎重第八營調入城内,總兵力約有三千人。
其部署如下:辎重第八營為左路,以長街為主要防線,前沿伸至王府口街、南樓一帶,防禦由武勝門入城及從閱馬場西進之起義軍;巡防隊、消防隊為右路,以保安門正街為主要防線,前沿伸至津水閘一帶,防禦城内及從南湖入城之起義軍;警察則分布在督署以北及長街以東各街巷,前沿達閱馬嘗紫一陽一橋一帶。
起義軍的進攻部署是:第一路由工程第八營一隊、二十九标一排及其它零星部隊組成,從紫一陽一橋經王府口街進攻督署後院;第二路由工程第八營一隊組成,從水陸街進攻第八鎮司令部及督署翼側;第三路由工程第八營一隊及二十九标、三十标各一部組成,從津水閘經保安門正街進攻督署前門。
同時,令已入城之炮八标迅速在中和門及蛇山占領發射陣地,向督署轟擊。
其餘人員編為預備隊,在楚望台待命。
晚10點30分,起義軍開始進攻。
因事先未将敵人的部署偵察清楚,加上兵力有限,南湖炮隊尚未完全進入陣地,不能給步兵以有力支援,以緻初次進攻受挫。
第一路進至紫一陽一橋附近時,遭敵軍猛烈射擊,傷亡較大,一部退回楚望台。
第三路之一部進至津水閘,遭敵頑抗,前進受阻;另一部雖進抵保安門附近,亦被敵擊退。
正當起義軍進攻受挫時,又有一部分起義士兵自動前來參戰,炮隊也已進入蛇山陣地,開始射擊,于是士氣更加高漲。
晚12時後,起義軍發起第二次進攻。
第一路向紫一陽一橋發動猛攻,戰鬥異常激烈。
第三路之一部轉至大朝街,對紫一陽一橋守敵形成翼側威脅,迫使其向西撤退。
起義軍乘勢追擊,一舉突破敵人防線,向督署進一逼一。
這時,四十一标一部起義隊伍已攻占官錢局和藩署,随即分兵一部南攻督署;第二路及第三路之一部已進至水陸街西口,接近督署;第三路之另一路進至保安門正街恤孤巷時,遭敵伏擊,進攻受阻。
為了突破敵人防線,第三路起義軍組織了四十餘人(一說一百人)的敢死隊,向前猛一沖。
其餘部隊攀登保安門城樓,沿城牆西進,配合敢死隊實行上下夾擊,迫使保安門正街之敵節節敗退。
這時,第二路已進至水陸街西口外大街,與第一路會合,南向進攻督署,并聯絡第三路,在督署和鎮司令部後門以及前門鐘鼓樓等處放火,使蛇山和中和門的炮隊對督署的射擊更加準确。
三路起義軍緊緊包圍了督署及鎮司令部,在炮兵火力支援下,一舉沖入署門,将大堂點燃。
企圖依托圍牆進行頑抗的守軍,見大勢已去,一部投降,大部潰散,督署及鎮司令部遂被起義軍占領。
在起義軍快要一逼一近督署時,瑞澂慌忙率少數衛兵從後牆鑿洞,逃往&ldquo楚豫&rdquo号軍艦,并在艦上緻電湘、豫兩省速派巡防營來鄂&ldquo會剿&rdquo,又電奏清廷,&ldquo請派大員,多帶勁旅赴鄂剿辦&rdquo①。
張彪也率兵一部倉皇逃往漢口劉家廟,黎元洪則躲藏在其僚屬家中,布政使連甲逃匿。
清軍失去指揮,處于一片混亂之中。
11日黎明,武昌城内各官署、城門均為起義軍所控制;當日上午,一些處于觀望狀态的清軍士兵也陸續向楚望台集中,聽從革命一黨一人指揮。
革命一黨一的十八星旗幟飄揚在黃鶴樓上,宣告了武昌首義的勝利。
(三)奪占漢一陽一、漢口 10月11日下午,駐漢一陽一的混成協四十二标一營(左隊駐兵工廠,前隊駐鋼藥廠)的革命一黨一人,得知武昌起義獲勝的消息後,決定于當晚8時30分舉義,并派人與駐漢口居仁門的第二營取得聯絡。
漢一陽一的起義者未遭任何抵抗,迅速占領了兵工、鋼藥兩廠(,并拖炮布防于龜山。
起義軍随即向從武昌逃來的辎重
吳兆麟與熊秉坤、蔡濟民等商議,認為單純防守楚望台,不迅速進攻,待至天明,清軍集兵反撲,處境将很危險,遂決定兵分三路,趁夜向總督署及緊一靠督署的第八鎮司令部發起進攻。
武昌城東西長約五裡,南北長約六裡,周長約二十二裡。
蛇山橫亘其中,将城區分隔為山南山北兩部分。
山南東部為各标營駐地,西部有督署及第八鎮司令部,山北有藩署(布政使所在地)。
當時,守衛督署的部隊,計有巡防隊三個營、教練隊一個營、武裝消防隊一隊、騎兵一隊、機關槍一隊及部分督署衛隊和警察。
瑞澂、張彪在得知起義消息後,又急忙将辎重第八營調入城内,總兵力約有三千人。
其部署如下:辎重第八營為左路,以長街為主要防線,前沿伸至王府口街、南樓一帶,防禦由武勝門入城及從閱馬場西進之起義軍;巡防隊、消防隊為右路,以保安門正街為主要防線,前沿伸至津水閘一帶,防禦城内及從南湖入城之起義軍;警察則分布在督署以北及長街以東各街巷,前沿達閱馬嘗紫一陽一橋一帶。
起義軍的進攻部署是:第一路由工程第八營一隊、二十九标一排及其它零星部隊組成,從紫一陽一橋經王府口街進攻督署後院;第二路由工程第八營一隊組成,從水陸街進攻第八鎮司令部及督署翼側;第三路由工程第八營一隊及二十九标、三十标各一部組成,從津水閘經保安門正街進攻督署前門。
同時,令已入城之炮八标迅速在中和門及蛇山占領發射陣地,向督署轟擊。
其餘人員編為預備隊,在楚望台待命。
晚10點30分,起義軍開始進攻。
因事先未将敵人的部署偵察清楚,加上兵力有限,南湖炮隊尚未完全進入陣地,不能給步兵以有力支援,以緻初次進攻受挫。
第一路進至紫一陽一橋附近時,遭敵軍猛烈射擊,傷亡較大,一部退回楚望台。
第三路之一部進至津水閘,遭敵頑抗,前進受阻;另一部雖進抵保安門附近,亦被敵擊退。
正當起義軍進攻受挫時,又有一部分起義士兵自動前來參戰,炮隊也已進入蛇山陣地,開始射擊,于是士氣更加高漲。
晚12時後,起義軍發起第二次進攻。
第一路向紫一陽一橋發動猛攻,戰鬥異常激烈。
第三路之一部轉至大朝街,對紫一陽一橋守敵形成翼側威脅,迫使其向西撤退。
起義軍乘勢追擊,一舉突破敵人防線,向督署進一逼一。
這時,四十一标一部起義隊伍已攻占官錢局和藩署,随即分兵一部南攻督署;第二路及第三路之一部已進至水陸街西口,接近督署;第三路之另一路進至保安門正街恤孤巷時,遭敵伏擊,進攻受阻。
為了突破敵人防線,第三路起義軍組織了四十餘人(一說一百人)的敢死隊,向前猛一沖。
其餘部隊攀登保安門城樓,沿城牆西進,配合敢死隊實行上下夾擊,迫使保安門正街之敵節節敗退。
這時,第二路已進至水陸街西口外大街,與第一路會合,南向進攻督署,并聯絡第三路,在督署和鎮司令部後門以及前門鐘鼓樓等處放火,使蛇山和中和門的炮隊對督署的射擊更加準确。
三路起義軍緊緊包圍了督署及鎮司令部,在炮兵火力支援下,一舉沖入署門,将大堂點燃。
企圖依托圍牆進行頑抗的守軍,見大勢已去,一部投降,大部潰散,督署及鎮司令部遂被起義軍占領。
在起義軍快要一逼一近督署時,瑞澂慌忙率少數衛兵從後牆鑿洞,逃往&ldquo楚豫&rdquo号軍艦,并在艦上緻電湘、豫兩省速派巡防營來鄂&ldquo會剿&rdquo,又電奏清廷,&ldquo請派大員,多帶勁旅赴鄂剿辦&rdquo①。
張彪也率兵一部倉皇逃往漢口劉家廟,黎元洪則躲藏在其僚屬家中,布政使連甲逃匿。
清軍失去指揮,處于一片混亂之中。
11日黎明,武昌城内各官署、城門均為起義軍所控制;當日上午,一些處于觀望狀态的清軍士兵也陸續向楚望台集中,聽從革命一黨一人指揮。
革命一黨一的十八星旗幟飄揚在黃鶴樓上,宣告了武昌首義的勝利。
(三)奪占漢一陽一、漢口 10月11日下午,駐漢一陽一的混成協四十二标一營(左隊駐兵工廠,前隊駐鋼藥廠)的革命一黨一人,得知武昌起義獲勝的消息後,決定于當晚8時30分舉義,并派人與駐漢口居仁門的第二營取得聯絡。
漢一陽一的起義者未遭任何抵抗,迅速占領了兵工、鋼藥兩廠(,并拖炮布防于龜山。
起義軍随即向從武昌逃來的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