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英國的戰争準備與西藏的戰備設防
關燈
小
中
大
一、英國的戰争準備
西藏位于号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全境為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所環抱。
南面的喜馬拉雅山橫貫邊界,平均海拔六千米以上,山高坡陡,溝谷深窄,斷崖陡立,空氣稀薄,氣候變化無常。
7—9月為最暖季節,雨水較多,12月至次年3、4月為嚴寒季節,一般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十至二十度之間。
有些高山終年冰封雪凍,晝夜溫差高達攝氏三十度左右。
加上河岸陡,水流急,道路少,人煙稀,橋梁簡陋,通行非常困難。
中國的近鄰尼泊爾、哲孟雄、不丹等國雖然被英國用武力和各種一陰一謀手段劃入其勢力範圍,但由于曆史淵源和宗教信仰的關系,這些國家的廣大人民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
因此,英國軍隊要攀越重山峻嶺,進行高寒山地作戰,仍然面臨着巨大的困難。
英國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首先拉攏尼泊爾、不丹參戰。
根據1856年的藏尼條約,西藏在受到外國攻擊時,尼泊爾有援助的義務。
因此,英國政一府認為,要入侵西藏,孤立藏軍,必須始終“與尼泊爾宮庭[廷]一緻合作”①。
1903年,英國駐印度總督寇松親自出馬邀請尼泊爾首相到印度德裡會談,向尼泊爾政一府施加壓力。
尼泊爾首相終于同意與印度政一府合作,不援助西藏,并為英軍提一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援。
英國在不丹拒絕在其境内修築通往西藏的道路以後,擔心不丹與西藏聯合抗英。
英國侵略者認為:如果這樣,“不丹即可從仁進岡到都拉截斷英人的交通線。
不丹人身一體強壯,他們若要反對英軍,可以動員同藏軍一樣的兵士,組成第二支軍隊”,打擊英軍。
②為此,英軍在進犯西藏之前,派大吉嶺道尹(英人)到不丹活動。
在英國的壓力和收買下,不丹終于斷絕了與中國的正常關系,派人參與侵藏活動。
為了解決高原運輸,英國動用了巨大力量,搶修尼泊爾、不丹、哲孟雄與西藏接壤的許多通道。
在修路過程中,對工兵進行了駕駛二輪牛車(載重八百磅)和輕便馬車(載重四百磅)的訓練;向尼泊爾當局征用牦牛四五千頭和相當數量的騾馬,并進行了現地運載試驗;因牲畜染疫大批死亡,又從各地雇用民夫七千人,以保障物資的前送。
此外,英國還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帶組織騾馬後備隊,以應付緊急運輸任務。
1903年6月,英國“談判使節”榮赫鵬以兩名間諜被西藏地方政一府扣押和要求通商劃界“談判”為名,率兵二百及随從數百人,再次進犯西藏,由甲崗直趨幹壩。
西藏地方政一府立即下達征兵動員令,派七百餘人赴幹壩一帶構築工事,組織防禦。
侵略者以要求談判為由,在幹壩以南地區盤踞數月之久。
1903年10月初,英國政一府正式批準了進占江孜、拉薩的計劃。
榮赫鵬于10月11日折返印度,與寇松具體籌商進攻西藏的軍事部署。
12月10日,侵略軍全部在納湯集中,計有第二十三錫克步兵營七百人、第三十二錫克步兵營七百人、第八廓爾喀步兵營七百人、騎兵一百人、孟加拉和馬德拉斯工兵各一隊、野戰醫務隊五隊和其它後勤保障部隊。
①共配有步槍二千八百支、火炮六門、馬克沁機槍若幹挺。
全軍由少将麥克唐納為指揮,易喀爾丹為參謀長,布雷哲爾負責後勤運輸,另有大批随從人員,總計一萬餘人。
英軍籌集了一個月的糧食和十
南面的喜馬拉雅山橫貫邊界,平均海拔六千米以上,山高坡陡,溝谷深窄,斷崖陡立,空氣稀薄,氣候變化無常。
7—9月為最暖季節,雨水較多,12月至次年3、4月為嚴寒季節,一般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十至二十度之間。
有些高山終年冰封雪凍,晝夜溫差高達攝氏三十度左右。
加上河岸陡,水流急,道路少,人煙稀,橋梁簡陋,通行非常困難。
中國的近鄰尼泊爾、哲孟雄、不丹等國雖然被英國用武力和各種一陰一謀手段劃入其勢力範圍,但由于曆史淵源和宗教信仰的關系,這些國家的廣大人民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
因此,英國軍隊要攀越重山峻嶺,進行高寒山地作戰,仍然面臨着巨大的困難。
英國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首先拉攏尼泊爾、不丹參戰。
根據1856年的藏尼條約,西藏在受到外國攻擊時,尼泊爾有援助的義務。
因此,英國政一府認為,要入侵西藏,孤立藏軍,必須始終“與尼泊爾宮庭[廷]一緻合作”①。
1903年,英國駐印度總督寇松親自出馬邀請尼泊爾首相到印度德裡會談,向尼泊爾政一府施加壓力。
尼泊爾首相終于同意與印度政一府合作,不援助西藏,并為英軍提一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援。
英國在不丹拒絕在其境内修築通往西藏的道路以後,擔心不丹與西藏聯合抗英。
英國侵略者認為:如果這樣,“不丹即可從仁進岡到都拉截斷英人的交通線。
不丹人身一體強壯,他們若要反對英軍,可以動員同藏軍一樣的兵士,組成第二支軍隊”,打擊英軍。
②為此,英軍在進犯西藏之前,派大吉嶺道尹(英人)到不丹活動。
在英國的壓力和收買下,不丹終于斷絕了與中國的正常關系,派人參與侵藏活動。
為了解決高原運輸,英國動用了巨大力量,搶修尼泊爾、不丹、哲孟雄與西藏接壤的許多通道。
在修路過程中,對工兵進行了駕駛二輪牛車(載重八百磅)和輕便馬車(載重四百磅)的訓練;向尼泊爾當局征用牦牛四五千頭和相當數量的騾馬,并進行了現地運載試驗;因牲畜染疫大批死亡,又從各地雇用民夫七千人,以保障物資的前送。
此外,英國還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帶組織騾馬後備隊,以應付緊急運輸任務。
1903年6月,英國“談判使節”榮赫鵬以兩名間諜被西藏地方政一府扣押和要求通商劃界“談判”為名,率兵二百及随從數百人,再次進犯西藏,由甲崗直趨幹壩。
西藏地方政一府立即下達征兵動員令,派七百餘人赴幹壩一帶構築工事,組織防禦。
侵略者以要求談判為由,在幹壩以南地區盤踞數月之久。
1903年10月初,英國政一府正式批準了進占江孜、拉薩的計劃。
榮赫鵬于10月11日折返印度,與寇松具體籌商進攻西藏的軍事部署。
12月10日,侵略軍全部在納湯集中,計有第二十三錫克步兵營七百人、第三十二錫克步兵營七百人、第八廓爾喀步兵營七百人、騎兵一百人、孟加拉和馬德拉斯工兵各一隊、野戰醫務隊五隊和其它後勤保障部隊。
①共配有步槍二千八百支、火炮六門、馬克沁機槍若幹挺。
全軍由少将麥克唐納為指揮,易喀爾丹為參謀長,布雷哲爾負責後勤運輸,另有大批随從人員,總計一萬餘人。
英軍籌集了一個月的糧食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