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英俄兩國對我國西藏的争奪
關燈
小
中
大
制,立即嚴參”②。
在升泰的壓制下,藏軍雖未聽命,但抗英士氣受到了嚴重挫傷,抗英部署也受到了影響。
同年8月中旬,藏軍為了收複失地,拟組織反擊,也被升泰制止。
9月24日,英軍二千餘人向撚納藏軍營地發起進攻,藏軍不支,被迫撤退。
其後,英軍相繼占領了則利拉、亞東等地。
由于清政一府執行妥協投降政策,西藏軍民的第一次抗英戰争終于失敗了。
但是,英國侵略者從這次入侵過程中,看到了西藏軍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不可悔,不得不暫時放棄深入西藏内地的企圖,同意與清政一府進行“和談”。
1890年3月,升泰屈服于英國的壓力,與之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承認哲孟雄歸英國保護,并以則利拉為藏哲邊界,使中國失去了大片領土。
1893年,中英再訂《續約》,清政一府同意開放亞東為商埠。
有關劃界、通商、遊牧等問題,容後再議,後來又成了英國進一步侵略的借口。
英國用武力撬開西藏大門後,随之以貿易手段進行瘋狂的侵略和掠奪。
英印貨物充斥西藏市場,嚴重排斥了中國内地貨物在西藏的正常銷一售。
在通商的幌子下,英國還不斷派人深入西藏腹地進行勘察,向清政一府勒索開礦的特權。
1899年至1901年,英國以印度總督名義多次緻書十三世達賴,企圖越過中國中央政一府與西藏地方當局直接談判,一陰一謀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結果遭到達賴的拒絕。
但英國并不甘心,1902年又派哲孟雄政治專員懷特率兵二百餘人,以“劃界”為借口,侵入西藏的甲崗和思補布納一帶,蓄意挑一起邊界沖突。
他們拆毀中國的哨卡和原有國界标志的大石堆——鄂博,私立石堆,擅插英國國旗二十一處,并掠走大批牛羊。
二、俄國觊觎西藏,與英國進行争奪 在英國入侵西藏的同時,早就觊觎西藏的沙皇俄國為了“在亞洲打敗英國(奪取整個波斯、蒙古和西藏)”①,多次派遣間諜,組織武裝“探險隊”、“調查一團一”,經蒙古、甘肅、青海潛入西藏,搜集情報。
1883年,在英軍進犯隆吐山之際,借“遊曆”為名進入西藏的俄國間諜,乘機給西藏地方某些頭目密函三件,“約令遇有急難,将函馳送俄境,即可電達,助兵援應”②,妄圖以“助藏抗英”為幌子,達到其侵占西藏的目的。
1900年11月,竄入西藏的沙俄武裝間諜在察木多(今昌都地區)瑣圖地方燒毀藏民房屋,搶掠馬匹,制造了殺死殺傷藏族同胞四十人的流血事件③。
此外,俄國還派遣宗教特務德爾智④打入西藏農奴主貴族中間,并竊取了十三世達賴侍講的要職。
德爾智用俄國供給的金錢收買西藏上層分子,大造親俄輿論,挑一撥藏族與祖國的關系。
達賴見清廷軟弱無能,在德爾智的煽動下,産生了聯俄抗英的傾向。
1901年,達賴派德爾智以“西藏特使”的身分,率領所謂“西藏使一團一”赴俄活動,并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接見。
俄國借此大造輿論,稱達賴決定與俄國締結最友好之關系,“俄國為唯一能破英國一陰一謀的強國”。
随後,俄國又派出兩支全副武裝的隊伍,分别以“科學探險”和“經商”的名義,用二百頭駱駝、五十五匹馬和二百頭牦牛馱載槍彈器械,取道庫倫、青海運往拉薩。
從此,“俄商及軍隊潛蹤入藏者絡繹于途”⑤。
英國見沙俄加緊進行侵藏活動,多次向俄國提出質問。
1903年2月,英國外交部提出警告:“俄若派兵西藏,英必效之”。
俄國亦針鋒相對,提出“如果該地方現狀發生變亂,則俄國政一府不能置之不理”①。
于是,英俄兩國為争奪中國西藏,大有劍拔一弩一張之勢。
但是,當時俄國的侵略矛頭主要是指向中國的東北,且與日本的矛盾日益尖銳,從而拖住了它的手腳。
英國趁此時機,利用1902年與日本締結的反俄軍事同盟,慫恿日本進攻俄國,自己則積極準備再次武裝入侵西藏。
在升泰的壓制下,藏軍雖未聽命,但抗英士氣受到了嚴重挫傷,抗英部署也受到了影響。
同年8月中旬,藏軍為了收複失地,拟組織反擊,也被升泰制止。
9月24日,英軍二千餘人向撚納藏軍營地發起進攻,藏軍不支,被迫撤退。
其後,英軍相繼占領了則利拉、亞東等地。
由于清政一府執行妥協投降政策,西藏軍民的第一次抗英戰争終于失敗了。
但是,英國侵略者從這次入侵過程中,看到了西藏軍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不可悔,不得不暫時放棄深入西藏内地的企圖,同意與清政一府進行“和談”。
1890年3月,升泰屈服于英國的壓力,與之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承認哲孟雄歸英國保護,并以則利拉為藏哲邊界,使中國失去了大片領土。
1893年,中英再訂《續約》,清政一府同意開放亞東為商埠。
有關劃界、通商、遊牧等問題,容後再議,後來又成了英國進一步侵略的借口。
英國用武力撬開西藏大門後,随之以貿易手段進行瘋狂的侵略和掠奪。
英印貨物充斥西藏市場,嚴重排斥了中國内地貨物在西藏的正常銷一售。
在通商的幌子下,英國還不斷派人深入西藏腹地進行勘察,向清政一府勒索開礦的特權。
1899年至1901年,英國以印度總督名義多次緻書十三世達賴,企圖越過中國中央政一府與西藏地方當局直接談判,一陰一謀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結果遭到達賴的拒絕。
但英國并不甘心,1902年又派哲孟雄政治專員懷特率兵二百餘人,以“劃界”為借口,侵入西藏的甲崗和思補布納一帶,蓄意挑一起邊界沖突。
他們拆毀中國的哨卡和原有國界标志的大石堆——鄂博,私立石堆,擅插英國國旗二十一處,并掠走大批牛羊。
二、俄國觊觎西藏,與英國進行争奪 在英國入侵西藏的同時,早就觊觎西藏的沙皇俄國為了“在亞洲打敗英國(奪取整個波斯、蒙古和西藏)”①,多次派遣間諜,組織武裝“探險隊”、“調查一團一”,經蒙古、甘肅、青海潛入西藏,搜集情報。
1883年,在英軍進犯隆吐山之際,借“遊曆”為名進入西藏的俄國間諜,乘機給西藏地方某些頭目密函三件,“約令遇有急難,将函馳送俄境,即可電達,助兵援應”②,妄圖以“助藏抗英”為幌子,達到其侵占西藏的目的。
1900年11月,竄入西藏的沙俄武裝間諜在察木多(今昌都地區)瑣圖地方燒毀藏民房屋,搶掠馬匹,制造了殺死殺傷藏族同胞四十人的流血事件③。
此外,俄國還派遣宗教特務德爾智④打入西藏農奴主貴族中間,并竊取了十三世達賴侍講的要職。
德爾智用俄國供給的金錢收買西藏上層分子,大造親俄輿論,挑一撥藏族與祖國的關系。
達賴見清廷軟弱無能,在德爾智的煽動下,産生了聯俄抗英的傾向。
1901年,達賴派德爾智以“西藏特使”的身分,率領所謂“西藏使一團一”赴俄活動,并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接見。
俄國借此大造輿論,稱達賴決定與俄國締結最友好之關系,“俄國為唯一能破英國一陰一謀的強國”。
随後,俄國又派出兩支全副武裝的隊伍,分别以“科學探險”和“經商”的名義,用二百頭駱駝、五十五匹馬和二百頭牦牛馱載槍彈器械,取道庫倫、青海運往拉薩。
從此,“俄商及軍隊潛蹤入藏者絡繹于途”⑤。
英國見沙俄加緊進行侵藏活動,多次向俄國提出質問。
1903年2月,英國外交部提出警告:“俄若派兵西藏,英必效之”。
俄國亦針鋒相對,提出“如果該地方現狀發生變亂,則俄國政一府不能置之不理”①。
于是,英俄兩國為争奪中國西藏,大有劍拔一弩一張之勢。
但是,當時俄國的侵略矛頭主要是指向中國的東北,且與日本的矛盾日益尖銳,從而拖住了它的手腳。
英國趁此時機,利用1902年與日本締結的反俄軍事同盟,慫恿日本進攻俄國,自己則積極準備再次武裝入侵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