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清軍失敗的原因
關燈
小
中
大
沙俄一面參加八國聯軍的侵華戰争,一面單獨發動侵吞我國東北三省的戰争,從開始進攻到侵占三省主要城市,各路侵略軍會師鐵嶺,前後不到三個月。
清軍失敗如此之快,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慈禧集一團一推行投降賣國政策 沙俄入侵我國東北三省之時,正是八國聯軍進攻和占領京津地區,慈禧、光緒出京逃亡之際。
慈禧集一團一為了保全自身的統治地位,正一意乞和。
他們唯恐東北三省的抗俄行動打亂求和部署,在沙俄開始入侵東北之日,便匆忙下令壓制抗戰将領,縱容投降派鎮壓義和一團一,為“将來收束地步……豫為籌計”①。
因此,東北三省的抗戰将領橫遭貶斥,倍受掣肘,而投降派則有恃無恐,公開推行不抵抗政策。
沙俄政一府正是利用英、美、法、德、日、意、奧等國用兵關内,無暇顧及東北三省的時機,抓住慈禧集一團一急于求和的心理,加緊收買投降派,尋找走狗,協助其從三省内部遏制、阻撓和破壞一愛一國軍民的反抗行動,為其大規模入侵掃清障礙,最後終于實現了長一驅一直一入,迅速占領東北三省的罪惡一陰一謀。
二、前線将領和戰分歧,不能統一指揮 東北三省的三個将軍直隸清廷,互不統屬,加之其中一人主戰,兩人主和,這就無法在三省之間建立統一的指揮機構,實行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集中三省軍民的力量進行積極的抗戰,以緻形成各行其是,此戰彼和的局面。
黑龍江将軍壽山,雖不怕朝廷的指責,不顧長順等人的梗阻,竭盡全力進行抗戰,但兵力單薄,又無後援,終于孤掌難鳴,為敵所敗。
吉林将軍長順和盛京将軍增祺,在朝廷庇護下公開進行求和活動,不但不積極備戰,反而鎮壓義和一團一,不準部下抗敵,嚴重影響了清軍的士氣,破壞了軍民的抗戰。
相反,沙俄政一府為了統一指揮對一華軍事行動,成立了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為總司令、陸軍大臣庫羅巴特金為總參謀長的戰争指揮機構,統一動員和調動軍隊,進行戰場建設,制訂作戰計劃,明确各路軍隊的作戰任務和各級指揮官的職責,協調各路軍隊的作戰行動,保證軍令暢通無阻。
由于準備充分,指揮統一,因而保證了入侵計劃的順利實現。
三、邊防空虛,門戶失控 由于清廷财政虧空,無力充實邊防,緻使東北邊疆防務空虛,要隘不固。
三省之中,黑龍江省尤為薄弱。
壽山到任之後,雖多次“整頓旗務,辦理邊防”①,但邊界太長,兵員太少,該防的要點無法防,該堵的隘口沒有堵。
加上未實行招民開荒,屯墾戍邊政策,邊境人煙稀少,每平方公裡隻有兩人,所以民力短缺,糧饷窘绌。
至于興安嶺以南,更是“地勢平衍,無險可扼”①。
吉林省除了八十年代吳大澂督辦防務時對三姓、甯古塔、珲春的防務有所加強外,以後“自興修鐵路以來,邊禁、江禁均弛”②。
俄船可溯松花江直一逼一三姓,火車可直達甯古塔。
珲春與俄境接近,也曠無障阻。
盛京省自旅大被沙俄強占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沙俄侵略者攫取了中東鐵路建築權,三省邊界的許多山口、通道,任其自一由出入,清軍關卡哨所幾同虛設,沖要之地門戶失控,因而戰事一起,俄軍得以乘虛而進,迅速占領各個戰略要地,進而控制東北全境。
四、兵力不足,部署分散 在沙俄進攻期間,三省隻有駐軍一百一十餘營(八旗兵除外),約五萬人,其中有不少是新募之兵,戰鬥力很弱。
五萬兵力中,參加抗戰者不足四萬。
以四萬兵力抗擊十六七萬俄
清軍失敗如此之快,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慈禧集一團一推行投降賣國政策 沙俄入侵我國東北三省之時,正是八國聯軍進攻和占領京津地區,慈禧、光緒出京逃亡之際。
慈禧集一團一為了保全自身的統治地位,正一意乞和。
他們唯恐東北三省的抗俄行動打亂求和部署,在沙俄開始入侵東北之日,便匆忙下令壓制抗戰将領,縱容投降派鎮壓義和一團一,為“将來收束地步……豫為籌計”①。
因此,東北三省的抗戰将領橫遭貶斥,倍受掣肘,而投降派則有恃無恐,公開推行不抵抗政策。
沙俄政一府正是利用英、美、法、德、日、意、奧等國用兵關内,無暇顧及東北三省的時機,抓住慈禧集一團一急于求和的心理,加緊收買投降派,尋找走狗,協助其從三省内部遏制、阻撓和破壞一愛一國軍民的反抗行動,為其大規模入侵掃清障礙,最後終于實現了長一驅一直一入,迅速占領東北三省的罪惡一陰一謀。
二、前線将領和戰分歧,不能統一指揮 東北三省的三個将軍直隸清廷,互不統屬,加之其中一人主戰,兩人主和,這就無法在三省之間建立統一的指揮機構,實行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集中三省軍民的力量進行積極的抗戰,以緻形成各行其是,此戰彼和的局面。
黑龍江将軍壽山,雖不怕朝廷的指責,不顧長順等人的梗阻,竭盡全力進行抗戰,但兵力單薄,又無後援,終于孤掌難鳴,為敵所敗。
吉林将軍長順和盛京将軍增祺,在朝廷庇護下公開進行求和活動,不但不積極備戰,反而鎮壓義和一團一,不準部下抗敵,嚴重影響了清軍的士氣,破壞了軍民的抗戰。
相反,沙俄政一府為了統一指揮對一華軍事行動,成立了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為總司令、陸軍大臣庫羅巴特金為總參謀長的戰争指揮機構,統一動員和調動軍隊,進行戰場建設,制訂作戰計劃,明确各路軍隊的作戰任務和各級指揮官的職責,協調各路軍隊的作戰行動,保證軍令暢通無阻。
由于準備充分,指揮統一,因而保證了入侵計劃的順利實現。
三、邊防空虛,門戶失控 由于清廷财政虧空,無力充實邊防,緻使東北邊疆防務空虛,要隘不固。
三省之中,黑龍江省尤為薄弱。
壽山到任之後,雖多次“整頓旗務,辦理邊防”①,但邊界太長,兵員太少,該防的要點無法防,該堵的隘口沒有堵。
加上未實行招民開荒,屯墾戍邊政策,邊境人煙稀少,每平方公裡隻有兩人,所以民力短缺,糧饷窘绌。
至于興安嶺以南,更是“地勢平衍,無險可扼”①。
吉林省除了八十年代吳大澂督辦防務時對三姓、甯古塔、珲春的防務有所加強外,以後“自興修鐵路以來,邊禁、江禁均弛”②。
俄船可溯松花江直一逼一三姓,火車可直達甯古塔。
珲春與俄境接近,也曠無障阻。
盛京省自旅大被沙俄強占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沙俄侵略者攫取了中東鐵路建築權,三省邊界的許多山口、通道,任其自一由出入,清軍關卡哨所幾同虛設,沖要之地門戶失控,因而戰事一起,俄軍得以乘虛而進,迅速占領各個戰略要地,進而控制東北全境。
四、兵力不足,部署分散 在沙俄進攻期間,三省隻有駐軍一百一十餘營(八旗兵除外),約五萬人,其中有不少是新募之兵,戰鬥力很弱。
五萬兵力中,參加抗戰者不足四萬。
以四萬兵力抗擊十六七萬俄